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州一游,收获颇多,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很多景点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让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的,却还是福州人夏季常吃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鼎边糊”。
在福州,家家都要吃鼎边糊。每到农历立夏时节,福州人更是要做鼎边糊“做夏”。一为壮力——吃罢鼎边糊,即可带着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下田务农。二为联谊——将自家做的鼎边糊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些,借助当地流传的“一纹(涮)就热”的俗语寓意,来沟通感情,加深友谊。三为祛暑——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喝一碗热乎乎的鼎边糊,可以驱除体内的暑气,所谓以毒攻毒,“以热攻热”是也。
鼎边糊虽曰风味小吃,却是大有来头。话说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沿海地区常受倭寇的袭扰,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入闽剿倭,深得百姓爱戴,大家经常给戚家军供应粮草。一次,戚家军来到福州南部打击倭寇,大获全胜,当地群众为犒劳将士,摆下八仙桌,送来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正准备招待戚家军。结果这时突然有一伙倭寇来犯,戚家军要马上出击。乡亲们也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呀,于是便迅速做了一顿快餐——将大米磨成浆,把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一股脑混煮成汤,涮米浆于锅边,铲进热汤中,再涮一层。工夫不大,一锅又一锅鼎边糊就做好了。戚家军的众将士们饱食战饭后奋勇出击,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后人出于对戚继光及戚家军的纪念,便将鼎边糊的做法传了下来。
现在,经过几代福州人的努力,鼎边糊越做越精:米浆加入了硼砂,味道更不一般;清水也换成猪骨头汤,味道更胜一筹;同时,汤中又加入了紫菜、韭菜末儿、瘦肉丁等,内容更为丰富,味道更为鲜美。另外,吃时也辅以酱油、味精、老酒、胡椒粉、葱头油、精盐等调料,使得鼎边糊博采众材之长,凝成一鼎风格,味道更是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白脆薄润,汤清不糊,细腻滑爽,清香可口!鼎边糊,因此成为福州饮食文化的一张特殊名片,但凡到福州旅游的客人,身到福州没有不亲口尝一尝鼎边糊的。旅居外地的福州人,也把鼎边糊视为一种家乡的味道,魂牵梦绕,情思所系。1961年,朱德元帅在福州品尝鼎边糊时说:“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便的制作,这么简化的吃法,却有这么吸引人的魅力,真叫人难以忘怀。”这话可谓道出了尝过鼎边糊者的共同心声。
盛夏时节,吃上一碗鼎边糊,舌尖无限美味,腹内舒服熨贴,额上热汗淋漓。凉风吹过,全身暑气顿消,真是惬意非常!
责任编辑/刘洋
在福州,家家都要吃鼎边糊。每到农历立夏时节,福州人更是要做鼎边糊“做夏”。一为壮力——吃罢鼎边糊,即可带着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下田务农。二为联谊——将自家做的鼎边糊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些,借助当地流传的“一纹(涮)就热”的俗语寓意,来沟通感情,加深友谊。三为祛暑——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喝一碗热乎乎的鼎边糊,可以驱除体内的暑气,所谓以毒攻毒,“以热攻热”是也。
鼎边糊虽曰风味小吃,却是大有来头。话说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沿海地区常受倭寇的袭扰,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入闽剿倭,深得百姓爱戴,大家经常给戚家军供应粮草。一次,戚家军来到福州南部打击倭寇,大获全胜,当地群众为犒劳将士,摆下八仙桌,送来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正准备招待戚家军。结果这时突然有一伙倭寇来犯,戚家军要马上出击。乡亲们也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呀,于是便迅速做了一顿快餐——将大米磨成浆,把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一股脑混煮成汤,涮米浆于锅边,铲进热汤中,再涮一层。工夫不大,一锅又一锅鼎边糊就做好了。戚家军的众将士们饱食战饭后奋勇出击,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后人出于对戚继光及戚家军的纪念,便将鼎边糊的做法传了下来。
现在,经过几代福州人的努力,鼎边糊越做越精:米浆加入了硼砂,味道更不一般;清水也换成猪骨头汤,味道更胜一筹;同时,汤中又加入了紫菜、韭菜末儿、瘦肉丁等,内容更为丰富,味道更为鲜美。另外,吃时也辅以酱油、味精、老酒、胡椒粉、葱头油、精盐等调料,使得鼎边糊博采众材之长,凝成一鼎风格,味道更是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白脆薄润,汤清不糊,细腻滑爽,清香可口!鼎边糊,因此成为福州饮食文化的一张特殊名片,但凡到福州旅游的客人,身到福州没有不亲口尝一尝鼎边糊的。旅居外地的福州人,也把鼎边糊视为一种家乡的味道,魂牵梦绕,情思所系。1961年,朱德元帅在福州品尝鼎边糊时说:“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便的制作,这么简化的吃法,却有这么吸引人的魅力,真叫人难以忘怀。”这话可谓道出了尝过鼎边糊者的共同心声。
盛夏时节,吃上一碗鼎边糊,舌尖无限美味,腹内舒服熨贴,额上热汗淋漓。凉风吹过,全身暑气顿消,真是惬意非常!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