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和成长的基本场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以及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所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并从设置课堂提问环节、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三个维度出发,来分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过去,小学语文教师多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一味地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和状态之中,最终结果只能是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革新观念,主动对课程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以达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一、设置课堂提问环节,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为基础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活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提问的意义和作用,并灵活且巧妙地设置课堂提问。具体来说,教师应从语文教材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出发,提炼出具有启发意义和探究意义的问题,再选择恰当的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实现悬念的设置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地活跃思维,展开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
例如,在教授《四季之美》时,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們对课文进行阅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随后,笔者从课文中提炼一些信息,将其设置成问题,让学生们围绕问题展开思考。提出问题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思考空间,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这段时间里,笔者会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发挥自己的想象,而学生们则会听取笔者的意见,并在思考的过程中翻阅课文,边思考边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笔者通过设置课堂提问环节,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直观性、即时性等优势和特征,能够有效革新知识呈现的方式、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助力教学实效的真正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可以合理、巧妙地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教学,将知识和信息以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展示出来,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以真正创设出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和听觉等多个层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消化。
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本节课程的课件。在课件中,学生们认识到了皇家园林的美丽风景。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们的专注度异常认真。在展示结束后,笔者告诉学生们美丽的皇家园林景色已经不复存在,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质疑,并向笔者询问原因。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们打开课本,阅读本节课程的内容,通过课文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们对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有了深刻的认知。随后,笔者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讲述,让学生们带着遗憾之情来深入分析课文。这样,笔者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交流互动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和倡导的创新方法,能够直接改变学生的关系和状态,强化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出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变革过去统一的授课方式,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首先,教师应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来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确定组内成员的职责与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其次,教师需鼓励和引导学生展开组内的讨论、沟通、互动和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拓展学生的参与范围,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太阳》时,本节课程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法。在课前准备时间,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任务布置完成后,笔者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交流互动。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必然性要求,也是更好地提升教育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把握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明确全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通过设置课堂提问环节、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和策略的实践运用,来完善和优化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玉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学周刊,2016(20):153-154.
[2]黄彩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6(10):94.
关键词: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过去,小学语文教师多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一味地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和状态之中,最终结果只能是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革新观念,主动对课程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以达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一、设置课堂提问环节,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为基础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活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提问的意义和作用,并灵活且巧妙地设置课堂提问。具体来说,教师应从语文教材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出发,提炼出具有启发意义和探究意义的问题,再选择恰当的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实现悬念的设置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地活跃思维,展开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
例如,在教授《四季之美》时,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們对课文进行阅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随后,笔者从课文中提炼一些信息,将其设置成问题,让学生们围绕问题展开思考。提出问题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思考空间,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这段时间里,笔者会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发挥自己的想象,而学生们则会听取笔者的意见,并在思考的过程中翻阅课文,边思考边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笔者通过设置课堂提问环节,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直观性、即时性等优势和特征,能够有效革新知识呈现的方式、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助力教学实效的真正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可以合理、巧妙地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教学,将知识和信息以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展示出来,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以真正创设出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和听觉等多个层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消化。
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本节课程的课件。在课件中,学生们认识到了皇家园林的美丽风景。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们的专注度异常认真。在展示结束后,笔者告诉学生们美丽的皇家园林景色已经不复存在,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质疑,并向笔者询问原因。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们打开课本,阅读本节课程的内容,通过课文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们对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有了深刻的认知。随后,笔者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讲述,让学生们带着遗憾之情来深入分析课文。这样,笔者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交流互动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和倡导的创新方法,能够直接改变学生的关系和状态,强化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出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变革过去统一的授课方式,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首先,教师应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来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确定组内成员的职责与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其次,教师需鼓励和引导学生展开组内的讨论、沟通、互动和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拓展学生的参与范围,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太阳》时,本节课程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法。在课前准备时间,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任务布置完成后,笔者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交流互动。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必然性要求,也是更好地提升教育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把握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明确全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通过设置课堂提问环节、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和策略的实践运用,来完善和优化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玉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学周刊,2016(20):153-154.
[2]黄彩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6(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