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通过走访国内多家理工科院校的MTI实习基地,本文归纳出八个实习基地建设内涵因子,厘清各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并尝试提出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
关键词: 理工科院校 MTI 实习基地
1.引言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日益活跃,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而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翻译类人才,包括翻译学硕士(MA),由于过于侧重学术研究,忽视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未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翻译职业素养高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对接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市场,2007年1月开始在全国部分高校试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这对于优化我国翻译学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起源于翻译职业的形成和需求,翻译职业的岗位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等决定了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这说明MTI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指向性。因此,MTI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与就业实践相联系的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了解翻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翻译实践能力,提高翻译素养,培养出符合我国市场经济需求的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基于此,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人才的MTI教育必须建设职业导向性强、实践性突出的翻译实习基地,这是MTI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MTI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存在不足,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学界一般将研究重点集中在MTI学科基础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仲伟合,2006)、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庄智象,2007)上;也有学者探讨了MTI人才培养模式与翻译行业管理的衔接问题(仲伟合、穆雷,2008等)及职业能力培养和多样化教学模式对MTI教育的重要性(苗菊,王少爽,2010)等方面。总的来看,我国MTI教育研究仍存在两点不足:第一,尚未有专门针对理工科院校翻译硕士专业成熟的培养方案,尤其是实习基地建设的理想模式;第二,MTI实习基地建设未能全面考虑本地化就业市场对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影响,职业导向性不强。对此,笔者走访和调研了国内多所知名理工科院校的MTI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总结归纳出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的八个内涵因子。通过梳理各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尝试提出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力求在MTI人才培养中突出翻译实践,提升翻译职业素养,为使学生成为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打好坚实基础。
2.MTI实习基地内涵因子的互动关系
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软硬件设施、导师配置、规章制度、实习大纲、实习安排等。只有合理配置这些因素,形成顺畅、有序、高效的系统,才能真正发挥MTI实习基地的整体效能。考虑到国内MA教育侧重理论研究,一些知名语言类院校的MTI侧重国际会议、政治、文化等文本翻译,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不能效仿文科类院校的建设模式,必须依托学校强势学科,在强化翻译理论学习的同时,为学生创造针对就业市场需求的实习机会。为此,笔者走访了国内六所较为成熟的理工科院校的MTI实习基地。通过与MTI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深入交流学习,结合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其他专业相对成熟的实习基地建设经验,总结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的内涵因子:培养优势、就业市场、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基地硬件设施、翻译实习活动、软件设施和校内外导师。培养优势包括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地缘优势。学科优势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的优先战略;地缘优势影响就业市场需求,而就业市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所指。只有将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地缘优势和就业市场相结合,找出其中共核,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学科优势、地缘优势和就业市场之间的互动决定了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培养中哪方占据主导地位,从而确定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型)。校内实习基地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必要补充,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同为翻译实习提供硬件设施的同时,决定翻译实习内容、实习课时和实习职位。实习必须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管理学生的实习活动。软件设施作为实习活动的制度保障,包括导师沟通渠道、师生沟通渠道、实习管理规章、实习考核制度、实习大纲安排等内容。校内外导师依据软件设施共同监督管理学生的实习活动。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上述八个内涵因子互动关系能否厘清,具体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剖析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地缘优势及就业市场需求,确定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并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二是根据学校学科优势和企业技术优势及硬件设施制订具体的实习内容及计划;三是建立健全实习规章制度,确保实习效率和效果。
3.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必须以培养优势和就业需求为依托、以翻译实践能力为核心,走出不同于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道路。为此,建设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3.1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选择和建设要以学校的学科优势为基础
学科优势是大学竞争力的核心,是大学综合实力水平的体现,是建设实习基地的基础。理工科院校要依据其优势学科建设MTI实习基地,有针对性地培养翻译人才,将翻译与专业学科相联系,帮助学生从学习到就业平稳过渡。建立在优势学科基础上的MTI实习基地应该让学生利用该实践平台系统接触优势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和翻译实践能力的学生。同时,综合学校学科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产业优势,使双方利益诉求具有互补性。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师资条件;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双方彼此依存的共生关系,确保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 3.2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选择和建设要以学校的地缘优势为前提
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结合地缘优势。地缘优势指由地理位置上的联系而形成的关系,由于对某个地区历史、文化和人群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熟悉和了解,特别是区域内具备相应的人脉资源,形成的相对外来个人或群体的优势。依托地缘优势建立MTI校外实习基地能有效保证实习经济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学生特色专业与翻译产业相结合。理工科院校只有深入挖掘其地缘优势及与重点龙头企业的结合点,建立实用性强、学科特色鲜明的MTI实习基地,才能丰富和完善实习基地的类型和结构,为校企间合作奠定基础。
3.3校外实习基地类型的选择和建设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实习基地的宗旨在于使学生通过实习培养其实践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实习基地只有真实、全面地贴近市场,才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必须保证学生切实融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保证实习内容和实习职位的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实践经验。鉴于此,实习基地建设必须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理顺实习基地与就业市场双向互动的反馈机制和培养模式,使学生实习和就业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实践竞争力。建设实习基地时应优先考虑与学生专业契合度高并具有就业代表性的企业,规避专业与就业之间的矛盾,避免教学资源重置和浪费。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应该避免简单模仿外语类、综合类大学MTI的培养模式,而要配合院校学科优势和就业需求,挖掘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在未来就业中举一反三,适应多数企业。
3.4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MTI实习基地建设必须坚持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校内实习基地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必要补充,直接关系MTI实习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MTI校内实习基地一般以翻译语言实验室的形式存在,能模拟口笔译实践环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翻译训练。MTI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要遵循为学生创造良好翻译实践环境和条件的原则、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立足翻译专业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跟进翻译技术和设备发展,从硬件设施、实习方式两方面合理规划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理想的硬件设施是仪器设备配套齐全,应用状况良好,要求的仪器设备数大于总数的90%。保证人均一台电脑,电脑要安装相应翻译软件及专业语料库。实验室要安装投影仪视频设备、发言讨论会议系统、互联网接入等。校内实习基地的实习可以采用翻译工作坊方式。翻译工作坊引入翻译公司项目的运作方式,强调翻译实践技能培训优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翻译过程,强化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翻译实训平台。
3.5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设置
校外实习基地的翻译实习主要涉及实习内容、实习职位和实习课时三个方面。实习内容作为实习核心,既不能流于形式,又不能使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更要保护学生的权益。因此,高校需要与合作企业反复论证实习内容,必须按照实习基地的实际需要,结合MTI培养目标确定实习大纲并制定具体实习内容。实习职位的设定应该从业务成熟程度、资料丰富与否、实习职位是否正式及是否配备专业指导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保证实习职位体现实习内容和责任。实习时间要根据实习内容和学生就业去向的相关性确定:符合学生就业方向的实习内容应该适当增加实习时间,反之则减少。
3.6软件设施建设
软件设施指实习管理和考核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实习质量的制度保障。首先,MTI导师团队应该是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职责应该依据学生实习地点的不同进行责任转换:学生在校内实习时由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外实习时由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校内、校外导师还应就实习任务及学生表现等保持积极沟通,确保对学生的实习不断指导。其次,实习考核应由双方导师合作,依据双方共同制定的细则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4.结语
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庞杂工程,只有每个环节都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才能收到预期效果。理工科院校的MTI实习基地建设离不开学校优势学科、地缘优势和就业市场的互动影响,在重视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能忽略软件设施建设,只有把握好上述原则,才能建设出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MTI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
[2]仲伟合.翻译专业硕士(MTI)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中国翻译,2006,(1).
[3]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外语,2008,(6).
[4]庄智象.关于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外语界,2007,(3).
关键词: 理工科院校 MTI 实习基地
1.引言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日益活跃,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而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翻译类人才,包括翻译学硕士(MA),由于过于侧重学术研究,忽视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未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翻译职业素养高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对接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市场,2007年1月开始在全国部分高校试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这对于优化我国翻译学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起源于翻译职业的形成和需求,翻译职业的岗位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等决定了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这说明MTI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指向性。因此,MTI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与就业实践相联系的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了解翻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翻译实践能力,提高翻译素养,培养出符合我国市场经济需求的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基于此,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人才的MTI教育必须建设职业导向性强、实践性突出的翻译实习基地,这是MTI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MTI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存在不足,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学界一般将研究重点集中在MTI学科基础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仲伟合,2006)、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庄智象,2007)上;也有学者探讨了MTI人才培养模式与翻译行业管理的衔接问题(仲伟合、穆雷,2008等)及职业能力培养和多样化教学模式对MTI教育的重要性(苗菊,王少爽,2010)等方面。总的来看,我国MTI教育研究仍存在两点不足:第一,尚未有专门针对理工科院校翻译硕士专业成熟的培养方案,尤其是实习基地建设的理想模式;第二,MTI实习基地建设未能全面考虑本地化就业市场对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影响,职业导向性不强。对此,笔者走访和调研了国内多所知名理工科院校的MTI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总结归纳出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的八个内涵因子。通过梳理各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尝试提出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力求在MTI人才培养中突出翻译实践,提升翻译职业素养,为使学生成为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打好坚实基础。
2.MTI实习基地内涵因子的互动关系
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软硬件设施、导师配置、规章制度、实习大纲、实习安排等。只有合理配置这些因素,形成顺畅、有序、高效的系统,才能真正发挥MTI实习基地的整体效能。考虑到国内MA教育侧重理论研究,一些知名语言类院校的MTI侧重国际会议、政治、文化等文本翻译,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不能效仿文科类院校的建设模式,必须依托学校强势学科,在强化翻译理论学习的同时,为学生创造针对就业市场需求的实习机会。为此,笔者走访了国内六所较为成熟的理工科院校的MTI实习基地。通过与MTI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深入交流学习,结合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其他专业相对成熟的实习基地建设经验,总结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的内涵因子:培养优势、就业市场、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基地硬件设施、翻译实习活动、软件设施和校内外导师。培养优势包括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地缘优势。学科优势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的优先战略;地缘优势影响就业市场需求,而就业市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所指。只有将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地缘优势和就业市场相结合,找出其中共核,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学科优势、地缘优势和就业市场之间的互动决定了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培养中哪方占据主导地位,从而确定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型)。校内实习基地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必要补充,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同为翻译实习提供硬件设施的同时,决定翻译实习内容、实习课时和实习职位。实习必须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管理学生的实习活动。软件设施作为实习活动的制度保障,包括导师沟通渠道、师生沟通渠道、实习管理规章、实习考核制度、实习大纲安排等内容。校内外导师依据软件设施共同监督管理学生的实习活动。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上述八个内涵因子互动关系能否厘清,具体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剖析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地缘优势及就业市场需求,确定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并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二是根据学校学科优势和企业技术优势及硬件设施制订具体的实习内容及计划;三是建立健全实习规章制度,确保实习效率和效果。
3.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必须以培养优势和就业需求为依托、以翻译实践能力为核心,走出不同于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道路。为此,建设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3.1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选择和建设要以学校的学科优势为基础
学科优势是大学竞争力的核心,是大学综合实力水平的体现,是建设实习基地的基础。理工科院校要依据其优势学科建设MTI实习基地,有针对性地培养翻译人才,将翻译与专业学科相联系,帮助学生从学习到就业平稳过渡。建立在优势学科基础上的MTI实习基地应该让学生利用该实践平台系统接触优势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和翻译实践能力的学生。同时,综合学校学科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产业优势,使双方利益诉求具有互补性。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师资条件;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双方彼此依存的共生关系,确保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 3.2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选择和建设要以学校的地缘优势为前提
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结合地缘优势。地缘优势指由地理位置上的联系而形成的关系,由于对某个地区历史、文化和人群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熟悉和了解,特别是区域内具备相应的人脉资源,形成的相对外来个人或群体的优势。依托地缘优势建立MTI校外实习基地能有效保证实习经济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学生特色专业与翻译产业相结合。理工科院校只有深入挖掘其地缘优势及与重点龙头企业的结合点,建立实用性强、学科特色鲜明的MTI实习基地,才能丰富和完善实习基地的类型和结构,为校企间合作奠定基础。
3.3校外实习基地类型的选择和建设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实习基地的宗旨在于使学生通过实习培养其实践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实习基地只有真实、全面地贴近市场,才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必须保证学生切实融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保证实习内容和实习职位的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实践经验。鉴于此,实习基地建设必须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理顺实习基地与就业市场双向互动的反馈机制和培养模式,使学生实习和就业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实践竞争力。建设实习基地时应优先考虑与学生专业契合度高并具有就业代表性的企业,规避专业与就业之间的矛盾,避免教学资源重置和浪费。理工科院校MTI实习基地应该避免简单模仿外语类、综合类大学MTI的培养模式,而要配合院校学科优势和就业需求,挖掘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在未来就业中举一反三,适应多数企业。
3.4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MTI实习基地建设必须坚持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校内实习基地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必要补充,直接关系MTI实习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MTI校内实习基地一般以翻译语言实验室的形式存在,能模拟口笔译实践环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翻译训练。MTI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要遵循为学生创造良好翻译实践环境和条件的原则、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立足翻译专业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跟进翻译技术和设备发展,从硬件设施、实习方式两方面合理规划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理想的硬件设施是仪器设备配套齐全,应用状况良好,要求的仪器设备数大于总数的90%。保证人均一台电脑,电脑要安装相应翻译软件及专业语料库。实验室要安装投影仪视频设备、发言讨论会议系统、互联网接入等。校内实习基地的实习可以采用翻译工作坊方式。翻译工作坊引入翻译公司项目的运作方式,强调翻译实践技能培训优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翻译过程,强化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翻译实训平台。
3.5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设置
校外实习基地的翻译实习主要涉及实习内容、实习职位和实习课时三个方面。实习内容作为实习核心,既不能流于形式,又不能使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更要保护学生的权益。因此,高校需要与合作企业反复论证实习内容,必须按照实习基地的实际需要,结合MTI培养目标确定实习大纲并制定具体实习内容。实习职位的设定应该从业务成熟程度、资料丰富与否、实习职位是否正式及是否配备专业指导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保证实习职位体现实习内容和责任。实习时间要根据实习内容和学生就业去向的相关性确定:符合学生就业方向的实习内容应该适当增加实习时间,反之则减少。
3.6软件设施建设
软件设施指实习管理和考核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实习质量的制度保障。首先,MTI导师团队应该是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职责应该依据学生实习地点的不同进行责任转换:学生在校内实习时由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外实习时由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校内、校外导师还应就实习任务及学生表现等保持积极沟通,确保对学生的实习不断指导。其次,实习考核应由双方导师合作,依据双方共同制定的细则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4.结语
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庞杂工程,只有每个环节都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才能收到预期效果。理工科院校的MTI实习基地建设离不开学校优势学科、地缘优势和就业市场的互动影响,在重视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能忽略软件设施建设,只有把握好上述原则,才能建设出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MTI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
[2]仲伟合.翻译专业硕士(MTI)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中国翻译,2006,(1).
[3]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外语,2008,(6).
[4]庄智象.关于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外语界,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