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89名失去生命的学生,成为留在这所学校所有师生心中永远的痛。和那些遇难的孩子相比,小腿截肢的周红梅算是个幸运的孩子。在这个被社会温暖渐渐复苏的板房学校里,一个又一个新的期盼、新的梦想开始萌动……
2008年12月12日,距离“5·12”地震整整7个月。
从青川县城到木鱼镇,又是一路颠簸,沿途依然是随处可见的废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一个岔路口,司机问记者是要去老木鱼中学还是新木鱼中学?记者正疑惑间,看见了正在招手的老周。
老周是青川县骑马乡光明村的农民,他的女儿周红梅是木鱼中学初二学生。地震发生后,老周曾陪女儿在西安唐都医院疗伤,与记者有一面之缘。
一条长长的水泥路通往木鱼坝集中安置点,老周指着一片板房集中的区域告诉记者,“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木鱼中学。”
“5·12”地震中,木鱼是青川县受灾最严重的镇,木鱼中学又是木鱼镇受灾最严重的单位,90%的公共设施损毁,遇难学生达289人。周红梅虽然小腿截肢,但是和那些遇难的孩子相比,她活下来了,这是最大的幸运。
新 生
地震发生时,老周正在天津打工。听到家乡地震的消息,他立即踏上了异常艰难的返乡之路。
从天津坐车到广元的时候,老周听儿子说,她妈妈已经把红梅接到医院去了。在急救中心的病床前,老周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红梅的一只脚在地震中被楼板压住,伤势严重,在广元市急救中心接受了截肢。5月21日,红梅和急救中心的一批伤员一起被转运到西安唐都医院。7月26日,在西安接受进一步手术康复后的红梅被转到成都假肢厂安装假肢,随后又从假肢厂转到广元市康复中心。辗转数月之后,老周赶在木鱼中学正式开学前,把孩子送回家乡。
尽管在心里想象过无数次,但回到家乡的第一印象,还是让老周难过不已。家里的房子全倒了,父亲的尾椎骨也被土墙压坏了,躺在床上。村里人都忙着搭建帐篷或者简易房。看到劫后余生的孙女,红梅的奶奶老泪纵横。
在周红梅等受伤的学生被送往各地接受治疗的同时,木鱼中学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迈出了艰难的重建步伐。
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是第一个向木鱼中学伸出援助之手的单位,他们承担了学校板房建设任务,并对学校的援建工作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规划。“没有奥鹏,真不敢想象现在的木鱼中学会是什么样子。”木鱼中学校长董进伦感慨地说。
6月18日,奥鹏援建小组进驻工地,学校选址在木鱼坝居民安置点外围相邻的三块农田里,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板房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董校长告诉记者,除了课桌椅和黑板由教育局统订购、浙江省统一援助外,奥鹏承担了木鱼中学全部板房和配套的教学,实验、生活,体育等配套设施的援建。
下午3点刚过,下课铃响了,学生们陆续从板房里涌出来,教学区的宁静一下子被打破,校园广播里响起欢快的歌声。在办公区前面的一块空地上,学生们被集中到了一起。今天是周末,举行降旗仪式后,学生们就可以放学回家了。
红梅慢慢地从初二一班的教室里走出来,除了走路的姿势,她看上去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
成 长
12月14日,星期天。周红梅一大早就出发,从乡下返回学校。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一点钟了。由于交通不方便,周红梅经常要等好半天才能坐上车,而她像这样自己独自上学,已经是第五周了。
在班主任王小莉眼里,红梅是个安静内向比较乖的“娃儿”。她记得红梅从废墟里被挖出来的时候,小腿伤势很重。“她说很疼,当时止疼的药也没得,但她很坚强。”后来红梅到西安去治疗,王小莉和红梅也联系过,让她感到欣慰的是,红梅的心态一直比较好,比较乐观。
刚开始上学的时候,红梅的妈妈每天都陪着她,当时厕所里还没有马桶,后来学校为了这些残疾的孩子,专门安了马桶。渐渐地,红梅能够自己坐车回家了,但老周还是放心不下,他给红梅买了个手机,方便和孩子联系。
“刚复课时,红梅的生活还是很不方便,现在基本能自理了。”但是,地震的阴影,还是常常困扰着这个13岁的小女孩。王小莉说,像红梅这样截肢的孩子,要真正恢复还需要时间。“一方面她的生活学习要一天比一天好,这样才能使她慢慢忘记腿伤带来的烦恼。另一方面,如果学校将来恢复得跟以前一样,看不到地震的迹象,她心理上的阴影就会慢慢消失。”
提起和红梅在西安一起住院的截肢女孩李月,老周显得很高兴。“我回来的时候,好像在电视上看到了她跳的那个芭蕾舞。红梅也看到了,她也挺高兴。”在红梅用假肢支撑左腿的艰难日子里,李月的那支舞给了她多少精神支撑,老周并不知道。
红梅现在对英语比较有兴趣,想从这方面找到一技之长。王小莉告诉记者:“这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北京来了个教英语的老师,也是个残疾人,在这里绘娃们讲课。”
王小莉提到的这个老师,就是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员工关艳。35岁的关艳,14岁患脊髓压迫症,但她却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学士学位和英语专业八级证书。2007年4月,她成为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英语辅导老师,拥有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北京残奥会筹备期间,关艳还担任了残奥会志愿者的培训老师,不仅为志愿者教授英语,还传授照顾残疾人的方法。
如今,关艳的另一个身份是木鱼中学的英语代课老师,30多名因地震而截肢的孩子成为她的学生。关艳说,“我相信我去给他们上课,会比别人上课的效果更好,因为我和他们样。”也许正是这个坐着轮椅的英语老师,点燃了红梅学习英语的热情。
复苏
大半年过后,在木鱼中学教导处张主任眼神里,仍然能够看到那种灾难后面的壮烈。“对我们来说,有个板房就很不错了。地震之后,将近一周的时间,我们连帐篷都没有……”在办公室里,张主任一面复印材料,一面跟记者说着那段艰难的日子。
5月12日到16日,木鱼中学老师的任务,是全天候地抢救照顾学生。当时学校操场上的景象惨不忍睹,特别是失去孩子的学生家长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每个在场的救援人员都泣不成声。之后,全校老师分组下乡,到遇难学生家里去做安抚工作。“这个工作现在应该说已进入尾声了。”张主任手里复印的材料是部分遇难学生的证明。“他们买的保险在地震中遗失了,保险公司让学校出个证明。”
“7月25日到8月15日,也是很疲惫的一段时间。”那时候,学校马上要复课,一切都要准备好。老师们要参加校务劳动,平整场地,还要准备上课的一部分工作,再加上遇难学生家长的安抚工作也在继续……
如今,在这个板房学校,教学秩序已慢慢恢复正常。“我们现在的主要精力已放在教学上,因为要提前放寒假,教学任务比较紧,学校每天中午休息时间增加了一节课。”
张主任以前教的是物理,今年开始教数学。地震以后,学校规模锐减。去年9月,木鱼中学有898名学生,一个年级最少有5个班。今年学校在校学生只有461名,共10个班级。原来11个班的物理课,现在只有7个班,可学校的好几名数学老师都受了伤,张主任只好换了岗。
对木鱼中学的老师来说,地震以后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惟一让他们不安的是,“现在重建的规划里边,没有老师的宿舍。”
在木鱼中学一间会议室的一角,竖立着一块展板,是过去木鱼中学的全貌。昔日的木鱼中学被青山绿水环绕,景色宜人,那座吞噬了289名学生生命的宿舍楼,也清晰地印在上面。
张主任说:“新学校将在原址重建,修起来后会更漂亮。”
不过,老周对学校原址重建却有自己的想法,“永久性学校还要建在老地方,老百姓不大愿意,死了那么多学生,还是有些忌讳……”
红梅的生活能自理了,老周便有了新的打算,他准备明年开春盖房子。“我们原来住的地方在半坡上,我想在半坡下面的马路边找个地方,毕竟孩子走路还是不方便。”
2008年12月12日,距离“5·12”地震整整7个月。
从青川县城到木鱼镇,又是一路颠簸,沿途依然是随处可见的废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一个岔路口,司机问记者是要去老木鱼中学还是新木鱼中学?记者正疑惑间,看见了正在招手的老周。
老周是青川县骑马乡光明村的农民,他的女儿周红梅是木鱼中学初二学生。地震发生后,老周曾陪女儿在西安唐都医院疗伤,与记者有一面之缘。
一条长长的水泥路通往木鱼坝集中安置点,老周指着一片板房集中的区域告诉记者,“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木鱼中学。”
“5·12”地震中,木鱼是青川县受灾最严重的镇,木鱼中学又是木鱼镇受灾最严重的单位,90%的公共设施损毁,遇难学生达289人。周红梅虽然小腿截肢,但是和那些遇难的孩子相比,她活下来了,这是最大的幸运。
新 生
地震发生时,老周正在天津打工。听到家乡地震的消息,他立即踏上了异常艰难的返乡之路。
从天津坐车到广元的时候,老周听儿子说,她妈妈已经把红梅接到医院去了。在急救中心的病床前,老周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红梅的一只脚在地震中被楼板压住,伤势严重,在广元市急救中心接受了截肢。5月21日,红梅和急救中心的一批伤员一起被转运到西安唐都医院。7月26日,在西安接受进一步手术康复后的红梅被转到成都假肢厂安装假肢,随后又从假肢厂转到广元市康复中心。辗转数月之后,老周赶在木鱼中学正式开学前,把孩子送回家乡。
尽管在心里想象过无数次,但回到家乡的第一印象,还是让老周难过不已。家里的房子全倒了,父亲的尾椎骨也被土墙压坏了,躺在床上。村里人都忙着搭建帐篷或者简易房。看到劫后余生的孙女,红梅的奶奶老泪纵横。
在周红梅等受伤的学生被送往各地接受治疗的同时,木鱼中学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迈出了艰难的重建步伐。
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是第一个向木鱼中学伸出援助之手的单位,他们承担了学校板房建设任务,并对学校的援建工作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规划。“没有奥鹏,真不敢想象现在的木鱼中学会是什么样子。”木鱼中学校长董进伦感慨地说。
6月18日,奥鹏援建小组进驻工地,学校选址在木鱼坝居民安置点外围相邻的三块农田里,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板房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董校长告诉记者,除了课桌椅和黑板由教育局统订购、浙江省统一援助外,奥鹏承担了木鱼中学全部板房和配套的教学,实验、生活,体育等配套设施的援建。
下午3点刚过,下课铃响了,学生们陆续从板房里涌出来,教学区的宁静一下子被打破,校园广播里响起欢快的歌声。在办公区前面的一块空地上,学生们被集中到了一起。今天是周末,举行降旗仪式后,学生们就可以放学回家了。
红梅慢慢地从初二一班的教室里走出来,除了走路的姿势,她看上去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
成 长
12月14日,星期天。周红梅一大早就出发,从乡下返回学校。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一点钟了。由于交通不方便,周红梅经常要等好半天才能坐上车,而她像这样自己独自上学,已经是第五周了。
在班主任王小莉眼里,红梅是个安静内向比较乖的“娃儿”。她记得红梅从废墟里被挖出来的时候,小腿伤势很重。“她说很疼,当时止疼的药也没得,但她很坚强。”后来红梅到西安去治疗,王小莉和红梅也联系过,让她感到欣慰的是,红梅的心态一直比较好,比较乐观。
刚开始上学的时候,红梅的妈妈每天都陪着她,当时厕所里还没有马桶,后来学校为了这些残疾的孩子,专门安了马桶。渐渐地,红梅能够自己坐车回家了,但老周还是放心不下,他给红梅买了个手机,方便和孩子联系。
“刚复课时,红梅的生活还是很不方便,现在基本能自理了。”但是,地震的阴影,还是常常困扰着这个13岁的小女孩。王小莉说,像红梅这样截肢的孩子,要真正恢复还需要时间。“一方面她的生活学习要一天比一天好,这样才能使她慢慢忘记腿伤带来的烦恼。另一方面,如果学校将来恢复得跟以前一样,看不到地震的迹象,她心理上的阴影就会慢慢消失。”
提起和红梅在西安一起住院的截肢女孩李月,老周显得很高兴。“我回来的时候,好像在电视上看到了她跳的那个芭蕾舞。红梅也看到了,她也挺高兴。”在红梅用假肢支撑左腿的艰难日子里,李月的那支舞给了她多少精神支撑,老周并不知道。
红梅现在对英语比较有兴趣,想从这方面找到一技之长。王小莉告诉记者:“这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北京来了个教英语的老师,也是个残疾人,在这里绘娃们讲课。”
王小莉提到的这个老师,就是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员工关艳。35岁的关艳,14岁患脊髓压迫症,但她却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学士学位和英语专业八级证书。2007年4月,她成为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英语辅导老师,拥有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北京残奥会筹备期间,关艳还担任了残奥会志愿者的培训老师,不仅为志愿者教授英语,还传授照顾残疾人的方法。
如今,关艳的另一个身份是木鱼中学的英语代课老师,30多名因地震而截肢的孩子成为她的学生。关艳说,“我相信我去给他们上课,会比别人上课的效果更好,因为我和他们样。”也许正是这个坐着轮椅的英语老师,点燃了红梅学习英语的热情。
复苏
大半年过后,在木鱼中学教导处张主任眼神里,仍然能够看到那种灾难后面的壮烈。“对我们来说,有个板房就很不错了。地震之后,将近一周的时间,我们连帐篷都没有……”在办公室里,张主任一面复印材料,一面跟记者说着那段艰难的日子。
5月12日到16日,木鱼中学老师的任务,是全天候地抢救照顾学生。当时学校操场上的景象惨不忍睹,特别是失去孩子的学生家长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每个在场的救援人员都泣不成声。之后,全校老师分组下乡,到遇难学生家里去做安抚工作。“这个工作现在应该说已进入尾声了。”张主任手里复印的材料是部分遇难学生的证明。“他们买的保险在地震中遗失了,保险公司让学校出个证明。”
“7月25日到8月15日,也是很疲惫的一段时间。”那时候,学校马上要复课,一切都要准备好。老师们要参加校务劳动,平整场地,还要准备上课的一部分工作,再加上遇难学生家长的安抚工作也在继续……
如今,在这个板房学校,教学秩序已慢慢恢复正常。“我们现在的主要精力已放在教学上,因为要提前放寒假,教学任务比较紧,学校每天中午休息时间增加了一节课。”
张主任以前教的是物理,今年开始教数学。地震以后,学校规模锐减。去年9月,木鱼中学有898名学生,一个年级最少有5个班。今年学校在校学生只有461名,共10个班级。原来11个班的物理课,现在只有7个班,可学校的好几名数学老师都受了伤,张主任只好换了岗。
对木鱼中学的老师来说,地震以后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惟一让他们不安的是,“现在重建的规划里边,没有老师的宿舍。”
在木鱼中学一间会议室的一角,竖立着一块展板,是过去木鱼中学的全貌。昔日的木鱼中学被青山绿水环绕,景色宜人,那座吞噬了289名学生生命的宿舍楼,也清晰地印在上面。
张主任说:“新学校将在原址重建,修起来后会更漂亮。”
不过,老周对学校原址重建却有自己的想法,“永久性学校还要建在老地方,老百姓不大愿意,死了那么多学生,还是有些忌讳……”
红梅的生活能自理了,老周便有了新的打算,他准备明年开春盖房子。“我们原来住的地方在半坡上,我想在半坡下面的马路边找个地方,毕竟孩子走路还是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