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仰作为人类最深沉的一种精神追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当前,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网络社会中,自媒体技术发展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提供渠道,当前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因素。通过自媒体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非常迫切。高校教育者是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要力量,需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在培育正确的意识形态等方面寻找新的对策,引导大学生坚定地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01-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传播助力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精神世界。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因此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关键。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为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各领域,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最大公共信息平台,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网络普及带来自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基础上出现以微博、微信等形式的自媒体,如今自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各方面。在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政治信仰渠道多元化,受网上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政治信仰的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呈现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向。在不同的政治信仰中,大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选择健康的政治信仰。虽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信仰良好,但是面对网络虚拟性对大学生政治心理产生的冲击和挑战,加强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引导教育在当前尤为重要。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环境
信仰是最集中的信念表现形式,作为人类核心思想观念约束着人的行为习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使命,在自媒体广泛运用环境下探索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认识自媒体时代信仰教育新形势非常必要。
(一)自媒体特征
2003年,美国学者谢恩·柏曼对自媒体做出定义,是普通大众经数字科技强化,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本身的事实。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对自媒体定义为私人化的传播者,利用电子化手段向外界传递信息的新媒体[1]。自媒体是个性化的传播者,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利用电脑等工具向特定人传递信息的传播媒介。自媒体是新媒体的重要部分,拥有自身独特特点,包括传播内容多样化、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方式交互性等。自媒体随着网络出现而发展,我国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从最初的博客向微博、微信平台发展,可见自媒体对社会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自媒体迅速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成为其娱乐学习的工具,广泛影响其生活和学习方式,对大学生信仰的形成和改变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信仰教育面临双重境遇,即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当前必须科学分析自媒体特点,把握自媒体对教育的影响,自觉从教育者、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更好地适应自媒体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学生也是自媒体使用的最大群体。自媒体不断更新着知识信息,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接受新鲜的事物,这也使得他们成为自媒体最主要的使用者和受影响者。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流、购物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生活,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更加依赖于网络。网络上信息繁杂,由于自媒体具有开放性、互交性等特点,也加剧了社会意识领域多元化的发展。在自媒体影响下,学生信仰呈现多元化发展倾向,为大学生信仰教育产生巨大沖击,因此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信仰教育意义重大。
二、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大意义
科学的信仰是人生的指明灯,树立远大人生目标需要拥有高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对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青年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才能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信仰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信仰呈现多元化新态势,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信仰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是做好信仰教育工作的基础。
(一)信仰的内涵
信仰是人们知情意统一体,是人们对思想事物的坚定信念,是精神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形成信仰会使人更加坚定地追求既定目标。梁启超说,信仰是个人社会的元气。根据信仰主体分为个人与社会信仰,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道德与政治信仰。个体信仰凸显个人信仰主体在生活实践中选择的主导价值观,社会信仰是社会群体选择的价值理想,共产党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科学的政治信仰,是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信仰随着年龄变化有不同需求,大致分为符号模仿、自我觉醒等阶段,在大学生阶段做好信仰教育,对其人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意义
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对其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要坚定理想指引人生方向,没有理想信念导致精神缺钙。大学生信仰是大学生处理自然社会多重关系的根本价值原则,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积极面对困难,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大学生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树立自身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通过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才能真正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根据《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大学生群体易受到网络信息干扰,在及时接受最新信息知识的同时,其强烈好奇心与个性特点导致在树立科学信仰中容易迷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信仰教育引导,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助力大学生实现远大人生理想。
三、自媒体发展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影响
自媒体为人们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自媒体环境下不同世界观汇集交织,有科学民主正确的唯物主义观,有宣扬个人奋斗、勇于奉献的人生哲学,也有不劳而获、玩世不恭的消极思想……可见,自媒体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自媒体网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价值观。
(一)自媒体发展为大学生信仰教育带来的机遇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新机遇体现在:丰富信仰教育内容,拓展信仰教育空间,为信仰教育创新开辟渠道[3]。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获取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知识内容丰富,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自媒体获取信仰建立所需知识。自媒体为大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提供自主安排的学习内容,如直播平台等新颖学习形式出现,大学生可以随时通过自媒体网络获得的最新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开展信仰教育提供更多机会。自媒体为信仰教育开辟新的渠道,如扩展传统信仰教育主体班会等形式,增加教育素材创新。自媒体为大学生自我信仰教育提供了舞台,很多大学生通过自媒体发表观点,表达自身的思想,在不同的思想交流碰撞中打造出新的思想观念。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
自媒体为大学生信仰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体现在自媒体环境下思维方式危机,教育信息多元混乱,自媒体门槛低导致监管困难。自媒体开放性决定信息传播多样化,导致影响大学生信仰培育信息内容泛滥。一些道德滑坡现象负面影响通过自媒体放大[4]。处于信仰建立阶段的大学生易出现信仰偏差,对个人和民族发展具有很大隐患。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媒体腐蚀青少年信仰,主要表现为散布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信仰教育必须警惕负面的思想文化和西方文化输出。自媒体信息庞杂,这使得大学生在繁杂的信息中难以辨其真伪,自媒体上所充斥的大量信息缺乏思考深度,批判思维过于主观化,容易使大学生将零散信息组合断章取义。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造成了诸多挑战。
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对策
大学时代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此可见,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是高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高校教育者自媒体媒介素养
高校教育者是先进知识的传播者,当代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应该仅仅是理论的灌输,而应该是让理论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在研判自媒体信息时要善于捕捉舆论热点,运用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把信仰教育落实在思政课堂、班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教育实践中,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高地;要敢于与错误价值信仰斗争,用强大的感染力为学生传递崇高价值信念;要不断提高个人媒介素养,突出教育模式的与时俱进,高校教育者要善于使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及时适应社会变化新形势,主动了解自媒体使用技术功能。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应主动成为自媒体用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困惑,增加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自媒体优势加强对学生信仰教育。
(二)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途径
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自媒体时代可利用自媒体资源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平台,高校教育者可充分运用微信、微博、贴吧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自媒体,灵活开展各项信仰教育活动,既避免自媒体成为官方新闻发布,也不同于电子课堂教育的呆板思政教育。如高校辅导员可开设自媒体用户,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在自媒体上对先进思想等问题讲解,加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又或辅导员可以通过客观分析重点事件,让学生深刻理解事件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5]。可见,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高校教育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主动认识了解并能学会运用自媒体,才能拉近信仰教育与学生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除了发挥自媒體的先锋作用,还要善于使用自媒体转换话语模式。马克思主义话语分为学术政治与大众话语,其中大众话语更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而自媒体的出现为转换大众话语提供了新的平台,如高校教育者可把理论政策内容通过音视频等形式传播,形成微课堂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三)培养大学生自媒体素养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拥有较高新媒体素养非常必要,自媒体素养是一种文化素养,这种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美国学者道格拉斯说,获得对媒体批判性解读能力是公民学习如何应对文化环境的重要资源,能给个人更多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作为文化传播主体的大学生,只有拥有正确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自媒体的使用中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才能发展和利用向善的自媒体文化。高校应充分意识到具备新媒体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重视相关课程开发设置,注重宣传普及网络道德文化,培养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使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新媒体习惯,更好的解读媒介内容,培养其批判意识与审美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理论,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崇高信仰,是广大青年学生必须树立的科学信仰。信仰需要通过教育培育,青年一代有理想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新时代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尤为重要。自媒体时代应加强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使真理坚定青年信仰,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信仰教育的强化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58,86.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3]林雯.自媒体时代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9(4):191-193.
[4]迟春阳.新时代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15.
[5]王瀅.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获得感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8:30.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01-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传播助力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精神世界。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因此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关键。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为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各领域,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最大公共信息平台,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网络普及带来自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基础上出现以微博、微信等形式的自媒体,如今自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各方面。在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政治信仰渠道多元化,受网上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政治信仰的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呈现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向。在不同的政治信仰中,大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选择健康的政治信仰。虽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信仰良好,但是面对网络虚拟性对大学生政治心理产生的冲击和挑战,加强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引导教育在当前尤为重要。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环境
信仰是最集中的信念表现形式,作为人类核心思想观念约束着人的行为习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使命,在自媒体广泛运用环境下探索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认识自媒体时代信仰教育新形势非常必要。
(一)自媒体特征
2003年,美国学者谢恩·柏曼对自媒体做出定义,是普通大众经数字科技强化,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本身的事实。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对自媒体定义为私人化的传播者,利用电子化手段向外界传递信息的新媒体[1]。自媒体是个性化的传播者,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利用电脑等工具向特定人传递信息的传播媒介。自媒体是新媒体的重要部分,拥有自身独特特点,包括传播内容多样化、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方式交互性等。自媒体随着网络出现而发展,我国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从最初的博客向微博、微信平台发展,可见自媒体对社会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自媒体迅速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成为其娱乐学习的工具,广泛影响其生活和学习方式,对大学生信仰的形成和改变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信仰教育面临双重境遇,即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当前必须科学分析自媒体特点,把握自媒体对教育的影响,自觉从教育者、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更好地适应自媒体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学生也是自媒体使用的最大群体。自媒体不断更新着知识信息,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接受新鲜的事物,这也使得他们成为自媒体最主要的使用者和受影响者。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流、购物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生活,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更加依赖于网络。网络上信息繁杂,由于自媒体具有开放性、互交性等特点,也加剧了社会意识领域多元化的发展。在自媒体影响下,学生信仰呈现多元化发展倾向,为大学生信仰教育产生巨大沖击,因此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信仰教育意义重大。
二、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大意义
科学的信仰是人生的指明灯,树立远大人生目标需要拥有高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对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青年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才能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信仰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信仰呈现多元化新态势,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信仰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是做好信仰教育工作的基础。
(一)信仰的内涵
信仰是人们知情意统一体,是人们对思想事物的坚定信念,是精神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形成信仰会使人更加坚定地追求既定目标。梁启超说,信仰是个人社会的元气。根据信仰主体分为个人与社会信仰,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道德与政治信仰。个体信仰凸显个人信仰主体在生活实践中选择的主导价值观,社会信仰是社会群体选择的价值理想,共产党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科学的政治信仰,是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信仰随着年龄变化有不同需求,大致分为符号模仿、自我觉醒等阶段,在大学生阶段做好信仰教育,对其人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意义
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对其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要坚定理想指引人生方向,没有理想信念导致精神缺钙。大学生信仰是大学生处理自然社会多重关系的根本价值原则,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积极面对困难,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大学生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树立自身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通过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才能真正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根据《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大学生群体易受到网络信息干扰,在及时接受最新信息知识的同时,其强烈好奇心与个性特点导致在树立科学信仰中容易迷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信仰教育引导,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助力大学生实现远大人生理想。
三、自媒体发展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影响
自媒体为人们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自媒体环境下不同世界观汇集交织,有科学民主正确的唯物主义观,有宣扬个人奋斗、勇于奉献的人生哲学,也有不劳而获、玩世不恭的消极思想……可见,自媒体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自媒体网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价值观。
(一)自媒体发展为大学生信仰教育带来的机遇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新机遇体现在:丰富信仰教育内容,拓展信仰教育空间,为信仰教育创新开辟渠道[3]。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获取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知识内容丰富,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自媒体获取信仰建立所需知识。自媒体为大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提供自主安排的学习内容,如直播平台等新颖学习形式出现,大学生可以随时通过自媒体网络获得的最新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开展信仰教育提供更多机会。自媒体为信仰教育开辟新的渠道,如扩展传统信仰教育主体班会等形式,增加教育素材创新。自媒体为大学生自我信仰教育提供了舞台,很多大学生通过自媒体发表观点,表达自身的思想,在不同的思想交流碰撞中打造出新的思想观念。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
自媒体为大学生信仰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体现在自媒体环境下思维方式危机,教育信息多元混乱,自媒体门槛低导致监管困难。自媒体开放性决定信息传播多样化,导致影响大学生信仰培育信息内容泛滥。一些道德滑坡现象负面影响通过自媒体放大[4]。处于信仰建立阶段的大学生易出现信仰偏差,对个人和民族发展具有很大隐患。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媒体腐蚀青少年信仰,主要表现为散布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信仰教育必须警惕负面的思想文化和西方文化输出。自媒体信息庞杂,这使得大学生在繁杂的信息中难以辨其真伪,自媒体上所充斥的大量信息缺乏思考深度,批判思维过于主观化,容易使大学生将零散信息组合断章取义。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造成了诸多挑战。
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对策
大学时代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此可见,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是高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高校教育者自媒体媒介素养
高校教育者是先进知识的传播者,当代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应该仅仅是理论的灌输,而应该是让理论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在研判自媒体信息时要善于捕捉舆论热点,运用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把信仰教育落实在思政课堂、班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教育实践中,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高地;要敢于与错误价值信仰斗争,用强大的感染力为学生传递崇高价值信念;要不断提高个人媒介素养,突出教育模式的与时俱进,高校教育者要善于使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及时适应社会变化新形势,主动了解自媒体使用技术功能。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应主动成为自媒体用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困惑,增加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自媒体优势加强对学生信仰教育。
(二)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途径
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自媒体时代可利用自媒体资源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平台,高校教育者可充分运用微信、微博、贴吧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自媒体,灵活开展各项信仰教育活动,既避免自媒体成为官方新闻发布,也不同于电子课堂教育的呆板思政教育。如高校辅导员可开设自媒体用户,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在自媒体上对先进思想等问题讲解,加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又或辅导员可以通过客观分析重点事件,让学生深刻理解事件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5]。可见,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高校教育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主动认识了解并能学会运用自媒体,才能拉近信仰教育与学生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除了发挥自媒體的先锋作用,还要善于使用自媒体转换话语模式。马克思主义话语分为学术政治与大众话语,其中大众话语更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而自媒体的出现为转换大众话语提供了新的平台,如高校教育者可把理论政策内容通过音视频等形式传播,形成微课堂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三)培养大学生自媒体素养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拥有较高新媒体素养非常必要,自媒体素养是一种文化素养,这种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美国学者道格拉斯说,获得对媒体批判性解读能力是公民学习如何应对文化环境的重要资源,能给个人更多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作为文化传播主体的大学生,只有拥有正确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自媒体的使用中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才能发展和利用向善的自媒体文化。高校应充分意识到具备新媒体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重视相关课程开发设置,注重宣传普及网络道德文化,培养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使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新媒体习惯,更好的解读媒介内容,培养其批判意识与审美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理论,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崇高信仰,是广大青年学生必须树立的科学信仰。信仰需要通过教育培育,青年一代有理想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新时代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尤为重要。自媒体时代应加强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使真理坚定青年信仰,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信仰教育的强化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58,86.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3]林雯.自媒体时代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9(4):191-193.
[4]迟春阳.新时代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15.
[5]王瀅.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获得感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