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校长的六个品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领路人,他是否具有优秀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成败,成功的校长应具备心静、情真、身正、视远、思明、学广等优秀品质。
  【关键词】成功;校长;品质
  在学校现代化教育进程中,校长作为学校灵魂和指引者,必须是具有思想深度的学校管理者和具备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品质。他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社会人,而是教书育人的教职工和尚未精工雕刻加工的青少年。校长应具备优秀的品质,才能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想推动以一所学校现代教育进程,校长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所学校的成败。因此,成功校长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品质。
  一、心静
  (一)静下心来做教育
  心静,就是要沉心静气,淡泊名利,就是要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对教育有执著的理想和追求,不仅把校长当作一种职业在做,而且当作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在追求。校长只有静下心来思考教育,才能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执行;才能遵循教育规律办好学校,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遵循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静下心来做学问
  一个好校长,一定要有好的学问,他既要是学者、教育家,又要具有政治家、公关专家、理财专家和心理学家的素质和能力。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其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政治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以其他很多素质作为依托的。要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就要有教育管理科学知识,能把握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就要对自己学校的现状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就要认真领会并贯彻实施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法规,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所以,校长应自觉加强自身学习,工作再忙也要静下心来做学问,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质,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
  (三)静下心来做研究
  科研能力是校长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校长只有不断地进行科研,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才能解决学校发展中的新问题,进而形成系统和完善的教育理念。而且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校长抓教育的大事,通过教育科研工作来造就大批中小学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教育科研也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手段,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校长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校长不仅要自己具有科研能力,更要具备规划教育科研、指导教师科研、实践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的能力。校长如果只是强调教师搞科研教研,而自己不动手,则无法带动教师提高教科研意识。因此校长具备较强的科研教研能力,亲自“下水”,带头示范,重点抓好素质教育的实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来实施先进的教改成果,丰富自身的学术涵养,真正成为一名具备良好科研能力的校长。
  二、情真
  (一)对教育有真情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校长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对教育有真情的校长,就有执著的教育追求,在困难面前,能坚忍不拔、义无反顾、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校长能以自己的行动为全校教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在教育改革中能与校长同心同德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对教师有真情
  教育作为极其谨慎、细微的事情,需要教师有较高素质和高尚的精神世界。如果教师将工作当成苦役,没有体验到美感和幸福,没有体验到成功和喜悦,那么他不会有所成就,也不会得到学生的感激。我们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财富的最大化是不大可能的,但追求幸福的最大化却是可能的。教师的幸福是学生成长的迁移,是一串成熟的教育成果。教师职业幸福与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作为校长,应手握这把标尺,对教师倾注真情,真心对待教师,解放教师,成就教师,让教师善于工作、乐于工作、享受工作,在工作中彰显美丽人格。校长与教师之间在感情上有了一种亲近感、认同感,双方才能产生理解和信任,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尤其在学校发展遇到困难,面临新的持久战的时候,全体教职工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就会在充满亲密感的和谐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对学生有真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包容,因为包容是一种更为严格的爱。教育是人性化的举措,教育的人性化说到底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其实,成长本身比学习重要得多;用心灵去体验生活,比看课本重要得多。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发展就意味着充满希望。校长要把所有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从而带动每一个教职工都能真正关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创设更多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身正
  (一)公平正直
  校长的公平正直涉及师生个人与学校团体有关的公平和公正问题。在校长公正原则的伦理道德下,学校制定以公正形式履行的公平政策。为在学校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学校团体必须对学校结构特征中的那些反人性的东西进行不断的批评。校长的公正还表现在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尊严,享有公平的教育。校长要有公正治校的品格,校长的处事态度必然会引起教师的极大关注,因此,校长必须做到公正,处事要公正,对人要公平。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产生学校利益与教师个人利益间的矛盾,教师的工作也难免有过错,奖勤罚懒也难免会带来一些情绪,评岗、晋级、调动、考核等也难免牵扯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但只要敢于坚持该坚持的,敢于维护该维护的,敢于批评该批评的,包括对学校领导成员,对亲密同事,对自己亲手提拔的干部,对花力气引进来的教师,都一样要求,一样对待,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二)廉洁自律
  校长要廉洁,严于律己。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校长因工作需要和社会交往越来越多,所以在各种诱惑面前,校长面临着更大的考验。这就要求校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抑制各种诱惑,保持公正廉洁。不廉则不正,不正则不顺,廉洁治校是保持教育公正的前提。廉洁是校长必须遵循并身体力行的道德品质,是校长的治校之本。校长应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境界,校长的廉洁虽然没有空洞乏味的教化,但有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对于提高教师师德形象、提高学校品味,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小学数学课结束的不同情景与方法,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至挖掘学生自学潜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
农村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家庭和谐、社会
行走,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一个令人意外的考古学事实是:在人类进化史上,先有直立行走,后有人类社会。  在远古时期,生存环境的改变让古猿学会了直立行走,从而进化成人类。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具取代了人类的肢体劳动:燃气灶免去了生火的繁冗,洗衣机解脱了清洗衣物的双手,汽车更是让“日行千里”成为可能。难怪有人这样调侃:科技其实就是让人越变越懒。当然,适度的“懒”意味着生活品质的
美术教学要创设和谐宽松的美育环境,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