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辞学研究何以参与全球话语实践和思想竞争——中国修辞学会2021学术年会述评

来源 :当代修辞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5384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1月13日-14日,“中国修辞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专门就“全球思想竞争时代的话语实践与修辞理论”展开了讨论.会议聚焦两大主题:一是“话语实践”,二是“知识生产”.会议由中国修辞学会联合韩山师范学院、上海市语文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当代修辞学》《外国语》《文化艺术研究》共同主办,由韩山师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的两百余位学者参与了会议.
其他文献
学界对词汇多义性研究的两个基本理论取向是结构主义和认知主义,且以往的研究多基于单一语言材料,存在一些弊端.本文引入“语义镜像法”,利用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考察“其实”的多义性.我们根据“语义镜像法”的基本假设,利用“其实”的t像和反t像得出“其实”具有“解释、修正、确认、提醒”四种语义的结论,并利用反t像对该结论进行了验证.在进一步分析t像和反t像集合、重叠情况以及回译比例后,本文对“其实”不同语义功能的语义场及英文对译词进行了清晰的厘定.研究表明,语义镜像法在词汇多义分析领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中波广播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发布渠道,在现代信息化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5G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5G基站数量日益增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中波广播信号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工作人员需要针对信号源出现干扰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5G信号对中波广播信号源的干扰及干扰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同时也阐述现有中波技术的特色,并展望未来中波技术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中波广播发射台站的信号接收管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电视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目前数字电视视频仍然存在卡顿的问题,影响了人们的使用体验.鉴于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看”发现故障,通过“摸”检查器件的好坏,并利用仪器仪表进行精准测试,及时更换故障设备,同时采用比较推断法、断路法、敲击法等方法对机顶盒进行维修与养护,从而提高数字电视视频信号的传输质量.
众所周知,对风格进行定义难乎其难,在现代理论家眼中尤其如此.本文旨在说明,探讨风格至少可以从一个途径入手,也即将风格的一部分视为言说者或作者为适应特定论辩模式,对修辞策略进行调整的方式,同时也是针对该论辩模式最有效的策略方式.为了证明这一论点,本文选取古今两个案例分别进行了探讨.古典案例为柏拉图的“对话式风格”,当代案例则为唐纳德·特朗普的“极简主义风格”.分析表明,两种针对特定论辩模式所选择的论辩方式均有助于促进说话人实现论辩目标.
现如今,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渐深入,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各项技术对我国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越来越高,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充足的动力.电视媒体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确运用网络技术,将其与电视工程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应用成效,还可以使广播电视工程具有智能化、科技化的特征.本文主要以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和价值,探索实际应用措施和方法.
本文首先阐述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系统现状,其次根据现状和雷电侵袭的特点对发射台发射塔、播控机房、总配电室、天馈线、接地网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综合改造方案设计与施工,以期增强抵御雷电侵袭的能力,减少雷击对发射台的影响.
2021年12月4日-5日,由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复旦大学中文系、《当代修辞学》编辑部、陈望道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纪念《修辞学发凡》问世90周年暨第十二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线下线上结合,以开幕式的纪念活动和大会学术报告两种方式进行.
期刊
体裁风格范畴是呈现语篇语义整体性与流动性的功能语义范畴,是社会历史语境与体裁管控双值性(ambivalence)动态实现的一种反映.论文以“体裁风格”为研究对象,运用互文语篇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理论方法,在汉语学界有关体裁与风格研究主体认知的基础上,整合体裁风格分析程序,考察体裁风格在互文空间功能语义特征的实现与流变,并以历代笔记小说的经典文本为例,从历时和共时认知视角分析其体裁结构的嬗变过程.论文认为:从互文视角探索体裁风格的生成与演化,可以激活文本空间结构意识和语义互动关联意识,纵向可
当今社会景观问题日益深刻地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在中国语言学界,景观问题却迄今尚未真正获得全面的关注.rn2021年11月6日,教育部“语言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课题组、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上海市语文学会、中国修辞学会和《外国语》《社会科学》《当代修辞学》《文化艺术研究》等单位联合召开了“语言、景观与社会发展——第五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该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胡范铸教授主持,来自海内外的语言学、传播
期刊
汉诗作为一种含蓄深刻的外交辞令具有鲜明的东方修辞特征,以寥寥数语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政事、愿景等信息,自有周以来至今在中国外交话语中传承善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的抗疫物资捐赠附言中涌现出一批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汉诗用典,引起强烈共鸣与共情,呈现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国际援助的亚洲特征.随后,在中国援助意大利、英国、印度等多国的抗疫物资捐赠附言中,也广泛运用汉诗并附以恰当的翻译.汉诗外交是历史元素超越时空参与当前现实建构的方式,在话语表达层面不仅体现汉语诗文本身,其背后的象征内涵亦经过古今映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