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语境下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special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青年大学生有无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网络文化的冲击给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带来一定挑战。文章针对民办高校被教育者、教育者、民办高校自身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力求找出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文化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
  基金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17校级课题《文化多元背景下西部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重构研究》(编号:SMXY201702);2017年陕西省教育规划课题《网络文化语境下西部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研究》(编号:SGH17H505);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16教改项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编号:JGB201603);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巩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面临的“体制悖论”及对策研究》(编号:17YJC7101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目前,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以后,民办高校思政课堂普遍出现大学生“伪在场”现象。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民办高校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网络文化语境下加强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相结合,使网络交往具有全球性、普遍性和无限性。网络文化改变了师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网络文化语境下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受到挑战和冲击。因而,网络文化语境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文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和选择能力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融入网络生活中。网络上,国外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很大冲击。面对互联网中鱼龙混杂的信息,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大学生难辨真伪,甚至会造成价值扭曲,精神空虚,找不到生命真正的意义与价值。而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去伪存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2.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内在需求
  目前,大学生人人都是一个移动终端,自成一个自媒体,浸染在网络生活中。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相比自我管控力、学习及人生的规划能力相对较弱,故民办高校的学生更容易过度使用网络,易受到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网络文化影响下,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讨,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养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网络文化语境下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校被教育者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本课题组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2016级部分大一新生采用了匿名问卷调查。(课题组计划从2016至2026年,针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大一新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得出十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大一新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材料汇总)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75份,有效问卷375份,并对不同专业的新生针对信仰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1)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对375名大一新生关于有无信仰的调查中,有45%的学生选择没有信仰,认为信仰可有可无。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途的态度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占35%,完全没有信心的占50%。
  (2)信仰功利化
  课题组在对学生进行信仰的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把成功的人生定义为对金钱财富的占有,64%的学生选择信仰金钱和权力,仅有20%的学生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关于入党动机的选择,26%的同学的入党动机是为了得到现实的实惠;30%的学生选择为以后的发展获取政治上的资本;信仰共产主义和以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学生占44%。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实际表现相符。从学习目的上看,多数大学生重个人轻国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谈理想信念时,他们仅关注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而对于高层次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表现出漠视的态度;从对待专业课和思政课的学习态度上看,重视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轻视思想政治教育;从消费态度上来看,重视物质层面消费,轻精神层面的消费。大学生的信仰一旦功利化,造成的危害就是信仰会成为大学生为自己获利的工具。
  (3)信仰多元化
  随着网络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化,主流信仰在他們心里的地位不断下滑,信仰取向也呈现多样化。仅有26%的学生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50%的学生信仰金钱和权力,14%的学生选择信仰享乐主义,还有10%的学生选择信仰西方的民主。
  2.民办高校教育者存在的问题
  (1)信息素养低下
  网络文化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素质显得更为重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获取信息及利用和评价引导信息的能力,直接决定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关于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印象,28%的学生选择思政课教师观念陈旧,说明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使用能力不佳。因此,一线思政课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接受网络文化对高校信仰教育的影响,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既懂思想政治理论又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政课教师。   (2)信仰教育意识淡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要先自己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现今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在多元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如果高校信仰教育者本身的信仰出了问题,还何谈被教育者的信仰问题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仅仅将思政课教学等同于知识教育,考核结果仅是学生考试及格,忽略了思政课教学的核心是信仰教育。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神圣职责就会被忽略。在关于学习思政课最终目的的问卷调查中,56%的学生选择是为了考试及格,拿到相应学分。这个结果进一步印证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的信仰教育意识淡薄,对学生的信仰教育引导上出现失误。
  3.民办高校本身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校工作模式
  民办高校管理工作存在各司其职的工作倾向,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合力。针对高校学生的信仰教育工作,学校过多地把责任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身上,而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应做到全校教职工都重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真正形成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者管理育人、后勤服务育人。
  (2)民办高校校园风气
  随着互联网及大众媒体信息报道的即时性,社会上很多不良风气会同步传导到高校校园,贪污腐败、制假造假等严重社会问题也蔓延到“象牙塔”内。在与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时,学生对于评优评奖要给相关工作人员好处、相关专业证书买卖泛滥等不良现象心知肚明。在针对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途径的问卷调查中,52%的学生选择净化学校和社会风气。高校应该成为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维护者,坚决杜绝不良社会风气对校园的浸染。
  网络文化语境下培养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1.坚定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原则
  (1)坚持信仰一元化与文化多元相结合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首先要坚持信仰一元化即方向性原则,高校要在信仰教育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信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教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核心地位的同时又要允许多元文化的存在,这样符合网络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在合法的范围内允许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与其他多元文化展开斗争,在斗争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科学性、真理性。
  (2)坚定大学生党团组织的引领与推动全员认同的信仰教育方式相结合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首先要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引领作用。大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对非党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利用大学生群体关系的凝聚力,使高校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浓厚氛围,最终形成全员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标。
  2.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方法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马克思信仰教育的基本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下面从”知、信、行”三个方面来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方法。
  (1)知——双向互动的“理论灌输模式”
  毛泽东指出,夫所谓信仰者,必先之以知识,知之而后信之。[2](P227)信仰教育的理论灌输法是思政课教师有目的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容通过讲解传授给学生的方法,给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但这里的信仰内容“灌输”是以与学生双向互动为前提的,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是平等、民主的关系,淡化教师说教的成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信仰理论灌输时,还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意使用现代传媒技术等有效教育手段,用通俗的语言来感染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
  (2)信——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情景感染法”
  信仰教育的情景感染法就是思政课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设定具体的事件和环境去感染学生。情景感染法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情景的设计,而情景设计效果的好坏关键在选材,选材既要符合教材的内容又要能对学生有所触动。通过情景感染,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信仰。
  (3)行——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的“实践感知法”
  毛泽东指出,学非所用只能培养书呆子,他主张读活书,“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社会实践,[3]实践感知法让大学生在實践中去感悟,让大学生走进社会,亲自去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学生假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去感知社会变化,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服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第1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
  [3]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湘江评论》1919年7月28日。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思政教研部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阑尾炎的发病年率亦相应升高,仍是基层医院的常见多发病,提高基层医院对老年性阑尾炎的诊治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从2005年~2011年,我院共收治59
临床资料本组126例四肢长管骨开放性骨折,经早期彻底清创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74例,女性14例。14~20岁有14例,20~50岁有66例,50岁以上有8例。清创时间为伤后6h内22例,6~12h内45
【摘 要】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学效果的体现,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在土建专业的教学中,教学管理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不断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需要长期研究的教学课题。文章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上,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关系入手,对教与学模式进行探究,对教师和学生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提倡“教”与“学”并重,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四导四学”的“导学结合
目的为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与产妇分娩方式、围产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7月-2010年10月间258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胎儿脐带绕颈、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133例孕妇为研
錢伟长上清华纯属侥幸。那年高考,他的数理化加英文四门成绩总共得了25分,其中物理只有可怜的5分。凭着文史满分,他被清华历史系破格录取。然而,就是这个物理只考了5分的理科“学渣”,却偏偏搭错了神经般一门心思要转系学物理,并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什么原因促使他非要转学物理呢?原来,钱伟长入学的第二天,也就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充满爱国热情的钱伟长拍案而起,果断地做了一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云南省著名的医学影像学专家、中华医学会第七届放射学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名誉主委,云南省医学会第九、十届理
据媒体2017年3月24日报道,晚高峰过后,位于北京CBD的八王坟东公交车站被上千辆共享单车围困,不但长达百米的公交站区域被多个“单车群”占据,部分共享单车还将公交车的进出口给堵住了。网上曝出的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堵住公交车站的照片,颇具视觉冲击力,并引发网友热议。  公交站上负责维持秩序的志愿者说,由于此处是前往通州、燕郊等地客流的集散地,公交站被共享单车包围的主要原因是“来停放的多,被骑走的少”
【摘 要】文章总结了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限制因素,并针对这些限制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核心目的是通过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并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ERP环境 会计信息 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多数大型企业会通过信息及网络技术进行资源的管理,并融合了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通过ERP软件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效应,
2016年11月,一段“伪慈善”视频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两名男子在某平台直播向村民们发放慈善资金,并赠送食物、衣服等物资。但直播结束后,便将一张张百元大钞和东西都收了回来。事
文章以全国职业院校首届"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为例,通过解读竞赛目的,分析竞赛特点,总结竞赛经验,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