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小子——电影《十月的天空》

来源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7年,正是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时期,两国在科技上暗自较劲,就在此时,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的民众由此产生了危机意识。在一个叫作“煤林”的美国矿井小镇上,矿工们携家带口聚集在十月夜晚的天空下,遥望上空的苏联卫星像流星一般划过,当大家纷纷讨论着苏联会不会投炸弹下来的时候,一个平凡的高中少年霍默却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启发,他决定要制造火箭!
  霍默的父亲是矿区的负责人,他的生活和事业都建立在这片矿井之上,顽固而强硬的他非常希望儿子霍默能够子承父业,当一名煤矿工人。但这不是霍默的心愿,他不顾父亲的反对,集结了两个小伙伴和一个班上的“科学怪人”,开始在地下室研究起火箭来,并且得到了学校里一位物理老师的支持,从开始连原理都不懂而把自己家的篱笆炸飞,直到最后参加科学竞赛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其间霍默付出了毕生难忘的努力。
  由一名“准矿工”的普通高中生,到成功制造火箭,霍默的奋斗史就像无数励志故事那样,充满了活力和理想,也遭受过阻碍和打击,电影《十月的天空》就取材于美国知名的航天专家霍默·希卡姆的自传《火箭小子》。
  霍默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的一个煤炭之乡——麦克道尔郡科尔伍德镇,父亲是矿区一位很有声望的矿工。“矿工的儿子长大也当矿工”似乎是当地所有人的共识,然而苏联的卫星上天让霍默梦想着干一番大事业,他喜欢火箭,希望当一名科学家。从宣布自己要制造火箭开始,嘲笑声就相继涌来,严厉的父亲更是横加干涉,只有母亲和一位物理老师愿意支持他。
  电影中,霍默和另外三个同学一起偷偷地鼓捣起火箭来,一开始他们很无知地把冲天炮的火药填进玩具火箭筒里,绑在院子篱笆上进行“发射”,结果可想而知,四个小伙伴没被炸成残疾人就算走运了。得知几个学生想要造火箭,开明的物理老师送给霍默一本相关的书籍,鼓励他多多钻研,于是这几个火箭小子更加认真起来,从书中获得了很多之前不曾涉及的知识,包括配置燃料、改进装置。为了购买制造小火箭的材料,他们甚至跑去撬废弃的铁轨,按几块钱一吨的价钱卖废铁攒钱,还在山野间的荒地上搭建起了一个简陋不堪的火箭发射台……经历了各种发射失败之后,他们的小火箭终于顺利地冲上了天空,这次小成功甚至上了当地的报纸。
  可随之而来的竟然是警方的指责,发射点附近的树林发生火灾,十有八九是回落的火箭捣的鬼,加上霍默父亲在一次矿难中受伤,霍默不得不忍痛告别火箭,穿起了矿工服、戴上头盔,接替父亲当起了临时矿工。
  而霍默的老师此时找到他,希望他们报名参加全国科技博览会,如果科技成果获奖,就能拿到奖学金上大学。开明的母亲也鼓励霍默,叫他争口气,把火箭做出个样子来给老爸看看。有了比赛的激励,霍默在当矿工期间,抽出所有业余时间翻书、计算。随后,霍默决定不再到矿上上班,而是埋头制作火箭,准备展板,进城参加展览和比赛。最终,霍默获得了最高奖项,优秀的大学抢着向他伸出橄榄枝。
  在电影的最后,霍默拿着奖回到家乡,对父亲说,自己和父亲其实是一样的固执与坚持,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和解的父子一起发射了一枚小火箭,一位小科学家的诞生,让火箭和太空成为整个煤林的梦想,也成为国家的希望。
  小贴士
  霍默·希卡姆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任职十六年,退休后成为航天研发计划顾问。任职期间负责培训航天员,并为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日本空间实验室维修任务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1.材料与设备原料:牛肉、食盐、白糖、姜、白酒、大茴香、味精、速溶红茶粉等。设备:烤箱、夹层锅、滚揉机、真空封口机。2.配方以10千克鲜牛肉计:食盐250克,白糖500克,速溶
在经济技术发展进程中,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对配网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电力配电网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供电能效,而电力普遍用于生活及生产等各个
根据山岭隧道施工方式,设计了一种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的隧道自行式仰拱栈桥。对该仰拱栈桥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对仰拱栈桥结构进行了受力特性有限元分析,获得了仰拱栈桥的应
提出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理念融入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形成目标制订、科学出题、过程考核和结果反馈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闭环体系。
为了保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就必须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