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王小帅的两部电影《青红》和《左右》给青春和中年做了一次个性的理解和呈现,从叙事重点到意识形态、叙事策略都是“电影作者”个性化的表达。
[关键词] 《青红》 《左右》 叙事重点 意识形态 叙事策略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13
毫无疑问,在中国第六代导演群中,王小帅是具有典型个人风格、逐步成长为“电影作者”并广受关注的年轻导演。 他在一次访谈中说过:“一个艺术家之所以能被认为很了不起甚或伟大,就是他用自己独特的眼睛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世界和人的看法,并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被接受。”①他每一部电影几乎都准确捕捉到了某种人性或某种意义,是独特的不容忽视的声音。从处女作《冬春的故事》的不凡亮相,到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十七岁的单车》,再到戛纳获奖的《青红》和柏林擒奖的《左右》,一路走来,赞誉多于争议。但无论鲜花或“板砖”都是一个成长者保持清醒并有不竭的前进动力之必需。
王小帅的两部电影《青红》和《左右》,比较深入地挖掘了“电影作者”内心中对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的理解—包括独特的青春记忆,呈现了城市中年人的故事。从青春的荒凉痛感到婚姻中人性的挣扎,王小帅似乎循着自己的生命感觉和发展轨迹冷静地梳理了一遍,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青春”似乎是蛰伏在体内的强大飓风迅猛而来,风暴过后,留下的是丧失的痛感和无尽的怅惘;中年的成熟意味着重担,中年的故事内心更多挣扎和缠绕。
一、叙事重点
影片《青红》的叙事重点是三大冲突:一是在场的现实与不在场的理想之间的冲突,一是青春与环境的冲突,一是爱欲与威权的冲突。
曾经是时代先锋的上海青年们在贵州消耗了青春,但到中年才蓦然发现,遥远的上海象一个梦萦绕在心里挥之不去,外面的世界已经把他们远远抛在后面。惶恐、失落、迷茫、悔恨、质疑、愤怒、反叛占据了老吴们的心。在场的贵州得不到上海人的承认,不在场的上海有着无穷吸引力,这组矛盾一直贯穿影片始末,直到载着老吴一家的车渐渐远离贵州往上海而去。
无论在哪里,青春特质总是与不安分、渴望拥抱整个世界、倔强叛逆、不惧诱惑联系在一起,青春就是“敞开”的姿态,王小帅本人说:“青春是生命深处的骚动与跳跃。”文化先进、开放多元的城市更能满足青年的需求,影片中闭塞落后的环境及文化传统使人们视一些新事物为怪物;办个舞会是地下悄悄进行的,学生穿个高跟鞋是另类、不正经的,技校学生发现烫发穿喇叭裤的,老师直接拿剪刀来剪。 骚动的青春在闭塞的环境中逐渐异化成一种不甚明晰的复杂的存在。
青红的爱欲与父权的冲突也是显见的。一贯温顺的青红在交友这事上与威权符号父亲产生了对抗,青红的叛逆在小根异化的爱情感受那里成了牺牲品,而这样一个家庭冲突也导致了小根的毁灭,父亲这个威权符号改写了两个青年的命运。
电影《左右》中,王小帅完成了现代社会中年人婚姻状况“平衡——失衡——平衡”的书写。从《青红》中的青春疼痛到《左右》中的婚姻疼痛,王小帅很熟练也很敏锐的抓住了情感的动人核心来演绎故事。也许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平衡、失衡、平衡的转换中进行。中年人枚竹与肖路从婚姻中走出,另组家庭,可说是一次解脱、一次重生,这一平衡并未维持太久,孩子的挽救计划使两个家庭摇摇欲坠。在救人的道德召唤下,两个配偶走出了本我、自我的感情困境,给了这个故事一个温暖的结尾。剧中人物经历了人性挣扎之后,弥合了裂缝,理想的秩序又回归了,平衡再次降临了。影片在提醒观影者:处于多事之秋的中年人人生的关键是把握平衡,当然也无比的艰难,当左、右都以有理的姿态呈现后,中年人就陷入了困境。
二、电影叙事中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关键词] 《青红》 《左右》 叙事重点 意识形态 叙事策略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13
毫无疑问,在中国第六代导演群中,王小帅是具有典型个人风格、逐步成长为“电影作者”并广受关注的年轻导演。 他在一次访谈中说过:“一个艺术家之所以能被认为很了不起甚或伟大,就是他用自己独特的眼睛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世界和人的看法,并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被接受。”①他每一部电影几乎都准确捕捉到了某种人性或某种意义,是独特的不容忽视的声音。从处女作《冬春的故事》的不凡亮相,到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十七岁的单车》,再到戛纳获奖的《青红》和柏林擒奖的《左右》,一路走来,赞誉多于争议。但无论鲜花或“板砖”都是一个成长者保持清醒并有不竭的前进动力之必需。
王小帅的两部电影《青红》和《左右》,比较深入地挖掘了“电影作者”内心中对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的理解—包括独特的青春记忆,呈现了城市中年人的故事。从青春的荒凉痛感到婚姻中人性的挣扎,王小帅似乎循着自己的生命感觉和发展轨迹冷静地梳理了一遍,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青春”似乎是蛰伏在体内的强大飓风迅猛而来,风暴过后,留下的是丧失的痛感和无尽的怅惘;中年的成熟意味着重担,中年的故事内心更多挣扎和缠绕。
一、叙事重点
影片《青红》的叙事重点是三大冲突:一是在场的现实与不在场的理想之间的冲突,一是青春与环境的冲突,一是爱欲与威权的冲突。
曾经是时代先锋的上海青年们在贵州消耗了青春,但到中年才蓦然发现,遥远的上海象一个梦萦绕在心里挥之不去,外面的世界已经把他们远远抛在后面。惶恐、失落、迷茫、悔恨、质疑、愤怒、反叛占据了老吴们的心。在场的贵州得不到上海人的承认,不在场的上海有着无穷吸引力,这组矛盾一直贯穿影片始末,直到载着老吴一家的车渐渐远离贵州往上海而去。
无论在哪里,青春特质总是与不安分、渴望拥抱整个世界、倔强叛逆、不惧诱惑联系在一起,青春就是“敞开”的姿态,王小帅本人说:“青春是生命深处的骚动与跳跃。”文化先进、开放多元的城市更能满足青年的需求,影片中闭塞落后的环境及文化传统使人们视一些新事物为怪物;办个舞会是地下悄悄进行的,学生穿个高跟鞋是另类、不正经的,技校学生发现烫发穿喇叭裤的,老师直接拿剪刀来剪。 骚动的青春在闭塞的环境中逐渐异化成一种不甚明晰的复杂的存在。
青红的爱欲与父权的冲突也是显见的。一贯温顺的青红在交友这事上与威权符号父亲产生了对抗,青红的叛逆在小根异化的爱情感受那里成了牺牲品,而这样一个家庭冲突也导致了小根的毁灭,父亲这个威权符号改写了两个青年的命运。
电影《左右》中,王小帅完成了现代社会中年人婚姻状况“平衡——失衡——平衡”的书写。从《青红》中的青春疼痛到《左右》中的婚姻疼痛,王小帅很熟练也很敏锐的抓住了情感的动人核心来演绎故事。也许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平衡、失衡、平衡的转换中进行。中年人枚竹与肖路从婚姻中走出,另组家庭,可说是一次解脱、一次重生,这一平衡并未维持太久,孩子的挽救计划使两个家庭摇摇欲坠。在救人的道德召唤下,两个配偶走出了本我、自我的感情困境,给了这个故事一个温暖的结尾。剧中人物经历了人性挣扎之后,弥合了裂缝,理想的秩序又回归了,平衡再次降临了。影片在提醒观影者:处于多事之秋的中年人人生的关键是把握平衡,当然也无比的艰难,当左、右都以有理的姿态呈现后,中年人就陷入了困境。
二、电影叙事中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