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视唱教学中学生的乐感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在平时视唱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记住乐谱中标记的各种符号和术语;注意分析乐曲中各音乐要素;注重抓好乐句的表达;注重声乐演唱技巧在视唱练习中的运用;加强模仿能力的培养;合理处理好精唱与泛唱的关系;注重心理素质训练。
【关键词】视唱教学 音乐表现 乐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52-03
乐感对于音乐表演非常重要。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只有饱含表演者真情实感的音乐才能感动听众。那么,什么才是好的乐感呢?笔者认为应该是指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听准、唱准的问题,还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乐感,为以后的音乐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乐感呢?本文试提出视唱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的八条途径。
一、在平时视唱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乐感的培养中,学习态度非常重要,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就不可能在练习中克服困难,做到精益求精。有些学生认为视唱练习只是单纯解决视谱即唱的问题,只要能唱准音高、节奏就行,乐感的问题留到演唱和演奏时再去解决。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种熟练技能的获得或一种行为的自然表现总是和他日常的多次重复练习分不开的。如果在平时的视唱练习中不注重乐感的培养,只是面无表情机械地唱,那么想在以后的演唱或演奏中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感动听众,是不可能的。只有平时坚持严格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用起来才能灵活自如,得心应手,音乐表演更是如此。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平时练习的重要性,懂的乐感的养成和平常的练习是密切相关的,要获得良好的乐感必须在平时的视唱练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表现音乐的习惯。
二、记住乐谱中标记的各种符号和术语
乐谱中所标记的各种符号和术语,是作曲家对音乐作品要求的体现。它们主要是一些速度、力度、表情术语和各种唱奏法的符号,视唱前,必须对它们了解清楚。若遇到一些确实记不清是什么意思了,应该马上查阅音乐术语词典等工具书,并用笔在乐谱中做好标记,以防视唱时又忘记。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它是唱好视唱,获得良好乐感的保证。如果我们没有注意或不了解乐谱中标记的那些术语和符号,就不可能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有时甚至会严重歪曲作品的音乐形象,更谈不上表演具有感染力。例如,一首活泼轻快的乐曲,我们把它唱得很慢,很抒情;或者把一首庄严、神圣的乐曲唱得非常热烈、欢快,就会得出与原作品相差甚远的音乐形象,严重曲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此外,有些视唱曲可能是因为印刷的问题,没有标明速度和力度,在视唱时,我们还应根据里面仅有的一些提示去推断这首乐曲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感情来唱。例如,我们知道它是一首摇篮曲,那么就应该用稍慢的速度来唱,还要控制好力度,要唱得安静、柔和,唱出摇篮轻摆的律动。如果是一首进行曲,则应该用稍快的速度来唱,力度要强些,要唱得坚定有力,富有战斗性。只有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好这些看起来细小、琐碎但实际上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才有可能把视唱练好。
三、注意分析乐曲中各音乐要素
练习视唱还应注意分析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这是唱好视唱,获得良好乐感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分析音高、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调性、旋律与结构等等,这对确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或感情基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自然大调的乐曲要唱得明朗、阳刚;小调式的乐曲要唱得柔和、委婉一些。在大、小调体系的乐曲中,决定大、小三和弦性质的三音要特别注意:大三和弦中的三音要倾向上,使根音和三音之间构成的大三度要唱得明亮、肯定;小三和弦中的三音要倾向下,使根音和三音之间构成的小三度要唱得柔和、暗淡一些。弱起、上行的纯四度音程要唱得坚定有力一些,表现出鲜明的战斗性和号召性,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和《国际歌》的开头;而下行的纯四度音程则往往具有沉着、肯定和有力的特点,例如《义勇军进行曲》的结尾。三度小跳音程具有活泼、欢乐的特点;而四度以上大跳音程则具有开阔、大气的特征。三全音(增四、减五度)具有紧张、不寻常、尖锐的特征。大跳音程由于距离远,音准不容易把握,在视唱时可采用塔桥的方法来唱。例如,大六度do—la可先唱da—fa—la,再唱do—la。减五度si—fa′可先唱si—re′—fa′,再唱si—fa′。这样音准较好把握一些。上行旋律具有开放性,一般宜做渐强处理;下行旋律具有收拢性,一般宜做渐弱处理;平直的旋律一般要求保持平稳。总之,练习视唱时对音乐的各要素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对表现音乐,表达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四、注重抓好乐句的表达
注重抓好乐句的表达,是获得良好乐感的基本手段。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很接近,像说话一样,也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来表达的。这个句子在音乐上称为乐句,它是音乐的基本表达方式。乐句构成乐段,乐段再构成乐章。比乐句还小的结构称为乐节。我们要陈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总是一个乐句一个乐句来表达的,若我们在视唱过程中乐句分得不清楚,凌乱或不准确,就会影响音乐的表达。这就好比一个人讲话语无伦次一样,别人是很难听明白的。所以,在视唱时正确划分乐句,了解乐句的发展手法十分关键。在练习中我们发现,那些在强拍起且结构规整的乐句学生比较容易划分,而一些弱起且结构不规整的乐句学生划分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合理地划分乐句,统一换气的气口。有些学生视唱时不注意按乐句呼吸,总是唱到气息不够时才随意换气,严重影响了乐句的正确划分和表达,别人听起来句不成句,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应强调视唱要按乐句呼吸、换气。碰到乐句太长,气息不够支持,可以考虑在两个乐节之间快速、不露痕迹地补气,尽量不要破坏乐句的完整性。此外,还应强调要有乐句的整体感,要一句一句地唱,把乐句的旋律线条表达好。有些学生虽然在理论上已经知道要分好乐句,但实际练习时却没有注意乐句的整体性、旋律性,而是一个音一个音机械地唱,结果可想而知,别人根本听不懂他唱什么,更无乐感可言。 五、注重声乐演唱技巧在视唱练习中的运用
要唱好视唱,光有好的音乐听辨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作支持,这是获得良好乐感的重要手段。每门课程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视唱练耳虽然是一门音乐基础课程,学好它可以为学习声乐课、演奏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反过来,如果声乐课、演奏课学好了又可以促进视唱练耳课的学习。有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错,该表达什么情绪也很清楚,可唱起来就是不好听,声音很白,音准也不够稳定,乐感更谈不上,问题就是出在他没有一定的演唱技巧作支持,力不从心。例如,要唱好一个又高又亮的长音,必须要注意声音的位置,还要有气息的支撑。我们在练习视唱时不难发现,气息不但会影响声色而且还会影响音准。视唱不注意气息支持,声音就会平淡、苍白,而且音容易偏低;可气息太冲了,声音就会散、会炸,而且音容易偏高,这种现象在唱长音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一些学生,把乐曲唱得很笨拙、很沉重,像一潭死水,那是因为他们在视唱时没有注意发声位置和气息滚动,使音乐很呆板,不流动,毫无美感。所以,想要唱好视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
六、加强模仿能力的培养
乐感是受先天素质影响的,有些人的良好乐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观点在音乐界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对于乐感较差的学生来说,通过后天的有效练习也可以使乐感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模仿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范唱,也可以模仿唱得好的同学的唱法。模仿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也是需要有方法的,也需要动脑子。首先,要学会正确听辨怎样唱才是好的,有表现力的。然后还要找出原因,别人为何唱得好听?自己和别人唱的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发现问题的关键:别人这一句处理为渐强,那一句处理为渐弱;这里唱得轻快、跳跃一点,那里唱得连贯、抒情一些;这个装饰音别人唱得很有特色,原来是强调了发力点在某个音上,等等。最后,自己在练习时再逐一进行模仿。再如,有些长音的唱法,别人做了适当的波动听起来就会韵味十足,效果很好,但这个波动该做多大合适呢?做大了会影响音准,显得生硬,做小了不明显,效果不够理想。这些都需要通过反复模仿别人的唱法,直到找出自己认为满意的音响效果。如果能长期坚持模仿练习,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慢慢习惯用这些方法来表现音乐,乐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和提高。
七、合理处理好精唱与泛唱的关系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一般都是集体授课,课时较少,但教学内容却很多,因而课堂上练习视唱的时间非常有限。而教材里面的练习曲目很多,想每一条都练得很充分是不可能的,时间根本不允许。所以我们应有选择,有重点地练习,解决好精唱与泛唱的问题,重点抓好精唱练习。第一步,教师要确定好2至3首有代表性、可听性较强、能体现本课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点的乐曲作为精唱曲目,其余的为泛唱曲目。第二步,精唱曲目应练习充分到位,使学生通过练习扎扎实实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首先,要对精唱曲目作认真的分析,从音高、节奏、调式、调性、旋律特点、乐曲结构等音乐要素去分析,确定乐曲所要表现的音乐情绪或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然后考虑应该用怎样的力度、速度、音色来表现等等。最后就是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流畅地唱出。对于学生唱得不够理想的地方,教师应及时指出并做范唱让学生模仿,反复练习。第三步,加强检查学生作业的力度。对于每次布置的精唱曲目,教师都要认真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集体唱和个别抽唱相结合,确保人人重视,人人过关。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精唱练习,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而泛唱曲目则强调学生练习的面和量,更多的只能放在课后练习。
八、注重心理素质训练
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唱好视唱,获得良好乐感的重要保证。音乐终究是要表演给观众欣赏的,是一门表演艺术。表演者如果没有从容稳定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把音乐表现好的。有些学生平时练习很刻苦,一个人单独进行视唱时很顺利,很流畅,音乐表现也不错,可一到考试或在课堂上唱给大家听时,就显得非常紧张,唱得结结巴巴的,有时声音还发抖,和平时判若两人,视唱效果大打折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怯场,是心理因素在作怪。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他创造多一些锻炼(下转第161页)(上接第153页)的机会。例如,在视唱前先让他解决好站位、面向、音量的问题。即站位要合适,让大家都看得到自己,面向全体同学说话,音量要大一点,让大家都能听清楚。唱之前先简单说说乐曲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绪,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感情来唱。说话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锻炼,说完再唱,心里一定会镇定、轻松许多。当他唱完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指出他的优点和进步的方面。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老师的表扬对他来说就是很好的鼓励,学习的自信心一定会大增。当然,对于不好的地方教师也应婉转、巧妙地指出,让他意识到自己唱得还不够好,如果努力练习还有提升的空间,从而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跟别的同学一起练习,不要总是一个人单独练习。如果有机会,还应多唱给别人听,锻炼自己。这样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学生怯场的毛病自然会改掉,心理素质也会越来越好。
音乐是一门复杂的情感艺术,音乐的表现手段灵活多样,自己最擅长什么,最需要加强哪方面的锻炼,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此外,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就是音乐的不确定性,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视唱教学不应强求千人一面。但不管对音乐的理解如何,只有用心灵来表现的音乐才能感动听众,那些麻木、机械的音符是不会感动听众的。真正感人的音乐就像是表演者心灵深处的一泓清泉,经过心灵之门流入每一位听众的心田,使人们热爱音乐,享受音乐,让音乐中蕴涵的真、善、美充满每一位听众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高楠.艺术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2]刘万海,谢小梅.浅谈学生乐感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3(4)
[3]魏莉丽.乐感的重要性及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4]帅欣.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作者简介】李艳红(1966-),女,广西钦州人,钦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视唱教学 音乐表现 乐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52-03
乐感对于音乐表演非常重要。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只有饱含表演者真情实感的音乐才能感动听众。那么,什么才是好的乐感呢?笔者认为应该是指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听准、唱准的问题,还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乐感,为以后的音乐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乐感呢?本文试提出视唱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的八条途径。
一、在平时视唱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乐感的培养中,学习态度非常重要,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就不可能在练习中克服困难,做到精益求精。有些学生认为视唱练习只是单纯解决视谱即唱的问题,只要能唱准音高、节奏就行,乐感的问题留到演唱和演奏时再去解决。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种熟练技能的获得或一种行为的自然表现总是和他日常的多次重复练习分不开的。如果在平时的视唱练习中不注重乐感的培养,只是面无表情机械地唱,那么想在以后的演唱或演奏中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感动听众,是不可能的。只有平时坚持严格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用起来才能灵活自如,得心应手,音乐表演更是如此。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平时练习的重要性,懂的乐感的养成和平常的练习是密切相关的,要获得良好的乐感必须在平时的视唱练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表现音乐的习惯。
二、记住乐谱中标记的各种符号和术语
乐谱中所标记的各种符号和术语,是作曲家对音乐作品要求的体现。它们主要是一些速度、力度、表情术语和各种唱奏法的符号,视唱前,必须对它们了解清楚。若遇到一些确实记不清是什么意思了,应该马上查阅音乐术语词典等工具书,并用笔在乐谱中做好标记,以防视唱时又忘记。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它是唱好视唱,获得良好乐感的保证。如果我们没有注意或不了解乐谱中标记的那些术语和符号,就不可能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有时甚至会严重歪曲作品的音乐形象,更谈不上表演具有感染力。例如,一首活泼轻快的乐曲,我们把它唱得很慢,很抒情;或者把一首庄严、神圣的乐曲唱得非常热烈、欢快,就会得出与原作品相差甚远的音乐形象,严重曲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此外,有些视唱曲可能是因为印刷的问题,没有标明速度和力度,在视唱时,我们还应根据里面仅有的一些提示去推断这首乐曲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感情来唱。例如,我们知道它是一首摇篮曲,那么就应该用稍慢的速度来唱,还要控制好力度,要唱得安静、柔和,唱出摇篮轻摆的律动。如果是一首进行曲,则应该用稍快的速度来唱,力度要强些,要唱得坚定有力,富有战斗性。只有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好这些看起来细小、琐碎但实际上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才有可能把视唱练好。
三、注意分析乐曲中各音乐要素
练习视唱还应注意分析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这是唱好视唱,获得良好乐感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分析音高、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调性、旋律与结构等等,这对确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或感情基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自然大调的乐曲要唱得明朗、阳刚;小调式的乐曲要唱得柔和、委婉一些。在大、小调体系的乐曲中,决定大、小三和弦性质的三音要特别注意:大三和弦中的三音要倾向上,使根音和三音之间构成的大三度要唱得明亮、肯定;小三和弦中的三音要倾向下,使根音和三音之间构成的小三度要唱得柔和、暗淡一些。弱起、上行的纯四度音程要唱得坚定有力一些,表现出鲜明的战斗性和号召性,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和《国际歌》的开头;而下行的纯四度音程则往往具有沉着、肯定和有力的特点,例如《义勇军进行曲》的结尾。三度小跳音程具有活泼、欢乐的特点;而四度以上大跳音程则具有开阔、大气的特征。三全音(增四、减五度)具有紧张、不寻常、尖锐的特征。大跳音程由于距离远,音准不容易把握,在视唱时可采用塔桥的方法来唱。例如,大六度do—la可先唱da—fa—la,再唱do—la。减五度si—fa′可先唱si—re′—fa′,再唱si—fa′。这样音准较好把握一些。上行旋律具有开放性,一般宜做渐强处理;下行旋律具有收拢性,一般宜做渐弱处理;平直的旋律一般要求保持平稳。总之,练习视唱时对音乐的各要素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对表现音乐,表达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四、注重抓好乐句的表达
注重抓好乐句的表达,是获得良好乐感的基本手段。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很接近,像说话一样,也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来表达的。这个句子在音乐上称为乐句,它是音乐的基本表达方式。乐句构成乐段,乐段再构成乐章。比乐句还小的结构称为乐节。我们要陈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总是一个乐句一个乐句来表达的,若我们在视唱过程中乐句分得不清楚,凌乱或不准确,就会影响音乐的表达。这就好比一个人讲话语无伦次一样,别人是很难听明白的。所以,在视唱时正确划分乐句,了解乐句的发展手法十分关键。在练习中我们发现,那些在强拍起且结构规整的乐句学生比较容易划分,而一些弱起且结构不规整的乐句学生划分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合理地划分乐句,统一换气的气口。有些学生视唱时不注意按乐句呼吸,总是唱到气息不够时才随意换气,严重影响了乐句的正确划分和表达,别人听起来句不成句,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应强调视唱要按乐句呼吸、换气。碰到乐句太长,气息不够支持,可以考虑在两个乐节之间快速、不露痕迹地补气,尽量不要破坏乐句的完整性。此外,还应强调要有乐句的整体感,要一句一句地唱,把乐句的旋律线条表达好。有些学生虽然在理论上已经知道要分好乐句,但实际练习时却没有注意乐句的整体性、旋律性,而是一个音一个音机械地唱,结果可想而知,别人根本听不懂他唱什么,更无乐感可言。 五、注重声乐演唱技巧在视唱练习中的运用
要唱好视唱,光有好的音乐听辨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作支持,这是获得良好乐感的重要手段。每门课程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视唱练耳虽然是一门音乐基础课程,学好它可以为学习声乐课、演奏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反过来,如果声乐课、演奏课学好了又可以促进视唱练耳课的学习。有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错,该表达什么情绪也很清楚,可唱起来就是不好听,声音很白,音准也不够稳定,乐感更谈不上,问题就是出在他没有一定的演唱技巧作支持,力不从心。例如,要唱好一个又高又亮的长音,必须要注意声音的位置,还要有气息的支撑。我们在练习视唱时不难发现,气息不但会影响声色而且还会影响音准。视唱不注意气息支持,声音就会平淡、苍白,而且音容易偏低;可气息太冲了,声音就会散、会炸,而且音容易偏高,这种现象在唱长音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一些学生,把乐曲唱得很笨拙、很沉重,像一潭死水,那是因为他们在视唱时没有注意发声位置和气息滚动,使音乐很呆板,不流动,毫无美感。所以,想要唱好视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
六、加强模仿能力的培养
乐感是受先天素质影响的,有些人的良好乐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观点在音乐界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对于乐感较差的学生来说,通过后天的有效练习也可以使乐感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模仿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范唱,也可以模仿唱得好的同学的唱法。模仿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也是需要有方法的,也需要动脑子。首先,要学会正确听辨怎样唱才是好的,有表现力的。然后还要找出原因,别人为何唱得好听?自己和别人唱的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发现问题的关键:别人这一句处理为渐强,那一句处理为渐弱;这里唱得轻快、跳跃一点,那里唱得连贯、抒情一些;这个装饰音别人唱得很有特色,原来是强调了发力点在某个音上,等等。最后,自己在练习时再逐一进行模仿。再如,有些长音的唱法,别人做了适当的波动听起来就会韵味十足,效果很好,但这个波动该做多大合适呢?做大了会影响音准,显得生硬,做小了不明显,效果不够理想。这些都需要通过反复模仿别人的唱法,直到找出自己认为满意的音响效果。如果能长期坚持模仿练习,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慢慢习惯用这些方法来表现音乐,乐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和提高。
七、合理处理好精唱与泛唱的关系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一般都是集体授课,课时较少,但教学内容却很多,因而课堂上练习视唱的时间非常有限。而教材里面的练习曲目很多,想每一条都练得很充分是不可能的,时间根本不允许。所以我们应有选择,有重点地练习,解决好精唱与泛唱的问题,重点抓好精唱练习。第一步,教师要确定好2至3首有代表性、可听性较强、能体现本课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点的乐曲作为精唱曲目,其余的为泛唱曲目。第二步,精唱曲目应练习充分到位,使学生通过练习扎扎实实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首先,要对精唱曲目作认真的分析,从音高、节奏、调式、调性、旋律特点、乐曲结构等音乐要素去分析,确定乐曲所要表现的音乐情绪或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然后考虑应该用怎样的力度、速度、音色来表现等等。最后就是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流畅地唱出。对于学生唱得不够理想的地方,教师应及时指出并做范唱让学生模仿,反复练习。第三步,加强检查学生作业的力度。对于每次布置的精唱曲目,教师都要认真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集体唱和个别抽唱相结合,确保人人重视,人人过关。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精唱练习,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而泛唱曲目则强调学生练习的面和量,更多的只能放在课后练习。
八、注重心理素质训练
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唱好视唱,获得良好乐感的重要保证。音乐终究是要表演给观众欣赏的,是一门表演艺术。表演者如果没有从容稳定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把音乐表现好的。有些学生平时练习很刻苦,一个人单独进行视唱时很顺利,很流畅,音乐表现也不错,可一到考试或在课堂上唱给大家听时,就显得非常紧张,唱得结结巴巴的,有时声音还发抖,和平时判若两人,视唱效果大打折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怯场,是心理因素在作怪。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他创造多一些锻炼(下转第161页)(上接第153页)的机会。例如,在视唱前先让他解决好站位、面向、音量的问题。即站位要合适,让大家都看得到自己,面向全体同学说话,音量要大一点,让大家都能听清楚。唱之前先简单说说乐曲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绪,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感情来唱。说话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锻炼,说完再唱,心里一定会镇定、轻松许多。当他唱完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指出他的优点和进步的方面。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老师的表扬对他来说就是很好的鼓励,学习的自信心一定会大增。当然,对于不好的地方教师也应婉转、巧妙地指出,让他意识到自己唱得还不够好,如果努力练习还有提升的空间,从而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跟别的同学一起练习,不要总是一个人单独练习。如果有机会,还应多唱给别人听,锻炼自己。这样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学生怯场的毛病自然会改掉,心理素质也会越来越好。
音乐是一门复杂的情感艺术,音乐的表现手段灵活多样,自己最擅长什么,最需要加强哪方面的锻炼,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此外,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就是音乐的不确定性,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视唱教学不应强求千人一面。但不管对音乐的理解如何,只有用心灵来表现的音乐才能感动听众,那些麻木、机械的音符是不会感动听众的。真正感人的音乐就像是表演者心灵深处的一泓清泉,经过心灵之门流入每一位听众的心田,使人们热爱音乐,享受音乐,让音乐中蕴涵的真、善、美充满每一位听众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高楠.艺术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2]刘万海,谢小梅.浅谈学生乐感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3(4)
[3]魏莉丽.乐感的重要性及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4]帅欣.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作者简介】李艳红(1966-),女,广西钦州人,钦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