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孩子不要男人送书,只借书——一借一还,两次接触机会。
  ——《围城》里,钱钟书先生如是说。
  我初读时便好奇:他老人家,哪来的这个经验?
  又《围城》里,有人真使过这招。范小姐哄赵辛楣问她借剧本看,剧本上面有范小姐自己仿作者题的签名求爱。这里面大有道理:让赵辛楣自觉有个情敌,好挑动他的斗心。然而这其实还不算厉害。
  对付读书人,另有一个办法:比如女孩子问男生借了书,还回去时,如果就此还了,也就完了,没了后续;如果女孩子还书时顺口问:“哎,这书好看,就是我哪里哪里没读懂,就是这里这里……”
  开始谈论细节了,女孩子不用多话,只用仰慕的眼神看男生,自能鼓励他高谈阔论下去……
  ——哪位会问我:你怎么知道的?
  答:我亲眼见我一个好朋友这么中招的。我和另一个朋友还好心提醒他,“哎,我们跟某老师约了要去吃饭”,一边站起身来,身在局中的朋友犹且不觉,道:“我一会儿过来!”
  好嘛,我俩只好耸耸肩,走了。
  一借一还,或者聊起来。如此,读书能读出人的关系来,就是如此。
  在互联网还不发达、大家还经常见面的时代,尤其如此。
  我小时候,小学三年级之前吧,平日里与朋友玩,没怎么见过钱;小孩子之间,以物换物,以书换书。谈不到价格对等,只是,比如一本《七龙珠》换一本《圣斗士》,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换一本《水浒传》连环画。有些做法,很合乎经济学,比如我曾用几本薄薄的《智取威虎山》连环画,换过一整本《三国演义》——无他,那时我们都只有八岁,跟我换书的同学还不太认字,这种“字书”对他而言使用价值不大,还不如跟我换了连环画,物尽其用呢。
  换到后来,很容易错杂起来。一本书可能经了五六道手,原主哪天想起来去讨要时,就得挨家挨户地问。最后终于找到时,身后已经跟了一串交易参与人,仿佛蜈蚣;大家纷纷说:“你是用A书换了我的B书,先换回来。”“这本C书是我的!”“别急啊,我先跟D书的主人换回来!”……而换回来的书,也常不是原来的样子。小孩子们手欠,保不齐就把杨六郎画成了杨令公,葫芦娃画成了沙和尚。
  2010年我家搬家时,储藏室搜了一堆书出来:是我小学毕业后就没再读过的连环画。重新看,有些明显不是我的,大概是某位同学忘了换回去;一本《明英烈》封底,用钢笔歪歪斜斜写着这几个名字:“朱元璋、胡大海、常遇春、徐达”……
  他一定是很喜欢明朝开国故事吧。我想。
  上海漕溪路枢纽站旁,有个地方,论斤卖书,自然都是些《男性泌尿卫生护理》《我的漂亮小姨子》之类。我某次路过,瞥到门口有本书画风不同,过去蹲下看:莎翁四悲剧集的英文原版。翻开扉页,道:“吴XX 199X年购于XX书店。”下面一行小字:“搬家被迫丢弃,望买者珍重。此乃好书。”
  我不知道这位吴先生是怎么回事,只觉得,他的感受,传达给我了。
  我起身买,老板论斤,给我称了五元钱。最后还问我:“哎,你都买了,那跟我说声,这是本什么书?”
  我说:“是四个剧本。这真算卖得很便宜了。”
  老板:“哦!我是看不懂。值钱了在这里也没人买。你买了也好。”
  大概是我高三的时候,那时有些家庭有了电脑,但还没普遍推开互联网。我的一个同学有王小波几部小说的txt版,就放进一张3.5寸盘里给我。我到家,打开文件时,注意到里面的另一个txt文档,名称:“张佳玮请一定打开看一看。”我打开看了,是那个同学写给隔壁班一个女孩子的情书,最末写:“我觉得我文笔不好,你给我改一改?谢谢!”
  ——这个时代,在亚马逊的书下面分享评论、批注和引用的诸位,也许无法适应。但这就是我们那一代的,读书者之间的,奇怪但确实的,交流方式。
  这种交流方式图书馆也常见。
  我高中时,市面上有一套漓江出版社的村上春树集子。先读了《象的失踪》——里面包括了《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等短篇——然后寻思找同社的《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读。找不到。查图书馆记录,明明是有的,雖然只有一本:20世纪末21世纪初,村上春树还没那么红就是了。
  一个月后再去,有了。借了。回到家读,发现书的封底书皮里,插了张纸。字体很清爽,曰:“真是好书!但还不是村上春树最好的书!读完这本,一定要读《舞舞舞》!那才是他最好的书!”
  每个感叹号,都是用钢笔笔尖画了一弯,然后狠狠一点,力透纸背。
  这大概,是我见过最可爱的村上春树迷了。
  这个夏天,写论文,得研究法国画艺摄影史,去国家图书馆借了大大的一本《Le Pictorialisme en France》,是Michel Poivert先生写的。翻开来,发现之前借过书的某几位法国先生,在书上涂抹了不少标点和笔记……敢情借这本书的,都是琢磨这行的,真是彼此心照,看起来也顺。
  这种一茬又一茬的传递,大概也就是借书的乐趣,颇有点“上一届学长的笔记,学妹你也拿去看吧”的味道。
其他文献
刚到加拿大时,我还是个刚高中毕业的小姑娘,认识了H君。  第一次见他时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只是一个极普通的人。这次见面在我这里本不会发生第二次。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我想象的方向发展。第一次见面后,H君时不时地联系我。每次吃完饭,H君送我回家时都会给我一块薄荷糖,我从没拒绝过。  之后的日子变得甜蜜而痛苦。我会忍不住给他发短信,再陷入等待的煎熬,过不了五分钟,我就翻看手机里有没有未读信息。 
阅卷现场:阅卷发现的常见问题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对考生的综合技能与整体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综得高分的关键是准确、全面地审题,有效获取和准确解读信息,调动知识储备准确表述等,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得分率低。  1.审题粗心大意,稀里糊涂出错  【典例1】 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Ⅰ卷第27题(历史)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
摘 要: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农村语文;实践活动;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8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
上个礼拜闺密去参加同学聚会,回来后她便不停地向我发牢骚:岁月真是把杀猪刀,你都不知道,我暗恋过的男神变成了个什么样,他怎么跟我想象中的差了那么远?我问她,是不是见过以后,再也不想向他表白这回事了?她连连回答是是是,以后这件事真要翻篇了,谁也不能再提了。  闺密暗恋这位男神很多年,她也曾不止一次地扬言说,只要有机会能再让她见这位男神一面,她死也得对这位男神说一句:嗨,我曾喜欢你,很多很多年!所以,当
小时候,我们最讨厌听大人们说,谁家孩子考了第一,谁家孩子钢琴十级,谁家孩子奥数拿了全国什么名次。对,我们甚至都没有听清楚,那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到底得了第几名。  那是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就好像,生长在一片向日葵花田,自己美美地朝着太阳,花瓣尽开。孩子们跑进这个花田,一起和向日葵们照相。正当向日葵很开心地享受着阳光和孩子们的笑声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突然说,隔壁有一朵玫瑰花,比你们长得好看。  这是一种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