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地方文化的发展潜力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久以来,地方文化在凝聚区域共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缺乏科学规划、运作模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是一些地方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对此,各地应不断提升地方文化建设水平,深度开发地方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增强地方民众的文化自信,充分释放地方文化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地方文化 区域共识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具有鲜明辨识度、区分度的地方文化,不仅是构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提升文化自信、强化地域认同的核心要素。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通过碰撞、交流、融合,不同地域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在数代人的延续、传承以及变革中,地方文化对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地方文化能够在凝聚区域共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方文化能够加强人们对地域的认同,夯实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互信基础。地方文化往往具有普遍影响力,是一个区域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方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价值取向,是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群体利益诉求更为多样化的时期,区域社会的治理、发展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与挑战。只有满足地方民众差异化的发展需求,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才能有效推动区域社会的长远发展。结合地方特色,举办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加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往来,以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信任,能够有效引导各方寻找发展契合点,探索更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从而为区域社会的长效发展奠定稳固的文化基础。
  地方文化能够增进共识与互信,消除隔阂与误解,集聚区域社会的发展合力。地方文化中凝结着中国人广博的生存智慧、生活意趣以及生命体验,传递着讲仁爱、崇公义、重诚信等优秀价值理念,成为净化地方社会风气、调节民间纠纷、平衡社会秩序的有力保障。在寻求进一步开放、转型的新时期,多种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让一些地区出现了价值观畸变、利益诉求对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区的发展竞争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传播、推广、宣传地方文化中的优秀价值理念,引导社会群体进行思考、自省,有助于促进区域社会的健康发展。
  地方文化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社会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地方文化集中体现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思维理念、精神状态以及思想认知,是区域社会意识形态的直观映射。深入、全面地了解地方文化,能够有效捕捉区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态势与演变趋势,准确掌握差异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使各类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寻求更为切实、多元以及长远的发展方式,彰显不同个体、群体的价值理念与利益诉求,是当前地方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发展需求、强化合作意识与互助互利的发展理念,能够从宏观上确保区域社会的有序发展。各地应围绕文化传承与变革来引导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对现有政策、制度进行调整优化,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区域间的互助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缺乏科学规划、运作模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一些地方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一些地方对于传承、开发地方文化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规划。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综合性的大工程,只有进行科学、全面的调研、讨论以及试验,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运营,才能真正释放地方文化的发展潜力,推动区域社会的持续发展。但在“政绩至上”“经济优先”等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地方政府仍表现出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没有就地方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统筹、充分论证。同时,一些地区也缺乏以文化产业化经营带动相关行业协同发展的运营意识,有的地方干部为了应付考察评比,跟风引入、上马了不少文化项目,在未能获取预期的经济效益之后,又转而将发展重心移到其他产业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一些地方難以在文化资源与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运作模式单一。文化意识、消费理念的多元化发展,催生出了全新的市场需求。地方文化的传承、弘扬,需要我们全面把握当前区域社会的主流发展需求,通过加强文化资源与相关行业的对接、融合,将地方特色文化理念内嵌到相关产品的设计与经营之中,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真正调动起地方民众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推动区域发展的热情与积极性。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一些地方并未意识到文化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而是单纯采用“拿来主义”的发展模式开发、运营地方文化资源,缺乏变通意识和创新思维,难以充分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有效转化。
  一些地方尚未形成以文化为纽带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创新能力不足。在意识到开发地方文化的多重效用之后,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加快对文化产业的布局与调整,着力通过完善地方文化运营机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形成与巩固。然而,受制于发展思维的局限和运营模式的单一,一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很难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文化创意和发展水平显得参差不齐。就此而言,当前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仍有待改进。

提升地方文化建设水平,深度开发地方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增强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凝聚向心力,提升地方文化的建设水平。各地应逐步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围绕地方文化的保护与科学开发等问题,充分借助各类宣传与推广途径,全方位展现地方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底蕴、思想内涵以及道德观念,并通过定期进行社区交流、组织社会活动,提高民众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不断增强其认同感、强化其归属感、激发其责任感,形成相互交流、彼此探究以及主动传播的积极效应,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激发民众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深度开发地方文化,推动相关产业转型,提升民众的归属感、自豪感。各地应建立、完善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主体的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地打造高水准、高质量的地方文化产业链条。同时,还要以地方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为契机,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之与地方文化紧密融合。此外,各地还可以通过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鼓励地方民众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引导其逐步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发展事业中来。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聚合区域联动发展的协同力。根据地方民众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各地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逐步形成规模化、精细化以及定制化的市场运营模式,加快品牌建设,提高地方文化资源的辐射力、知名度以及影响力,增强地方民众的文化自信。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文化发展“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在不断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化的同时,各地也要持续深化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充分释放地方文化的发展潜力,推动区域社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9月24日。
  ②刘士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建设论略》,《文化软实力》,2016年第2期。
  ③冯德辉:《地方文化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商论》,2017年第26期。
  ④于铭松:《文化认同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⑤杨英法、周子波、陈静:《以文化和智能制造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其他文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政治是否清明,官员是否廉洁,与能否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在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征途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处理好公私关系具有
期刊
【摘要】从“新文创”概念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文创产业的两个趋势:一是从娱乐到更加注重双效统一的文化内容生产趋势,二是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相互赋值的趋势。未来,我们要构建IP开发新模式,发挥科技对于文化的助力作用,努力用“新文创”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新文创” 数字文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将“泛娱乐”升级为“新文创”,体现了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  “泛
期刊
【摘要】2018年中国的生态主义思潮,呈现出一种对自然人文价值重塑的倾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即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和这种价值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二是美丽乡村和公园城市的建设均表现出向人文价值的复归,两者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加融合;三是以建设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为前提,面向全球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关键词】生态主义 和谐 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
期刊
【摘要】法治保障是新时代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当下要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村环保工作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改善落后的生产方式,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法治 环境保护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分类号】D922.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
期刊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的参与动机既是对志愿服务对象的不尊重,又是对真正怀揣赤子之心的其他志愿者的伤害,更是对志愿精神的亵渎。崇德向善的文化环境是志愿精神的生长土壤,在见利思义、济世爱民的社会环境中才有希望培育出有担当、有德行、有责任的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要秉承志愿精神的真谛,超越物质走向精神、超越“小我”走向“大我”,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初心 【中图
期刊
【摘要】面对鼓励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流动的新时代人才流动新导向,以及基层待遇低、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的主要障碍,应创新思路,健全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基层一线人才能力素质。  【关键词】新时代 人才流動 基层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人才流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般是指人才在不同国家、地区、产业、职业、岗位之间的流动或转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随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造“雄安质量”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意义、示范意义。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实干拼命干,奋力开创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关键词】河北省 雄安新区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D601 【文
期刊
孝感弘扬中华孝文化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弘扬中华孝文化基础上,促进旅游、养老、孝文化节等文化产业(产品)的发展。以养老产业为例,孝感市在构建“中华孝文化名城”过程中,充分发挥孝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全社会的尊老、爱老、助老、孝老意识,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养老服务环境,有效促进了养老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社会
期刊
【摘要】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标在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在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和文化治理中的各项功能,改革当前功能落后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设现代个人所得税制度。此次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开启了个人所得税的新时代,但未来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国家治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
期刊
【摘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深层次的需要,才能不断增强成就感、尊严感、自豪感,不断丰富幸福的内涵、提升幸福的层次。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正是因为艰苦奋斗精神和奋斗幸福观,才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了奇迹。奋斗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保证。  【关键词】新时代 奋斗 幸福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