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严密,思想敏锐,理应受到教师重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初中学生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那么怎样在议论文写作中做到有理有据?如何把道理说得透辟、深刻,让读者信服?这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首先思考的,也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议论文写作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和道理作为论据材料,在议论文中起着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作用。但许多学生不能恰当地运用这些材料,尤其是事实材料,在作文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1.事例不当,不能证明论点。2.用大量篇幅叙述故事,影响文体特点。3.罗列事例,缺少分析。4.杜撰事例,使文章的说服力降低。要避免这些现象,就需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事例材料。
一、精心选择事实材料
事实论据在议论文中不可或缺,起着重要作用。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与论点应保持一致,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事实材料丰富充实,就能避免空洞的分析,使文章产生感人的力量,避免泛泛而谈。因而精心选择事例是议论文写作的首要条件。
如何选择有力的论据,增强文章说服力和吸引力?这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深刻、分析全面;多读书可以博古通今,是广泛地占有材料和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其次,还应该活用课本资源。语文课本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课文《伤仲永》《孙权劝学》,写方仲永天资聪颖没有接受后天教育,最后泯然众人;而吕蒙接受别人建议,折节读书,才略有很大长进等。我们把这些材料进行比照分析,归纳综合,在作文时撷取灵活运用,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材料的选用还要遵循真实、典型、新颖、丰富的原则。即选择的事实论据应具有代表性,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无误。除此以外,还应注意从不同角度(如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国别、不同时间)择用论据。这样,所采用的事实论据才能更新颖充分,文章具有说服力。
二、恰当概括事实材料
选择材料只是第一步,要证明论点还要正确使用材料。叙述代替不了议论,恰当概括事实材料,在议论文写作中非常重要。如《伤仲永》一文很富有教育意义,常常被学生当作论据引用。如果照抄原文,显然不合适。要恰当地引述这个材料,必须对原文进行概括。具体方法如下:
一摘:根据论点需要摘取材料的要点,用原文中关键词语去概括原材料的一部分内容。
二删:对不能证明中心的部分材料要忍痛割爱予以删除。
三换:为了使材料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论证色彩,对于原文中的部分内容,则需要根据主旨变换叙述角度和侧重点。如文中写道:“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我们在叙述时如果是突出方仲永自身的主观因素所致,就要把叙述重点放在方仲永身上,不妨换一种说法:“他从此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四处拜访,登门作诗。”这样一改,可以明显地突出议论的重点,使事例更有针对性。
四串:对删除后保留的材料进行串联,把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概括叙述,如果叙述内容与中心密切,叙述应具体;反之,则应简略。
五评:进行概括时,要加入自己的恰当评价,以突出其转述的侧重点(论点)。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把原文概括为:“宋代有个人叫方仲永,他出身农家,从小有天赋,指物作诗立就,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但他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四处拜访,登门作诗。结果,到20岁的时候,没有长进,最终才能消失,沦为一个普通人。”
三、多角度分析事实材料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把材料罗列出来,就能证明论点,这其实是认识上的误区。要使材料支撑起论点,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使之与论点建立联系。那么如何分析事实材料呢?
首先分析原因。根据材料的结果,由果索因,分析两者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如在引用《伤仲永》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方仲永本是个聪颖的奇才,因为受他父亲的影响而追名逐利,后天教育缺失最终沦为庸人。
其次假设分析。在概述事例之后,从正面或者反面,提出某种假设,通过比较,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如选用《伤仲永》这个材料证明“正确对待别人的赞美”这个论点,我们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分析:“倘若他能在赞美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愤学习,到了20岁,还会平庸无奇吗?”这样,不仅揭示了事件的内容,而且材料与论点建立联系,起到很好的证明与支撑作用。
第三分析意义。在叙事时,围绕文章的中心提炼出事件的意义,揭示其价值、影响或危害,并结合名人警句、谚语公理,施以理证,使文章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如运用方仲永故事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就可以先揭示这个事件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教育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方向。”方仲永的经历告诉我们,后天教育对一个人能否成才,至关重要。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
不为寻山觅捷径,岂能议论气如虹。在议论文写作指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指导他们正确选择事实论据,例而析之。我相信,经过努力,最终一定能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目标,让学生写出有理有据的议论文。
(作者单位:界首四中)
议论文写作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和道理作为论据材料,在议论文中起着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作用。但许多学生不能恰当地运用这些材料,尤其是事实材料,在作文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1.事例不当,不能证明论点。2.用大量篇幅叙述故事,影响文体特点。3.罗列事例,缺少分析。4.杜撰事例,使文章的说服力降低。要避免这些现象,就需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事例材料。
一、精心选择事实材料
事实论据在议论文中不可或缺,起着重要作用。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与论点应保持一致,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事实材料丰富充实,就能避免空洞的分析,使文章产生感人的力量,避免泛泛而谈。因而精心选择事例是议论文写作的首要条件。
如何选择有力的论据,增强文章说服力和吸引力?这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深刻、分析全面;多读书可以博古通今,是广泛地占有材料和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其次,还应该活用课本资源。语文课本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课文《伤仲永》《孙权劝学》,写方仲永天资聪颖没有接受后天教育,最后泯然众人;而吕蒙接受别人建议,折节读书,才略有很大长进等。我们把这些材料进行比照分析,归纳综合,在作文时撷取灵活运用,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材料的选用还要遵循真实、典型、新颖、丰富的原则。即选择的事实论据应具有代表性,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无误。除此以外,还应注意从不同角度(如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国别、不同时间)择用论据。这样,所采用的事实论据才能更新颖充分,文章具有说服力。
二、恰当概括事实材料
选择材料只是第一步,要证明论点还要正确使用材料。叙述代替不了议论,恰当概括事实材料,在议论文写作中非常重要。如《伤仲永》一文很富有教育意义,常常被学生当作论据引用。如果照抄原文,显然不合适。要恰当地引述这个材料,必须对原文进行概括。具体方法如下:
一摘:根据论点需要摘取材料的要点,用原文中关键词语去概括原材料的一部分内容。
二删:对不能证明中心的部分材料要忍痛割爱予以删除。
三换:为了使材料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论证色彩,对于原文中的部分内容,则需要根据主旨变换叙述角度和侧重点。如文中写道:“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我们在叙述时如果是突出方仲永自身的主观因素所致,就要把叙述重点放在方仲永身上,不妨换一种说法:“他从此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四处拜访,登门作诗。”这样一改,可以明显地突出议论的重点,使事例更有针对性。
四串:对删除后保留的材料进行串联,把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概括叙述,如果叙述内容与中心密切,叙述应具体;反之,则应简略。
五评:进行概括时,要加入自己的恰当评价,以突出其转述的侧重点(论点)。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把原文概括为:“宋代有个人叫方仲永,他出身农家,从小有天赋,指物作诗立就,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但他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四处拜访,登门作诗。结果,到20岁的时候,没有长进,最终才能消失,沦为一个普通人。”
三、多角度分析事实材料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把材料罗列出来,就能证明论点,这其实是认识上的误区。要使材料支撑起论点,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使之与论点建立联系。那么如何分析事实材料呢?
首先分析原因。根据材料的结果,由果索因,分析两者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如在引用《伤仲永》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方仲永本是个聪颖的奇才,因为受他父亲的影响而追名逐利,后天教育缺失最终沦为庸人。
其次假设分析。在概述事例之后,从正面或者反面,提出某种假设,通过比较,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如选用《伤仲永》这个材料证明“正确对待别人的赞美”这个论点,我们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分析:“倘若他能在赞美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愤学习,到了20岁,还会平庸无奇吗?”这样,不仅揭示了事件的内容,而且材料与论点建立联系,起到很好的证明与支撑作用。
第三分析意义。在叙事时,围绕文章的中心提炼出事件的意义,揭示其价值、影响或危害,并结合名人警句、谚语公理,施以理证,使文章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如运用方仲永故事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就可以先揭示这个事件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教育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方向。”方仲永的经历告诉我们,后天教育对一个人能否成才,至关重要。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
不为寻山觅捷径,岂能议论气如虹。在议论文写作指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指导他们正确选择事实论据,例而析之。我相信,经过努力,最终一定能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目标,让学生写出有理有据的议论文。
(作者单位:界首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