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象北”背后的历史与科学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大体可以勾勒出这样一个历史画面:亚洲象在中国本来从南到北分布广泛,分布面积超过了现有国土的30%。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分布区域范围一再缩小,大体上向南方缩小,直至今天仅“蜗居”于西南一隅。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亚洲象“南迁”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们最后只能残存在云南呢?在“破案”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亚洲象本身有哪些“弱点”。

别被它高大威猛的外表骗了


  二、能吃、爱动。维持庞大的身体器官,需要足够的营养。亚洲象以植物为食,然而由于植物的营养成分相对较低,且亚洲象吸收营养的效率也低(消化排泄比大约为4∶6)。所以亚洲象别无选择地要做一个吃货,成年亚洲象一天要吃150~300千克的食物。更要命的是,亚洲象还有“多动症”,野象生性活泼,动作敏捷,一天可以溜达3~6千米去觅食,如此大的运动量更需要很多食物来维持。
  三、怕孤单。我们常说“象群”,顾名思义,亚洲象是群居性动物,一个象群有4~12头象,以母象和幼象为主,且有一头强壮的成年雄象。维持一个个象群的生存、栖息,势必需要广袤的森林。
  原来高大威武的亚洲象有这么多“弱点”,可这与亚洲象分布的历史变迁有啥关系呢?

  我们以亚洲象第七阶段(明清时期)的分布情况为例:在此前第六阶段,亚洲象还能较广泛地分布于华南地区。而进入第七阶段后,华南地区寒冷年频次越来越高,在此期间,寒冷年出现的频次高达140多年次,即有140多个年头出现过寒冷现象,甚至还有3个年头特别寒冷,出现冰雪、霜冻现象,畏寒(弱点一中招)的亚洲象必然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或死亡或迁徙,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文说“亚洲象分布变迁的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南迁’了”,因为并非全部冻死或全部冻跑了,所以这个“南迁”要打个引号。
  另外,根据考古学证据,还能找到另一个重要线索: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从最初适用于“刀耕火种”的石质工具,到适用于精耕细作的青铜锸、凿、铲,再到与畜力结合的“铁犁牛耕”,农业的发展势必导致耕地的扩大,进而使森林面积减少。这样一来,作为群居动物的亚洲象,其食物来源、活动场所受到很大打击(弱点二、三中招),亚洲象也就自然而然地从这些环境恶化的地方消失了。

西双版纳为何成为最后的乐土


  如今,亚洲象已经成了西双版纳地区的“名片”之一,为何这里会成为亚洲象最后的乐土呢?
  西双版纳属于我国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着广袤的热带雨林,其中的沟谷、山坡地带是亚洲象的理想居所。在这里,只有旱、雨两季,野生亚洲象只需要随着两季气温的变化进行“垂直性”的迁徙就可以了。每年的11月到来年4月,属于该地的旱季,此时气温较低,亚洲象主要在既能避风、又可保暖的低沟谷林内生活。而每年的5月至10月,属于该地的雨季,这时候的低沟谷林就变得酷热难耐,亚洲象便迎坡而上,迁徙到海拔较高的山坡林地,那里十分凉爽,如果有水塘的话,它们还会在水塘里玩耍嬉戏,天天过“泼水节”呢!
  [知识卡片] 大象生存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存着两类大象。一类是分布于非洲的大象,包括生活在树木稀少的林地或草原地区的草原象,以及生活在雨林地区的丛林象。另一类是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等地的森林或草原中。我国境内(云南西南部)分布的大象即亚洲象。
  [拓展提高] 为什么亚洲象在第三阶段的分布最北界“向北折返了一点点”
  第三阶段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刚才说了,中国历史时期的气温“阶梯式”由暖变冷,但其间也会有若干阶段的气温回升,而春秋战国时期正好是暖期,气温较西周中晚期回升了一些,所以亚洲象的生活区域能往北扩展一点。
  [拓展提高]为什么亚洲象在第五阶段的分布像“凸”形
  这时候亚洲象在长江上游、下游的分布都只能达到南岸,而在中游却能达到北岸,这是受地形的影响。长江中游附近由山地、丘陵、盆地等组合成了较为复杂的地形,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更有利于亚洲象御寒保暖。
  [趣味作业]
  读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对中国历史时期亚洲象的分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呢?找一份中国地图,把你从本文学到的“亚洲象分布变迁”在地图上找出来,看看哪个时期你家附近可能有过亚洲象。
其他文献
主持人:  邱元阳 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嘉宾:  黄利锋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蔡立铿 广东省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      提出问题:PPT中如何充分利用Flash  PowerPoint以其操作简便、容易上手的特点而深受教师喜爱,成为制作课件最常用到的工具。由于是Office办公组件之一,很多操作和使用方法可以从Word的体验中迁移而来,使用Word广泛的用户群也使得PowerPoint
概念与问题  随着人类步入信息时代,社会实践中会产生巨大的数据,虽然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大约每18周翻1倍,其存储容量大约每9个月翻一番,但是生产或生活中所产生的数据迅速占满存储空间。这些数据就像一个宝藏,人们可以从中提取各种信息。面对庞杂的数据,数据挖掘(Data Mining)随之产生。所谓数据挖掘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将数据信息转化成为有价值的知识,涉及环境科学、经济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计算
编者按:当PS已成为大众处理图像的常用语、当图像处理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于教育教学、当教师及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日益精进、当整个社会的审美能力整体提升,有创意的“设计”已不可回避。本专栏将分10期,对Photoshop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做一梳理,以期对读者有所启示。创意无法复制,但探索永无止境。  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编辑制作,其中图像素材的抠取和去背景操作是比较频繁的,这些工作大多是通过
有句从来不能苟同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可这句话一改,我倒有一些感触:“没有教不会的内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别误会,这不是说教师水平低不会教,而是说教师没喝够“一桶水”,所以倒不出“一杯水”。另一方面,责任更大的是“难写的教材”和“难写的课标”,导致了“不会教的老师”、“不会学的学生”。因此,从客观上找教材原因,提供少儿ICT教材,兴奋一下我们的思路;从主观上找原因,还要从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于2009年11月21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首个关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高峰论坛,也是首个选择农村学校为会议场地的高峰论坛,因此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此次论坛以“提升信息化领导力,促进教育创新与实践”为主题
年已近尾声,但听爆竹轰鸣依旧。夜空时而明亮,有几束烟花绽放。  入年以来,响彻文坛的“方韩之争”似乎愈演愈烈,没有让步罢手,唯有唇枪舌战,亦或“呸呸”有声,犹如年末时分,燃放不及的爆竹被一股脑地扔向天空,虽响彻天际却少了年的氛围。我无意评判这场关乎信任的争端,只想专心体味手中篇篇饱含创意的教学设计,谁想思绪却已飞入九霄云外,忍不住怀恋于烟花幻灭之间。  忆当年,“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一、学习指南  ● 1.课题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枣核》。  ● 2.达成目标:  (1)通过网络搜索,了解萧乾及写作本文的背景资料。  (2)通过朗读课文,能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完成文章结构图。  (3)通过观看微视频,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并在对文本的诵读品味中,深入感受“旧时同窗”的思乡情怀、海外游子对故土的依恋。(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4)通过专题学习
摘要: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应遵循4个原则,即生本原则、科学原则、实效原则和创新原则。本文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对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下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整合;原则;地理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必将会对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必将会成为未来学校的主流教学形态。在本文中,我们特别关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设计和应用
我的学生我的班    小浩住在小山村里,家境贫寒。拥有一台计算机,是他不敢想的奢侈事。村小学里有几年前配置的十几台计算机,静静地“留守”在计算机教室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只因为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到了初中,小浩才真正接触了计算机,接触了信息技术课。但是,因为计算机数量有限,小浩只能与其他两位同学合用一台不能上网的计算机。因为自己的操作水平超低,小浩的信心严重不足,常常摸不到键盘。到初中毕业时,
让小学生理解、抽象和解决数量之间的关系问题,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面对一大群不到八岁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给他们讲数的“和倍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打个比方,还没来得及说清楚比方与主题的关系,他们却陷进比方里出不来;不打比方吧,他们面对陌生的数学主题,怎么也抽象不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三(2)班教学时就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一道习题:“一套衣服共456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