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续):马克思“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xi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哲学系冯平教授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和建构视为哲学的工作方式,认为“为获得思想资源的解释”是一种有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研究。在中国现实背景中,“对解释的解释”必须以对中国问题的关怀为动力。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鞠实儿教授从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探讨了逻辑学认知转向的可能性、理论基础、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证了逻辑的文化依赖与文明的平等原则,认为逻辑学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跨文明说理的规则问题。至此,《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已连续刊发两组文章。关于该专题的讨论将暂告一段落。但本栏目今后仍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一体化水平持续上升。对此虽然可以利用引力模型加以说明,但其解释力是有限的。本文在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一体化进行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的贸易竞争状况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济体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贸易量越大,贸易一体化程度也越高。通过各种因素的传导,经济体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生产非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则进一步表明,生产非一体化和出口专业化是贸易一体化的原因,而资本化程度既是贸易一体化的原因,也是生产非一体化的原因。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史学家总是极力探究其发生原因,对于17世纪英国革命亦如是。既然这场革命以议会与王权冲突的形式发轫,此前都铎时期的议会便被视为蕴藏着革命发生原因的“富矿”,都铎议会选举中的“异常现象”——“乡绅入侵”也成为研究者谈论不已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中虽不乏卓见,也有“误读”存焉。本文拟对“乡绅入侵”试作分析,重行解读都铎议会选举中发生的这种“异常现象”。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向多样的转变过程。梳理、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变迁历史、现实样态、存在问题.展望其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对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意义。2007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主题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反思与前瞻”。
继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中西马哲学专家论坛第一次会议在桂林召开后,200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深圳大学在深圳共同召开了中西马哲学专家论坛第二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对话、融通与当代中国的哲学新开展”。我们认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新时期哲学研究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中西马哲学开展成功对话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最广阔的胸怀和包容能力,它善于通过批判的方法,吸收借鉴全人类的思想精华,使自己得到丰富和发展;它从不唯我独尊,而是尊重差
自启蒙运动以来,基督教的隐修传统经常被看成消极避世之举。美国特拉伯修会修士托马斯·默顿则以其对美国生活方式、“正义战争”理论和反战运动的论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传统看法。尽管修道者修道生活和社会干预之间存在内在的张力,但并不妨碍他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积极干预世俗社会并形成独特的社会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根本动力,是党的十七大的灵魂,也是十七大重大的政治和理论贡献。学习十七大精神,探索中国问题,促进理论创新,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将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理论研讨会”,近二十位在京的理论界著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就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理论问题展开讨论
期刊
问题研究是哲学创新的突破口,是新哲学理论的催生剂。《中国社会科学》哲学栏目高度关注哲学的问题研究。2006年以来,我们先后编发了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的《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两篇评论性文章;2006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与《学术界》共同召开了“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学术研讨会”,倡导以哲学的方式思考重大的时代性问题和中国发展问题,以自觉的问题研究推进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专题文章是参加会议的学者对各自研究领域的问题、思考路径
期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