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下种香菇、引导村民种小米、借助爱心企业帮扶村民、组建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高湾村在校大学生助学基金……在河南省洛宁县涧口乡高湾村,提起驻村第一书记张磊,当地村民赞不绝口。
张磊是河南省工商联组织部副部长,去年8月开始在高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在河南省工商联的支持下,利用“与众不同”的平台资源,一年的时间里已经为高湾村引来各种扶贫帮扶资金213万元。实打实的帮扶让高湾村变了模样,让村民致富的梦照进了现实。
香菇种植让“脱贫”不再是梦想
一片杨树林中被拉上了一张巨大的遮阳网,网下摆着排排木架,每个木架上摆放着正在“努力”发育的香菇……省道319线路过高湾村村口,这条通往县城的大道旁坐落着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上面写着“河南省工商联定点合作社”。香菇是这家合作社的主产业。
这里是丘陵地带,人均耕地不到六分,粮食产量少,水资源匮乏,丘陵之间的耕地也不多,这样的高湾村要想脱贫,咋办?“选好一个产业”成了张磊驻村以来的最大心事。
刚到高湾村张磊就发现,除耕地外大家都在滩地上种植一种叫沙兰杨的树,林业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村考察后表示高湾村的沙兰杨难成材。张磊向专家详细了解后才知道,沙兰杨成片种不成林,成行种才成林,而高湾村的沙兰杨多为成片种植。或许是村中自然生长的白杨给了张磊灵感,他开始研究起来“林下种植经济”。而香菇成为一种“实验品”。
想致富就得改变现状,张磊根据高湾村的具体情况向专业人士咨询后了解到种植食用菌、林下饲养或者中药材种植都是不错的选择。三门峡绿之源科技有限公司以种植香菇为主,经济效益非常好,張磊就请这家企业的掌门人张国锋过来实地考察。让张磊喜出望外的是,张国锋说高湾村的气候地理条件比卢氏的都适合种植香菇。
条件适宜、有技术专业支撑,张磊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将香菇这个产业发展起来。在张磊提议发展食用菌合作社的时候,高湾村村民的反应并不那么强烈。对于高湾村的贫困户而言,从没有接触过香菇的他们不敢轻易去涉足这个陌生的产业,除非村里有其他人已经大胆地干起来,或者他们自己先看到了收益。
在农村,村里的“能人”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湾村也是一样,面对此情景,张磊盯上了“首富”王洪民,希望让他带头种植香菇。可王洪民并不同意张磊的建议。经不住张磊的软磨硬泡,王洪民有些动心,私下悄悄去周边的几个县对食用菌考察了一番,可观的收益让他坚信了张磊的话。
干部领路,能人带头,“创业”路上,王洪民还找来了“合伙人”——在县城打工的装修工、曾在浙江国企工作的电焊工、贫困户……去年11月,高湾村6个不同身份的爷们儿,成立了香菇合作社的创始团队,而张磊则是他们背后的“军师”。
相比起其他驻村第一书记,在河南省工商联组织部工作的张磊,有些“与众不同”的资源。驻村以来,省内的多个商会和企业家都曾来过高湾村,这给村子带来了不少福利,香菇种植就是其中之一。
张磊说,香菇的菌种来自三门峡和西峡两家专业食用菌加工生产的大公司捐赠,而两家企业的掌门人更是平均每10天就亲自到村指导技术,至于很多人担心的香菇销路问题,这两家企业也答应帮忙回收,并给出了可观的保底价格。
张磊说,这个食用菌合作社是目前高湾村的第一个产业,全村土地流转20亩,现在有30户贫困户以入股形式加入了合作社。忙时大家来这里打工,一天能有40元左右的工钱,到年底大家还能分红。
今年6月,第一批香菇“出炉”了,首批1400斤的“实验”品3天内销售一空。“当时我还担心销量,实在不行就给帮扶我们的企业,但没想到仅仅是在县城销售,3天竟然卖光。”张磊说,这是村民们第一次拿到“创业”的回报,那份激动让他们对今后的种植香菇有了信心。
利用“朋友圈”引领企业帮扶
“我们的农药都是张书记找企业过来用直升机喷洒的。”高湾村村民杨克锋说。今年小麦抽穗扬花期“一喷三防”时,张磊考虑到很多家庭劳力外出务工的多,便通过河南省工商联找到一家涉农企业,请他们用遥控直升机免费给全村的小麦都喷洒一遍。
在张磊的“朋友圈”里,只要对帮扶有好处的,张磊都不放过。看到玉米价格一直偏低,张磊想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我给村民算了一笔账,玉米种一亩能收多少钱,小米种植以后能收入多少,一对比,大家都能看出来。”张磊说,本来今年打算种植300亩的小米示范田,村民只需要把自己的地拿出来,小米的种子、施肥、播种都不用管,村里集体管理,没想到动员会开完,最后种植了600亩,比预期翻了一番。
“犁地播种都是张书记跑县农业局请求的‘支援’。”杨克锋说,高湾村不但大力发展种植,在畜牧养殖方面也没有落后。张磊坦言:“我能够如此游刃有余地工作,多亏省工商联联系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有掏现金给村里安装监控的、有提供太阳能路灯的,还有企业家给村里送30只怀山种羊的,对于企业送的30只羊,村里最后决定让饲养能手杨克锋代养。”
今年30只,来年还我50只10公斤以上的健康羊,这就是高湾村村委跟杨克锋签订的代养协议。张磊说:“村民得知协议以后,没有一个人有异议,因为饲养确实有学问、有风险,这样发展集体经济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我出力养羊真不是为了赚钱,我活了近50岁了,第一次见到这么负责的驻村书记和这么多的爱心企业,我一定尽自己所能对得起企业给我们的帮助。”杨克锋说。干部领路,能人带头,高湾村的各项产业都有序进行。
精准扶贫让贫困村民享受“普惠”
在村部的会议室里,老人们坐在了一起,话家常,聊过去,说起了如今村子的变化。让老人们深有感触的是,这样的聚会曾经并不多,不是因为感情不够,而是之前的高湾村,连一个像样的村部也没有。
“去年冬天,有家企业给我们村70岁的老人每人捐了一条羊毛被;路灯是森源电气捐赠的;小学是郑州古玩城捐建的;村部是企业家们出资翻新的;全村20多个在校大学生,也将受到河南浙江商会的助学资金,分5年每年10万元的帮扶……”每一件事例,都代表着张磊对高湾村的辛勤付出。
“村子得先建‘阵地’,刚来的时候村里没有村部,我们单位大力支持,为村部建设投入资金20多万元,现在的村部有农家书屋、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监控室……现在这样的硬件环境,可以排到全乡前两位。”张磊介绍,高湾村现在村部的位置曾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村小学,年久失修。6个年级只有5间教室,上课的时候得轮换着上。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已成危房的小学当然不能再让孩子们用。
驻村前,河南省工商联带着企业家来村里帮扶,郑州古玩城的董事长给村子捐赠了130多万元用于修建学校。在如今高湾的村口,高湾小学的四层天蓝色楼房格外引人注目,水泥操场、健身器材、崭新教室、电子黑板、电脑用具……一切让这所小学看起来那么先进。
“高湾小学如今不仅是全乡最好的小学,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洛宁硬件最好的小学。现在学校都感觉有招生压力,其他村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我们村。”张磊说。
在张磊看来,只针对贫困户的扶贫不是真扶贫,怎样让贫困的村民都享受到“普惠”,才是他最应该考虑的。“高湾村2013年的贫困户为105户,经过精准认定以后,全村只有43户贫困户,且目前又退出了一部分,真正的贫困户只有7户,只有‘普惠’,才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高湾村脱贫不成问题,难的就是怎样让大伙儿一起致富。”张磊说,“跟村两委班子以及省工商联的领导也多次商讨怎样规划发展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了初步规划。”
有村民说张磊对于高湾村的感情是倾其所有,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为过。不久前,47岁的高湾村村民王耀旭借钱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家里孩子上学也需要用钱,高昂的学费和医疗费拖垮了整个家庭。张磊担心直接给他们钱不好,怕他们不要,就提议让王耀旭的爱人在村委会做一些简单的保洁工作,而这工作的工资都是他自己掏腰包给的。
张磊说,香菇特色种植、畜牧以及传统的种植结构调整已经步入正轨,整个村的基础设施改造也基本完成,目前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怎么将产业可持续进行下去、让村民享受到更多的“普惠”上。
张磊是河南省工商联组织部副部长,去年8月开始在高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在河南省工商联的支持下,利用“与众不同”的平台资源,一年的时间里已经为高湾村引来各种扶贫帮扶资金213万元。实打实的帮扶让高湾村变了模样,让村民致富的梦照进了现实。
香菇种植让“脱贫”不再是梦想
一片杨树林中被拉上了一张巨大的遮阳网,网下摆着排排木架,每个木架上摆放着正在“努力”发育的香菇……省道319线路过高湾村村口,这条通往县城的大道旁坐落着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上面写着“河南省工商联定点合作社”。香菇是这家合作社的主产业。
这里是丘陵地带,人均耕地不到六分,粮食产量少,水资源匮乏,丘陵之间的耕地也不多,这样的高湾村要想脱贫,咋办?“选好一个产业”成了张磊驻村以来的最大心事。
刚到高湾村张磊就发现,除耕地外大家都在滩地上种植一种叫沙兰杨的树,林业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村考察后表示高湾村的沙兰杨难成材。张磊向专家详细了解后才知道,沙兰杨成片种不成林,成行种才成林,而高湾村的沙兰杨多为成片种植。或许是村中自然生长的白杨给了张磊灵感,他开始研究起来“林下种植经济”。而香菇成为一种“实验品”。
想致富就得改变现状,张磊根据高湾村的具体情况向专业人士咨询后了解到种植食用菌、林下饲养或者中药材种植都是不错的选择。三门峡绿之源科技有限公司以种植香菇为主,经济效益非常好,張磊就请这家企业的掌门人张国锋过来实地考察。让张磊喜出望外的是,张国锋说高湾村的气候地理条件比卢氏的都适合种植香菇。
条件适宜、有技术专业支撑,张磊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将香菇这个产业发展起来。在张磊提议发展食用菌合作社的时候,高湾村村民的反应并不那么强烈。对于高湾村的贫困户而言,从没有接触过香菇的他们不敢轻易去涉足这个陌生的产业,除非村里有其他人已经大胆地干起来,或者他们自己先看到了收益。
在农村,村里的“能人”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湾村也是一样,面对此情景,张磊盯上了“首富”王洪民,希望让他带头种植香菇。可王洪民并不同意张磊的建议。经不住张磊的软磨硬泡,王洪民有些动心,私下悄悄去周边的几个县对食用菌考察了一番,可观的收益让他坚信了张磊的话。
干部领路,能人带头,“创业”路上,王洪民还找来了“合伙人”——在县城打工的装修工、曾在浙江国企工作的电焊工、贫困户……去年11月,高湾村6个不同身份的爷们儿,成立了香菇合作社的创始团队,而张磊则是他们背后的“军师”。
相比起其他驻村第一书记,在河南省工商联组织部工作的张磊,有些“与众不同”的资源。驻村以来,省内的多个商会和企业家都曾来过高湾村,这给村子带来了不少福利,香菇种植就是其中之一。
张磊说,香菇的菌种来自三门峡和西峡两家专业食用菌加工生产的大公司捐赠,而两家企业的掌门人更是平均每10天就亲自到村指导技术,至于很多人担心的香菇销路问题,这两家企业也答应帮忙回收,并给出了可观的保底价格。
张磊说,这个食用菌合作社是目前高湾村的第一个产业,全村土地流转20亩,现在有30户贫困户以入股形式加入了合作社。忙时大家来这里打工,一天能有40元左右的工钱,到年底大家还能分红。
今年6月,第一批香菇“出炉”了,首批1400斤的“实验”品3天内销售一空。“当时我还担心销量,实在不行就给帮扶我们的企业,但没想到仅仅是在县城销售,3天竟然卖光。”张磊说,这是村民们第一次拿到“创业”的回报,那份激动让他们对今后的种植香菇有了信心。
利用“朋友圈”引领企业帮扶
“我们的农药都是张书记找企业过来用直升机喷洒的。”高湾村村民杨克锋说。今年小麦抽穗扬花期“一喷三防”时,张磊考虑到很多家庭劳力外出务工的多,便通过河南省工商联找到一家涉农企业,请他们用遥控直升机免费给全村的小麦都喷洒一遍。
在张磊的“朋友圈”里,只要对帮扶有好处的,张磊都不放过。看到玉米价格一直偏低,张磊想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我给村民算了一笔账,玉米种一亩能收多少钱,小米种植以后能收入多少,一对比,大家都能看出来。”张磊说,本来今年打算种植300亩的小米示范田,村民只需要把自己的地拿出来,小米的种子、施肥、播种都不用管,村里集体管理,没想到动员会开完,最后种植了600亩,比预期翻了一番。
“犁地播种都是张书记跑县农业局请求的‘支援’。”杨克锋说,高湾村不但大力发展种植,在畜牧养殖方面也没有落后。张磊坦言:“我能够如此游刃有余地工作,多亏省工商联联系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有掏现金给村里安装监控的、有提供太阳能路灯的,还有企业家给村里送30只怀山种羊的,对于企业送的30只羊,村里最后决定让饲养能手杨克锋代养。”
今年30只,来年还我50只10公斤以上的健康羊,这就是高湾村村委跟杨克锋签订的代养协议。张磊说:“村民得知协议以后,没有一个人有异议,因为饲养确实有学问、有风险,这样发展集体经济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我出力养羊真不是为了赚钱,我活了近50岁了,第一次见到这么负责的驻村书记和这么多的爱心企业,我一定尽自己所能对得起企业给我们的帮助。”杨克锋说。干部领路,能人带头,高湾村的各项产业都有序进行。
精准扶贫让贫困村民享受“普惠”
在村部的会议室里,老人们坐在了一起,话家常,聊过去,说起了如今村子的变化。让老人们深有感触的是,这样的聚会曾经并不多,不是因为感情不够,而是之前的高湾村,连一个像样的村部也没有。
“去年冬天,有家企业给我们村70岁的老人每人捐了一条羊毛被;路灯是森源电气捐赠的;小学是郑州古玩城捐建的;村部是企业家们出资翻新的;全村20多个在校大学生,也将受到河南浙江商会的助学资金,分5年每年10万元的帮扶……”每一件事例,都代表着张磊对高湾村的辛勤付出。
“村子得先建‘阵地’,刚来的时候村里没有村部,我们单位大力支持,为村部建设投入资金20多万元,现在的村部有农家书屋、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监控室……现在这样的硬件环境,可以排到全乡前两位。”张磊介绍,高湾村现在村部的位置曾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村小学,年久失修。6个年级只有5间教室,上课的时候得轮换着上。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已成危房的小学当然不能再让孩子们用。
驻村前,河南省工商联带着企业家来村里帮扶,郑州古玩城的董事长给村子捐赠了130多万元用于修建学校。在如今高湾的村口,高湾小学的四层天蓝色楼房格外引人注目,水泥操场、健身器材、崭新教室、电子黑板、电脑用具……一切让这所小学看起来那么先进。
“高湾小学如今不仅是全乡最好的小学,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洛宁硬件最好的小学。现在学校都感觉有招生压力,其他村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我们村。”张磊说。
在张磊看来,只针对贫困户的扶贫不是真扶贫,怎样让贫困的村民都享受到“普惠”,才是他最应该考虑的。“高湾村2013年的贫困户为105户,经过精准认定以后,全村只有43户贫困户,且目前又退出了一部分,真正的贫困户只有7户,只有‘普惠’,才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高湾村脱贫不成问题,难的就是怎样让大伙儿一起致富。”张磊说,“跟村两委班子以及省工商联的领导也多次商讨怎样规划发展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了初步规划。”
有村民说张磊对于高湾村的感情是倾其所有,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为过。不久前,47岁的高湾村村民王耀旭借钱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家里孩子上学也需要用钱,高昂的学费和医疗费拖垮了整个家庭。张磊担心直接给他们钱不好,怕他们不要,就提议让王耀旭的爱人在村委会做一些简单的保洁工作,而这工作的工资都是他自己掏腰包给的。
张磊说,香菇特色种植、畜牧以及传统的种植结构调整已经步入正轨,整个村的基础设施改造也基本完成,目前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怎么将产业可持续进行下去、让村民享受到更多的“普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