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职业指导同时肩负育人和服务的双重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动,又是帮助学生就业的实施过程。文章试图从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学校开展与推动职业指导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升学 就业 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左力(1968- ),男,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计算机教学、大学生就业指导;韩蕴华(1973-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河北唐山06300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158-02
学校职业指导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特点,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帮助学生结合自己身心特点与具体条件选择升学或就业途径,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体制已经被打破,学生参与职业选择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步苏醒与增强。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与推动职业指导工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学校开始尝试进行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学校职业指导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起步发展阶段,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在学校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学校教育缺乏职业定向性
在普通中学,一部分毕业生不再选择进入高一级学校,但由于中学除了教授文化课程外,很少有专门化的职业技能学习,许多毕业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就业准备。在高校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存在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而且所学过的知识在多数学生中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三是高校虽然成立了就业咨询指导机构,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一体化的职业知识教育和正确的指导工作,学生缺乏关于社会分工及社会职业方面的知识,职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实效性
大多数学生对职业指导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误认为中学的职业指导只是用来帮助那些要上职业学校的学生选择学校和填报志愿服务的,因而职业指导对那些准备上普通学校的学生没有吸引力。在高校,虽设有就业指导机构,在为大学生获得社会职业需求信息,沟通学校与人才市场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机构设置与职能转变、专职人员配备及信息反馈的手段等方面还很欠缺。
(三)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缺乏畅通性
据统计结果显示,42.5%的学生将宣传媒介作为他们获取职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家庭成员的影响、学校的职业指导分别列在第二、三位。这说明,当前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信息、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就业信息指导,学生在职业定位过程中,更多的是受到媒体对于某些行业的舆论引导,盲目地崇尚和向往一些“热门”职业或专业,不能恰当地处理个人理想、特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四)学校职业指导具有滞后性和矛盾性
职业指导滞后性是指学校只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能顺利就业,侧重于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职业指导矛盾性在于一方面职业指导要求根据学生的性格、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开展相适应的职业定向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因就业形势压力而进行“先就业再择业”的功利性教育,使教育行为明显存在矛盾,职业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二、开展与推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着力构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科学体系
1.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和效度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态度。推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落实“一把手”工程,从思想上和机制上解决执行力的问题。落实一把手工程,就必须使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学校必须按照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教育引导;就必须使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中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当中。职业指导机构要把管理、指导、服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更加注重和强化服务功能,寓服务于指导之中,寓服务和指导于管理之中,努力做到“对毕业生极端地热忱,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极端地负责任”。
2.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学校教与学的全过程,并对毕业生做好跟踪服务。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职业选择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职业指导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在学校中推行职业指导工作时,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任务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划分不同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规划,形成不同年级不同任务的连续性发展,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指导教育过程。
3.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课程建设。周济在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积极开发教材,完善课程体系”。职业指导课程目标应服从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课程内容应围绕目标,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建立健全考评机制。职业指导工作涉及学校的里里外外,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必须靠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要充分调动和协调各方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来推动工作,建立健全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检查中学职业指导工作要看职业指导课程(或劳动技能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的融合程度,还要通过劳动部门跟踪了解进入社会的毕业生生存状态;考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则要从更高的高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对组织机制、方法途径、实施效果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度评估,还要通过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开展定期交流,研究问题,不定期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办。
(二)着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强调:“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所谓专业化,就是指导人员既要具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知识,又要是就业服务领域中的行家里手。致力于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创造培养条件,促进职业指导队伍提高水平。对于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学校应高度重视,妥善安排,为职业指导人员的学习深造提供条件,可采取以会代训、专业会议、专题讲座和理论探讨等形式,不断提高他们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立足岗位,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职业指导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讲授就业指导课、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教育活动,不断扩大视野,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讲义,积极钻研职业教育理论和业务,逐步成为一名有扎实学问、有较高就业指导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者。
3.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研究探索中不断成长。职业指导工作具有内在的规律性,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和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途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职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研究,建立各具特色的职业指导实践体系,不断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
4.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认真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者的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工作,这是调动他们积极性,承认和尊重他们劳动成果的重要措施和政策。要逐步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工作、考核制度,在评定职称方面应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从而稳定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职业指导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职业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但目前大学生完全独立按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群体中只占40%,经常看到在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调查还发现大学生自身缺乏对就业、择业的研讨。种种情况说明,在过去的职业指导工作中,学生的个性和主体作用被弱化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抑制了。
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不仅要实现人与职业在某一段时期暂时的匹配,而且要考虑其长远的发展。职业指导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公式,它必须是建立在对人的个性心理和职业特点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择业意愿、能力差异,有的放矢,选择职业指导内容,才能为学生所认同,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及职业适应能力,达成职业指导课程目标。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在走向社会前,要拿出精力和时间形成剖析自我的习惯,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冷静面对激烈的竞争,及时调整期望值,在充分调研分析后形成务实的择业观。
[参考文献]
翟进,张曙.个案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关键词]升学 就业 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左力(1968- ),男,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计算机教学、大学生就业指导;韩蕴华(1973-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河北唐山06300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158-02
学校职业指导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特点,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帮助学生结合自己身心特点与具体条件选择升学或就业途径,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体制已经被打破,学生参与职业选择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步苏醒与增强。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与推动职业指导工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学校开始尝试进行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学校职业指导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起步发展阶段,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在学校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学校教育缺乏职业定向性
在普通中学,一部分毕业生不再选择进入高一级学校,但由于中学除了教授文化课程外,很少有专门化的职业技能学习,许多毕业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就业准备。在高校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存在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而且所学过的知识在多数学生中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三是高校虽然成立了就业咨询指导机构,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一体化的职业知识教育和正确的指导工作,学生缺乏关于社会分工及社会职业方面的知识,职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实效性
大多数学生对职业指导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误认为中学的职业指导只是用来帮助那些要上职业学校的学生选择学校和填报志愿服务的,因而职业指导对那些准备上普通学校的学生没有吸引力。在高校,虽设有就业指导机构,在为大学生获得社会职业需求信息,沟通学校与人才市场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机构设置与职能转变、专职人员配备及信息反馈的手段等方面还很欠缺。
(三)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缺乏畅通性
据统计结果显示,42.5%的学生将宣传媒介作为他们获取职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家庭成员的影响、学校的职业指导分别列在第二、三位。这说明,当前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信息、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就业信息指导,学生在职业定位过程中,更多的是受到媒体对于某些行业的舆论引导,盲目地崇尚和向往一些“热门”职业或专业,不能恰当地处理个人理想、特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四)学校职业指导具有滞后性和矛盾性
职业指导滞后性是指学校只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能顺利就业,侧重于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职业指导矛盾性在于一方面职业指导要求根据学生的性格、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开展相适应的职业定向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因就业形势压力而进行“先就业再择业”的功利性教育,使教育行为明显存在矛盾,职业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二、开展与推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着力构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科学体系
1.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和效度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态度。推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落实“一把手”工程,从思想上和机制上解决执行力的问题。落实一把手工程,就必须使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学校必须按照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教育引导;就必须使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中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当中。职业指导机构要把管理、指导、服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更加注重和强化服务功能,寓服务于指导之中,寓服务和指导于管理之中,努力做到“对毕业生极端地热忱,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极端地负责任”。
2.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学校教与学的全过程,并对毕业生做好跟踪服务。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职业选择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职业指导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在学校中推行职业指导工作时,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任务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划分不同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规划,形成不同年级不同任务的连续性发展,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指导教育过程。
3.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课程建设。周济在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积极开发教材,完善课程体系”。职业指导课程目标应服从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课程内容应围绕目标,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建立健全考评机制。职业指导工作涉及学校的里里外外,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必须靠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要充分调动和协调各方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来推动工作,建立健全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检查中学职业指导工作要看职业指导课程(或劳动技能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的融合程度,还要通过劳动部门跟踪了解进入社会的毕业生生存状态;考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则要从更高的高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对组织机制、方法途径、实施效果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度评估,还要通过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开展定期交流,研究问题,不定期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办。
(二)着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强调:“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所谓专业化,就是指导人员既要具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知识,又要是就业服务领域中的行家里手。致力于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创造培养条件,促进职业指导队伍提高水平。对于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学校应高度重视,妥善安排,为职业指导人员的学习深造提供条件,可采取以会代训、专业会议、专题讲座和理论探讨等形式,不断提高他们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立足岗位,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职业指导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讲授就业指导课、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教育活动,不断扩大视野,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讲义,积极钻研职业教育理论和业务,逐步成为一名有扎实学问、有较高就业指导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者。
3.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研究探索中不断成长。职业指导工作具有内在的规律性,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和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途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职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研究,建立各具特色的职业指导实践体系,不断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
4.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认真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者的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工作,这是调动他们积极性,承认和尊重他们劳动成果的重要措施和政策。要逐步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工作、考核制度,在评定职称方面应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从而稳定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职业指导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职业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但目前大学生完全独立按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群体中只占40%,经常看到在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调查还发现大学生自身缺乏对就业、择业的研讨。种种情况说明,在过去的职业指导工作中,学生的个性和主体作用被弱化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抑制了。
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不仅要实现人与职业在某一段时期暂时的匹配,而且要考虑其长远的发展。职业指导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公式,它必须是建立在对人的个性心理和职业特点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择业意愿、能力差异,有的放矢,选择职业指导内容,才能为学生所认同,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及职业适应能力,达成职业指导课程目标。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在走向社会前,要拿出精力和时间形成剖析自我的习惯,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冷静面对激烈的竞争,及时调整期望值,在充分调研分析后形成务实的择业观。
[参考文献]
翟进,张曙.个案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