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教育也出现很大的变革,快速多变的社会需求与观念也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部分新思想冲击着传统教育,家长对教师看法的改变,新型师生关系的转变,与我国尊师重教源远流长的传统相背而行。面对新时代的要求,解决新问题可用新思维、新策略,在接受新理念的同时保留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中学;师生关系;新型;构建
我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严师出高徒”等都体现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但如今的师生关系给人感觉变得陌生谨慎了,特别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特别多,学生自尊心强且处于叛逆时期,学校里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处理好了,学习、规范这些事情就能事半功倍。那么,当前中学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老师又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构建新型的中学师生关系呢?
1新的思想观念冲击了师生关系
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服务行业,老师理所当然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教育也相应地进行变革,特别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家长抓住这点不再怎么约束孩子,抓住这点学校不能开除学生而放肆违纪,我是违纪,是不听话,但是九年义务教育你能拿我怎么办。特别是农村中学里,留守儿童特别的多,家长没办法在身边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事就基本落在老师的身上,甚至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学生在学校有问题就是学校的问题,就是老师的问题。那么教师为了保身,对自身职业的看法也就发生了变化,“教”是我的责任,但是学不学那不是我的责任,学得好不好那也不是我的责任。如果想学生听话学好,除了思想引导惩戒教育也必不可少,但如果这样做教师会认为得不偿失,因为万一学生有三长两短教师脱不了关系,所以现在老师一般都是秉持一种思想就是尽责,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尽力了。
只有提高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教育是充满激情的职业,是自己的努力培养了一代代的时代新人,自己是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位的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2权力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
传统的教育里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甚至有惩戒教育,家长也配合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赋予老师很多的“权力”,教师家长站再同一阵线,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大部分外出工作,所以学校很多留守儿童,部分家长会主动要求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甚至“该骂就骂,该打就打”,那时的师生关系体现得严肃且规矩。现在的老师权力被严格限制起来,孩子少了,打骂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更多的是被条条框框围住,无法大胆去做,无法尽心去做,只能尽责去做,对于每件事老师都会小心翼翼,生怕出錯。
因为观念的改变让家长觉得教师职业就像服务行业,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该为所有问题无条件买单,孩子在学校不能受到委屈,老师应该为了孩子服务的,学生出了问题,是教师没有管理好,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只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绝对不能严厉批评,学生对老师使用了暴力,那肯定是老师有错在先,观念接近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家长有这种宠溺孩子心态时,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那里受得了半点委屈,所以稍有不如意就可能耍赖,对老师不会带有敬畏之心,同学之间也常常会有矛盾,而老师不愿也不敢多去管教这些学生,这时家长又会认为老师不负责,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老师、家长、学生都是受害者,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学生最终可能会失去学习的最佳时机。
新时代在改变,教育方式也相应地改变,师生关系在变,简单武断的教育方式或者不再适应新时代,严师出高徒再也难出现,明晰体罚和变相体罚之间的界线,奖惩得当,没有惩戒学生是管不住的,对学生的放任是不负责的。如有学生违纪的,联系家长、罚站、抄书等,只要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教师把握好尺度,师生关系也就会更加规范。师生间发生矛盾时,基本只处罚教师而保护学生的现象就会减少,否则既可能给教师带来不应有的伤害,也会让学生目中无师,并认为犯错也可以不受惩罚。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引路人、守护者,是无可替代的效仿对象和人生榜样。
3师德言论形成不良的影响
师德的部分问题是社会对拜金主义侵蚀教育的焦虑。社会的议论较多的以及相关调查显示对师德持有负面评价的主要是在收礼和有偿补课上,这种现状在农村中学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家长一般外出工作,在这方面的意识不强,但社会对师德的评论不时因为是农村中学的老师就能够独善其身。有报刊针对网上的调查得到的结论是,师德水平下滑,班主任以不同的理由约见家长,为自己谋利益,贡献大的家长,其孩子就越受关照,教师讲课时出现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有偿补课,这样的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肯定不利,学生对老师的做法更不认可,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除此之外,也曾经爆出教师虐待学生甚至性侵事件,刺激了公众的神经,严重地影响了师德师风,使社会对师德问题形成了围攻状态,使家长、学生、教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隔膜,让教师与家长之间失去了应有的信任感,让师生关系变得陌生。
加强媒体的规范化,要明辨是非、实事求是,加强师德建设,防患于未然,努力杜绝有偿补课和收礼的现象,坚决严格处理违规现象,师德建设的同时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使教师更好地遵守师德标准,履行职业使命。
因此,要求制度更加明细规范,教师努力提高专业学识、业务能力,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提高人格魅力,增加讲课的吸引力,善于引导,解决新问题用新思维、新策略,就会形成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学校制度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 冯永光.2018:89-92
[2]《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家校沟通的优化策略》. 曾海文.2019:33-34
【关键词】中学;师生关系;新型;构建
我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严师出高徒”等都体现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但如今的师生关系给人感觉变得陌生谨慎了,特别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特别多,学生自尊心强且处于叛逆时期,学校里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处理好了,学习、规范这些事情就能事半功倍。那么,当前中学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老师又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构建新型的中学师生关系呢?
1新的思想观念冲击了师生关系
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服务行业,老师理所当然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教育也相应地进行变革,特别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家长抓住这点不再怎么约束孩子,抓住这点学校不能开除学生而放肆违纪,我是违纪,是不听话,但是九年义务教育你能拿我怎么办。特别是农村中学里,留守儿童特别的多,家长没办法在身边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事就基本落在老师的身上,甚至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学生在学校有问题就是学校的问题,就是老师的问题。那么教师为了保身,对自身职业的看法也就发生了变化,“教”是我的责任,但是学不学那不是我的责任,学得好不好那也不是我的责任。如果想学生听话学好,除了思想引导惩戒教育也必不可少,但如果这样做教师会认为得不偿失,因为万一学生有三长两短教师脱不了关系,所以现在老师一般都是秉持一种思想就是尽责,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尽力了。
只有提高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教育是充满激情的职业,是自己的努力培养了一代代的时代新人,自己是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位的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2权力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
传统的教育里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甚至有惩戒教育,家长也配合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赋予老师很多的“权力”,教师家长站再同一阵线,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大部分外出工作,所以学校很多留守儿童,部分家长会主动要求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甚至“该骂就骂,该打就打”,那时的师生关系体现得严肃且规矩。现在的老师权力被严格限制起来,孩子少了,打骂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更多的是被条条框框围住,无法大胆去做,无法尽心去做,只能尽责去做,对于每件事老师都会小心翼翼,生怕出錯。
因为观念的改变让家长觉得教师职业就像服务行业,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该为所有问题无条件买单,孩子在学校不能受到委屈,老师应该为了孩子服务的,学生出了问题,是教师没有管理好,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只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绝对不能严厉批评,学生对老师使用了暴力,那肯定是老师有错在先,观念接近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家长有这种宠溺孩子心态时,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那里受得了半点委屈,所以稍有不如意就可能耍赖,对老师不会带有敬畏之心,同学之间也常常会有矛盾,而老师不愿也不敢多去管教这些学生,这时家长又会认为老师不负责,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老师、家长、学生都是受害者,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学生最终可能会失去学习的最佳时机。
新时代在改变,教育方式也相应地改变,师生关系在变,简单武断的教育方式或者不再适应新时代,严师出高徒再也难出现,明晰体罚和变相体罚之间的界线,奖惩得当,没有惩戒学生是管不住的,对学生的放任是不负责的。如有学生违纪的,联系家长、罚站、抄书等,只要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教师把握好尺度,师生关系也就会更加规范。师生间发生矛盾时,基本只处罚教师而保护学生的现象就会减少,否则既可能给教师带来不应有的伤害,也会让学生目中无师,并认为犯错也可以不受惩罚。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引路人、守护者,是无可替代的效仿对象和人生榜样。
3师德言论形成不良的影响
师德的部分问题是社会对拜金主义侵蚀教育的焦虑。社会的议论较多的以及相关调查显示对师德持有负面评价的主要是在收礼和有偿补课上,这种现状在农村中学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家长一般外出工作,在这方面的意识不强,但社会对师德的评论不时因为是农村中学的老师就能够独善其身。有报刊针对网上的调查得到的结论是,师德水平下滑,班主任以不同的理由约见家长,为自己谋利益,贡献大的家长,其孩子就越受关照,教师讲课时出现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有偿补课,这样的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肯定不利,学生对老师的做法更不认可,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除此之外,也曾经爆出教师虐待学生甚至性侵事件,刺激了公众的神经,严重地影响了师德师风,使社会对师德问题形成了围攻状态,使家长、学生、教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隔膜,让教师与家长之间失去了应有的信任感,让师生关系变得陌生。
加强媒体的规范化,要明辨是非、实事求是,加强师德建设,防患于未然,努力杜绝有偿补课和收礼的现象,坚决严格处理违规现象,师德建设的同时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使教师更好地遵守师德标准,履行职业使命。
因此,要求制度更加明细规范,教师努力提高专业学识、业务能力,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提高人格魅力,增加讲课的吸引力,善于引导,解决新问题用新思维、新策略,就会形成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学校制度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 冯永光.2018:89-92
[2]《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家校沟通的优化策略》. 曾海文.20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