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研单位预算管理是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科研单位有计划地进行财务活动的基础,但是目前科研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仍有很多的不足。笔者通过科研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不足,将精细化引入科研单位预算管理,建设科研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工程,从根本上提高科研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钱花到刀刃上”。科研单位实行预算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提升科研单位的质量和声誉,也是科研单位发展的好思路,应该把预算精细化管理摆在首位来抓。
关键词:科研单位;精细化视角;预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2
精细化就是要精益求精,通过多次推敲以提高效率。“精”就是要按照高要求、高标准的要求,反复琢磨,发现处理问题的最完美方法;“细”就是要掌握事物存在的必要规律,注重追求细节,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化”就是指过程或者程度,不是短暂的时间点,而是可以持续发展的过程。
一、科研单位实行预算精细化的必要性
相对于国家对科研成果转化需求来讲,我国科研单位财力资源欠缺的问题是非常普遍的。与其他预算管理方式相比,在科研单位实行预算精细化,对资金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可有效促进科研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通常来讲,财务预算工作不仅应与科研单位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而且要与科研单位实际的财力物力状况相一致,这就要我们基于精细化的视角对科研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强预算对科研各个项目财务活动的宏观把控。另一方面,通过实行预算精细化,为科研经费支出提供一定的依据,使经费资源得有有效分配与利用,进而完善科研经费支出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科研资金的作用,并将其投入到重点科研项目去,这样做更符合科研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规划。
二、科研单位预算管理现有的问题
(一)缺少精细化意识
预算管理离开人的制定与执行就成为一个空壳,所以必须强化科研单位人员精细化意识。一方面预算意识在科研人员的思维里面是很少的,他们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这导致了各个部门之间遇到问题不能及时的沟通,造成了数据不真实,严重影响了预算编制。另一方面科研单位中精细化的意识不能很好的贯穿在预算管理的整个工程,这和咱们中国文化中图省事,耍小聪明相联系。然而每个人小的偏差,最后会造成的预算大的偏失。
(二)编制方法不合理
在科研单位中,大部分单位都没有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而是使用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指对每一个项目收支从零分析,确定真正的需要,最后确定预算的一种编制方法。增量预算是以上个会计年度的收支为基础,考虑当年收入支出的增减变化,最终来确定预算的收支。在学术上,大家虽然对于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地批判,但是由于零基预算的编制工作量相对较大,增量预算的易操作,使得增量预算方法在科研单位推行更为普遍。
(三)定额标准难确定
制定预算标准的方法一般有经验评估法、统计方法等等,所谓经验评估法是指根据财务专家的经验确定预算定额的方法。实际工作中只能根据经验分析和判断制定预算定额。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预算编制数据较粗略,专家不是实际工作的参与者造成预算编制不准确。所谓统计方法,是以科研单位前几年的财务数据为根本,并依据类似科研单位的数据共同确立的预算定额。这种预算定额方法的最大缺陷是以前的历史数据中设定有些不合理的并不能剔除。这样使得一些本不合理的费用继续加大,造成资金浪费。
(四)预算不能够有力执行,预算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科研单位通常存在着预算布置与完成不相符的问题,使得预算编制科学性欠缺,且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未实行严格的监督与审查。在预算的事前、事中阶段均未充分发挥控制作用,再加上事后阶段未进行全面分析,导致预算编制工作实效较差。因此,要想进一步强化对科研单位的预算控制工作,必须首先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控制系统。预算不能够有力执行,也和科研单预算管理激励体制不健全有密切的关系,奖罚制度的缺失使得工作人员对于严格执行预算积极性很低。
三、科研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树立精细化的意识
领导的以身作则和严格要求是精细化意识的推广的必要条件,领导在工作中坚持从细节入手。科研单位可以通过开办专题会议、讲座;学习精细化管理书籍等,利用科研单位本身特有的学习氛围的优势和科研人员普遍高素质、高学历,营造精细化管理的学习氛围,树立预算精细化的财务文化。这一系列的文化建设会逐步改变科研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而影响工作方法,按照精细化自觉要求自己。
(二)进一步完善编制方法
基于对科研单位实际运行状况的综合考虑,在科研单位的预算中要想实行零基预算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对科研单位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应将多种预算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运用零基预算,并结合其他预算方式,例如滚动预算及弹性预算等。如果预算的计量单位为月度或者季度,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滚动预算方式;如果预算的计量单位为年度,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零基预算方式,对各项预算金额及其重要性进行全面分析,并将预算支出认真排序;如果预算的计量单位为几个年度,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弹性预算方式。
(三)定额标准的确定
编制预算时,人员支出按有关政策、标准和编制人数等编列。这部分预算定额确定较为简单,定额标准的难确定关键在于公用支出。公用支出分为科研公用支出与行政公用支出两类。科研公用支出按照各个科研部门承担科研项目的大小和重要性来确定。行政公用经费支出,参考同类科研单位的预算支出,按照以前的实际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情况和以后工作的发展重点,采用指标量化管理方法,确定行政公用支出定额标准。行政公用经费包括公务接待费,水电费,差旅费,办公费等。公务接待费,首先根据财务制度按各个级别人员标准进行接待,严禁各种理由的超规格、超标准接待。其次对公务接待报销单据严格要求,每次报报销不仅要有发票,也要附有人员来客接单函和饮食餐单,公务卡刷卡POS单据等,以严格的制度来控制公款吃喝的情况;最后要把各个科研部门、、各类项目的公务接待制度范标准、预算,实际支出总额等通过在单位某种媒介中(如QQ群,单位报刊等)公布,实现大众的监督。水电费根据人数和建筑面积的不同,计算出人均水电费计划内使用标准,对于计划外用水电的费用,使用单位要对此做出说明,对于不合理原因的超额水电支出有相对应的惩罚制度。这些定额标准的确定如果靠财务部门自己是无法完成的,需要靠相关归口管理部门共同完成的。
(四)运用网络手段,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应该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对各项预算加强监督与控制管理。对项目的相关负责人来讲,网络平台的应用,能够对项目的开支情况全面掌握,知晓每个科目的具体支出是否与预算相一致,并且掌握剩余可使用经费等等,以此确保整个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于审计部门来讲,可对各项目开支明细进行全面了解,确保决算与预算相互一致,保证专款专用。对经费直接使用者来讲,如果项目支出超过了预算,则计算机系统会出现“超出预算,不可支出”的相关提示,若使用者继续选择支出,则需经过特定程序批准、调整预算后才可获取。需要注意的是,在审批工作中,对于欠合理的超支预算,不可给予审批,保证对一切支出的有效监督与控制,进而实现预算的严格执行。
另外,在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考核,并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实现有效管理。可将预算执行力度与相关人员的年终奖励挂钩,以此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最终实现科研单位的预算精细化管理。
四、总结
预算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管理工程。我们要认识到这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实现的,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任务,防止精细化预算改革成为口头革命。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5).
[2]涂冰艳.完善高校預算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
[3]李东旭.高校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借鉴与启示[J].财务与金融,2014.
[4]吴新.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浅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5]赵善庆.高校财务预算应做到精细化管理[J].财会月刊,2015(2).
[6]张敏.高校经费精细化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
关键词:科研单位;精细化视角;预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2
精细化就是要精益求精,通过多次推敲以提高效率。“精”就是要按照高要求、高标准的要求,反复琢磨,发现处理问题的最完美方法;“细”就是要掌握事物存在的必要规律,注重追求细节,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化”就是指过程或者程度,不是短暂的时间点,而是可以持续发展的过程。
一、科研单位实行预算精细化的必要性
相对于国家对科研成果转化需求来讲,我国科研单位财力资源欠缺的问题是非常普遍的。与其他预算管理方式相比,在科研单位实行预算精细化,对资金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可有效促进科研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通常来讲,财务预算工作不仅应与科研单位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而且要与科研单位实际的财力物力状况相一致,这就要我们基于精细化的视角对科研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强预算对科研各个项目财务活动的宏观把控。另一方面,通过实行预算精细化,为科研经费支出提供一定的依据,使经费资源得有有效分配与利用,进而完善科研经费支出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科研资金的作用,并将其投入到重点科研项目去,这样做更符合科研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规划。
二、科研单位预算管理现有的问题
(一)缺少精细化意识
预算管理离开人的制定与执行就成为一个空壳,所以必须强化科研单位人员精细化意识。一方面预算意识在科研人员的思维里面是很少的,他们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这导致了各个部门之间遇到问题不能及时的沟通,造成了数据不真实,严重影响了预算编制。另一方面科研单位中精细化的意识不能很好的贯穿在预算管理的整个工程,这和咱们中国文化中图省事,耍小聪明相联系。然而每个人小的偏差,最后会造成的预算大的偏失。
(二)编制方法不合理
在科研单位中,大部分单位都没有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而是使用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指对每一个项目收支从零分析,确定真正的需要,最后确定预算的一种编制方法。增量预算是以上个会计年度的收支为基础,考虑当年收入支出的增减变化,最终来确定预算的收支。在学术上,大家虽然对于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地批判,但是由于零基预算的编制工作量相对较大,增量预算的易操作,使得增量预算方法在科研单位推行更为普遍。
(三)定额标准难确定
制定预算标准的方法一般有经验评估法、统计方法等等,所谓经验评估法是指根据财务专家的经验确定预算定额的方法。实际工作中只能根据经验分析和判断制定预算定额。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预算编制数据较粗略,专家不是实际工作的参与者造成预算编制不准确。所谓统计方法,是以科研单位前几年的财务数据为根本,并依据类似科研单位的数据共同确立的预算定额。这种预算定额方法的最大缺陷是以前的历史数据中设定有些不合理的并不能剔除。这样使得一些本不合理的费用继续加大,造成资金浪费。
(四)预算不能够有力执行,预算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科研单位通常存在着预算布置与完成不相符的问题,使得预算编制科学性欠缺,且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未实行严格的监督与审查。在预算的事前、事中阶段均未充分发挥控制作用,再加上事后阶段未进行全面分析,导致预算编制工作实效较差。因此,要想进一步强化对科研单位的预算控制工作,必须首先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控制系统。预算不能够有力执行,也和科研单预算管理激励体制不健全有密切的关系,奖罚制度的缺失使得工作人员对于严格执行预算积极性很低。
三、科研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树立精细化的意识
领导的以身作则和严格要求是精细化意识的推广的必要条件,领导在工作中坚持从细节入手。科研单位可以通过开办专题会议、讲座;学习精细化管理书籍等,利用科研单位本身特有的学习氛围的优势和科研人员普遍高素质、高学历,营造精细化管理的学习氛围,树立预算精细化的财务文化。这一系列的文化建设会逐步改变科研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而影响工作方法,按照精细化自觉要求自己。
(二)进一步完善编制方法
基于对科研单位实际运行状况的综合考虑,在科研单位的预算中要想实行零基预算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对科研单位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应将多种预算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运用零基预算,并结合其他预算方式,例如滚动预算及弹性预算等。如果预算的计量单位为月度或者季度,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滚动预算方式;如果预算的计量单位为年度,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零基预算方式,对各项预算金额及其重要性进行全面分析,并将预算支出认真排序;如果预算的计量单位为几个年度,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弹性预算方式。
(三)定额标准的确定
编制预算时,人员支出按有关政策、标准和编制人数等编列。这部分预算定额确定较为简单,定额标准的难确定关键在于公用支出。公用支出分为科研公用支出与行政公用支出两类。科研公用支出按照各个科研部门承担科研项目的大小和重要性来确定。行政公用经费支出,参考同类科研单位的预算支出,按照以前的实际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情况和以后工作的发展重点,采用指标量化管理方法,确定行政公用支出定额标准。行政公用经费包括公务接待费,水电费,差旅费,办公费等。公务接待费,首先根据财务制度按各个级别人员标准进行接待,严禁各种理由的超规格、超标准接待。其次对公务接待报销单据严格要求,每次报报销不仅要有发票,也要附有人员来客接单函和饮食餐单,公务卡刷卡POS单据等,以严格的制度来控制公款吃喝的情况;最后要把各个科研部门、、各类项目的公务接待制度范标准、预算,实际支出总额等通过在单位某种媒介中(如QQ群,单位报刊等)公布,实现大众的监督。水电费根据人数和建筑面积的不同,计算出人均水电费计划内使用标准,对于计划外用水电的费用,使用单位要对此做出说明,对于不合理原因的超额水电支出有相对应的惩罚制度。这些定额标准的确定如果靠财务部门自己是无法完成的,需要靠相关归口管理部门共同完成的。
(四)运用网络手段,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应该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对各项预算加强监督与控制管理。对项目的相关负责人来讲,网络平台的应用,能够对项目的开支情况全面掌握,知晓每个科目的具体支出是否与预算相一致,并且掌握剩余可使用经费等等,以此确保整个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于审计部门来讲,可对各项目开支明细进行全面了解,确保决算与预算相互一致,保证专款专用。对经费直接使用者来讲,如果项目支出超过了预算,则计算机系统会出现“超出预算,不可支出”的相关提示,若使用者继续选择支出,则需经过特定程序批准、调整预算后才可获取。需要注意的是,在审批工作中,对于欠合理的超支预算,不可给予审批,保证对一切支出的有效监督与控制,进而实现预算的严格执行。
另外,在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考核,并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实现有效管理。可将预算执行力度与相关人员的年终奖励挂钩,以此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最终实现科研单位的预算精细化管理。
四、总结
预算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管理工程。我们要认识到这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实现的,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任务,防止精细化预算改革成为口头革命。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5).
[2]涂冰艳.完善高校預算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
[3]李东旭.高校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借鉴与启示[J].财务与金融,2014.
[4]吴新.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浅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5]赵善庆.高校财务预算应做到精细化管理[J].财会月刊,2015(2).
[6]张敏.高校经费精细化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