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有关技术摘登 一、生物素标记探针在绘制小麦染色体特异 DNA 序列图上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部分)

来源 :麦类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_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上一期(1988年第3期)发表了一篇《小麦族 D 染色体组的分子水平分析》的报道。文中涉及的技术为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些实用技术。为了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些技术的具体内容,我们特意从上述报道的参考文献中追踪出了两篇文献,并把这两篇文献中有关介绍具体技术的部分组织人员摘译出来,介绍给读者。这种摘登形式的报道,是我们开展追踪报道的另一种尝试,希望广大读者加以评议,并将意见告诉我们,以便进一步搞好追踪报道。 The issue of a period (1988 third issue) published a “Triticum D genome group molecular level analysis” report. The techniques involved in this paper are some practical techniques in molecular biology. In order to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specifics of these technologies, we deliberately tracked two articles from the above-cited references and extracted some of the documents from the two organizations for introducing specific techniques and introduced them to reader. This type of excerpted reports is another attempt to track our reports. We hope that readers will comment on the reports and will tell us so that we can better track reports.
其他文献
1978年8月底,“文革”结束后不久,父亲胡铁生复出工作,出任上海市计划委员会顾问。再过一年多将迎来建国三十周年大庆,父亲便提议由计委牵头成立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工艺美术大
期刊
前几天我在戏剧学院遇到任广智,我们是相识50多年的朋友了,见了面自然会说起文艺界的一些事情。我问起焦晃的近况,他说焦晃前几天邀他一起排一个朗诵节目,正在忙。说到这里,
期刊
文章综述了大麦等作物耐酸铝的可能机理,以及耐酸铝性的鉴定方法、资源筛选和遗传控制;探讨了离体培养技术在大麦耐酸铝育种中的应用;讨论了在我国开展大麦耐酸铝遗传育种研
提起王龙基这个名字,必然和张乐平先生创造的“三毛”这个中国千家万户都熟知的儿童形象联系在一起,王龙基在电影《三毛流浪记》中成功塑造了“三毛”形象。这部电影不仅成为中国的儿童电影精品,也被世界电影公认是一部有时代意义的电影。  我和龙基是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的同学。他是文学系,我是表演系的。记得进校后我观看过很多好电影,其中就有《三毛流浪记》,没想到这位扮演三毛的王龙基是我的校友。这样一位童星居然不在表
期刊
记得解放前,上海戏曲舞台又出轰动一时的戏叫《大劈棺》,取材明清传奇《蝴蝶梦》,说的是庄周诈死,试探其妻是否贞节的故事。先是筱翠花(于连泉),后由童芷苓主演。可是戏里的配角,是由刘斌昆饰演的纸扎人“二百五”,这是他创造的一个特异舞台形象,深受观众喜爱,甚至出现“二百五”上场,全场笑声四起、争看纸扎人而喧宾夺主的现象。从此这出戏常演常受欢迎,“二百五”成了上海滩上的一句方言。从那时起,我记住了刘斌昆这
期刊
中烟86(原8504品系)系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育成的烤烟新品种,1988年8月通过鉴定。我县于1986年至1988年承担了中烟86的试验示范任务,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86 (formerly 850
对于1998年的一场关于“三网融合”的大讨论,很多业内人士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在广电和电信部门历经12年的博弈之后,“三网融合”破冰的时刻终于到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加快
1968年3月19日。一个阴霾密布、春寒料峭的日子。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这座曾经明星荟萃、佳片迭出、充满艺术气息的电影花园,被笼罩在一片肃杀凝重的氛围中,那些原本用来拍摄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上海地皮金贵,房子造得密密麻麻。出门人碰人,最先碰到的就是左邻右舍。老古话讲,“远亲不如近邻”,交关有道理。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上海生活已经超过一个甲子,真想讲讲自己所感受到的,上海街坊邻舍之间60年的变迁。  石库门的“72家房客”  上海有个滑稽戏叫“72家房客”。我小辰光住在复兴中路复兴坊,就是滑稽戏里描绘的那种房客特别多的石库门房子。虽然复兴坊没有“72家房客”那样夸张,但扳着手指头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