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作标准是企业标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点,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工作的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首先重点讲述建立工作标准的目的和意义,随后导入了工作标准的概念、种类、特点、建立企业工作标准的原则、要求,结合企业管理模式识别潜在风险并作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标准化;工作标准;规范化管理
引言
在GB/T 15496-2018《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标准中讲述企业标准体系按标准属性划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按标准化对象划分可分为产品实现标准、基础保障标准和岗位标准。标准分类方法只反映了企业标准化文件的管理思想,基础保障标准和产品实现标准中可以包含技术标准,也可以包含管理标准;同样,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也可以包含产品实现标准,也可以包含基础保障标准。
标准分类方法的选择以适用、管用为原则,企业可结合自身特色,根据本企业标准体系发展历史选择一种合适的标准分类方法,所形成的标准体系都是标准化文件科学、有机的整体,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全部领域,满足,目标性、完整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本文主要按标准属性划分讲述工作标准的基本概念、建立工作标准的意义和目的、建立工作标准的原则、要求以及潜在风险分析。
1 建立工作标准的目的与意义
工作标准则是对每个工作或操作岗位制定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是员工培训和训练的基础,衡量绩效和检查的依据,保持与传递已有的成功经验,为改善提供基础,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建立工作标准,其目的与意义主要表现有:
第一、建立工作标准,能够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标准化的过程是形成群体习惯和群体行为准则的过程,是人的要素素质的升华过程。在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员工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将得到较大提升,每个工作者的动作形成习惯,进而达到熟练之后,他的动作能做到迅速、准确,协调。同时,当工作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不仅仅是要对“人”,更重要的是对“事”,找出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经验证后,在通过修订对应的工作標准进行固化,形成新的工作方式,是解决同类问题再次发生的根本方法,即遵循“构建——运行——评价——改进”方法周而复始的运行,实现体系持续改进。
第二,建立工作标准化,可实现使企业从“人治”走向“企制”。员工所积累的技术、经验、教训,通过提炼、总结形成工作标准,以文件的方式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流动,技术、经验就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知道多少,将个人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人不同,效率与质量出现太大的差异。
第三、建立工作标准化,明确员工目标,指明员工实现过程。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做什么、如何做、时效性、输出物、具体要求是什么都非常清楚。员工可参考工作标准,自身找出差距,找出不足;而高素质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发现标准中的问题,两者相互找茬、摩擦、促进,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规范化管理。
通过建立工作标准,可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工作过的协调,促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2 工作标准的概念
工作标准,就是最佳的作业流程与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经过无数的失败,不断改善而形成的。
在整个企业标准体系中,技术标准是主体,其对象为“物”,如 “三大规范”(即设计规范、试验规范、工艺规范),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管理标准的对象为“事”,如质量管理标准,是技术标准实现的重要保证;工作标准的对象为“人”,如标准化人员工作标准,是实施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基础。
3 工作标准的特点
就企业管理来说,最重要难管理的要素是“人”和人所从事的“工作”。人的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区别,除了人是有思维的生命物体之外,还因为人的生产作业活动有着与机械设备迥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1)差别性。是指同一工种的员工之间的体力、劳动技能、动作速度、劳动效率等方面差别;2)动态性。是指人的作业参数,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特性;3)应变性。是指人随输入信号和控制对象特的变化而跟着变化,直到与其适应的特性。
4 建立工作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统一规划、全面部署。在建立工作标准时,必须以系统的思想,对建立工作标准全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全面部署;2)统一模式,明确要求。必须有明确的要求,指导员工怎样建立工作标准,不然就会出现内容、格式的不统一现象;3)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相组合。在制订过程中,贯彻落实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把对工作岗位的技术与管理要求融化在工作标准中,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贯彻执行;4)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在制订工作标准时,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制订企业工作标准。
5 制定工作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注意避免使用不确定的语言;对标准语言不应使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句与虚词;划清责任、按岗位定责;工作标准不要以人定岗,不管兼多少职,都要按岗位划分制定工作标准;制定工作标准时,重点突出各专业、岗位、个人的工作特点,将具有共性的东西提出;在标准的规定中,力求从“期、量、质”三个方面确定工作质量,有利于指导人们进行工作。
6 潜在的风险分析
建立企业工作标准化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启动、策划、执行、总结检查、评价改进等多项工作,各项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体建立工作标准化体系的进展,现对建立工作标准化时存在潜在风险的分析如下:a)项目计划。其中包括:人员、经费资源、是否有奖励或惩罚、进度安排是合理等;b)项目团队。其中包括:是否团结、是否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否有核心人员辞职及调动;c)上级领导。其中包括:是否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是否给予真正的支持与决策;d)合作部门。其中包括:合作部门办事效率是否较低,拖后腿、是否应付了事、或者承诺与做事不一致。
风险均有可能造成建立工作标准计划节点的滞后,因此对潜在风险作出相应措施,措施如下:a)各部门需指派对接人、制定奖惩制度;b)人员变动是不可避免的因素,要求变动的人员应将工作事项移交清晰。包括工作前期开展情况、遇到什么问题、现工作进展情况、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以及如何去做,并形成纸质文件;c)建议上级领导向公司各部门领导传达建立工作标准的要求,望各部门领导给予支持与重视;d)明确标准归口部门,并做到“统一牵头、统一领导、协调一致、分工负责、全员参与”。避免员工淡漠甚至有抵触的情绪,因此,前期策划及宣传培训动员要到位、保持良好沟通态度、阶段性积极跟进和反馈,在不断的确认不断的互相协作中建立与完善;同时,避免将“带病”标准发布,应采取标准合格一批、审核一批、批准一批、发布一批的方法,加强标准质量的把关。
7 结论
企业标准化远不是仅靠认证,手拿一纸证书就可唱响,要想将标准的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后续的工作任重道远,无论对企业的最高管理职,还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职,甚至是普通员工都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同时,此项工作,难度大,耗时,耗人,耗材,而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需务实、务真、务成效。一旦工作标准建立后,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可评,实现企业标准体系持续改进。
关键词:标准化;工作标准;规范化管理
引言
在GB/T 15496-2018《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标准中讲述企业标准体系按标准属性划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按标准化对象划分可分为产品实现标准、基础保障标准和岗位标准。标准分类方法只反映了企业标准化文件的管理思想,基础保障标准和产品实现标准中可以包含技术标准,也可以包含管理标准;同样,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也可以包含产品实现标准,也可以包含基础保障标准。
标准分类方法的选择以适用、管用为原则,企业可结合自身特色,根据本企业标准体系发展历史选择一种合适的标准分类方法,所形成的标准体系都是标准化文件科学、有机的整体,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全部领域,满足,目标性、完整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本文主要按标准属性划分讲述工作标准的基本概念、建立工作标准的意义和目的、建立工作标准的原则、要求以及潜在风险分析。
1 建立工作标准的目的与意义
工作标准则是对每个工作或操作岗位制定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是员工培训和训练的基础,衡量绩效和检查的依据,保持与传递已有的成功经验,为改善提供基础,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建立工作标准,其目的与意义主要表现有:
第一、建立工作标准,能够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标准化的过程是形成群体习惯和群体行为准则的过程,是人的要素素质的升华过程。在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员工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将得到较大提升,每个工作者的动作形成习惯,进而达到熟练之后,他的动作能做到迅速、准确,协调。同时,当工作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不仅仅是要对“人”,更重要的是对“事”,找出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经验证后,在通过修订对应的工作標准进行固化,形成新的工作方式,是解决同类问题再次发生的根本方法,即遵循“构建——运行——评价——改进”方法周而复始的运行,实现体系持续改进。
第二,建立工作标准化,可实现使企业从“人治”走向“企制”。员工所积累的技术、经验、教训,通过提炼、总结形成工作标准,以文件的方式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流动,技术、经验就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知道多少,将个人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人不同,效率与质量出现太大的差异。
第三、建立工作标准化,明确员工目标,指明员工实现过程。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做什么、如何做、时效性、输出物、具体要求是什么都非常清楚。员工可参考工作标准,自身找出差距,找出不足;而高素质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发现标准中的问题,两者相互找茬、摩擦、促进,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规范化管理。
通过建立工作标准,可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工作过的协调,促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2 工作标准的概念
工作标准,就是最佳的作业流程与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经过无数的失败,不断改善而形成的。
在整个企业标准体系中,技术标准是主体,其对象为“物”,如 “三大规范”(即设计规范、试验规范、工艺规范),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管理标准的对象为“事”,如质量管理标准,是技术标准实现的重要保证;工作标准的对象为“人”,如标准化人员工作标准,是实施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基础。
3 工作标准的特点
就企业管理来说,最重要难管理的要素是“人”和人所从事的“工作”。人的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区别,除了人是有思维的生命物体之外,还因为人的生产作业活动有着与机械设备迥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1)差别性。是指同一工种的员工之间的体力、劳动技能、动作速度、劳动效率等方面差别;2)动态性。是指人的作业参数,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特性;3)应变性。是指人随输入信号和控制对象特的变化而跟着变化,直到与其适应的特性。
4 建立工作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统一规划、全面部署。在建立工作标准时,必须以系统的思想,对建立工作标准全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全面部署;2)统一模式,明确要求。必须有明确的要求,指导员工怎样建立工作标准,不然就会出现内容、格式的不统一现象;3)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相组合。在制订过程中,贯彻落实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把对工作岗位的技术与管理要求融化在工作标准中,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贯彻执行;4)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在制订工作标准时,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制订企业工作标准。
5 制定工作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注意避免使用不确定的语言;对标准语言不应使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句与虚词;划清责任、按岗位定责;工作标准不要以人定岗,不管兼多少职,都要按岗位划分制定工作标准;制定工作标准时,重点突出各专业、岗位、个人的工作特点,将具有共性的东西提出;在标准的规定中,力求从“期、量、质”三个方面确定工作质量,有利于指导人们进行工作。
6 潜在的风险分析
建立企业工作标准化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启动、策划、执行、总结检查、评价改进等多项工作,各项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体建立工作标准化体系的进展,现对建立工作标准化时存在潜在风险的分析如下:a)项目计划。其中包括:人员、经费资源、是否有奖励或惩罚、进度安排是合理等;b)项目团队。其中包括:是否团结、是否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否有核心人员辞职及调动;c)上级领导。其中包括:是否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是否给予真正的支持与决策;d)合作部门。其中包括:合作部门办事效率是否较低,拖后腿、是否应付了事、或者承诺与做事不一致。
风险均有可能造成建立工作标准计划节点的滞后,因此对潜在风险作出相应措施,措施如下:a)各部门需指派对接人、制定奖惩制度;b)人员变动是不可避免的因素,要求变动的人员应将工作事项移交清晰。包括工作前期开展情况、遇到什么问题、现工作进展情况、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以及如何去做,并形成纸质文件;c)建议上级领导向公司各部门领导传达建立工作标准的要求,望各部门领导给予支持与重视;d)明确标准归口部门,并做到“统一牵头、统一领导、协调一致、分工负责、全员参与”。避免员工淡漠甚至有抵触的情绪,因此,前期策划及宣传培训动员要到位、保持良好沟通态度、阶段性积极跟进和反馈,在不断的确认不断的互相协作中建立与完善;同时,避免将“带病”标准发布,应采取标准合格一批、审核一批、批准一批、发布一批的方法,加强标准质量的把关。
7 结论
企业标准化远不是仅靠认证,手拿一纸证书就可唱响,要想将标准的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后续的工作任重道远,无论对企业的最高管理职,还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职,甚至是普通员工都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同时,此项工作,难度大,耗时,耗人,耗材,而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需务实、务真、务成效。一旦工作标准建立后,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可评,实现企业标准体系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