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当代幼儿的生活水平较之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幼儿的食育问题越来越凸显。由于多种客观因素,部分幼儿从小受到饮食观念不合理的影响,对饮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好,养成了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从而不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我园一直秉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将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程有机地融合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感受不同节气氛围的同时对不同节气的气候特征、民间习俗和农事养生等有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我在班级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的时候,发现随着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改善极端的饮食偏好,从而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饮食习惯;食育
一、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必要性
幼儿现在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渥,加之社会普遍存在的“4+1”或者“6+1”的养育模式,让幼儿在早期行为习惯养成时就发生了偏差。其中,幼儿饮食结构不均衡就是日益突出的问题之一。每年的肥胖儿童或者营养不良导致的瘦弱儿童的数量都在逐渐增加,因此做好幼儿饮食结构调整,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体格健全、身体健康,智力才能发展。3-6岁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身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共同探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各种有效策略。
二、二十四节气与幼儿食育有效结合的方法
1.食育与二十四节气食俗的结合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止于大寒,对应了一年四季的变迁。它虽起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但影响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也影响着人们的起居、饮食、保健、仪式和风俗等方面。二十四节气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如何做到食育与二十四节气食俗对应?
一方面可以建议家长结合中国二十四节气的饮食风俗,为幼儿安排饮食摄入,确保饮食搭配的合理性。例如,在芒种时节(端午节前后),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香囊、包粽子等等,宜多吃类似于酸梅汤这种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在立冬时节,饮食以补肾为主,“远三白”(白糖、盐、脂肪),“近三黑”(黑芝麻、黑米、蘑菇);在小寒时节,宜多吃红色食物,如红椒、西红柿、红枣、红豆、红薯等等,腊八粥最为合适不过了。一日生活即教育,将二十四节气食俗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还让幼儿进一步认知怎么吃?为什么这样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饮食习惯。
另外在幼儿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我还会观察幼儿的饮食习惯和特点,根据当下节气的时令食俗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升幼儿对“不喜欢”的食物营养价值的了解程度,灌输合理饮食的理念,从而引导幼儿重新认识和接受“不喜欢”的食物,渐渐地改善饮食偏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食育与二十四节气农事的结合
二十四节气是伴随着我国的农业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它是根据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制定的,季节决定农事活动的安排。为方便记忆,古人还将这些节气及其对应的农事活动编成谚语和歌谣广为流传。“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在大寒,转眼又一年。”
让幼儿参与到节气对应的农事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不仅加深了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和认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让幼儿深刻地认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唤起幼儿珍惜食物的宝贵意识。
不爱吃青菜、挑食、偏食是我班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面对浪费掉的食物,幼儿很少能发自内心地觉得可惜。班级教师尝试过正面引导、奖励诱惑等方式,均收效甚微。最终因为一次立夏的种植活动让幼儿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
3-6岁指南一直在强调的十二字方针: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孩子们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习得经验的,而我带领孩子们开展的一系列种植经验,正是讓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去认知种植的步骤、植物生长的过程、蔬菜的营养价值等。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在整个种植的过程中因为经历了遇见困到解决困难层层递进的过程,在内心已经深刻地感知到食物的来之不易,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和耐心的等待。收获的时候,幼儿能够亲身感受到当自己的劳动化身成为具象的成果时的喜悦和乐趣。因此,当再次面对不爱吃的青菜时,幼儿并不会像之前一样抗拒了,而是尝试去主动接受它。久而久之,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就形成了。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可以成为我们去引导幼儿的教育契机,我只是将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小结。除此之外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同样也暗藏着许许多多的教育契机,随机发现的一个小点只要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作为老师都应该无限去放大它的教育价值,更好地利用来之不易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文化认同的珠澳姊妹园同构二十四节气课程的研究》(2020ZQJK017)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同乐幼儿园 方 向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饮食习惯;食育
一、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必要性
幼儿现在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渥,加之社会普遍存在的“4+1”或者“6+1”的养育模式,让幼儿在早期行为习惯养成时就发生了偏差。其中,幼儿饮食结构不均衡就是日益突出的问题之一。每年的肥胖儿童或者营养不良导致的瘦弱儿童的数量都在逐渐增加,因此做好幼儿饮食结构调整,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体格健全、身体健康,智力才能发展。3-6岁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身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共同探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各种有效策略。
二、二十四节气与幼儿食育有效结合的方法
1.食育与二十四节气食俗的结合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止于大寒,对应了一年四季的变迁。它虽起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但影响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也影响着人们的起居、饮食、保健、仪式和风俗等方面。二十四节气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如何做到食育与二十四节气食俗对应?
一方面可以建议家长结合中国二十四节气的饮食风俗,为幼儿安排饮食摄入,确保饮食搭配的合理性。例如,在芒种时节(端午节前后),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香囊、包粽子等等,宜多吃类似于酸梅汤这种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在立冬时节,饮食以补肾为主,“远三白”(白糖、盐、脂肪),“近三黑”(黑芝麻、黑米、蘑菇);在小寒时节,宜多吃红色食物,如红椒、西红柿、红枣、红豆、红薯等等,腊八粥最为合适不过了。一日生活即教育,将二十四节气食俗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还让幼儿进一步认知怎么吃?为什么这样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饮食习惯。
另外在幼儿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我还会观察幼儿的饮食习惯和特点,根据当下节气的时令食俗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升幼儿对“不喜欢”的食物营养价值的了解程度,灌输合理饮食的理念,从而引导幼儿重新认识和接受“不喜欢”的食物,渐渐地改善饮食偏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食育与二十四节气农事的结合
二十四节气是伴随着我国的农业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它是根据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制定的,季节决定农事活动的安排。为方便记忆,古人还将这些节气及其对应的农事活动编成谚语和歌谣广为流传。“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在大寒,转眼又一年。”
让幼儿参与到节气对应的农事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不仅加深了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和认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让幼儿深刻地认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唤起幼儿珍惜食物的宝贵意识。
不爱吃青菜、挑食、偏食是我班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面对浪费掉的食物,幼儿很少能发自内心地觉得可惜。班级教师尝试过正面引导、奖励诱惑等方式,均收效甚微。最终因为一次立夏的种植活动让幼儿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
3-6岁指南一直在强调的十二字方针: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孩子们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习得经验的,而我带领孩子们开展的一系列种植经验,正是讓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去认知种植的步骤、植物生长的过程、蔬菜的营养价值等。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在整个种植的过程中因为经历了遇见困到解决困难层层递进的过程,在内心已经深刻地感知到食物的来之不易,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和耐心的等待。收获的时候,幼儿能够亲身感受到当自己的劳动化身成为具象的成果时的喜悦和乐趣。因此,当再次面对不爱吃的青菜时,幼儿并不会像之前一样抗拒了,而是尝试去主动接受它。久而久之,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就形成了。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可以成为我们去引导幼儿的教育契机,我只是将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小结。除此之外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同样也暗藏着许许多多的教育契机,随机发现的一个小点只要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作为老师都应该无限去放大它的教育价值,更好地利用来之不易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文化认同的珠澳姊妹园同构二十四节气课程的研究》(2020ZQJK017)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同乐幼儿园 方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