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彰显语文课堂勃勃生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o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两大基石。阅读是个体由外而内的吸纳与汲取,为写作提供了必要的范式;写作是从内到外的倾吐与表达,是学生阅读的内化提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人为地割裂开阅读训练与写作练习,这样的课堂将是生硬与低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揣摩,在文本间走上几个来回,同时抓住读写结合的点,倡导学生及时练笔,提升写作水平,深化阅读体验。
  一、读中导写,习得写作技法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不少学生提起笔来总觉得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究其原因,积累得少。没有写作的素材,没能积淀必要的写作技巧,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功底,怎么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呢?清代著名学者万斯同认为:“必阅尽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苏教版教材中的许多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好的例子。教材中也常常提出,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一些好词佳句。教师应借助于阅读教学的平台,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夯实作文的基础。倡导学生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开展多层次的悟读、鉴赏活动,进行必要的仿写。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学习名家名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有了比较深厚的积淀,学生的习作才有了源头活水,才能妙笔生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引领学生重点品读描述百草园的章节,引导学生学习鲁迅抓住事物的特点,采用恰当的顺序、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悟读“雪地捕鸟”这部分内容时,与学生一起揣摩语言,感受文本中生动简练、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扫、露、支、撒、系、拉、罩”等动词的运用,清楚形象地勾勒出捕鸟的全过程。我让学生对照课文,说一说捕鸟的过程,再模仿文本进行片断仿写,运用一系列的动词描写日常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学生有章可循,有的写了自己体育课上投篮的动作,有的描述了自己是如何洗衣服的,语言逼真细腻,丰盈而充满了张力。
  二、以写促读,内化阅读体验
  古人云:“文贵自得。”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积极的情感催化中,强化其阅读体验。倡导学生的自主阅读烙上个性化的色彩,从而熏陶情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个人独特的审美意识。语文教材中的篇章题材丰富,有含蓄的表达,有深沉的思考,也有哲理性的表述……有时作者的表达学生不能够完全意会,抑或题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时教师应把握读写结合的契合点,借助于拓展练笔的形式,内化学生阅读的体验与收获,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背影》是一篇描写亲情的叙事散文,朱自清文笔细腻,聚焦“背影”,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体会作者朴实简洁的语言,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到深切的父爱,我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片断,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层层铺开。之后,在浓浓亲情的氛围中,我引导学生以“爱”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是父母之间的爱,也可以是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大部分学生都能模仿教材中的语言特色,借助于行动透析人物形象,展开笔墨。学生挑选了一些典型性的事例,如长辈的银发、粗糙的双手等等,紧扣住了文章的内线,通过一件件小事表达出了内心的真情。在写作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教材中的父子之情的理解,逐步将学生的感知引向深入,情感步入高潮,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读写共振,提升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一定量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后的具体实践,彼此相辅相成。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与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段、单元、课时阅读教学要求与具体的写作练习侧重点,确定读写结合训练的重点与方式。随文适当进行一些小练笔,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有机融合,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当然,在平时的训练中,并不能面面俱到,每次应围绕一定的专题,层层推进,呈现阶梯式发展趋势。把读写结合训练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比如,在学习了一篇文章后,引导学生讨论,文章写的什么内容?作者想表达怎样的主题呢?引导学生谈谈阅读体会。还可以让学生借助阅读过的景物描写片断,运用白描和议论的综合写法,展示文本的内在精神。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续写或扩写训练,把原文延伸拓展,提升学生提炼主题的能力。
  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学生练得轻松,学得高效,彰显出语文课堂的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太注意实验的真实性和探究性,尽做些验证性实验,有时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当实验效果不明显时,教师牵强地解释;当实验
随着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思想政治课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内容、特点和目的决定了它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直接影响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但当前的高二理科班政治教学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高中政治学科由于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学中主要靠教师的灌输,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有效教学成为
中学时期是学生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有激情、有朝气,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只要是认准的事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因此,这一时期正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好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为他们传授知识,还要发展其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形成有效的教育.我校是一所寄宿式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在校上晚自修.如何使学生进行高效
初中地理分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要求学生在两年的时间内学完,在初二就会考结业。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差,难以理解,初二不只是学习新内容,还要全面复习并参加会考,那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很好地说明事物的表象,有利于区别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学会看图
一、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3节内容。本节一般安排2课时完成。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学习了种群的特征,本节的学习也为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及种间关系,第2课时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第1课时的重点内容是群落的种间关系,结合资料,小组合作对种间关系曲线图进行分析,从
新课标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文就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高中语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仍然以教师的教学为主。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的记忆和练习,没有注意到学生内心的意愿;一
会话初始协议(SIP)是一种应用层控制协议,在IMS系统中应用广泛。研究了一种平台化SIP的实现方案,这种方案使得SIP在不同的产品中能屏蔽上层和底层的实现,通过提供不同的接口层
期刊
信息通信新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所应用的领域更是十分广泛。在信息通信新技术的环境下,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使电子政务在信息通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