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之中显实效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面对数学教材提供的素材时,我们常常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开发教材,让教学更加富有实效?结合自己的实践,我想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做加法和减法,从而在加和减之中凸显教学的实效。
  
  一、学会做“加法”
  
  教材提供的数学学习素材。需要教师给予解读与审视,多加一个追问,学生也许就会多一点思考、多一份感悟。以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中的一道习题(如下图)处理为例。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
  
  学生通过看图,得出:第一组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第二组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第一个追问:“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会有什么关系?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呢?你能用两句话概括吗?”(学生提出: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二个追问:“那在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周长相等的两个(
  ),面积一定会相等。”具体教学过程是:
  (1)猜一猜:有没有?哪个图形最有可能?
  (2)自己研究,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完成。
  (3)交流:正方形
  与按教材要求进行的点到为止式的处理相比,两个追问,实现了教学功效的最大化。第一个追问让学生学会了将零散的知识加以提炼,两个富有哲理的问题感染了学生,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理性的。是富有哲理的,是辩证的。相对前个追问,第二个追问显然更加聚焦了教学目标、关注了数学本质,其促成了学生对所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方法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从猜一猜,到实际研究,从盲目思考,到有序排除,学生经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真正感受了数学研究的魅力。
  
  二、学会做“减法”
  
  教学需要留给学生思考、发挥的空间,而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有时恰恰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因而,恰到好处地隐去某些信息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百分数的认识练习”。
  
  1 教材再现:这是电脑下载一份文件过程中的示意图:  2 我的处理:
  面对这样一道书上的习题,我将65%去除,具体的实践如下:
  师:这是老师用电脑下载一份文件过程中的示意图。
  出示:估一估。选一选,这份文件已完成了多少?
  0)40% ②65% ③90%
  学生用手势表决选择②65%。
  师:那能不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选择65%?
  生:因为从图上看,已完成的超过了一大半,所以40%先排除掉,如果是90%,那就快要完成好了。(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上演示)
  师:一起来看一看,真的是65%。同学们眼力不错。还学会了用一种方法——排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估测、比较、排除,不得不说。这些都是由减去了“65%”所带来的。学会做减法也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的一种思维和意识。因为适时而恰当地做好减法。学生的思考空间就会大一些。收获就会多一些。
  “加”和“减”,我们数学教师需要用智慧去做好这两种“数学运算”!
其他文献
《论语文课程的复合性》,王尚文,载《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2月。语文课程的复合性是以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为前提的。如果二者笼而统之,混而杂之。
目的:检测天然猪链球菌溶血素(nSLY)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从而探讨猪链球菌致宿主脑膜炎的发生机制。方法:使用猪链球菌野生株05ZYH33上清、sly基因敲除突变株ΔSLY上
隐伏断裂作为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在工程建设中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在云南省目前已建成的长线路引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线路寻甸县小龙潭隧洞和羊街倒虹吸段采用高密度电法做了大量的勘察工作。通过此次探测,查明了测区内著名的隐伏活动断裂-小江断裂带东支和西支的发育规模。根据此次探测的成果,认为高密度电法在隐伏断裂探测中效果较好。
简述了斯里兰卡Kaluganga水库首部工程的质量管理经验与教训,结合工程特点和合同要求,对工程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国际标准的应用、国际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工程实施
实践教学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政课的两大支柱之一,它在深化理论教学、推进全人教育和改善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因而受到大家的欢迎。然而,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特色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