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学习策略中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元认知策略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水平,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要使学生熟练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并且强调要渗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学习策略的运用与训练。本文试图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入手,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是一门掌握操作技能和信息知识的综合性课程,要使学生顺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俗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真正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培养学习策略的重要渠道。
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使学习的过程更成功、更愉悦、更自觉、更有目的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划、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范畴。
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具体地说,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能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元认知策略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元认知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和实践
如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即运用元认知策略。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扩充学生信息技术元认知知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性的传授信息技术元知识。信息技术元认知知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任务以及对策略的多层次理解。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学生初次接触到一种新问题时,学生不熟悉甚至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元认知知识,此时教师必须向学生解释信息技术元认知知识的内容和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元认知能力在信息课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目前所具备的元认知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找到需要进一步强化的能力方向。针对具体的授课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要顺利完成课程任务所必须知道的内容,如要做什么,依据什么步骤,等等。
(二)激发学生主动性,增强学生元认知体验
1.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策略,促进学生反省及解决问题能力
首先是自主提问引导法,可以通过设计“自主探究的任务单”,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在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学生习惯了被教师提问,跟随教师完成学习活动,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参与学习的角色。这种状态下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塑造,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多的自主提问,如“在作品制作过程,还可以尝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文字的特殊效果,还可以怎么设置?”“网页中我可以采用更好的办法使文字更美观?”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培养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监控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任务单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适合自己的修正与填补,逐渐由教师设计的自主探究项目转向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项目,完成由他控到自控的过渡。其次是互助探究法。互助探究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自主提问的表单,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提问表单相互提问并作出回答。研究表明,互助探究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竞争,发展元认知水平。
2.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首先是设计具有探索性的任务。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所接触的任务应该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具有挑战性的那类问题。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决心,使他们更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路去面对问题。如在进行Excel这一章的授课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考勤情况的调查,并在课堂上学习如何利用Excel对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在学习Word文字软件时,可以利用我校第55届运动会中本班学生奋勇夺金,为班争光的事例组织学生制作一期以“团结拼搏,勇创佳绩”为主题的板报。而在学习幻灯片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一次以“我为家乡农家乐出谋划策”为主题的小组演讲,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准备的内容制作相关的幻灯片与其他同学交流。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熟悉,更容易让他们获得对任务的元认知知识。其次要细化任务,使学生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信息技术课堂中所要完成的任务涉及有关信息获取、评价、组织与应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具体、完整的任务,难以使学生获得由完成任务所获得的认知体验。此时,可以将任务进一步细化,使成为许多具体的小步骤,将每一个小步骤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在这类单元中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与认知体验。如利用Photoshop制作教师节贺卡一课的讲述,可以具体划分为:贺卡版面的设计、图片的下载与选择、图片的合成、文字的输入、文字的效果设置等小单元。每当学生开始完成一个单元时,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确定合作伙伴。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与反思,如“我完全可以完成这个任务”、“这个任务需要掌握什么操作才能解决?”等等。诸如此类的元认知体验很有利于将学生的认知知识与认知技能相联系,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技能。
3.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培养学生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划性是信息技术元认知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解决任何问题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顺序,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当学生面对一个真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任务之初制定合理的计划,指导他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学习,完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虽然每个学习模块所强调的内容重点不同,但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在一般顺序上却具有非常类似的地方。不管是利用Photoshop制作贺卡还是利用FrontPage制作一张个人小主页,或者利用Excel为班级中同学的考勤情况进行统计等,这些都要求学生从最基本的信息收集做起,在具备信息和资源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目标自己的能力水平设计并制作符合要求的作品。
(三)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
1.利用学生自我记录完成任务的方式
学生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为支撑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很多学生会被计算机或网络中存在的其他信息所吸引,而忽略或中断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记录完成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即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率、完成任务的效果、进度等方面一一作出记录,并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评价,如设计下表所示的一张自我记录单。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是一门掌握操作技能和信息知识的综合性课程,要使学生顺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俗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真正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培养学习策略的重要渠道。
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使学习的过程更成功、更愉悦、更自觉、更有目的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划、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范畴。
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具体地说,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能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元认知策略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元认知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和实践
如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即运用元认知策略。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扩充学生信息技术元认知知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性的传授信息技术元知识。信息技术元认知知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任务以及对策略的多层次理解。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学生初次接触到一种新问题时,学生不熟悉甚至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元认知知识,此时教师必须向学生解释信息技术元认知知识的内容和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元认知能力在信息课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目前所具备的元认知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找到需要进一步强化的能力方向。针对具体的授课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要顺利完成课程任务所必须知道的内容,如要做什么,依据什么步骤,等等。
(二)激发学生主动性,增强学生元认知体验
1.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策略,促进学生反省及解决问题能力
首先是自主提问引导法,可以通过设计“自主探究的任务单”,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在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学生习惯了被教师提问,跟随教师完成学习活动,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参与学习的角色。这种状态下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塑造,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多的自主提问,如“在作品制作过程,还可以尝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文字的特殊效果,还可以怎么设置?”“网页中我可以采用更好的办法使文字更美观?”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培养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监控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任务单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适合自己的修正与填补,逐渐由教师设计的自主探究项目转向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项目,完成由他控到自控的过渡。其次是互助探究法。互助探究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自主提问的表单,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提问表单相互提问并作出回答。研究表明,互助探究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竞争,发展元认知水平。
2.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首先是设计具有探索性的任务。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所接触的任务应该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具有挑战性的那类问题。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决心,使他们更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路去面对问题。如在进行Excel这一章的授课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考勤情况的调查,并在课堂上学习如何利用Excel对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在学习Word文字软件时,可以利用我校第55届运动会中本班学生奋勇夺金,为班争光的事例组织学生制作一期以“团结拼搏,勇创佳绩”为主题的板报。而在学习幻灯片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一次以“我为家乡农家乐出谋划策”为主题的小组演讲,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准备的内容制作相关的幻灯片与其他同学交流。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熟悉,更容易让他们获得对任务的元认知知识。其次要细化任务,使学生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信息技术课堂中所要完成的任务涉及有关信息获取、评价、组织与应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具体、完整的任务,难以使学生获得由完成任务所获得的认知体验。此时,可以将任务进一步细化,使成为许多具体的小步骤,将每一个小步骤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在这类单元中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与认知体验。如利用Photoshop制作教师节贺卡一课的讲述,可以具体划分为:贺卡版面的设计、图片的下载与选择、图片的合成、文字的输入、文字的效果设置等小单元。每当学生开始完成一个单元时,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确定合作伙伴。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与反思,如“我完全可以完成这个任务”、“这个任务需要掌握什么操作才能解决?”等等。诸如此类的元认知体验很有利于将学生的认知知识与认知技能相联系,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技能。
3.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培养学生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划性是信息技术元认知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解决任何问题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顺序,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当学生面对一个真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任务之初制定合理的计划,指导他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学习,完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虽然每个学习模块所强调的内容重点不同,但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在一般顺序上却具有非常类似的地方。不管是利用Photoshop制作贺卡还是利用FrontPage制作一张个人小主页,或者利用Excel为班级中同学的考勤情况进行统计等,这些都要求学生从最基本的信息收集做起,在具备信息和资源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目标自己的能力水平设计并制作符合要求的作品。
(三)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
1.利用学生自我记录完成任务的方式
学生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为支撑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很多学生会被计算机或网络中存在的其他信息所吸引,而忽略或中断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记录完成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即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率、完成任务的效果、进度等方面一一作出记录,并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评价,如设计下表所示的一张自我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