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写作从来都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一把标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提升语文素养,让文章从“四无”到“四有”:观察是思想的源泉——言之有物;常常思考——言之有序;习得语言——言之有法;保持一颗自由的心——言之有情。
【关键词】 观察 思考 语言 情感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b)-0141-01
在《读者》2011年15期上读到两篇小学生作文,一篇是民国时期小学生的作文,一篇是当今小学6年级学生的作文。
读毕,感慨万千,久不能忘。春郊游记——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不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游越秀山公园——春节,我随家人来到了越秀公园……我们来到五羊像前。传说,一天,五个仙人骑着五只羊,带着麦穗来到广州,把麦穗分给人们,并教人们怎样种植。后来,仙人回到天上,留下了五只羊,之后羊就变成了石羊,从此五只羊便成了广州的标志。
我爱越秀公园。两篇游记,孰优孰劣,一读了然。
第一篇游踪鲜明,移步换景。语言简洁精炼,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五彩而灵动的春景图。更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春野气息,还隐隐可见《兰亭集序》的言语风格。而第二篇,却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游记的。无游览顺序,无观察景物,无记叙法则,无真情实感。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此时唯有汗涔涔了。
写作从来都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一把标尺。写一手好文章不但是一个人文学素养深厚的表现,也会提升人的气质和修养。人的发展需要写作。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阅读、口语与习作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百家争艳。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的阅读水平、口语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高。特别是阅读教学,诸多前辈及后学倾其所有精力与智力诠释和演绎着自己的阅读理念。但是,繁华的背后,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游越秀山公园》类的“四无”(无物、无序、无法、无情)文章在班里占的比例一点也不少。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只有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让文章从“四无”到“四有”。
1 观察是思想的源泉——言之有物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知觉。由观察获得的知觉映象比一般知觉映象更鲜明、更细致、更完整。观察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直接认识事物和获得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所必需的。
司马迁 “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苏轼“求天下奇闻壮观”,达尔文用眼睛记录下《昆虫记》。善于观察,便能拥有知识、经验、素材、思想和灵感。达尔文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之上。”
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当孩子的眼里有了生活,有了世界,有了印象,他便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把这些认识和思想记录下来就是自己的独特世界。
2 常常思考——言之有序
杜威指出:“学校中过分重视学生积累和获得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问答和考试时照搬。知识作为一种资料,意思就是进一步探究的资本,必不可少的资源。知识常被视为目的本身。于是,学生的目标就是堆积知识,需要时炫耀一番。这种静止的、冷藏库式的知识理想有碍教育的发展。这种理想不仅放过思维的机会不加利用,而且扼杀思维的能力。”
教育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善于思考的孩子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会推陈出新,会另辟蹊径,会柳暗花明。他们的文章往往会有别具一格的花火闪现,会有精彩的一家之言。思考让一切变得有意义。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培养和塑造“知识人”只是教育的浅薄,做一个思想者才是教育的真谛。
3 习得语言——言之有法
语言既是文章的内容又是文章的载体。习得语言是写文章的首要条件。阅读可以习得语言,倾听可以习得语言,交际可以习得语言,将这些语言进行有机转化纳入自己的语言系统便是语言的习得。
阅读的课本与书籍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材料和途径。文章的篇章结构,语句的表词达意,文字的修辞技法乃至标点的妙用都是文章的不可忽视的要素。这些语言要素都有自己的法则,不妨说运用语言就是一项遵守法则灵活运用法则并突破法则的技能。写作就是语言技能。
学习《颐和园》的“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我让学生依法写一次游览。学生有的写校园,有的写公园。地点的转换,语言的承接皆有章法。这是一次实在的习作练习。
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掌握了语言,便有了文章。
4 保持一颗自由的心——言之有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衷更感人。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能打动人心。
南宋文人安子顺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朗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这三篇文章皆以情取胜,被并称为抒情佳作传诵于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主宰文章的是情感,主宰情感的是心灵。“空阔透天兮,鸟飞如鸟;水清澈地兮,鱼行似鱼。”言由心生,心自由了,行文便如清风明月,如行云流水。
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自己的字,抒自己的情是写作的乐事。给孩子表达的自由,心灵飞翔起来,文章自然生动。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 观察 思考 语言 情感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b)-0141-01
在《读者》2011年15期上读到两篇小学生作文,一篇是民国时期小学生的作文,一篇是当今小学6年级学生的作文。
读毕,感慨万千,久不能忘。春郊游记——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不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游越秀山公园——春节,我随家人来到了越秀公园……我们来到五羊像前。传说,一天,五个仙人骑着五只羊,带着麦穗来到广州,把麦穗分给人们,并教人们怎样种植。后来,仙人回到天上,留下了五只羊,之后羊就变成了石羊,从此五只羊便成了广州的标志。
我爱越秀公园。两篇游记,孰优孰劣,一读了然。
第一篇游踪鲜明,移步换景。语言简洁精炼,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五彩而灵动的春景图。更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春野气息,还隐隐可见《兰亭集序》的言语风格。而第二篇,却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游记的。无游览顺序,无观察景物,无记叙法则,无真情实感。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此时唯有汗涔涔了。
写作从来都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一把标尺。写一手好文章不但是一个人文学素养深厚的表现,也会提升人的气质和修养。人的发展需要写作。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阅读、口语与习作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百家争艳。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的阅读水平、口语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高。特别是阅读教学,诸多前辈及后学倾其所有精力与智力诠释和演绎着自己的阅读理念。但是,繁华的背后,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游越秀山公园》类的“四无”(无物、无序、无法、无情)文章在班里占的比例一点也不少。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只有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让文章从“四无”到“四有”。
1 观察是思想的源泉——言之有物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知觉。由观察获得的知觉映象比一般知觉映象更鲜明、更细致、更完整。观察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直接认识事物和获得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所必需的。
司马迁 “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苏轼“求天下奇闻壮观”,达尔文用眼睛记录下《昆虫记》。善于观察,便能拥有知识、经验、素材、思想和灵感。达尔文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之上。”
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当孩子的眼里有了生活,有了世界,有了印象,他便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把这些认识和思想记录下来就是自己的独特世界。
2 常常思考——言之有序
杜威指出:“学校中过分重视学生积累和获得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问答和考试时照搬。知识作为一种资料,意思就是进一步探究的资本,必不可少的资源。知识常被视为目的本身。于是,学生的目标就是堆积知识,需要时炫耀一番。这种静止的、冷藏库式的知识理想有碍教育的发展。这种理想不仅放过思维的机会不加利用,而且扼杀思维的能力。”
教育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善于思考的孩子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会推陈出新,会另辟蹊径,会柳暗花明。他们的文章往往会有别具一格的花火闪现,会有精彩的一家之言。思考让一切变得有意义。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培养和塑造“知识人”只是教育的浅薄,做一个思想者才是教育的真谛。
3 习得语言——言之有法
语言既是文章的内容又是文章的载体。习得语言是写文章的首要条件。阅读可以习得语言,倾听可以习得语言,交际可以习得语言,将这些语言进行有机转化纳入自己的语言系统便是语言的习得。
阅读的课本与书籍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材料和途径。文章的篇章结构,语句的表词达意,文字的修辞技法乃至标点的妙用都是文章的不可忽视的要素。这些语言要素都有自己的法则,不妨说运用语言就是一项遵守法则灵活运用法则并突破法则的技能。写作就是语言技能。
学习《颐和园》的“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我让学生依法写一次游览。学生有的写校园,有的写公园。地点的转换,语言的承接皆有章法。这是一次实在的习作练习。
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掌握了语言,便有了文章。
4 保持一颗自由的心——言之有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衷更感人。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能打动人心。
南宋文人安子顺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朗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这三篇文章皆以情取胜,被并称为抒情佳作传诵于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主宰文章的是情感,主宰情感的是心灵。“空阔透天兮,鸟飞如鸟;水清澈地兮,鱼行似鱼。”言由心生,心自由了,行文便如清风明月,如行云流水。
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自己的字,抒自己的情是写作的乐事。给孩子表达的自由,心灵飞翔起来,文章自然生动。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