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t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分化的日益明显以及就业形势和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甘肃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认识、投入、管理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促进甘肃省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除了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增加政府投入外,还需要进行体制创新,强化市场办学意识。
  关键词: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对策
  
  甘肃省属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发展差距明显,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教育在甘肃的整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甘肃省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截至2004年底,甘肃省的中等(包括成人中专)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分别达到150所、151所、6170所,专任教师分别达到12627人、5904人、10569人,在校学生分别为1366684人、62506人、1252034人。但是,甘肃省民盟有关专家的调研发现,甘肃省职业教育存在明显萎缩的趋势,生源急剧下降。目前,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校均规模仅有600多人,即使在办学质量最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也只有3000余人,远远低于教育部对示范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200人的要求。
  
  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首先是地方政府的认识高度不够,在职业教育的定位上,地方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仍处于次要和弱势位置,作为高中阶段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存在明显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单位的设立上存在较大的区别(见下表)。
  
  其次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与接受度较低。一方面,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大多数人的成才观念还没有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盲目地重学历、讲文凭,导致用人高消费,也误导了相当一部分求学者的求学意向。
  职业教育基础差,建设和发展规模相对滞后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加之政府投入不足,使得甘肃职业教育类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规模等方面与普通类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有限的投入不但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而且还使职业教育类院校处于尴尬的境地。例如,2005年,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校均规模不到700人,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为3∶7,比例相当悬殊。这种状况必然影响到生源的质量以及毕业生的质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与接纳度。
  办学机制不活,市场跟进不够首先,部分学校办学机制僵化,表现为单一封闭的投入、建设模式以及“等、靠、要”的陈旧发展理念,学校办学自主权未能充分体现。其次,市场意识不够强烈。一方面,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未能很好地与市场需求衔接起来,因而造成被动的局面,社会期望值愈来愈低;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缺乏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合作,往往是坐等用人单位上门,结果导致“出口”不畅,“入口”不通,办学效果每况愈下。
  管理体制不顺首先,甘肃省职业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职业高中、中专学校与技工学校管理体制各异,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往往政出多门,各学校的培养目标、投入、招生、收费、教学管理与评价标准、毕业生待遇等不能协调统一,以致造成专业设置重复、资源浪费,甚至出现各类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其次,就业准入制度存在条块分割。我国的教育学历证书由教育部门管理,而职业资格证书则由劳动、人事部门管理,两者不存在任何联系,这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分离的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健康发展。
  
  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随着社会分层、分化现象的日益明显,社会的就业需求以及人们的就业观念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名校、高学历已不再是人们的首选,相反,注重技术、注重实用的人才标准成为一种客观趋势。就甘肃省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差距明显,职业教育在甘肃省应具有广阔的市场。因此,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握市场,整合资源,推动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是一种半公共产品,发展教育既是国家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形势下,政府首先要从传统、狭隘的人才观念与就业观念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开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给职业教育提供公平的发展平台。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与积极参与,离不开广大家庭和学生的普遍认同。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出版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与社会贡献,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营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与模式的转变,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首先,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符合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对于甘肃省的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应当随时做好专业设置的信息调研工作,了解甘肃省乃至其他省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以便更好地与市场相适应。具体做法是:根据近期、中期和远期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办好重点专业、固定专业、长线专业的基础上,及时开设热门专业、急需专业、短线专业,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职业学校才会不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才能不断为社会输送多方面、多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其次,要加强教学管理。职业学校要不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使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到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中,不断提升在校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优化知识结构;在教学上,对课程设置与开发应给予高度关注,既要充分发掘潜在力量,又要结合市场需求设置新课程,尽快与先进办学模式看齐。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要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标准和制度,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再次,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机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要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与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又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与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根据办学单位与用人单位联系不够、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等实际问题,在办学模式上要不断创新,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要实行“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推进省内职业院校与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通过这种途径,既可以节约政府投入,又能整合与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开拓就业市场,从而达到双赢。
  着力解决师资问题师资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解决师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寻找并发展更多的教师来源,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应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职业学校的教师仅仅依靠理工科学校培养,一方面周期太长,难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另一方面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短时间内很难承担起教学的重担。因此,职业学校要拓宽教师的来源与渠道,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尤其是在农村的乡镇企业中发展一批技艺娴熟的或有特殊技艺的兼职教师。其次,要大力发展师资的在职培训。职业教育的变化性与适应性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以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师范类高职教育,以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通过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相互补充,可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首先,要深化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公办职业院校资源整合与重组,改变职业教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重复设置的状况,整合力量,盘活资源,走规模化、连锁化、集团化办学的路子,做大做强一批公办职业院校,充分发挥公办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加快公办职业院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聘任制与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任期制,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其次,要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实际,与用人单位一起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规范用人秩序与就业环境。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加强协调,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平台,为其提供准确、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职业院校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要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中介机构积极参与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逐步建立开放的、完善的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体系。
  增加投入,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首先,要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客观地讲,甘肃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较差,与当地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计划地支持职业院校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实验设施,加强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同时要在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培训以及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次,要积极争取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投入。一方面,应加强与企业和有关用人单位的业务联系,在此基础上寻求其在资金和安排就业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应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支持,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对此,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予以引导和支持,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的,可以按照规定享受税收政策上的优惠。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教育厅办公室,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甘肃教育统计年鉴(2005)[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2]张葆英.甘肃职业教育亟待协调发展[N].甘肃日报,2006-09-01.
  作者简介:
  谢致远(1973—),男,管理学硕士,西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其他文献
过向单一氧化镁固化剂中加入氧化铁粉末,配制复合固化剂。研究表明使用该种复合固化剂后磷酸盐自硬砂的抗拉强度提高达60%以上,砂型存放稳定性也得到改善。改变氧化铁与氧化
对《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重组,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遵循人的认知过程、特点与需要重组教学内容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三元合金沉淀过程动力学模型基于微观相场扩散方程建立,以原子占位几率和序参数描述合金沉淀过程的成分簇聚和有序化。该模型将三维问题进行二维投影,在倒易空间求解。该模型无
病例男,74岁,干部.因"右侧肢体无力5年,加重10天"于2002年5月15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右侧肢体无力住院,查头颅CT诊断"脑梗死(左基底节区)",治疗后后遗右侧肢体肌力减退,能独立
摘要:高职院校应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通过探讨与交流,把握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介绍了我厂静压造型生产线湿型砂系统的特点;通过对静压线湿型砂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湿型砂系统进行了调控,使其达到最优性能。型砂配比,型砂湿混时间,系统旧砂存量,
摘要:作者针对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力学部分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记忆,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有关工程力学部分的内容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多职高学生因基础较差,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非常困难。笔者从事《机械基础》教学多年,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终身学习化社会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专业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功利意识较强;通识教育课程的组织管理滞后。相应的对策是:逐步转变专业教育的观念;制定激励政策与评价制度,引导优秀教师开展通识教育的积极性;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辩证关系;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实行独立管理。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