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苏轼遭贬黄州时期的千古绝唱,而且也是词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才情与个性,而且也折射出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谈谈个人的理解。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化内涵
季羡林先生从哲学的角度将中国文化分为知和行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道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苏轼开豪放词之先河,一洗唐五代以来艳词的绮罗香泽之态,表现出一片天风海雨的浩气逸怀。其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将笔触由闺阁延伸到了社会与人生,扩大了叙写的题材;二是它所抒发的不再是男女间的缠绵悱恻之情,而注入了鲜明的士大夫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文化的角度,这种士大夫情怀可以看作是儒家思想的产物。在士大夫心中,儒家思想是立身之根本,而该词则体现得尤为突出。
《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十三字,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给人以“思接千载”的感受。时间如滚滚长江日夜流逝,几千年来那些风流人物一个个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故垒”两句,只是从长河中掬一朵浪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由眼前所见之景,跨越时间的局限,将“风流人物”定位在风云际会的三国时代。所谓“人道是”,传说而已,是作者借题发挥的依据,无须考证。“赤壁”,不是当年孙、刘、曹角逐的地方吗?而今呢,多少豪杰都随波而去,唯有如画的江山万古长存!纵观上片,作者是站在历史的高度雄视千古:当年的英雄豪杰虽一去不复返,但毕竟曾建功立业,相比之下,自己却贬谪此地,不能望其项背,怎不生起羡慕之情!下片是全词的重点,通过赞颂年轻有为的周瑜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气。周瑜英姿勃发,儒雅风流,少年得志,指挥若定,“谈笑间”便使曹军“樯橹飞灰烟灭”。在诸多的英雄豪杰中,作者为什么单单来赞颂周瑜呢?这是理解全词的一个关键。周瑜年轻,有才华,有抱负,而词人亦然。作者自幼“奋厉有当世志”,才华横溢。据《宋史》记载,年仅2l岁的苏轼与其弟一试登高第。宋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寡人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其才华与抱负可见一斑。作者渴望能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雄才大略,这是儒家思想的本质呈现。它要求人们以天下为己任,“致君尧舜”,去获取一个成功、欢乐、奋进的人生。据此,苏轼可算是典型的士大夫了。如果说儒家思想给人提供的是成功的动力与智慧的法门,那么,道家思想则是失意时的精神调节剂。写此词时(元丰五年)作者47岁,正是用事之年,却屡遭贬谪而“早生华发”,面对如此壮美的江河,联想到少年得志的周瑜,词人怎不感叹“人生如梦”?这“梦”容量大,意蕴深,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人生失意而产生悲哀的消极思想。“人生如梦”一句表达的是,词人在失意时的自我安慰之情:原来坎坷的人生只不过是虚梦一场,既然如此,又苦苦寻求什么呢?还是举起酒杯和江月共醉吧!这是道家思想的自然流露。久经官场险恶又屡遭贬谪,使他内心产生了在仕途中往往事与愿违、身不由己的切肤之痛,于是道家思想便占据了作者的心灵。
由此可见,苏轼具有两种可贵的品质:一是传统士大夫所普遍具有的儒家思想。它是现实的人生哲学,其思维重点是对人生的思考,主张“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天子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二是超然于外物困扰的道家思想。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就是要崇尚自然、顺应客观形势,不妄为,不妄求,以摆脱烦恼去创造成功的人生。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中,只有苏轼将儒道思想做到了极为圆满的融合。当处于顺境时,他以强烈的政治热情“人乎其内”,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构建自己的平生功业;当处于逆境时,又能立即“出乎其外”,以超然于外物的态度战胜精神疲惫,从而向人们展示出深厚而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
该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虽属于古代的精神产品,但又是与后代人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的,因而能使当今的读者产生与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其思想虽含有消极的成分,这是我们所不能继承的,但又不能简单地予以全盘否定。因为人类的烦恼和痛苦往往是因追求幸福和,快乐而反弹产生的,往往期望越高却失望越大、欲念越多就烦恼越深。所以,过分看重个人的荣辱得失,就会使人陷入患得患失、烦恼丛生的感情小圈子中,人生反而会失去宁静与快乐。作为士大夫的苏轼,当仕途坎坷、人生失意时用道家思想给自己以精神上的解脱,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看淡人生。要注意的是,苏轼并非是看淡整个人生,只是看淡人生中某些不必要的累赘之物。如《十拍子》云“身外傥来都似梦”,其中,“身外”指自身之外,“傥来”则指无意得来之物。成玄英疏曰,“傥者,意外忽来者耳”,即谓:功名利禄、高官显爵之类的东西,均不过是意外得来的身外之物而已,在我看来都似梦境一场。由此看来,他所看淡的并非是人生本身,只是那些附加而来的“傥来之物”而已。
综上所述,该词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精神羁绊,才能获取一个欢乐的人生。
(作者单位:湖北麻城实验高中)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化内涵
季羡林先生从哲学的角度将中国文化分为知和行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道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苏轼开豪放词之先河,一洗唐五代以来艳词的绮罗香泽之态,表现出一片天风海雨的浩气逸怀。其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将笔触由闺阁延伸到了社会与人生,扩大了叙写的题材;二是它所抒发的不再是男女间的缠绵悱恻之情,而注入了鲜明的士大夫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文化的角度,这种士大夫情怀可以看作是儒家思想的产物。在士大夫心中,儒家思想是立身之根本,而该词则体现得尤为突出。
《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十三字,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给人以“思接千载”的感受。时间如滚滚长江日夜流逝,几千年来那些风流人物一个个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故垒”两句,只是从长河中掬一朵浪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由眼前所见之景,跨越时间的局限,将“风流人物”定位在风云际会的三国时代。所谓“人道是”,传说而已,是作者借题发挥的依据,无须考证。“赤壁”,不是当年孙、刘、曹角逐的地方吗?而今呢,多少豪杰都随波而去,唯有如画的江山万古长存!纵观上片,作者是站在历史的高度雄视千古:当年的英雄豪杰虽一去不复返,但毕竟曾建功立业,相比之下,自己却贬谪此地,不能望其项背,怎不生起羡慕之情!下片是全词的重点,通过赞颂年轻有为的周瑜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气。周瑜英姿勃发,儒雅风流,少年得志,指挥若定,“谈笑间”便使曹军“樯橹飞灰烟灭”。在诸多的英雄豪杰中,作者为什么单单来赞颂周瑜呢?这是理解全词的一个关键。周瑜年轻,有才华,有抱负,而词人亦然。作者自幼“奋厉有当世志”,才华横溢。据《宋史》记载,年仅2l岁的苏轼与其弟一试登高第。宋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寡人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其才华与抱负可见一斑。作者渴望能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雄才大略,这是儒家思想的本质呈现。它要求人们以天下为己任,“致君尧舜”,去获取一个成功、欢乐、奋进的人生。据此,苏轼可算是典型的士大夫了。如果说儒家思想给人提供的是成功的动力与智慧的法门,那么,道家思想则是失意时的精神调节剂。写此词时(元丰五年)作者47岁,正是用事之年,却屡遭贬谪而“早生华发”,面对如此壮美的江河,联想到少年得志的周瑜,词人怎不感叹“人生如梦”?这“梦”容量大,意蕴深,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人生失意而产生悲哀的消极思想。“人生如梦”一句表达的是,词人在失意时的自我安慰之情:原来坎坷的人生只不过是虚梦一场,既然如此,又苦苦寻求什么呢?还是举起酒杯和江月共醉吧!这是道家思想的自然流露。久经官场险恶又屡遭贬谪,使他内心产生了在仕途中往往事与愿违、身不由己的切肤之痛,于是道家思想便占据了作者的心灵。
由此可见,苏轼具有两种可贵的品质:一是传统士大夫所普遍具有的儒家思想。它是现实的人生哲学,其思维重点是对人生的思考,主张“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天子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二是超然于外物困扰的道家思想。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就是要崇尚自然、顺应客观形势,不妄为,不妄求,以摆脱烦恼去创造成功的人生。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中,只有苏轼将儒道思想做到了极为圆满的融合。当处于顺境时,他以强烈的政治热情“人乎其内”,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构建自己的平生功业;当处于逆境时,又能立即“出乎其外”,以超然于外物的态度战胜精神疲惫,从而向人们展示出深厚而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
该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虽属于古代的精神产品,但又是与后代人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的,因而能使当今的读者产生与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其思想虽含有消极的成分,这是我们所不能继承的,但又不能简单地予以全盘否定。因为人类的烦恼和痛苦往往是因追求幸福和,快乐而反弹产生的,往往期望越高却失望越大、欲念越多就烦恼越深。所以,过分看重个人的荣辱得失,就会使人陷入患得患失、烦恼丛生的感情小圈子中,人生反而会失去宁静与快乐。作为士大夫的苏轼,当仕途坎坷、人生失意时用道家思想给自己以精神上的解脱,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看淡人生。要注意的是,苏轼并非是看淡整个人生,只是看淡人生中某些不必要的累赘之物。如《十拍子》云“身外傥来都似梦”,其中,“身外”指自身之外,“傥来”则指无意得来之物。成玄英疏曰,“傥者,意外忽来者耳”,即谓:功名利禄、高官显爵之类的东西,均不过是意外得来的身外之物而已,在我看来都似梦境一场。由此看来,他所看淡的并非是人生本身,只是那些附加而来的“傥来之物”而已。
综上所述,该词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精神羁绊,才能获取一个欢乐的人生。
(作者单位:湖北麻城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