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必须教会学生模仿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它直接体现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论及作文,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大家都觉得是较为头痛的事情。教师怪学生写不好;学生觉得没啥可写,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好;家长面对学生“一窍不通”的作文干着急没办法。学生中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不开颜。”作文是一种倾吐,学生胸中无物,“吐”什么?怎样“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作文教学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的瓶颈。
  怎样使学生不怕作文,写好作文呢?我在教学中得出的经验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模仿,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学会模仿,学生才会轻松地学会作文。模仿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模仿生活
  模仿生活就是“照抄”生活本身。照抄生活,就要用心观察生活。生活不仅是作文鲜活的源泉,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更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老师。观察是打开作文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写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观察。
  1.养成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所以我们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不论是大事小事都要让学生随时随地地看看,处处留心周围的人、景、事。凡事都要用心看,并要把看到的储存在脑海中,写成观察札记。老舍先生讲过:“自然界来了一阵风,下了一场雨,你都把它详细地记下来,说不定哪天你的文章里,就需要写到刮风,写到下雨。”老舍先生的《在烈日暴雨下》之所以写得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不正是得益于平日里善于观察,勤于写观察札记吗?储存了大量的素材,它会成为原始材料,作文时一定会用得上的。对身边的事绝不能熟视无睹。“处处留心皆学问”。如看一个人,一定要看清他她长啥样,做啥事,怎样做,说了啥话,表情怎样等。只要培养了学生爱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就会终身受益。
  2.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也是如此。首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如观察一种动物外部特征,先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再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左到右地进行观察。再如观察建筑物,远看像什么,近看像什么,上边有什么装饰,下边有什么装饰,正面、侧面又有什么装饰。若是写记事文章,要让学生留心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观察从简单到复杂,要循序渐进。先观察静止的物体,后观察动态的物体。观察生活要选取有代表性的,还要分清主次,要有详略,突出重点。
  3.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开始看到事物的表象,而想不到事物深含的本质,教师就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日常生活,我们大都熟视无睹,但只要有观察之心,调动多种感觉,体会其各种特点,对所见所闻仔细地去想想,就能想透事物的本质。如让学生观察一个熟悉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你写谁,这个人最突出的品质特征是什么,这个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有什么特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对人有什么影响,你对其有何看法。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观察,就会观察得更仔细一些,就能进一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寻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表里关系,其运行变化的规律,寻找其神韵,预知其发展的趋向等,这样的观察可能更深刻。
  二、模仿范文
  1.肢解范文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就其文章本身的特点,突出重点,做细致的分析、解剖,尤其是对经典文章进行肢解。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必须抓住“妙”,找出“美”,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妙在何处,寻觅美在哪里。如大家都喜欢的第三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段美在多角反复,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各个不同的部位写雪后初霁的小山之美;美在色彩点染,亮丽的色彩点缀着小山,小山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美在化静为动,山们都穿上了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美在以虚写实,“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美在段末点题:“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只要分析透了经典范文,学生从中学到的会很多。教师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写描写景物的作文,学生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了。
  2.模仿语言
  学生观察了生活,有了写作的素材,也想明白了,就要把观察到的如实地记录下来,这就是照抄生活。要想简练、准确地记录生活就得积累丰富的词汇。这就要模仿书面语言,从课本上、古今经典诗文中学习精彩绝妙的词句。作文时,把这些精彩的词语恰当地写到作文中,你的作文就会生辉。模仿语言的第一步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大量地背诵,在反复地吟咏过程中积累词语;模仿语言的第二步归类抄写,把写不同事物的词语归类在一起,用时就在这些词语中,挑选出最能恰当地表达意思的词语;第三步摘抄精彩片段,把文章中的那些精彩的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说明的语段摘抄下来,反复研读,这样既熟悉了词语,又不知不觉培养了语感。
  3.模仿写作技巧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语还不够,还得学会表达的技巧。表达技巧不是先天就会的,还得从范文中学。学生刚开始写作时,从一个词语的模仿到句子的模仿,再慢慢地模仿文章的结构技巧,表达技巧,选材、详略安排等技巧。从简单的范文仿写开始,到复杂文章仿写,经过反复地练习,就能够独立地去写作。诸多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写作,更多的是从文章到文章。模仿也是学习,从模仿别人的语言,到模仿别人的文章的结构,到感悟别人的思想,一步步地从幼稚走向成熟。如常读某个人的书,写出来的文章风格也类似某一作家。这就在读书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书的影响,自然也模仿着作家的写作技巧。
  三、写读互促
  学生模仿了生活,经过思考,有一定的感悟,就产生强烈地表达欲望。表达欲望是写作的动力,召唤起表达欲望,学生就会“乐于表达”以至“欲罢不能”。如上所举写“一个熟悉的人”,学生已经过观察,了解了这个人,那人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感动着他,他的情感和人物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到了非要把这个人写出来不可,达到一“吐”而后快的地步,这时,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地写好这篇文章。当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时,自己就会模仿范文,学习语言,学习写作技巧。因感而写,因写而读。学生通过阅读无意中积累的优美语句,积累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写作的信心,激发写作的兴趣,还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这就达到了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目的。
  教会模仿,不仅可以解决初学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难题,积累厚实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增益其写作智慧,使初学写作的同学较容易地进入写作的大门,踏上写作的正道,为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博客(Blog)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交流载体,其技术特色和功能在写作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意义。概而言之,主要有:(1)利用博客的“写作功能”建设个人“网络杂志”;(2)利用博客的“分享功能”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它包括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敏捷性等品质。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函数的定义域是构成函数的两大要素之一,函数的定义域(或变量的允许值范围)似乎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在解决问题中不加以注意,常常会使人误入歧途。在解函数题中强调定义域对解题结论的作用与影响,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十分有益的。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催化剂。现如今,很多教师为了追求听力考试时的高分,将听力课上成了部分学生枯燥无味地寻找答案的痛苦课和催眠课。怎样培养学生听英语的兴趣,达到锻炼听力的目的,是摆在每位英語教师面前的问题。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总结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听的材料要尽量有兴趣性  要上好一堂生动有趣的听力课,好的、适合学生听力水平的听力材料是非常关键的,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
汽油中锰添加剂在新出台的GB17930—2006《车用汽油》标准中规定存在的形式为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本文对MMT的合成方法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已进入了新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摆在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而初中数学新教材非常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抽象思维,完全凭空想象的体系。我现在任教的是八年级数学,参与新课程将近四个年头,其中有成功的体验。先谈几点收获:    一、八年级数学教材的安排更具人性化,人情味    新教材每节内容的安排都是以“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的形式展开。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