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地区地域广阔、物产丰富、资源充足、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大后方。成都和重庆,地理相邻、优势互补,四川盆地的双子星在竞争中融为一体,带动遂宁、内江、德阳、绵阳等周围城市群的联网发展,形成了最年轻最有潜力的新经济圈——成渝经济圈,这不仅是两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也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
与走在中国经济发展前列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外向型经济不同的是,成渝经济圈是内向型的经济模式,有着不同的区域特点和经济结构特色。它扮演着“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它将是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的重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成渝经济圈高校众多,其中有7所被纳入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高校建设投入也是逐年递增,仅重庆市2010年对其高等教育的投入就达100亿,用于大学城的建设、各高校旧区改造等。从成渝经济圈的特点中不难发现,成渝经济圈的形成、发展和崛起是和成都、重庆的几大高校息息相关,如走在交通技术产业尖端的西南交通大学;以IT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为重点的重庆邮电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发挥农产业学科优势的西南大学;以金融业为依托的西南财经大学等,是它们为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发展提供学术平台、输送专业人才。
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城市群以及其他经济区,而连接这些市、区则需要发达的交通。被誉为“东方康奈尔”的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交通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的领路者,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电气工程等几大重点学科构筑起了“大交通”的办学特色。“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启用、“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开建、“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验收,“国字号”的科技创新平台延续着“文轨车书至大同”的交大历史。
中国“数字通信发源地”——重庆邮电大学则是与成渝经济圈信息产业相辅相成。成渝经济圈的高速发展需要高效快速的信息处理、畅通无阻的邮电通信、创新的物联网工程,信息产业需求与重庆邮电大学的学术实践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一个新兴经济圈对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电子科技、IT技术等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强项,它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促进成渝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建设和企业数字化管理建设,培养的人才大都活跃在中国移动、南方电网、长虹电子、TCL、华为等公司。
天时地利人和的四川盆地可谓“聚宝盆”,农业、畜牧业等传统产业是成渝经济圈产业结构上重要且基础的一环。家蚕基因研究、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农业资源利用、农林经济管理、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这些特色农林专业是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中的重点。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利用得天独厚的药用资源,大力发展中药学、中医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植物保护等具有医学特色的学科。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基础产业稳定了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基础。
在经济圈的发展中,金融系统是一个重要又薄弱的环节,成渝经济圈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投资环境营造、银行改造、完善市场经济等方面都亟待改进,因而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这正是中国最具盛名的财经学府之一——西南财经大学大显身手之地,它有着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独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出色的行业影响力,是西部财经学科国际交流的中心。国内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和成渝经济圈金融业共同进步,在实践中更好地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毋庸置疑,年轻的成渝经济圈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股”,经济圈产业与高校学术实践的紧密结合更是给成渝经济圈带来更多实力与创新。古老而不朽的巴蜀大地喷薄出新生的能量,坚实又奋进。
与走在中国经济发展前列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外向型经济不同的是,成渝经济圈是内向型的经济模式,有着不同的区域特点和经济结构特色。它扮演着“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它将是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的重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成渝经济圈高校众多,其中有7所被纳入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高校建设投入也是逐年递增,仅重庆市2010年对其高等教育的投入就达100亿,用于大学城的建设、各高校旧区改造等。从成渝经济圈的特点中不难发现,成渝经济圈的形成、发展和崛起是和成都、重庆的几大高校息息相关,如走在交通技术产业尖端的西南交通大学;以IT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为重点的重庆邮电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发挥农产业学科优势的西南大学;以金融业为依托的西南财经大学等,是它们为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发展提供学术平台、输送专业人才。
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城市群以及其他经济区,而连接这些市、区则需要发达的交通。被誉为“东方康奈尔”的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交通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的领路者,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电气工程等几大重点学科构筑起了“大交通”的办学特色。“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启用、“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开建、“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验收,“国字号”的科技创新平台延续着“文轨车书至大同”的交大历史。
中国“数字通信发源地”——重庆邮电大学则是与成渝经济圈信息产业相辅相成。成渝经济圈的高速发展需要高效快速的信息处理、畅通无阻的邮电通信、创新的物联网工程,信息产业需求与重庆邮电大学的学术实践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一个新兴经济圈对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电子科技、IT技术等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强项,它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促进成渝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建设和企业数字化管理建设,培养的人才大都活跃在中国移动、南方电网、长虹电子、TCL、华为等公司。
天时地利人和的四川盆地可谓“聚宝盆”,农业、畜牧业等传统产业是成渝经济圈产业结构上重要且基础的一环。家蚕基因研究、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农业资源利用、农林经济管理、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这些特色农林专业是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中的重点。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利用得天独厚的药用资源,大力发展中药学、中医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植物保护等具有医学特色的学科。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基础产业稳定了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基础。
在经济圈的发展中,金融系统是一个重要又薄弱的环节,成渝经济圈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投资环境营造、银行改造、完善市场经济等方面都亟待改进,因而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这正是中国最具盛名的财经学府之一——西南财经大学大显身手之地,它有着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独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出色的行业影响力,是西部财经学科国际交流的中心。国内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和成渝经济圈金融业共同进步,在实践中更好地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毋庸置疑,年轻的成渝经济圈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股”,经济圈产业与高校学术实践的紧密结合更是给成渝经济圈带来更多实力与创新。古老而不朽的巴蜀大地喷薄出新生的能量,坚实又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