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浅谈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kf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所以,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教师在课堂上是“导演”
  
  在众多语文教改呼声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核舟记》时,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老师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重点在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的情态。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老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变色龙》一课的学习,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把课文编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小话剧。老师适当指导学生的表演细节和道具运用,导演的角色在这里就充分地体现出来。再如《陈毅市长》一课,就是现成的剧本,更加适合于发挥师生之间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共同学好、演好这场戏。这样一来,语文课就活跃起来了。这里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当好演员必须认真地研读好课文。
  
  二、语文教师是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就好比是一座桥,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并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例如在讲授《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教材及参考资料都认为秦王是个贪得无厌、奸诈狡猾的人。但却有一个学生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所谓‘兵不厌诈’,秦王能统一全中国,这就说明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难道说他的统一是错误的吗?”对于这位学生的“求异”精神我首先给予了肯定,然后让其他学生畅所欲言,对他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待学生发言完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发言联系课文以及时代背景作总结,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对秦王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同中求异的能力。
  
  三、语文教师应做人文精神传输的天使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非常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适应性强、好奇心大,可塑性令人吃惊,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才,不但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还要有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有一颗从我做起的诚心,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还要有一颗教好语文的信心,否则,学生就不会买你的帐。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言行上要有风度,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可是,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从教以来,我始终坚持用真诚、宽容的心走近我的学生们,走到他们中间向他们敞开心扉,坦诚地检查自己的不足,请他们监督我改掉坏毛病。
  总之,语文课程的改革需要语文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努力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重新审视自己,摒弃传统的不科学的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实现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新世纪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识字如何、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    一、小学生识字的特点    由于识字教学面对的是低年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亚原子语义分析的思想,及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英语中含结果谓语的句子的事件结构分析。接着形式化的分析了致役类动结式的两类基本句式,最后试图描写解释动结式中一类典型的歧义句。  关键词:亚原子语义学 动结式 结构    一 亚原子语义分析的思想    事件语义学是形式语义学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理论,它经过了从戴维森分析法到新戴维森分析法的发展过程,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引入了事件论元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下面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一些感受。    一、运用形象直观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阅读是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过程.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带入阅读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阅读.阅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掌握写作手法,而是或获得知识,或增加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或被感动或哭或笑产生情感的愉悦.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没有对文章的理解是不够的,而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都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只注重对文章的浅层次理解,而忽略了阅读的终
期刊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可见,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这一点,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因未经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而被很快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之中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优势作用,因为它本身是以德育为根本目的。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
期刊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具有新型化和复合化的特点,要想培养出具有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学”、“会学”的经验,而不仅是被动的“学会”。结合本人在机械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经验,谈谈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展示专业前景,激发求知欲望    新生入校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利用他们对新环境、新专业和新知识的好奇心,在入校后的第一周通过让学生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教育.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物理课是初中课程的基础课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产生于人类改造的然有实践中,反过来人类又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并改造自然,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
期刊
职业高中里绝大多数都是科学文化知识基础薄弱,自制能力严重缺乏,自卑但又渴望被人赏识的学生。在文化课中,尤其是英语,最被职高生所排斥。而恰恰又是英语是职高生最不能或缺的。于是,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师就有了一个无法躲避的问题——提高职高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激发学习兴趣”也是一门艺术。本文立足于职业中学英语学科,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趣味导入势在必行  正所谓“良好
期刊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物理课初中,高中,大学各讲一遍,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大学定量的东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数学去计算.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    一、树立信心,坚信自己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
期刊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