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新课改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活动,它更加关注学生的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指引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经验,针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本文中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互动教学;生活情境;探究教学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课程应该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任务,提倡互动教学、生活教学、探究教学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使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与技能。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出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注重互动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也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而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友好交流的互动过程。新课改提倡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学生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授课,要尊重和倾听学生的的想法,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将教材知识与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分享彼此的观点与思考,交流彼此的理念与情感,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标。比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时,首先抛出问题:根据定义,我们已经知道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只要看两者是否有公共点即可,可是直线无限延伸,平面无限扩展,怎么才能知道它们有没有公共点呢?引起学生思考的同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接着,我让学生把课本平放在桌面上,慢慢翻开一页,观察页面与桌面的位置关系,然后提出:页面的上边缘与桌面是什么关系呢?生:平行。我:非常棒,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我将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卡纸拿出,将它的下底边放在桌面上并进行转动,问大家:这条下底边与桌面的关系呢?生:也是平行的。这时候我再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接着问:那这条腰与桌面呢?生:不平行。我:是的,这时候它们就不平行了。那么大家想想,出现这种变化,是受到什么因素影响了呢?生1:一条是平面外的直线。生2:一条是平面内的直线。生3: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于是我再让学生们翻阅课本,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平面外的直线就与该平面平行。通过这些有效的互动,不仅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会了知识,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了他们的认知体验。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新课改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问题,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使他们具备生活和生存的技能,促进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行思考,收获知识。比如,我在教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假如你周末和几个朋友约好去电影院看电影,影片开始10几分钟后,一个迟到的朋友拍了你一下,问某个朋友的位置在哪里,那么你会怎么回答他?生:我会用手指给他看。我:这种方法当然可以,可是考虑到电影院的光线比较暗,我们是不是可以运用几排几座,也就是坐标的方式使被找者的位置更精确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定位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从数学角度看,向量是不是也能用坐标表示出来呢?通过这种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现实,有利于让数学感受到數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欲,提高教学效果。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重点提倡的教学方式,它又被称为研究法、发现法,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实验、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开展探究式教学。比如,我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时,就让学生自主探究了随机事件“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首先,我让学生们准备好一枚硬币,小组内部两人合作,要求学生将硬币从桌面自由抛下,一人专注抛硬币,另一人负责记录,每人抛15次,然后交换角色,共抛60次,认真记录下”正面朝上”的次数,最后由组长进行数据汇总。接着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对比并且分析数据,讨论正面朝上的规律性,观察频率特征,最后学生们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的抛硬币实验,会发现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附近波动。我则进一步指导学生,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最终会稳定在0.5附近,也就是说0.5就是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随后引出概率的定义。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试验的随机性与规律性,对概率的定义更加清晰、透彻,而且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总之,新课改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应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整体上认识新课标的具体变化,把握新教材的体系结构,设计出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活动,注重互动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曹进文.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中),2014(5):128-128.
[2] 王保军.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82):59-59.
[3] 高加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81-8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互动教学;生活情境;探究教学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课程应该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任务,提倡互动教学、生活教学、探究教学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使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与技能。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出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注重互动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也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而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友好交流的互动过程。新课改提倡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学生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授课,要尊重和倾听学生的的想法,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将教材知识与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分享彼此的观点与思考,交流彼此的理念与情感,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标。比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时,首先抛出问题:根据定义,我们已经知道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只要看两者是否有公共点即可,可是直线无限延伸,平面无限扩展,怎么才能知道它们有没有公共点呢?引起学生思考的同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接着,我让学生把课本平放在桌面上,慢慢翻开一页,观察页面与桌面的位置关系,然后提出:页面的上边缘与桌面是什么关系呢?生:平行。我:非常棒,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我将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卡纸拿出,将它的下底边放在桌面上并进行转动,问大家:这条下底边与桌面的关系呢?生:也是平行的。这时候我再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接着问:那这条腰与桌面呢?生:不平行。我:是的,这时候它们就不平行了。那么大家想想,出现这种变化,是受到什么因素影响了呢?生1:一条是平面外的直线。生2:一条是平面内的直线。生3: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于是我再让学生们翻阅课本,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平面外的直线就与该平面平行。通过这些有效的互动,不仅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会了知识,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了他们的认知体验。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新课改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问题,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使他们具备生活和生存的技能,促进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行思考,收获知识。比如,我在教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假如你周末和几个朋友约好去电影院看电影,影片开始10几分钟后,一个迟到的朋友拍了你一下,问某个朋友的位置在哪里,那么你会怎么回答他?生:我会用手指给他看。我:这种方法当然可以,可是考虑到电影院的光线比较暗,我们是不是可以运用几排几座,也就是坐标的方式使被找者的位置更精确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定位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从数学角度看,向量是不是也能用坐标表示出来呢?通过这种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现实,有利于让数学感受到數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欲,提高教学效果。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重点提倡的教学方式,它又被称为研究法、发现法,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实验、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开展探究式教学。比如,我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时,就让学生自主探究了随机事件“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首先,我让学生们准备好一枚硬币,小组内部两人合作,要求学生将硬币从桌面自由抛下,一人专注抛硬币,另一人负责记录,每人抛15次,然后交换角色,共抛60次,认真记录下”正面朝上”的次数,最后由组长进行数据汇总。接着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对比并且分析数据,讨论正面朝上的规律性,观察频率特征,最后学生们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的抛硬币实验,会发现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附近波动。我则进一步指导学生,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最终会稳定在0.5附近,也就是说0.5就是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随后引出概率的定义。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试验的随机性与规律性,对概率的定义更加清晰、透彻,而且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总之,新课改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应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整体上认识新课标的具体变化,把握新教材的体系结构,设计出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活动,注重互动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曹进文.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中),2014(5):128-128.
[2] 王保军.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82):59-59.
[3] 高加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