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高校教育处于人才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培养的各类人才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这是高等教育核心价值所在。“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有中国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全面的、立体式的人才培养,既要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思想和方向。
如何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时代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时刻保持高度契合,这并不是通过简单思考就能够做出全面回答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概括。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技能、有创造力的社会成员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他们的人生方向,并对社会整体价值观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高校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高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自身属性的认知。如果说学科是大学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大学的灵魂;如果说学术活动彰显了大学的创造力,核心价值观就会激发大学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和平快速崛起时期,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越是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时期,我们必将会面临更艰巨的任务、更复杂的问题、更艰难的挑战和更强大的阻力。科技、军事、经济等传统领域的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的同时,文化实力的竞争也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竞争上升到一定阶段后都会成为人才的竞争。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具有崇高理想、高尚情怀,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宏远抱负与追求的大学生,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多么重要。高校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高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使命的深刻认识。
目前,中国有各类高校近3000所,在校大学生4000万人左右。大学是知识分子集中之地,同时汇聚了最有激情、最有热情、最活跃的青年群体。大学必然会成为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文化阵地。同时,每年会有近千万大学生走向社会,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对社会影响深刻,并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所以,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而且,我们应该看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也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核心人才资源,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践行,直接决定着他们能不能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和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担当者。可见,大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信息开放的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面临很多诱导、干扰和冲击。大学不仅要有使命的自觉,更要有坚实的使命实践。要牢固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就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点和落脚点。大学在思想、文化、道德方面示范引领作用是大学社会属性决定的,是社会其他成员基于大学在人才、科技、思想、文化方面独有的资源优势的一种客观判断。但是,影响力是一方面,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积极健康影响力又是一个方面。大学在思想、文化、道德方面的影响力是客观的,而大学能否成为思想、文化、道德方面的社会制高点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长期建设不断发展的结果。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创始人威廉·冯·洪堡在1810年柏林大学创建之初,就给大学定义了两个任务:一是科学研究,二是道德培养。威廉·冯·洪堡认为人一旦成为社会人,道德就是其重要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不负使命重托和历史担当,就应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在追求学术制高点的同时,使大学成为思想文化道德的制高点,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坚守者和自觉的践行者。
近20年来我国大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突出体现在高校数量剧增,办学规模扩大,高校体制类型多样,培养能力提高,大学内部生存发展压力增大,内部竞争激烈,并同时面临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挑战。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需求,更要有效应对时代的挑战。我们要清晰地看到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外部冲击,经济社会转型的内部挑战,国内外相关社会思潮争论的影响。所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会一蹴而就,应該纳入育人的系统工程和科学体系之内。
人的教育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一定思维辨识能力人的教育培养更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复杂环境众多影响因素并存的背景下,价值观的定向培养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既要看到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又要正视其不足和面临的挑战,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常规培养工作的深度融合。要深入研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规律,甄别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影响要素,界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路径,加强施教方式与内容有效性的判断,完善大学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的评价。系统的思政教育是主要建设路径,教师在课堂及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也至关重要,学生的自我辨识更不可忽视。所以,我们既要发挥主渠道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高度关注辅助性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同时要熟悉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兴趣关注,及时做出有效的干预和影响。所以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渠道和形式,我们要对教育方式、所选择的内容及内容的逻辑递进关系做出客观的评估,看是否能够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并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没有使我们自己树立坚定的“四个意识”,获得坚定的“四个自信”,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那么我们何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教育目标。所以说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大学蕴含并培育着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牢牢把握大学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牢牢把握了大学的中国特色。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大学教育体系的自我完善,是所有高校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属性认知、使命实践和价值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对大学属性的认知
如何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时代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时刻保持高度契合,这并不是通过简单思考就能够做出全面回答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概括。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技能、有创造力的社会成员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他们的人生方向,并对社会整体价值观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高校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高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自身属性的认知。如果说学科是大学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大学的灵魂;如果说学术活动彰显了大学的创造力,核心价值观就会激发大学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和平快速崛起时期,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越是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时期,我们必将会面临更艰巨的任务、更复杂的问题、更艰难的挑战和更强大的阻力。科技、军事、经济等传统领域的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的同时,文化实力的竞争也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竞争上升到一定阶段后都会成为人才的竞争。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具有崇高理想、高尚情怀,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宏远抱负与追求的大学生,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多么重要。高校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高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使命的深刻认识。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大学使命的实践
目前,中国有各类高校近3000所,在校大学生4000万人左右。大学是知识分子集中之地,同时汇聚了最有激情、最有热情、最活跃的青年群体。大学必然会成为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文化阵地。同时,每年会有近千万大学生走向社会,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对社会影响深刻,并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所以,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而且,我们应该看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也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核心人才资源,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践行,直接决定着他们能不能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和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担当者。可见,大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信息开放的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面临很多诱导、干扰和冲击。大学不仅要有使命的自觉,更要有坚实的使命实践。要牢固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就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点和落脚点。大学在思想、文化、道德方面示范引领作用是大学社会属性决定的,是社会其他成员基于大学在人才、科技、思想、文化方面独有的资源优势的一种客观判断。但是,影响力是一方面,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积极健康影响力又是一个方面。大学在思想、文化、道德方面的影响力是客观的,而大学能否成为思想、文化、道德方面的社会制高点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长期建设不断发展的结果。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创始人威廉·冯·洪堡在1810年柏林大学创建之初,就给大学定义了两个任务:一是科学研究,二是道德培养。威廉·冯·洪堡认为人一旦成为社会人,道德就是其重要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不负使命重托和历史担当,就应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在追求学术制高点的同时,使大学成为思想文化道德的制高点,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坚守者和自觉的践行者。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对大学培养体系的完善
近20年来我国大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突出体现在高校数量剧增,办学规模扩大,高校体制类型多样,培养能力提高,大学内部生存发展压力增大,内部竞争激烈,并同时面临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挑战。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需求,更要有效应对时代的挑战。我们要清晰地看到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外部冲击,经济社会转型的内部挑战,国内外相关社会思潮争论的影响。所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会一蹴而就,应該纳入育人的系统工程和科学体系之内。
人的教育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一定思维辨识能力人的教育培养更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复杂环境众多影响因素并存的背景下,价值观的定向培养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既要看到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又要正视其不足和面临的挑战,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常规培养工作的深度融合。要深入研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规律,甄别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影响要素,界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路径,加强施教方式与内容有效性的判断,完善大学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的评价。系统的思政教育是主要建设路径,教师在课堂及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也至关重要,学生的自我辨识更不可忽视。所以,我们既要发挥主渠道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高度关注辅助性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同时要熟悉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兴趣关注,及时做出有效的干预和影响。所以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渠道和形式,我们要对教育方式、所选择的内容及内容的逻辑递进关系做出客观的评估,看是否能够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并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没有使我们自己树立坚定的“四个意识”,获得坚定的“四个自信”,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那么我们何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教育目标。所以说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大学蕴含并培育着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牢牢把握大学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牢牢把握了大学的中国特色。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大学教育体系的自我完善,是所有高校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属性认知、使命实践和价值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