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课改实验的成败源于教师,因此在校本研训中,许多学校都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为目的的校本研训。
[关键词]研训 教师
近年来的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校本研训是盘活课程改革资源的重要途径,这样的校本研训,让我快乐,让我成长。
一、不断学习,点亮一盏教育的心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
记得刚参加研训的几年里,我对任务充满了热忱,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慢慢减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当今教育的日新月异,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引路人,仅靠我们在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是跟不上时代要求的,必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进行新知识的积累,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教师来说,学习就是生活,就是任务,就是一种责任,就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
学什么呢?要向书本学。“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文化底蕴,为此,我在教学之余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学习优秀的教研教改方面的文章,经常认真地研读《新课程标准》、《新理念与课堂教学策略》、《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怎样教》等有关材料,充分发挥网络的学习平台作用,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接受一次次全新的洗礼,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一定的量变达到质变,为实施新理念下的新课程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因此,只要我们潜心进入一个世界,收获便会越来越多,专业成长也会也来越快。
二、同课异构,闪耀个性风采
为了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迅速成长,我经常和老师们借助“同课异构”的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活动中,我们共同研究,寻求课堂上问题处理的最佳解决方法。针对同一教材进行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展示、交流反思、再次共同合作,让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实效性得到研究,彰显了自己的教学个性。
这样,“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让我逐渐成长,“同课异构”使我走上研究的平台、展示的舞台,也使教研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动力,从而在形成“自我风格”的过程中,闪耀自己的个性风采。
三、教学反思,让我思索让我提高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只有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和创新,才能使自己由一位经验型教师逐步转变成专家型教师。
在教学中,我时常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运用的教学策略,找寻教学的优点和创新之处,探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了解自身的缺失,探寻修正缺失的方法,从而通过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使自己逐步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并提升自己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积极、主动地使自己由教书匠走向科研型教师,在成长路上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校本教研提倡“同伴互助”, 同伴间的交流互助是教师的成长必不可少的。强调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中,新的观念与新的思路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这样才能在探究中实现共同提高,才能提升各自的教学水平。
正因如此,我十分重视教师间的广泛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创新意识。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广泛交流,加强合作,合理碰撞,在交流中闪现思想火花,在合作中迸射智慧灵光:一起确定教研组的研训主题,经常围绕主题进行交流,谈论自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几个人聚集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对所知识进行透彻地分析,并写出教学设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各班学情写出个性化的详案进行教学。上课过后,再把自己的得失在组内交流,大家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进步很快。平时,教研组内,哪个教师要上公开课了,我们也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备课、再上课、再听课、再评课,在这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我们在彼此交流中勇于探索,在主动合作中大胆创新,从而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与创新思维的合力,也促进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五、课题研究,铸造自我的教育教学之路
在常规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中,我始终对教育教学很茫然,缺乏方向感。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打造自己呢?课题研究的学习和参与,为我后来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思维层次的进一步提高,指明了方向。几年的课题研究,至少在两方面使我有了新的认识和行动:一是多读书,二是多思考。通过参与参加课题研究,课题构建,最大的收获是借机读了不少书,参与了各类课题研讨活动,充实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视野得到开拓,认识得到提高,思维得到锻炼。比如通过参加《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给了我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带动了我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变化。我感到,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是难免的。但存在的不足会因我们思维的不停运转,不断地得到修正和弥补,从而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第二小学)
[关键词]研训 教师
近年来的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校本研训是盘活课程改革资源的重要途径,这样的校本研训,让我快乐,让我成长。
一、不断学习,点亮一盏教育的心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
记得刚参加研训的几年里,我对任务充满了热忱,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慢慢减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当今教育的日新月异,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引路人,仅靠我们在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是跟不上时代要求的,必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进行新知识的积累,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教师来说,学习就是生活,就是任务,就是一种责任,就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
学什么呢?要向书本学。“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文化底蕴,为此,我在教学之余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学习优秀的教研教改方面的文章,经常认真地研读《新课程标准》、《新理念与课堂教学策略》、《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怎样教》等有关材料,充分发挥网络的学习平台作用,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接受一次次全新的洗礼,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一定的量变达到质变,为实施新理念下的新课程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因此,只要我们潜心进入一个世界,收获便会越来越多,专业成长也会也来越快。
二、同课异构,闪耀个性风采
为了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迅速成长,我经常和老师们借助“同课异构”的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活动中,我们共同研究,寻求课堂上问题处理的最佳解决方法。针对同一教材进行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展示、交流反思、再次共同合作,让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实效性得到研究,彰显了自己的教学个性。
这样,“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让我逐渐成长,“同课异构”使我走上研究的平台、展示的舞台,也使教研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动力,从而在形成“自我风格”的过程中,闪耀自己的个性风采。
三、教学反思,让我思索让我提高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只有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和创新,才能使自己由一位经验型教师逐步转变成专家型教师。
在教学中,我时常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运用的教学策略,找寻教学的优点和创新之处,探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了解自身的缺失,探寻修正缺失的方法,从而通过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使自己逐步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并提升自己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积极、主动地使自己由教书匠走向科研型教师,在成长路上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校本教研提倡“同伴互助”, 同伴间的交流互助是教师的成长必不可少的。强调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中,新的观念与新的思路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这样才能在探究中实现共同提高,才能提升各自的教学水平。
正因如此,我十分重视教师间的广泛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创新意识。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广泛交流,加强合作,合理碰撞,在交流中闪现思想火花,在合作中迸射智慧灵光:一起确定教研组的研训主题,经常围绕主题进行交流,谈论自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几个人聚集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对所知识进行透彻地分析,并写出教学设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各班学情写出个性化的详案进行教学。上课过后,再把自己的得失在组内交流,大家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进步很快。平时,教研组内,哪个教师要上公开课了,我们也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备课、再上课、再听课、再评课,在这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我们在彼此交流中勇于探索,在主动合作中大胆创新,从而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与创新思维的合力,也促进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五、课题研究,铸造自我的教育教学之路
在常规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中,我始终对教育教学很茫然,缺乏方向感。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打造自己呢?课题研究的学习和参与,为我后来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思维层次的进一步提高,指明了方向。几年的课题研究,至少在两方面使我有了新的认识和行动:一是多读书,二是多思考。通过参与参加课题研究,课题构建,最大的收获是借机读了不少书,参与了各类课题研讨活动,充实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视野得到开拓,认识得到提高,思维得到锻炼。比如通过参加《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给了我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带动了我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变化。我感到,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是难免的。但存在的不足会因我们思维的不停运转,不断地得到修正和弥补,从而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