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探秘挪威“无人区”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拔地而起的尖峰巨石之下,是人迹罕至之处仅有的三五座红房子
主干道虽然只有5公里长,却是移步易景
极光像海浪一样一波波飘在空中,肉眼看上去也能辨别出绿色

  罗弗敦群岛的大名我听说已久。有次我无意中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寒冷而深邃的北大西洋泛着浪花,拔地而起的尖峰巨石之下,是人迹罕至之处仅有的三五座红房子。那是一种透过照片都嗅得到的寒冷与孤寂,让人过目难忘。
  罗弗敦群岛是北极圈内一串零星的荒岛。要想在地图上找到它,需要仔细把地图放大再放大,直到这芝麻大小的岛屿出现在挪威的西北部。

冷酷仙境


  罗弗敦群岛上人烟稀少,见不到公共交通,用当地人的话来讲,“腿就是你的车”。
  不过这里真的很小。主干道虽然只有5公里长,却是移步易景。一座桥梁衔接起两座孤岛,桥如飞虹,线条优美。城镇中心依海而建,簇拥着十几户人家,这便是罗弗敦最有人气的地方了。

  现在暖和一点了,大概零下20多度。

  北纬68度的极夜从下午一点钟就开始了。宁静而深邃的北大西洋里黑漆漆的,望不见一丝人工光源。在海边,山势险峻如刀锋,红屋落雪,浊浪排空,的确是世间少见的景色。就连挪威旅游局都称“罗弗敦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美”。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只看这一眼,便觉得不虚此行。
  挪威人知道,国内的大好河山景色绝佳,为了充分展现本国的美景,他们耗资数亿挪威克朗修建了18条景观大道,包含了峡湾、海岸、森林、瀑布、湖泊、雪山等地貌。由罗弗敦驶往特罗姆瑟的道路,恰巧就是这珍贵的1/18。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条可以与中国川藏线平起平坐的景观大道。当天色转黑,罗弗敦的美缓缓消失在沉沉夜色里,我们便出发了。极夜里,我们一路向北,期待着正前方出现美丽的北极光。
  一道乳白色的光带,出现在荒原高空。那么纤弱,那么温柔,像是风一吹就散了的雾气。那是欧若拉,我们一路上都在期待的北极光!这一晚是平安夜,我想这是圣诞老人送给东方来客最好的礼物。
  没想到第一次邂逅极光,竟然是这样的体验。我们迫不及待地下车,站在大雪覆盖的道路上静静欣赏。此时的极光更加绚丽,肉眼看上去也能辨别出绿色。它不再是孤零零的一道,而是像海浪一样一波波飘在空中。
  如果说罗弗敦之行中不冻峡湾倒映的灯火让我想起“精灵”这个词,如果说欧陆尽头的空地让人仿佛置身“纳尼亚”的世界,那么一路霧凇装点的回程道路只能用“雾盈枝”来形容了。
  我生平从未见过如此壮丽的景色,偏偏每一帧都近在咫尺,触手可得。这大概是世上最奢侈的体验,站在高处远望,满目银装素裹,连绵起伏的山丘夹杂着水泽“腹坚”(指冰结得既厚且坚)的湖泊,远方是深邃的大西洋峡湾。
  后来与朋友分享起这段路程上的风光,连那位半生都在环游世界、看过无数惊艳美景的前辈都忍不住感慨,我能遇到这样天时地利并存的自然景观,真是无比的幸运。

漫漫旅途


  挪威的雪太厚了,以至于直到次日天亮,我们才从雪堆里分辨出房车和篱笆院。
  再往北,行程已没有前人的攻略可供参考,我们开荒一般,在挪威北部的“无人区”驰骋。制定自驾路线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路向北再向北,离欧洲大陆的最北点越近越好。
  然而追求极致的路途道阻且长,一天跑下来很是辛苦。那天是圣诞节,家家户户闭门不出,所有餐厅、超市歇业,好似中国的大年初一。然而我们的存粮已经不足,如何在这荒无人烟的极圈荒地找到食物,是眼下最大的难题。
  我们敲开了道旁灯火通明的红房子,不料透过大落地窗看到的美食其实是人家的圣诞家宴。我们试探路过的每一家超市和加油站,却没有一家开门营业。
  从早上出门直至夜幕再次降临,我们终于在一个大镇子的加油站买到了热狗。久旱逢甘霖,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当晚住的玻璃帐篷是那天最大的惊喜。森林深处隔绝光源的空地上,1000支麋鹿角拼成的巨大圆球是唯一的指路牌。酒店的主人是一对土生土长的挪威夫妇,他们穿着传统的挪威服饰,带着家养的几只土狗,在深夜等着我们到来。
  把行李放到雪橇上,拽着绳子一步步踩着积雪来到帐篷前。女主人说,我们幸运地避开了寒流,这里当天早上的温度是零下31度,现在暖和一点了,大概零下20多度。

  我感觉,今天的一路体验就像一场梦一样。

  进入玻璃帐篷,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这座豪宅拥有真正的壁炉,到处都用麋鹿皮草装饰着。果盘、蜡烛托、灯架、钥匙链,甚至早餐篮的把手,都是用麋鹿角制成的。

世界尽头

  次日清早,我们再次出发,驶往世界尽头。路上的气候越来越恶劣,沿途已经无人居住,除了大陆终点的纬度牌和纪念雕塑,别无风景。
进入玻璃帐篷,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
果盘、蠟烛托、灯架、钥匙链,甚至早餐篮的把手,都是用麋鹿角制成的

  上午11点40分,天空仍昏沉阴暗。我们被路障拦下,巨大的铲雪车和警车在这里等候。我们是当天唯一的旅客。警察叔叔说,通常这个时候会有城际旅游大巴驶来,倘若无人乘坐则大巴取消,那就只有邮局的车会经过此地。
  不过,无论有多少人经过,开路的铲雪车和押尾的警车永远风雪无阻。正说着呢,风雪里出现了一排灯光,远道而来的城际大巴准点停靠。
  我打趣道:“挪威用的是德国时间呀,这么准时!”
  开铲雪车的大哥耸耸肩:“有的时候,他们也和意大利人一样不靠谱啊。”
  风大雪大,这位热情的司机邀我坐上他的铲雪车,继续向前。体格巨大的铲雪车敦实极了,眼瞅着车前的积雪被大铲子铲起,再由鼓风机呼呼吹到路肩下,就这样为身后的城际大巴开出一条路来。
  通往大陆尽头的最后一段,若没有铲雪车,怕是连路都找不到。这便是挪威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世界再难找到第二条。
  和司机说过再见,我跳下铲雪车,站在风雪中静静凝望那个地球仪形状的极点标志。我感觉,今天的一路体验就像一场梦一样。
  那天是北欧之行最艰苦的一天。连续16个小时,我们在冰雪路面上行车,挑战着身体的极限。极夜的黑暗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此时的我们就像两棵迫切需要光合作用的植物,渴望着灿烂的阳光。
  还好,天际飘来一道浅浅的绿光,好像闷热夏天里的一阵凉风,让人神清气爽。我们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路上,我们还邂逅了三只散步的麋鹿。车灯一照,它们惊恐地跑进了森林。这真让人激动万分,我们把车停在路边,熄火关灯,想等等这群北极的小精灵。四周是白雪披挂的森林,星空璀璨,万籁俱寂,深吸一口气,整个世界都是冰甜的。
  “林深时见鹿”,这大概是挪威送给我们的最大惊喜。
  挪威至北的极夜之行,用村上春树的一句“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来形容再贴切不过。有一些只属于极圈荒岛的美丽,只有亲自抵达的人,才能体会到。
其他文献
《恶之花》(?? ?)  首播:2020.7.29(韩国)  集数:16  豆瓣评分:9.1  ★★★★☆  最近,有部开播就直冲豆瓣9分以上的韩剧《恶之花》(又称《邪恶之花》)。它是韩国电视台tvN的悬疑新剧,而tvN的悬疑剧质量向来不错,更何况这部剧从简介来看,还有点暗黑限制级的意思。  简单来说,该剧讲述的是一位女警官怀疑爱了14年的老公是连续杀人魔,进而展开调查的故事。男主由李准基出演,他
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也被视为美国国庆日,其标志性事件是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此时,反英国殖民者倾销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已过去3年,在马萨诸塞州点燃战火的“莱克星顿枪声”也已发生一年多,而离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还差7年。  经过血与火的淬炼,各州的人民尤其是军人们,培育出了强烈的相互认同感,思想意识逐渐趋同,这是后来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的心理基础。抗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一个民族国家的天职是什么?当然是维护本国主体民族的语言、文化和民族传统。然而在相当一部分白俄罗斯人眼中,白俄罗斯政府却并不热衷于此。  根据2018年的一项统计,只有13%的白俄罗斯学生在学校接受白俄罗斯语教育,提供白俄罗斯语教育的幼儿园屈指可数,而大学也没有相关课程。提供白俄罗斯语教育的学校大部分只集中在首都明斯克,而农村教坛多数被俄语老师占据。  自卢卡申科1994年担任
《廷巴克图》剧照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比较幸运的一点是有豆瓣这样的网站,一些商业大片之外的佳作在这里也能够获得高分,从而获取关注度。  以全球的视野看,“第一电影”是以好莱坞大片为首的商业片,制作目的是获利,它们题材多数高于现实,多具有炫幻元素,帮助人们逃离现实;“第二电影”指的是具有一定艺术和鉴赏价值的人文电影,多数以老牌欧洲国家的作品为主,探讨真实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第二电影”的一大
约1820年的长崎港,图中可见两艘荷兰船及多艘戎克船  6月30日,日本奥运圣火传递到了日本第二人口大市横滨。暌违一年的东京奥运会,也将在其后不久正式拉开大幕。  熙熙攘攘的中华街、式样繁复的西洋建筑、由明治时代税关仓库改建的红砖仓库,共同构成了外界对横滨的城市印象。在江户时代,横滨不过是一个人口不仅百户的无名渔村。但自1854年日美签订《美日亲善条约》、日方开放对外通商后,作为首个开放港口的横滨
尹汝贞(中)在电影《米纳里》里饰演外婆  亚裔电影人正在被世界看见。  继韩国电影《寄生虫》在影坛大放光芒之后不久,讲述韩国家庭移民故事的《米纳里》再度受到国际瞩目,斩获重量级奖项。  韩国国宝级演员尹汝贞在电影《米纳里》里贡献了精湛的演技,凭借该片横扫多个电影节重要奖项,创造了韩国电影的新历史。  我们不难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亚裔面孔在银幕上开始扮演重要角色,许多曾经在幕后默默无闻的亚裔电影人也开
1936年,希特勒(左)检阅柏林军队,以纪念希特勒政权成立三周年  1933年,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出版了一本预测未来的作品《未来互联网纾》 (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在这本书中,他讲了一个设想中将在7年后发生的故事:1940年1月,在波兰滨海省的省会城市但泽,一名波兰犹太商人在中央车站被一名年轻的纳粹党人枪杀,原因是,这个波兰犹太人调整自己佩戴的坏假牙
“这些暴徒正在羞辱关于乔治·弗洛伊德的记忆,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刚刚与州长蒂姆·沃尔兹交谈过,我告诉他,军方会一直支持他。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将控制一切,但是,当抢劫开始时,射击就会开始。谢谢!”  以上是5月25日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一名白人警察用膝盖抵住颈椎超过8分钟而去世的事件发生后,总统特朗普在5月29日的推特发言。  推特对特朗普的这条推文进行了审查后,在该推文上加了“批注”—
浪漫之爱,总能让人类为之痴迷。如今的青年男女普遍将爱情视作步入长期承诺关系的前提;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由性欲驱使的爱情,短暂易逝,不足为信。恋爱中的浓情蜜意,难免沦为婚姻关系中的口角与争执,最终走向冷淡疏离,甚至是痛楚与怨恨。  爱情的“保质期”如同紧箍咒一般,困扰着痴男怨女,让人们对爱情无限向往的同时,又对它的未来充满疑虑。依恋理论  20世紀80年代,心理治疗师苏·约翰逊(Sue Johnson
在佛罗伦萨,一位意大利裔中国人蒙着眼睛,站在一块写有“我不是病毒,我是人类,将我从偏见中解脱出来”的牌子旁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病从湖北武汉蔓延至全中国。近30个国家相继出现感染病例,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国的本地传染案例几天内剧增引发焦虑。  医学研究表明,这种病毒潜伏期长,病人在没有症状的时候也具传染性。一些国家就以防疫为借口,将所有华人当作潜在的传播源。医学上“疾病/健康”的二元对立扩张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