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实行高考以来,面对应试教学的大环境,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在文化科的教学与“后进生”的管理上都加大了力度。然而,高考中的优胜者,高中阶段的优秀学生进入大学以及工作后的表现如何?高中阶段优秀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峻。本文主要就自己与一个“蜕变”的优秀学生的交流感受,浅谈优生心理障碍及其矫治问题。
[关键词]蜕变;学校教育;优生;心理障碍;矫治
一、优秀学生 “蜕变”的案例
XXX系我校2002届毕业生,高中阶段品学兼优:江苏省2002年“陶馨吾”奖学金获得者、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大市级“三好学生”,2002年高考以高分被南京某大学录取。但大一期间,该生学会了抽烟、酗酒、泡网,各门功课一路红灯高照,通过补考勉强过关。大二期间,继续抽烟、酗酒、泡网、校外租房与女友同居,各门功课继续一路红灯高照,学校下发“劝退通知”……近期,该生给我发了一封Email:“老师,我不知道我现在怎么了……我该怎么办……我的路在何方……”
二、思考与启示
心理障碍是一种有所丧失的体验,容易导致消极情绪。如失望、埋怨、颓丧、悲观、忿懑等,严重时会引起心理失调。调查发现,学习过程中,优生的心理障碍比之差生,原因更复杂、后果更严重。
(一)心理障碍产生原因。1.紧张焦虑感在学生群体中,优生往往处于核心地位,常常表现为闷闷不乐、烦恼、讨厌别人等。由于过度焦虑,优生的神经组织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认知水平失常,认知反应能力下降。尤其是紧张焦虑由意识层次转入潜意识层次时,会造成耳鸣、头晕、失眠等神经衰弱症。2.恐惧挫折对于优生来说更为明显,大多数优生希望什么都超过别人,这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对于个体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方面优生对自己的高标准常常不切实际,容不得半点失败;另一方面优生过多地参加各种竞赛,怕给老师、学校丢脸的心理负担过重,患得患失。这种情绪状态一旦产生,就是持久的心境。3.过分优越。优生大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与群体之间情感难以交往,导致群体逐渐疏远优生,对优生形成心理压力。另外,优生有较强的优越感及虚荣心,容易在思想行为上走向极端,如未考上理想的学校而轻生等。4.期望过度。学校、家长对优生价值期望过度,但这种期望仅仅是考试成绩的稳步提高,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这种期望过度和期望偏向容易使优生滋长消极情绪。
(二)心理障碍的特征。1.隐蔽性。优生的人格较为独立,内心世界较为隐蔽,受障碍后往往在别人面前谈笑自若,一人独处时却十分感伤。2.交织性。影响优生学习的内外在因素具有多路性和复杂性,因而,优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维度的,其心理障碍的各个方面相互交织,难以分辩。3.环境性。优生的学习生活与所处的具体环境关系很大。处于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优生某些原有的心理障碍可能会自行消失,但同时又会产生一些新的心理障碍。4.取向性。随心理障碍的程度性质变化和优生个体心理特征的差异,障碍后的行为也表现为不同的取向性。即使同一学生受不同障碍后,行为取向也不同。5.抑制性。心理障碍对优生具有重大影响,它抑制优生的学习思维和正常活动,降低了学习效率,在生理上还会产生综合性神经衰弱症。
(三)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1.畏缩行为。有些学生发生障碍后即中止了动机行为,灰心丧气、冷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通过教师的辅导和自我激励,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过去。而在某些学生身上却长期不能改变和解脱,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2.固执行为。固执是指被迫重复一些无效动作,这是一种病态的重复,和正常习惯不同。有些优生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偶然的,不仅不检查分析原因,改正学习方法,反会更加强烈地固执己见。3.逆反行为。受障碍以后采取和原动机反向的行为,就是逆反。逆反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其情绪反应亢奋。有些优生心高气傲,听不得批评,将错就错,不顾一切,一错到底。4.倒退行为。受障碍后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的现象,是倒退。意志力减弱,缺少理智,看到自己的成绩下降就低估自己,丧失自信,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从此,成绩、品行等一落千丈。
(四)矫正心理障碍的方法途径。1.教育优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学习观。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来实施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使优生自觉地把自己的学习,把个人价值的体现,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联系起来。2.磨练优生意志,使之正确对待挫折心理障碍与意志力成正相关。一是给优生以困难的磨炼;二是给优生以适当的挫折,增强他们的“免疫力”。同时,教师平时应留心观察优生表现,着重预防,对症下药加以疏导。3.坚持一视同仁,恰当评价优生。正视优生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批评指正,将优生作为普通学生,以避免优生孤立和疏远群体。优生的自觉性强,不必过于表扬。优生的自尊心强,批评应注意时间、场所和周围对象。在同优生家长交谈时,也应注意策略,说话留有余地,防止家长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4.培养优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对优生应从严要求。平时应敦促他们努力帮助班级中的后进生,争当学习骨干,充实提高自己。应督促优生积极参加班集体的活动,为班级争光,培养集体荣誉感。
“要成才,先成人”,未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培养人才“科学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才的“心理素质”。高中教育、大学教育更要关注优秀学生的“心理障碍”,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强精健骨”。
[参考文献]
[1]北京青年报,2003-12-07/2003-12-28.
[2]华商报,2003-6-26.
[3]李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M]. 台海出版社,1998.
[关键词]蜕变;学校教育;优生;心理障碍;矫治
一、优秀学生 “蜕变”的案例
XXX系我校2002届毕业生,高中阶段品学兼优:江苏省2002年“陶馨吾”奖学金获得者、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大市级“三好学生”,2002年高考以高分被南京某大学录取。但大一期间,该生学会了抽烟、酗酒、泡网,各门功课一路红灯高照,通过补考勉强过关。大二期间,继续抽烟、酗酒、泡网、校外租房与女友同居,各门功课继续一路红灯高照,学校下发“劝退通知”……近期,该生给我发了一封Email:“老师,我不知道我现在怎么了……我该怎么办……我的路在何方……”
二、思考与启示
心理障碍是一种有所丧失的体验,容易导致消极情绪。如失望、埋怨、颓丧、悲观、忿懑等,严重时会引起心理失调。调查发现,学习过程中,优生的心理障碍比之差生,原因更复杂、后果更严重。
(一)心理障碍产生原因。1.紧张焦虑感在学生群体中,优生往往处于核心地位,常常表现为闷闷不乐、烦恼、讨厌别人等。由于过度焦虑,优生的神经组织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认知水平失常,认知反应能力下降。尤其是紧张焦虑由意识层次转入潜意识层次时,会造成耳鸣、头晕、失眠等神经衰弱症。2.恐惧挫折对于优生来说更为明显,大多数优生希望什么都超过别人,这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对于个体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方面优生对自己的高标准常常不切实际,容不得半点失败;另一方面优生过多地参加各种竞赛,怕给老师、学校丢脸的心理负担过重,患得患失。这种情绪状态一旦产生,就是持久的心境。3.过分优越。优生大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与群体之间情感难以交往,导致群体逐渐疏远优生,对优生形成心理压力。另外,优生有较强的优越感及虚荣心,容易在思想行为上走向极端,如未考上理想的学校而轻生等。4.期望过度。学校、家长对优生价值期望过度,但这种期望仅仅是考试成绩的稳步提高,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这种期望过度和期望偏向容易使优生滋长消极情绪。
(二)心理障碍的特征。1.隐蔽性。优生的人格较为独立,内心世界较为隐蔽,受障碍后往往在别人面前谈笑自若,一人独处时却十分感伤。2.交织性。影响优生学习的内外在因素具有多路性和复杂性,因而,优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维度的,其心理障碍的各个方面相互交织,难以分辩。3.环境性。优生的学习生活与所处的具体环境关系很大。处于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优生某些原有的心理障碍可能会自行消失,但同时又会产生一些新的心理障碍。4.取向性。随心理障碍的程度性质变化和优生个体心理特征的差异,障碍后的行为也表现为不同的取向性。即使同一学生受不同障碍后,行为取向也不同。5.抑制性。心理障碍对优生具有重大影响,它抑制优生的学习思维和正常活动,降低了学习效率,在生理上还会产生综合性神经衰弱症。
(三)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1.畏缩行为。有些学生发生障碍后即中止了动机行为,灰心丧气、冷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通过教师的辅导和自我激励,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过去。而在某些学生身上却长期不能改变和解脱,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2.固执行为。固执是指被迫重复一些无效动作,这是一种病态的重复,和正常习惯不同。有些优生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偶然的,不仅不检查分析原因,改正学习方法,反会更加强烈地固执己见。3.逆反行为。受障碍以后采取和原动机反向的行为,就是逆反。逆反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其情绪反应亢奋。有些优生心高气傲,听不得批评,将错就错,不顾一切,一错到底。4.倒退行为。受障碍后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的现象,是倒退。意志力减弱,缺少理智,看到自己的成绩下降就低估自己,丧失自信,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从此,成绩、品行等一落千丈。
(四)矫正心理障碍的方法途径。1.教育优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学习观。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来实施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使优生自觉地把自己的学习,把个人价值的体现,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联系起来。2.磨练优生意志,使之正确对待挫折心理障碍与意志力成正相关。一是给优生以困难的磨炼;二是给优生以适当的挫折,增强他们的“免疫力”。同时,教师平时应留心观察优生表现,着重预防,对症下药加以疏导。3.坚持一视同仁,恰当评价优生。正视优生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批评指正,将优生作为普通学生,以避免优生孤立和疏远群体。优生的自觉性强,不必过于表扬。优生的自尊心强,批评应注意时间、场所和周围对象。在同优生家长交谈时,也应注意策略,说话留有余地,防止家长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4.培养优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对优生应从严要求。平时应敦促他们努力帮助班级中的后进生,争当学习骨干,充实提高自己。应督促优生积极参加班集体的活动,为班级争光,培养集体荣誉感。
“要成才,先成人”,未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培养人才“科学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才的“心理素质”。高中教育、大学教育更要关注优秀学生的“心理障碍”,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强精健骨”。
[参考文献]
[1]北京青年报,2003-12-07/2003-12-28.
[2]华商报,2003-6-26.
[3]李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M]. 台海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