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的时候一个人去都江堰走了走。
事实上,我预谋了很久一次一个人的出游。说不上是什么原因,或许就像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里面写的那样:“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我想我只是在学校的象牙塔里面憋了太久,所以想要出去,去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透透气。平时那些想说的、不想说的话,该做的、不该做的事,都说了太多、做了太多,现在终于可以不再理会,且让心和嘴巴都安静一些吧。
早早的就在心里盘算好了:如果那天天气晴朗有云朵,加十分;如果路上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孩子,加二十分;如果有好心人给我指路,加三十分;如果买票顺利不堵车并且公交车不挤,加四十分。
当然,如果上帝肯为我安排一次浪漫美妙的际遇,我愿意毫不犹豫地给这段旅程打上满分。
在四川生活两年了,听过看过太多关于都江堰的故事,所以当我第一次真正地踏上它,竟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眼前的都江堰和照片上看到过的没有什么不同——岷江水依然波涛汹涌,玉垒山依然青葱俊秀。然而若要说真的有什么不同——相比于照片上的清幽,此刻游人如织的都江堰实在是太过热闹了。
看过了宝瓶口、飞沙堰,顺着堤坝往上走,岷江的水在身边奔涌而过,浩浩汤汤。以前去过宜宾,因岷江和金沙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记忆中去合江门总是在晚上,夜幕下的江水倒映着夜的黑,被光线照射到的河面荧荧闪光,偶尔会有小渔船静幽幽地从眼皮底下划过河心,然后又静幽幽地划入那一片沉沉的夜色了。夜晚的岷江,在我的印象里,是沉静稳重的。你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力量,听得到水声,但它就像一个中年人,有敛而不露的深沉。
相比起来,现在在我身边的岷江就像一个充满野性的、还未被驯服的孩子。它哗啦啦地从岷山流下来,绕过古木和山石,携带着岷山的磅礴之气,哗啦啦地闯入这片平原。它是年轻的,冲动的,带着一点桀骜的气质,在奔流的过程中调皮地卷起朵朵水花;它又是危险的,捉摸不定的,因此才有了飞沙堰,有了宝瓶口,有了都江堰这个宏大的工程,要来驯服它的坏脾气,变旱涝不定的成都平原为“天府之国”。
看过了都江堰的水,该去访一访都江堰的山了。偏偏安澜索桥真是要命,有轻微恐高症的我走在摇摇晃晃的索桥上,两腿发软头皮发麻的同时,想起小学课本上学的《飞夺泸定桥》,心中对红军叔叔的敬佩不禁又添了三分。好不容易走下桥,心里仍有些后怕。休息了一小会儿,便继续往山上进发。
我要怎么样来表达我对这座山的喜爱呢?作为一个不太热爱运动的人,我总是更愿意呆在房间里看书或者玩电脑。然而对于这样一个不愿主动去亲近它的陌生客,山总是用它郁郁葱葱的博大胸襟包容我——就像玉垒山,以松茂古道做引,牵着我一步一步往前去。
走在山间,左边是山体,右侧可以俯瞰都江堰整个水利工程。身边游人不绝,谈话嬉闹之声不断,而我独自一人,倒觉得自得其乐得很,也没有朱自清先生“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样淡淡的凉意。往日的浮躁喧哗似沉淀下来了一般,心里的宁静快乐,却也难为外人道矣。
许是在水边伫立得久了,玉垒山也自然生出一种水样的轻灵,融进山本身的清秀之中。一般说到山,大抵不过是巍峨磅礴的比喻。然而玉垒山却是一种秀气的美,不缺阳刚,更兼清雅,再加上古庙、古关卡积累下来的历史厚重感,真是个沉心静气的好地方。
因为是一日游,所以带的东西很少,于是走之前往背包里塞了一本书进去——《不去会死》,讲的是一个叫石田裕辅的日本人独自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的经历。送我书的朋友在扉页上写到:送你一种精神。书我看了一部分,仍然不能确定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走在石板路上我想,或许是独立,或许是勇气,或许是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也或许什么都不是。但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在这行走之间,我完完全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是属于自己的,我的时间,我的喜乐,我的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全都由我自己来掌控。
此刻我是自由的。
以前也看过余秋雨的《都江堰》,头一句便是“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我丝毫不怀疑他说这话的认真,只是对于历史成绩总是拉后腿的我而言,我更愿意把都江堰当做一个赠礼,李冰父子给后人的赠礼。我站在他们曾经站过的地方,我见到他们曾经见到的岷江,我登上他们曾经登过的玉垒山——两千多年的历史就这样被缝合了——都江堰自己也没有想到吧?
只可惜,10月3号的都江堰没有蓝天白云,旅途中也没有可爱的孩子,国庆的交通实在让人头疼,甚至于,上帝一定是会错了意,把“浪漫美妙”理解成了“胆战心惊”——没有美好的际遇,倒是遇上了五个小偷。
如此看来,这倒成了一趟不及格的旅行。
作者简介:王璐(1990.8),女,汉,山东烟台人,四川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学论研究。
事实上,我预谋了很久一次一个人的出游。说不上是什么原因,或许就像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里面写的那样:“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我想我只是在学校的象牙塔里面憋了太久,所以想要出去,去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透透气。平时那些想说的、不想说的话,该做的、不该做的事,都说了太多、做了太多,现在终于可以不再理会,且让心和嘴巴都安静一些吧。
早早的就在心里盘算好了:如果那天天气晴朗有云朵,加十分;如果路上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孩子,加二十分;如果有好心人给我指路,加三十分;如果买票顺利不堵车并且公交车不挤,加四十分。
当然,如果上帝肯为我安排一次浪漫美妙的际遇,我愿意毫不犹豫地给这段旅程打上满分。
在四川生活两年了,听过看过太多关于都江堰的故事,所以当我第一次真正地踏上它,竟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眼前的都江堰和照片上看到过的没有什么不同——岷江水依然波涛汹涌,玉垒山依然青葱俊秀。然而若要说真的有什么不同——相比于照片上的清幽,此刻游人如织的都江堰实在是太过热闹了。
看过了宝瓶口、飞沙堰,顺着堤坝往上走,岷江的水在身边奔涌而过,浩浩汤汤。以前去过宜宾,因岷江和金沙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记忆中去合江门总是在晚上,夜幕下的江水倒映着夜的黑,被光线照射到的河面荧荧闪光,偶尔会有小渔船静幽幽地从眼皮底下划过河心,然后又静幽幽地划入那一片沉沉的夜色了。夜晚的岷江,在我的印象里,是沉静稳重的。你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力量,听得到水声,但它就像一个中年人,有敛而不露的深沉。
相比起来,现在在我身边的岷江就像一个充满野性的、还未被驯服的孩子。它哗啦啦地从岷山流下来,绕过古木和山石,携带着岷山的磅礴之气,哗啦啦地闯入这片平原。它是年轻的,冲动的,带着一点桀骜的气质,在奔流的过程中调皮地卷起朵朵水花;它又是危险的,捉摸不定的,因此才有了飞沙堰,有了宝瓶口,有了都江堰这个宏大的工程,要来驯服它的坏脾气,变旱涝不定的成都平原为“天府之国”。
看过了都江堰的水,该去访一访都江堰的山了。偏偏安澜索桥真是要命,有轻微恐高症的我走在摇摇晃晃的索桥上,两腿发软头皮发麻的同时,想起小学课本上学的《飞夺泸定桥》,心中对红军叔叔的敬佩不禁又添了三分。好不容易走下桥,心里仍有些后怕。休息了一小会儿,便继续往山上进发。
我要怎么样来表达我对这座山的喜爱呢?作为一个不太热爱运动的人,我总是更愿意呆在房间里看书或者玩电脑。然而对于这样一个不愿主动去亲近它的陌生客,山总是用它郁郁葱葱的博大胸襟包容我——就像玉垒山,以松茂古道做引,牵着我一步一步往前去。
走在山间,左边是山体,右侧可以俯瞰都江堰整个水利工程。身边游人不绝,谈话嬉闹之声不断,而我独自一人,倒觉得自得其乐得很,也没有朱自清先生“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样淡淡的凉意。往日的浮躁喧哗似沉淀下来了一般,心里的宁静快乐,却也难为外人道矣。
许是在水边伫立得久了,玉垒山也自然生出一种水样的轻灵,融进山本身的清秀之中。一般说到山,大抵不过是巍峨磅礴的比喻。然而玉垒山却是一种秀气的美,不缺阳刚,更兼清雅,再加上古庙、古关卡积累下来的历史厚重感,真是个沉心静气的好地方。
因为是一日游,所以带的东西很少,于是走之前往背包里塞了一本书进去——《不去会死》,讲的是一个叫石田裕辅的日本人独自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的经历。送我书的朋友在扉页上写到:送你一种精神。书我看了一部分,仍然不能确定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走在石板路上我想,或许是独立,或许是勇气,或许是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也或许什么都不是。但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在这行走之间,我完完全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是属于自己的,我的时间,我的喜乐,我的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全都由我自己来掌控。
此刻我是自由的。
以前也看过余秋雨的《都江堰》,头一句便是“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我丝毫不怀疑他说这话的认真,只是对于历史成绩总是拉后腿的我而言,我更愿意把都江堰当做一个赠礼,李冰父子给后人的赠礼。我站在他们曾经站过的地方,我见到他们曾经见到的岷江,我登上他们曾经登过的玉垒山——两千多年的历史就这样被缝合了——都江堰自己也没有想到吧?
只可惜,10月3号的都江堰没有蓝天白云,旅途中也没有可爱的孩子,国庆的交通实在让人头疼,甚至于,上帝一定是会错了意,把“浪漫美妙”理解成了“胆战心惊”——没有美好的际遇,倒是遇上了五个小偷。
如此看来,这倒成了一趟不及格的旅行。
作者简介:王璐(1990.8),女,汉,山东烟台人,四川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学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