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被誉为中国第一周报的《南方周末》,向来以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大、公信力最强、版数最多著名;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在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之后,《南方周末》迅速地进行了一次玉树地震策划性报道,其风格独特,充满人情味的报道感动了全中国,值得学习和探讨。
关键词:南方周末;玉树地震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1
一、标题的吸引力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添辉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玉树地震发生之后,4月15日《南方周末》开始对此次地震进行报道。15日头版头条即是:“玉树有难”,配有玉树灾区图片并解释:“玉树县成民房多为土坯结构,几乎全部倒塌,70%的学校发生垮塌。”简单扼要的新闻标题交代了所发生的事件及事发地点,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关注。
在这一组报道中,又穿插着许多连贯的小标题,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 佛语有云:同体大悲,指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他人的痛苦即是自己的痛苦。六字真言分别作为四个小标题使用,与文章相呼应,有深刻的涵义,概括了玉树地震报道的内容,突出了玉树救援进程的阶段性,给读者鲜明的时间感,使整篇报道富有感情和哀情,呈现出了玉树灾区的灾情及救援行动的进展情况,同时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安抚。
二、文字的震撼力
4月14日灾难发生之后,《南方周末》的特别策划性报道充满了人情味儿,读者们从这里看到了灾区群众的悲痛,看到了救援队伍的艰苦,同时也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从这次地震策划性报道的总体来看,《南方周末》的确做到了真实、悲悯和感人,它在用文字的力量将全国人民的心同灾区人民的生死紧紧地系在一起,用文字的力量呼唤更多地人去关注灾区,这样的文字是很有震撼力的。
详细地分析这次报道中的所有新闻,体裁丰富多样,其中有消息、有通讯和记者口述新闻特写。这些新闻严格遵守了新闻真实的原则。从新闻主题的选择和提炼来分析,该周刊对玉树地震的策划性报道无疑显示出了其高超的水平,无论是新闻主题的选择和策划方面还是记者的新闻采写方面都突出了此次地震的主题,正确地引导了舆论,使受众得到了迫切关注的信息,同时也从这次报道中有所得、有所体会。
三、图片的冲击力
此次报道中,几乎每篇消息都配有即时图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其效果往往比单独使用文字更有感染力。《南方周末》在这次图片的选择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4月15日该周刊首次对地震的报道中配了一幅玉树县城倒塌的土坯结构房屋的图片,垮塌的房屋使整个县城看上去像个废墟,让人心理上感到震撼和悲恸。同时,抢眼的图片在头版就引起了受众的关注,达到了新闻应有的效果,从而为22号的后续报道作铺垫,引导受众关注此新闻。
第二版的消息中配了两幅图片,一幅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悼念群众,一幅是21日上午10时人们在西宁广场哀悼地震死难者的图片。这两幅图片跟这篇消息相呼应,玉树地震后7天,是遇难者的头七,也是国家的哀悼日,图片与文字配合向受众传递了国家和民众对玉树遇难者的关注、重视和哀悼。
第三版的报道中配了一幅在玉树中心大酒店废墟中,当地民众和救援人员一起展开紧急营救的黑白图片,现场感很强,让读者身临其境。图片与此篇报道一起向读者们展示了玉树灾区救援的情况,极具真实感,生动的图片同时满足了人们想要全面了解地震情况的心理,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之处。
第四版的报道中,配了一幅玉树体育中心灾民安置点,两个小女孩互相击掌勉励的图片,小女孩灰扑扑的脸上所露出的笑容让人感到心安,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看到了灾区的希望和光明。这篇报道是由各个报刊的现场记者的根据自己的见闻口述而组成的,主题围绕灾后玉树人民的坚强自救、逝者的葬礼及生还者的生活状况,的确是一种安静而强大的力量。
在这期策划性地震报道中,《南方周末》的图片运用显然是非常成功的,总体来说新闻图片有三方面的作用:纪实性、证实性和实感性。新闻图片是报纸传播新闻的主角之一,与新闻文字同样重要,两者应互相配合,不可偏重一方。在这期报道中不但运用了新闻照片,还运用了新闻地图,形式多样,而且图片质量很高,格式标准,向受众传达了准确的信息,跟新闻文字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道水平和质量。
四、结语
《南方周末》此次报道之所以能够成功,并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应归结于以下几点。首先,选取的报道素材极具新闻价值,是公众所关注的、刚发生不久的、对社会造成很大影响的新闻事实;其次,《南方周末》拥有一批极具新闻敏感的记者;由于记者们亲临新闻事发现场,通过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写出来的消息,因此它的现场感强,新闻价值高。
再次,真实的新闻照片和生动的新闻地图的运用,配合新闻文字,提升了报道的质量,给受众以鲜明生动感。最后,《南方周末》这次的策划性报道可谓是一次深度灾难性报道,总体的风格是感性和理性结合的。15幅新闻图片中,只有4幅是直接突出玉树震后状况的,其他则都是表现现场救援和灾民现状的,给人以鼓舞和希望。因此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在竭力的渲染灾情,而是很有节制地尽力向人民展示玉树地震实情。更多地时候它是在以情动人,用事实说话,让人们看到最真实的救援情况和灾民现状,说明震后全中国人民都在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努力拾起希望,走向明天。
参考文献:
[1]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4).
[2]马迪.南方周末深度灾难报道评析[J].青年记者,2008,(7).
关键词:南方周末;玉树地震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1
一、标题的吸引力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添辉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玉树地震发生之后,4月15日《南方周末》开始对此次地震进行报道。15日头版头条即是:“玉树有难”,配有玉树灾区图片并解释:“玉树县成民房多为土坯结构,几乎全部倒塌,70%的学校发生垮塌。”简单扼要的新闻标题交代了所发生的事件及事发地点,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关注。
在这一组报道中,又穿插着许多连贯的小标题,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 佛语有云:同体大悲,指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他人的痛苦即是自己的痛苦。六字真言分别作为四个小标题使用,与文章相呼应,有深刻的涵义,概括了玉树地震报道的内容,突出了玉树救援进程的阶段性,给读者鲜明的时间感,使整篇报道富有感情和哀情,呈现出了玉树灾区的灾情及救援行动的进展情况,同时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安抚。
二、文字的震撼力
4月14日灾难发生之后,《南方周末》的特别策划性报道充满了人情味儿,读者们从这里看到了灾区群众的悲痛,看到了救援队伍的艰苦,同时也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从这次地震策划性报道的总体来看,《南方周末》的确做到了真实、悲悯和感人,它在用文字的力量将全国人民的心同灾区人民的生死紧紧地系在一起,用文字的力量呼唤更多地人去关注灾区,这样的文字是很有震撼力的。
详细地分析这次报道中的所有新闻,体裁丰富多样,其中有消息、有通讯和记者口述新闻特写。这些新闻严格遵守了新闻真实的原则。从新闻主题的选择和提炼来分析,该周刊对玉树地震的策划性报道无疑显示出了其高超的水平,无论是新闻主题的选择和策划方面还是记者的新闻采写方面都突出了此次地震的主题,正确地引导了舆论,使受众得到了迫切关注的信息,同时也从这次报道中有所得、有所体会。
三、图片的冲击力
此次报道中,几乎每篇消息都配有即时图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其效果往往比单独使用文字更有感染力。《南方周末》在这次图片的选择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4月15日该周刊首次对地震的报道中配了一幅玉树县城倒塌的土坯结构房屋的图片,垮塌的房屋使整个县城看上去像个废墟,让人心理上感到震撼和悲恸。同时,抢眼的图片在头版就引起了受众的关注,达到了新闻应有的效果,从而为22号的后续报道作铺垫,引导受众关注此新闻。
第二版的消息中配了两幅图片,一幅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悼念群众,一幅是21日上午10时人们在西宁广场哀悼地震死难者的图片。这两幅图片跟这篇消息相呼应,玉树地震后7天,是遇难者的头七,也是国家的哀悼日,图片与文字配合向受众传递了国家和民众对玉树遇难者的关注、重视和哀悼。
第三版的报道中配了一幅在玉树中心大酒店废墟中,当地民众和救援人员一起展开紧急营救的黑白图片,现场感很强,让读者身临其境。图片与此篇报道一起向读者们展示了玉树灾区救援的情况,极具真实感,生动的图片同时满足了人们想要全面了解地震情况的心理,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之处。
第四版的报道中,配了一幅玉树体育中心灾民安置点,两个小女孩互相击掌勉励的图片,小女孩灰扑扑的脸上所露出的笑容让人感到心安,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看到了灾区的希望和光明。这篇报道是由各个报刊的现场记者的根据自己的见闻口述而组成的,主题围绕灾后玉树人民的坚强自救、逝者的葬礼及生还者的生活状况,的确是一种安静而强大的力量。
在这期策划性地震报道中,《南方周末》的图片运用显然是非常成功的,总体来说新闻图片有三方面的作用:纪实性、证实性和实感性。新闻图片是报纸传播新闻的主角之一,与新闻文字同样重要,两者应互相配合,不可偏重一方。在这期报道中不但运用了新闻照片,还运用了新闻地图,形式多样,而且图片质量很高,格式标准,向受众传达了准确的信息,跟新闻文字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道水平和质量。
四、结语
《南方周末》此次报道之所以能够成功,并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应归结于以下几点。首先,选取的报道素材极具新闻价值,是公众所关注的、刚发生不久的、对社会造成很大影响的新闻事实;其次,《南方周末》拥有一批极具新闻敏感的记者;由于记者们亲临新闻事发现场,通过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写出来的消息,因此它的现场感强,新闻价值高。
再次,真实的新闻照片和生动的新闻地图的运用,配合新闻文字,提升了报道的质量,给受众以鲜明生动感。最后,《南方周末》这次的策划性报道可谓是一次深度灾难性报道,总体的风格是感性和理性结合的。15幅新闻图片中,只有4幅是直接突出玉树震后状况的,其他则都是表现现场救援和灾民现状的,给人以鼓舞和希望。因此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在竭力的渲染灾情,而是很有节制地尽力向人民展示玉树地震实情。更多地时候它是在以情动人,用事实说话,让人们看到最真实的救援情况和灾民现状,说明震后全中国人民都在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努力拾起希望,走向明天。
参考文献:
[1]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4).
[2]马迪.南方周末深度灾难报道评析[J].青年记者,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