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作家纪德说:“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之中寻出快乐。”
干任何事情,不全力以赴就不可能卓有成效。
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我对年轻人说:“你原本有100分的力气,如果你只用了90分,留下的力气对你来讲一钱不值,趁你不注意,它还是会悄悄溜走的,所以年轻人不要吝惜体力。即使你今天筋疲力尽,明天一觉醒来,又会精力十足。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18岁刚开始学挑担时,一般只能挑100斤左右,如果你每次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一点一点往上加,用不了一年你就能挑起200斤的担子:如果你拈轻怕重,能挑100斤却只愿意挑80斤,那么一年以后即使你使出全力,也只能挑起100斤。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尽全力多挑一点呢?人的力气和时间一样,不能储存在银行里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来用,全力以赴不仅可使你今天表现优秀,还能让你今后更卓越!”
这个道理很简单,许多真理原本就是常识。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法国青年非常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个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个凸透镜一样!”
我们可能对很多事情都有兴趣,但人一生的精力毕竟有限。在某个领域做出一番事业,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并不是排斥兴趣的广泛性,而是说,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甚至是人的一生,确实需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一项事业。21世纪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如果不纵向深入,我们就会把有限的精力白白耗费掉。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写道:“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马克思也认为,研究学问,必须在某处突破一点。歌德曾这样劝告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分散精力的要求放置一边,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古今中外,凡大学者、大科学家,无不是将分散的精力聚集起来,获得某个领域的突破的。我们再拿法布尔来说,他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常废寝忘食。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伏在一块大石头旁边。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他仍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的工夫,怎么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了多少个日夜。以这样的精神从事某一项事业,怎么会不成功呢?
认识你的目标,并且全力去完成。相信这句话能够伴随你走向成功。
趣味测试&魔鬼训练之全力以赴篇
[训练题一]全力以赴
成功不取决于年龄、学历,甚至不取决于你的经济能力、社会背景。成功,取决于一个决定。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这个决定。你立志要改变自己、家人和众多人的命运,你立志要让更多的人梦想成真,你必须郑重地做出关系到你一生的承诺,并且坚忍不拔,直到成功。
承诺的三个等级:试试看、尽力而为、全力以赴。
试试看,根本不会成功;尽力而为,有可能成功,但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全力以赴,才可以取得成功。
我经常听到很多同学说:“我想戒掉打游戏的习惯。”我就立刻问他。“是想要,还是一定要?”
他说:“嗯……嗯……”我说:“你只是想要,而不是一定要,这样是戒不掉的。你想了多久了?戒掉了吗?”他说:“我想了很久了,确实还没戒掉。”
他为什么不能戒掉呢?因为他只是想,并不是一定要。想要和一定要是不一样的,只有一定要的人才会拿出行动,并坚持到底。
有很多人喜欢讲:“我试试看吧”“我希望能……”“差不多吧”“也许行吧”。还有一些人在办事的时候。总是说:“我争取吧”“我尽量吧”“我尽力而为”。
从今以后不要讲这些话,因为它们不会帮你取得成功,要讲:“我一定要!”“我肯定要!”“我绝对要!”“我必须要!”“全力以赴!”只有这样想,你才会有好的表现与成功的机会。
请回答以下问题,进行自我分析:
1.我到底是想要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
2.我有哪些需要改变的地方?
3.我是应该改变,还是必须改变?
4.我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5.遇到阻力时我将怎么做以确保自己全力以赴?
[训练题二]培养你的热忱
有位美国妈妈在厨房里洗碗,透过窗户,她看到自己的小孩在后院不停地蹦来蹦去,玩得满头大汗,便对小孩喊道:“你在干什么?”小孩停下来,很认真地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对孩子的异想天开。这位妈妈没有泼冷水,也没有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去吧!不要忘记回来哦!”
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感谢他的母亲,因为即使是面对他那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妈妈也会报以满腔热忱。而这种热忱推动他最终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你的热忱是否遭受过打击?把它写下来(如你想邀朋友一起去游泳,却被他泼冷水:“算了吧,没时间!”你说要去爬山,他更不屑:“你真的有这个兴致?那你自己去吧!”)
1.当你的热忱遭到打击时。你的感受如何?
2.有没有体会到没有热忱给学习、生活、娱乐带来的损害(如互相逃避、互相不认同、没有快乐等)
3.你是否也打击过别人的热忱?对方有什么感受?
4.你在哪些方面需要热忱?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热忱呢?
5.你愿意去营造一种充满热忱的环境吗?你会怎么做?
(选自《你在为谁读书》,有删改,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干任何事情,不全力以赴就不可能卓有成效。
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我对年轻人说:“你原本有100分的力气,如果你只用了90分,留下的力气对你来讲一钱不值,趁你不注意,它还是会悄悄溜走的,所以年轻人不要吝惜体力。即使你今天筋疲力尽,明天一觉醒来,又会精力十足。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18岁刚开始学挑担时,一般只能挑100斤左右,如果你每次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一点一点往上加,用不了一年你就能挑起200斤的担子:如果你拈轻怕重,能挑100斤却只愿意挑80斤,那么一年以后即使你使出全力,也只能挑起100斤。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尽全力多挑一点呢?人的力气和时间一样,不能储存在银行里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来用,全力以赴不仅可使你今天表现优秀,还能让你今后更卓越!”
这个道理很简单,许多真理原本就是常识。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法国青年非常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个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个凸透镜一样!”
我们可能对很多事情都有兴趣,但人一生的精力毕竟有限。在某个领域做出一番事业,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并不是排斥兴趣的广泛性,而是说,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甚至是人的一生,确实需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一项事业。21世纪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如果不纵向深入,我们就会把有限的精力白白耗费掉。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写道:“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马克思也认为,研究学问,必须在某处突破一点。歌德曾这样劝告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分散精力的要求放置一边,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古今中外,凡大学者、大科学家,无不是将分散的精力聚集起来,获得某个领域的突破的。我们再拿法布尔来说,他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常废寝忘食。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伏在一块大石头旁边。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他仍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的工夫,怎么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了多少个日夜。以这样的精神从事某一项事业,怎么会不成功呢?
认识你的目标,并且全力去完成。相信这句话能够伴随你走向成功。
趣味测试&魔鬼训练之全力以赴篇
[训练题一]全力以赴
成功不取决于年龄、学历,甚至不取决于你的经济能力、社会背景。成功,取决于一个决定。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这个决定。你立志要改变自己、家人和众多人的命运,你立志要让更多的人梦想成真,你必须郑重地做出关系到你一生的承诺,并且坚忍不拔,直到成功。
承诺的三个等级:试试看、尽力而为、全力以赴。
试试看,根本不会成功;尽力而为,有可能成功,但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全力以赴,才可以取得成功。
我经常听到很多同学说:“我想戒掉打游戏的习惯。”我就立刻问他。“是想要,还是一定要?”
他说:“嗯……嗯……”我说:“你只是想要,而不是一定要,这样是戒不掉的。你想了多久了?戒掉了吗?”他说:“我想了很久了,确实还没戒掉。”
他为什么不能戒掉呢?因为他只是想,并不是一定要。想要和一定要是不一样的,只有一定要的人才会拿出行动,并坚持到底。
有很多人喜欢讲:“我试试看吧”“我希望能……”“差不多吧”“也许行吧”。还有一些人在办事的时候。总是说:“我争取吧”“我尽量吧”“我尽力而为”。
从今以后不要讲这些话,因为它们不会帮你取得成功,要讲:“我一定要!”“我肯定要!”“我绝对要!”“我必须要!”“全力以赴!”只有这样想,你才会有好的表现与成功的机会。
请回答以下问题,进行自我分析:
1.我到底是想要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
2.我有哪些需要改变的地方?
3.我是应该改变,还是必须改变?
4.我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5.遇到阻力时我将怎么做以确保自己全力以赴?
[训练题二]培养你的热忱
有位美国妈妈在厨房里洗碗,透过窗户,她看到自己的小孩在后院不停地蹦来蹦去,玩得满头大汗,便对小孩喊道:“你在干什么?”小孩停下来,很认真地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对孩子的异想天开。这位妈妈没有泼冷水,也没有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去吧!不要忘记回来哦!”
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感谢他的母亲,因为即使是面对他那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妈妈也会报以满腔热忱。而这种热忱推动他最终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你的热忱是否遭受过打击?把它写下来(如你想邀朋友一起去游泳,却被他泼冷水:“算了吧,没时间!”你说要去爬山,他更不屑:“你真的有这个兴致?那你自己去吧!”)
1.当你的热忱遭到打击时。你的感受如何?
2.有没有体会到没有热忱给学习、生活、娱乐带来的损害(如互相逃避、互相不认同、没有快乐等)
3.你是否也打击过别人的热忱?对方有什么感受?
4.你在哪些方面需要热忱?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热忱呢?
5.你愿意去营造一种充满热忱的环境吗?你会怎么做?
(选自《你在为谁读书》,有删改,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