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模仿与创作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sions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初期的美术活动可以说是一种游戏。两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鸦,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只要成人不去干预,他 们会十分自然地运用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目的不是画出“什么”,而是通过绘画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这一时期需要的是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从而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儿童画体现儿童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反映儿童的情感、审美趣味和人格素养。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通过对儿童进行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使我认识到儿童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表现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远远超过心理学家为他们划定的界限。“儿童中心论”的教育思想主张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创造力。认为美术教育应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例如:在学前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以“家”为主题,画一幅反映家庭温暖或家庭关爱内容的画。鼓励小朋友大胆创作,画出自己“家”的特点。一幅幅反映家庭生活的画面映在眼前,我真是佩服小朋友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几十张画各不相同:有的小朋友画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有的画的是全家人在大扫除。通过幼儿对家庭生活情境的写生充分反映出幼儿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例如一个小小的垃圾筒都会合理而有序的安排在自己的画面里。还有的小朋友突发奇想画出他们想象中的家,或在海底或在太空……我鼓励小朋友放开思绪,打破常规。不受现时生活的束服自己的画面自己作主。但是也有很多小朋友的画我却有些看不懂,于是我分别找小朋友讲解自己的画。让我吃惊的是一些大人们看不懂的画,也都有各种各样的有趣故事。通过这件事我马上想到了事情的原因所在,就是孩子们缺少了传统美术技能的学习。于是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无法通过话笔完整的表现自身的情感。所以,美术技能的学习也就是幼儿绘画的模仿阶段是幼儿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 师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一味的模仿去画。
  由于幼儿能力有限,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美工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在幼儿美术课教学中,应“注求其意、次求形”。如果对技能要求过高,会使幼儿失去信心,抑制幼儿表达事物的愿望,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也会使儿童画失真缺少童趣。应把发展智力摆在传授知识技能的首位,对幼儿所有创造都给予肯定,从每个幼儿的作品中找出他们的优点, 幼儿创造成果得到了肯定,创作积极性自然就越高。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随时都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 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做势必会 压抑幼儿的创造性。使儿童画变得成人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能让幼儿接受绘画技法的专业学习,又能激发创作的兴趣。通过绘画体会绘画所带来的乐趣。将模仿与创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我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主要内容是小猫犯了错误,猫妈妈在耐心的批评小猫。请小朋友们想一下:如果自己犯了错误,妈媽批评自己时,应该是一个什么情景?小朋友在绘画时应注意猫妈妈和小猫分别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教师示范画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大小、即比例,猫妈妈和小猫表情动作的差别,在表现画面形的同时,重点表现其“意”。画好后请小朋友通过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为画面添画背景。同时还可以调整画面的构图。完成后请小朋友依次讲解自己的画。有的小朋友画的是室外的背景,有蓝天、白云、鲜花、草地、太阳、小鸟……有的小朋友为小猫一家画了幅室内的背景图:木制的地板,圆形的餐桌上面还有美丽的台布,画面的上面画了一根凉衣绳,上面挂着刚洗过的衣服,还滴着水滴,一定是猫妈妈洗的,充满了人性化好温馨……这时的我觉得做为幼儿教师真的很幸福,通过幼儿形象夸张、色彩张扬的画不仅可以使我大饱眼福,还可以聆听幼儿奇妙的内心世界,体会那一份份童真。
其他文献
一、体育教学和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系  多年体育教学经验使我懂得,体育教学的跟目标不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术,也不再与培养多少运动员,而在与大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这对于学生的生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这个体育教师心中,一个又一个儿童的个体生命发展是己任,但这|个“生命发展”不是简单的发展,而是多方面综合的发展,诸如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等。  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是什么关系?
期刊
一、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目标的一致性特点决定了学科整合的必然性 自然及社会科学的细致分类决定了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分科教学的存在。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教育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又决定了学科间在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运作方式方法等方面既存在着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个性,也存在着相同或相近的共性。从系统工程学说的角度出发,综合实践活动与体育等诸学科是统一于素质教育的大系统之下,有着共同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相似的学科特点的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进一步学习时间单位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已经学会了看整时与半时,初步认识了时针与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掌握了1时=60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对“时分秒”的感性认识。由于“秒”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不能借助具体的实物表现出来,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帮助建立秒的概念。学好秒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对于
期刊
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用正确恰当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掌握波音記号的演唱技巧,能够在歌曲中正确的运用。  2.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表现方式为歌曲伴奏。  3.学生能够声情并茂的表演歌曲,歌舞结合,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彝族音乐文化特色。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正确恰当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难点:1.歌曲中“波音记号”的演唱技巧  2.能用不同的
期刊
看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而语文教师们也对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然而效果却不明显。笔者对此深感纳闷,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何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多姿、摇弋生辉的众多作品莫然元衷,为何对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诠释如坠云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突然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读五年级的儿子每天雷打不动地听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品三国,
期刊
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是熏陶、是启发,它不仅可以撞击学生的灵魂,还影响他们的情感、精神、品格等。美的意境更能迅速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洗涤。这些意境也就是美术教师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的审美形式创设审美情境。  我们的学生渴望“美”,甚至希望创造“美”。那么,什么是美?美在何处,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
期刊
一、情境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短片,这个队伍是如何排列的,行数和列数有什么关系?  生:行数=列数。  师:像这样行数和列数相等的队伍就叫做方阵。  出示课题:今天就要来研究一下方阵中的数学问题。 师:怎样求这个方阵的总人数呢?  生:小结实心方阵的总数求法。每边人数×每边人数=实心方阵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找准生活和数学的切入点,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  二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健康、劳动技能和审美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学校的任务概括的讲就是培养德育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美育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周代统治者已把美
期刊
一、器乐教学的性质  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2.以合奏为主要形式。  3.以课堂乐器为主要用具。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这个是特别重要的,有了它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教学和乐器的选择。“以合奏为主要教学形式”和“以课堂乐器为主要的学习器具”。课堂乐器服从于上面两个原则“面向”、“以合奏”,主要选择和谐,个性化不强的乐器。西洋管弦乐队的配置科学合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期刊
有效教育开展3年多了,现在不管何时当您走进我校的音乐课堂,你一定会欣喜地看到有效教育在课堂中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对好的教育就是有效的。  我是一名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有效教育刚刚推行时,我一直認为那是班主任的事和我没关系。其它老师做什么我就跟着做,并没有理解和认识,慢慢的开始感觉课好上了,不用再一遍遍的说:说话的别说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们就心领神会了。学生思维也更活跃了,课堂表现和创新能力有所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