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使用干扰素α1b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扰素α1b治疗麻疹,退热天数平均为1.6天,麻疹消退天数平均2.3天。有1例患者死于麻疹脑炎,其他患者临床上全部治愈。结论: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麻疹,退热时间、麻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干扰素α1b 麻疹 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5年7月~2007年6月收治麻疹患者70例,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麻疹IgM抗体确诊。其中0~10岁35例,10~20岁25例,20~40岁7例,40岁以上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中,男23例,女12例,体温38.8℃以上29例,体温38.8℃以下6例;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体温38.8℃以上31例,体温38.8℃以下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构成、病程及病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住院患者住院前无并发症且均未用过抗病毒药物。
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干扰素α1b治疗,每天300万U肌注,疗程3天,辅以支持对症综合治疗。对照组用板蓝根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病毒唑每千克体重10~15mg,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4~7天。两组均以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有无并发症作为疗效判断标准。
统计学处理: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均数的差异性以t检验,率的差异以X2检验。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退热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并发肺炎5例,并发中耳炎2例,并发脑炎1例。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讨论
目前临床使用干扰素治疗麻疹,主要起到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麻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侵入血流造成第2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皮疹,同时麻疹病人免疫功能被不同程度抑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干扰素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DNA、RNA病毒都能抑制其繁殖。主要作用于蛋白合成阶段诱导小分子,阻抑因子形成及一种多肽合成起始因子eIF磷酸化失活,产生抑制病毒增殖作用;干扰素还可以脱壳、转录、翻译、组装和释放等多种不同水平产生抑制作用。小剂量、短时间应用干扰素,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有增强作用,可增强NK细胞、K细胞和细胞的细胞毒性,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
本组资料说明,临床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麻疹,平均退热时间和麻疹消退时间都明显缩短。在顿挫病情、减轻症状、使病情趋于轻型化、防止并发症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故认为干扰素α1b治疗麻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耀星.免疫预防和疾病控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7:216.
2 程海文,孔德亮,麦炜,等.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3):76-77.
3 贾滨,等.2003年麻疹疫情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4,12:1198-1200.
关键词 干扰素α1b 麻疹 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5年7月~2007年6月收治麻疹患者70例,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麻疹IgM抗体确诊。其中0~10岁35例,10~20岁25例,20~40岁7例,40岁以上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中,男23例,女12例,体温38.8℃以上29例,体温38.8℃以下6例;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体温38.8℃以上31例,体温38.8℃以下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构成、病程及病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住院患者住院前无并发症且均未用过抗病毒药物。
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干扰素α1b治疗,每天300万U肌注,疗程3天,辅以支持对症综合治疗。对照组用板蓝根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病毒唑每千克体重10~15mg,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4~7天。两组均以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有无并发症作为疗效判断标准。
统计学处理: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均数的差异性以t检验,率的差异以X2检验。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退热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并发肺炎5例,并发中耳炎2例,并发脑炎1例。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讨论
目前临床使用干扰素治疗麻疹,主要起到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麻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侵入血流造成第2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皮疹,同时麻疹病人免疫功能被不同程度抑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干扰素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DNA、RNA病毒都能抑制其繁殖。主要作用于蛋白合成阶段诱导小分子,阻抑因子形成及一种多肽合成起始因子eIF磷酸化失活,产生抑制病毒增殖作用;干扰素还可以脱壳、转录、翻译、组装和释放等多种不同水平产生抑制作用。小剂量、短时间应用干扰素,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有增强作用,可增强NK细胞、K细胞和细胞的细胞毒性,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
本组资料说明,临床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麻疹,平均退热时间和麻疹消退时间都明显缩短。在顿挫病情、减轻症状、使病情趋于轻型化、防止并发症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故认为干扰素α1b治疗麻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耀星.免疫预防和疾病控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7:216.
2 程海文,孔德亮,麦炜,等.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3):76-77.
3 贾滨,等.2003年麻疹疫情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4,12:119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