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6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离不开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培养阅读能力。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既能提高数学语言发展水平,自我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自学的能力,更能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一、缘起:数学阅读点到为止,困难重重
  数学阅读不是一般文字概念上的阅读,它还具有假设、证明、概括、归纳、总结、判断、比较、推理等一系列的能力,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阅读,还包括一些图形、符号、图表等的阅读。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一类简单题型出现很多次仍然有错误。很多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原有的认知组成,对抽象性、符号化、图表化的数学信息阅读能力低,缺乏足够的信息整理迁移能力。各方面原因的综合限制,使得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没法得到有效的培养,着实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生活的数学化,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养阅读能力已是从教工作者的共识。
  二、思考:阅读能力多元发展,透出曙光
  (一)数学文字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文字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常常通过抓住一个关键词就能很快反映出解题思路。有时又因多一字少一字,题目意思完全不一样。
  例如:5、7、13、11、9、20,从左往右数,圈出前3个数;从右往左数,圈出第3个数。“几”和“第几”是自然数所具有的两项基本含义,几表示物体有多少,第几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在这一题要让学生在阅读、观察、数数等活动中认识几和第几。
  在3、7、5、19、10、12这些数中,比7大的数有( )个。
  一字之差,考查的是数和数量这两个知识点。第1题是要将比7大的数罗列出来,第2题先要找出比7大的数,然后数一数一共是几个。
  (二)数学符号的阅读能力
  数学符号比数字出现的晚,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接触“ ” “-”“×”“÷”“>”“<”“=”这些数学符号。每种数学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也是要求学生能理解与应用的。
  在教学“>”“<”时,结合儿歌“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并配合手势,可帮助学生形象具体地记忆理解数学符号。例如,5 7=8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就像天平,等号左边的算式得数和等号右边算式的得数相等,这就要求学生既要理解并求出加法算式得数,还要认识并理解“=”的含义。
  (三)图示的阅读能力
  数学图示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文字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接受能力也有限,通过图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如大括号和“?”相结合的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在直观图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发展到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与此同时,学生所经历的提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及通过计算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经之路。经历这一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无疑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四)数学表格的阅读能力
  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表格呈现,通过表格,要求学生理清条件、问题和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低年级数学题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表格题,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如“大班有小飞机7架,小班有6架,两个班一共有多少架?”“一共有15个小轮船,其中小班有10個,二班有几个?”只有读懂了表格,根据相应的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五)情境图的阅读能力
  教材中例题的情境图一般都能体现出整节课的重难点,情境图的阅读能力,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图的意思,还要读懂这幅图里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如《分一分》,情境图出示的是超市里的两个货架,学生说一说货架上摆了哪些物品,是怎么样摆放的,交流说这样摆放物品的好处。又如教学《连加连减》,学生要根据图意说清楚事情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以帮助他们体会算式的实际意义,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
  三、践行:打破思维定式,撞击智慧
  对于识字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的多少直观关系到他能否正确有效地读懂数学题。“人生聪明识字始”,书读得多,字认得多,思维也更开阔。
  (一)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读题解题。在一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常利用榜样的作用,让识字量多的小朋友示范读题,解释题目该怎么做,让其他学生充分意识到多认字、多阅读的必要性。
  (二)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小学数学的教材不仅有富有童趣文字描述、卡通图案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等有趣的实践活动课,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如在讲解比一比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同学之间来比一比。还有认识物体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找一找等活动环节,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多样的情境都有利于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
  具备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数学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课程教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改革,致使探究式教学法深入人心,学生需求已经无法得到满足,导致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被淘汰,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和做事能力有很大的
针对物理学科抽象、难懂的特点,应用引桥教学法能够搭建学科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了应用引桥教学法的优势与作用,
随着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兴致的培养被再次强调,而一堂课兴趣的激发点就在于课堂导入。一个好的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dult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ALL)治疗转归尚不满意,完全缓解(CR)率约80%,5年生存率约30%~60%。如何提高CR和长期生存为aALL临床急待解决问题之一。我们
对目前江西省钨矿山“多、小、散、乱”的局面,从钨的市场需求和钨资源形势两个方面分析了江西省钨工业链要持续稳定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实施钨资源开发整合,并提出了钨资源开发整
线性工程带状地形图自动分幅在工程制图中有着重大意义,能大大提高裁图工作效率,可以通过线路中线与带状地形图数据模型创建、获取离散点数据的最小外接矩形图框、图幅裁减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