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简称培文中学)由安溪培文师范学校转制而来,是安溪县唯一一所依托高校办学的中学。先是由培文师范转型为高级中学,2011年榜头中学并入,培文中学即转型为完全中学。培文中学是安溪县最年轻的完全中学,办学区位不理想,生源素质更是处于末位,在安溪县完中系列中属于后发展完全中学,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迫使培文中学必须走异质竞争道路,必须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创出自己的品牌。几年来培文中学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学校的发展。
一、聚集群体智慧,凝练办学理念
从中等师范学校转制为高中后,办成什么样的高中,如何将高中办好,作为一所后发展的高中其内涵怎么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培文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基于学校25年办学积淀,特别是转制为中学后面对的具体生源情况,学校从多个层面开展了办学思想大讨论,进行了激烈的思维大碰撞,经过认真的探索,在聚集群体智慧并借鉴他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主要内涵:
1. “创造”是我们的追求。
在“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培文中学在教育实践中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的营造既富有地方特色,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人性化风格。来过培文中学的人都为之震撼,交口称赞培文校园“秀气、灵气、大气、文气”四气交融集聚。开展适合学生学会做人的德育活动。学校所有德育活动的规划和开展都建立在对学情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活动形式简朴、实效,传统德育项目在培文发扬光大。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教师团队,教师的专业发展彰显着个性化光芒,随性适情惬意的教育教学风格,成了培文中学教师团队的独特标签。创建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培文中学另一道人文风景。丰富和完善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改变,让每一个培文学子时刻感受着奋斗的充实和成长的快乐。
2. 适合学生,是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基本前提。
我们从教育的多样性入手,在课程设置、活动平台的搭建上,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的机会,实现最大程度的参与,因势利导把学生不同的天赋导到不同的渠道。通过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培文中学的学生基本上能在适合的时间,在他们到达恰当的心理发展阶段时,学习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青春在培文启航,个性在培文张扬,学业在培文成就,梦想在培文放飞”已经成为培文中学学生精神风貌的写照。
3. “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是我们的目标。
主要包括适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适度发展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适时、适性、适量,从“最近发展区”入手,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的成功;和谐发展是指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其身心不矛盾、主客观不冲突等;全面发展是指育人不能重智轻德,更不能重艺轻体。因为时刻注意使学校教育“适度”“和谐”“全面”发展,培文中学学生的情商、智商、逆商、创造力商数“四商”齐全,学校也由此而生机勃发。
二、走差异化道路,培育办学特色
培文中学由中等师范转制而来,作为一所办在村居级的农村中学,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区位优势。相反,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中,培文中学的缺陷和发展瓶颈却十分突出。从发展的历史看,培文中学是安溪县最年轻的农村完全中学,虽有后发优势,但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如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办出特色,创出品牌,那它在安溪完全中学发展系列中只能居于末位。周边的中学目前都已跃升为二级或三级达标中学,而培文中学因校安工程拆除重建面积达1.23万平方米,达标创建工作慢了周边中学半拍,仅是一所准三级达标中学。因此,从高中招生角度看,培文中学暂时很难招到优质的生源。基于培文中学的具体区位状况和生源素质实际,培文中学必须在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上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必须寻求异质竞争的支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于是培文中学形成了“个性化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办学共识,具体而言,就是寻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着力点。培文中学的前身是培文师范和榜头中学,培文师范和榜头中学的最大特点是侨建公办学校,培文师范由印尼华侨施金城先生创建,榜头中学由新加坡华侨白水成先生创建,两所学校在东南亚侨亲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为此,学校把办学目标设定为“在海峡西岸有较大影响,在闽南地区和东南亚侨亲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侨建学校”,把育人目标设定为“爱国爱乡、崇德好善、思进有为、敢拼会赢”。培文师范在体育教学、音乐教学、美术教学方面的设施以及师资配备上有着其他中学所不具有的优势,为此,我们把“全面发展,艺体见长”作为办学特色。正是对学校历史传承的准确把握和对学校高中生源素质的准确了解,培文中学艺术特色教育已初见成效,每年均有一大批学生考入艺术类本科院校。2011年,陈茹萍同学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成为安溪县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人。目前,培文中学的艺体教育在社会上已有了较好的口碑。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共同成长
针对学校生源素质和教师队伍实际,培文中学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强调发展性评价,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方面:依据多元智力理论,多种智力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同时存在于每个孩子身上,每个孩子的智力强项不一样,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评价中要尊重每个孩子,允许有差异地向前发展。通过评价,以优促短,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尊严和应有的责任感。具体做法:重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积极评价,制定了《培文中学学生成长手册》;搭建学生活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取得荣誉;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指导。
教师方面:每位教师的起点不同,能力上各有所长,学校的评价就是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使其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制定了《培文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方案着重从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和家长评教、领导评价四个维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使教师本人真正地得到发展。
四、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办学品位
转制为完全中学以来,培文中学高度重视课程改革的推进。回顾近十年的课改工作,成效很大,积累了一些经验,诞生了一批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观念转变不彻底,课程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积极谋划破解之策。一是抓再学习再培训,特别是抓住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机,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聆听专家讲座,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基本功竞赛,教案评比,论文、多媒体课件比赛,举办磨课、说课、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再次掀起新一轮推进课改高潮。二是健全课改制度。为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培文中学建立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落实措施,如行政领导分工蹲点制度、年级工作组月会议制度、课改骨干教师示范课制度、课改展示活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校际协作交流制度。三是因地制宜,不断完善课改措施。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和《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坚决维护课程方案的严肃性。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制定选修课程方案,编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开好选修课。对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结合地方特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也作详细的规划,并着力实施。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针对部分学科新教材编排知识体系不连贯、教材内容跳跃性大、课时紧张等问题,在实施模块教学时,对高中三年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科学分配模块各部分内容的学时,恰当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确保提高教学效益。深化课程改革,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地域不同则资源不同,资源不同则课程不同,课程不同则学校特色不同,实施课程改革必须从地情学情校情实际出发,切忌生搬硬套。
坚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追求,坚定不渝地高举多样化教育大旗,走一条彰显培文特色的差异化办学之路,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必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出精彩;也必将让学校早日形成比较优势,促进学校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走差异化办学道路,培文中学的办学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校长)
一、聚集群体智慧,凝练办学理念
从中等师范学校转制为高中后,办成什么样的高中,如何将高中办好,作为一所后发展的高中其内涵怎么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培文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基于学校25年办学积淀,特别是转制为中学后面对的具体生源情况,学校从多个层面开展了办学思想大讨论,进行了激烈的思维大碰撞,经过认真的探索,在聚集群体智慧并借鉴他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主要内涵:
1. “创造”是我们的追求。
在“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培文中学在教育实践中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的营造既富有地方特色,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人性化风格。来过培文中学的人都为之震撼,交口称赞培文校园“秀气、灵气、大气、文气”四气交融集聚。开展适合学生学会做人的德育活动。学校所有德育活动的规划和开展都建立在对学情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活动形式简朴、实效,传统德育项目在培文发扬光大。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教师团队,教师的专业发展彰显着个性化光芒,随性适情惬意的教育教学风格,成了培文中学教师团队的独特标签。创建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培文中学另一道人文风景。丰富和完善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改变,让每一个培文学子时刻感受着奋斗的充实和成长的快乐。
2. 适合学生,是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基本前提。
我们从教育的多样性入手,在课程设置、活动平台的搭建上,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的机会,实现最大程度的参与,因势利导把学生不同的天赋导到不同的渠道。通过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培文中学的学生基本上能在适合的时间,在他们到达恰当的心理发展阶段时,学习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青春在培文启航,个性在培文张扬,学业在培文成就,梦想在培文放飞”已经成为培文中学学生精神风貌的写照。
3. “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是我们的目标。
主要包括适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适度发展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适时、适性、适量,从“最近发展区”入手,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的成功;和谐发展是指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其身心不矛盾、主客观不冲突等;全面发展是指育人不能重智轻德,更不能重艺轻体。因为时刻注意使学校教育“适度”“和谐”“全面”发展,培文中学学生的情商、智商、逆商、创造力商数“四商”齐全,学校也由此而生机勃发。
二、走差异化道路,培育办学特色
培文中学由中等师范转制而来,作为一所办在村居级的农村中学,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区位优势。相反,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中,培文中学的缺陷和发展瓶颈却十分突出。从发展的历史看,培文中学是安溪县最年轻的农村完全中学,虽有后发优势,但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如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办出特色,创出品牌,那它在安溪完全中学发展系列中只能居于末位。周边的中学目前都已跃升为二级或三级达标中学,而培文中学因校安工程拆除重建面积达1.23万平方米,达标创建工作慢了周边中学半拍,仅是一所准三级达标中学。因此,从高中招生角度看,培文中学暂时很难招到优质的生源。基于培文中学的具体区位状况和生源素质实际,培文中学必须在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上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必须寻求异质竞争的支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于是培文中学形成了“个性化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办学共识,具体而言,就是寻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着力点。培文中学的前身是培文师范和榜头中学,培文师范和榜头中学的最大特点是侨建公办学校,培文师范由印尼华侨施金城先生创建,榜头中学由新加坡华侨白水成先生创建,两所学校在东南亚侨亲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为此,学校把办学目标设定为“在海峡西岸有较大影响,在闽南地区和东南亚侨亲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侨建学校”,把育人目标设定为“爱国爱乡、崇德好善、思进有为、敢拼会赢”。培文师范在体育教学、音乐教学、美术教学方面的设施以及师资配备上有着其他中学所不具有的优势,为此,我们把“全面发展,艺体见长”作为办学特色。正是对学校历史传承的准确把握和对学校高中生源素质的准确了解,培文中学艺术特色教育已初见成效,每年均有一大批学生考入艺术类本科院校。2011年,陈茹萍同学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成为安溪县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人。目前,培文中学的艺体教育在社会上已有了较好的口碑。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共同成长
针对学校生源素质和教师队伍实际,培文中学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强调发展性评价,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方面:依据多元智力理论,多种智力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同时存在于每个孩子身上,每个孩子的智力强项不一样,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评价中要尊重每个孩子,允许有差异地向前发展。通过评价,以优促短,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尊严和应有的责任感。具体做法:重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积极评价,制定了《培文中学学生成长手册》;搭建学生活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取得荣誉;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指导。
教师方面:每位教师的起点不同,能力上各有所长,学校的评价就是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使其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制定了《培文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方案着重从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和家长评教、领导评价四个维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使教师本人真正地得到发展。
四、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办学品位
转制为完全中学以来,培文中学高度重视课程改革的推进。回顾近十年的课改工作,成效很大,积累了一些经验,诞生了一批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观念转变不彻底,课程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积极谋划破解之策。一是抓再学习再培训,特别是抓住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机,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聆听专家讲座,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基本功竞赛,教案评比,论文、多媒体课件比赛,举办磨课、说课、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再次掀起新一轮推进课改高潮。二是健全课改制度。为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培文中学建立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落实措施,如行政领导分工蹲点制度、年级工作组月会议制度、课改骨干教师示范课制度、课改展示活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校际协作交流制度。三是因地制宜,不断完善课改措施。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和《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坚决维护课程方案的严肃性。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制定选修课程方案,编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开好选修课。对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结合地方特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也作详细的规划,并着力实施。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针对部分学科新教材编排知识体系不连贯、教材内容跳跃性大、课时紧张等问题,在实施模块教学时,对高中三年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科学分配模块各部分内容的学时,恰当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确保提高教学效益。深化课程改革,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地域不同则资源不同,资源不同则课程不同,课程不同则学校特色不同,实施课程改革必须从地情学情校情实际出发,切忌生搬硬套。
坚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追求,坚定不渝地高举多样化教育大旗,走一条彰显培文特色的差异化办学之路,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必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出精彩;也必将让学校早日形成比较优势,促进学校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走差异化办学道路,培文中学的办学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