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来说,电影没有最好的时代,也没有最坏的时代。正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一诗句,你想做的事并且一直在做,电影没有抛弃你,你也没有抛弃电影。朋友羡慕我说,你每次做的都是你想做的,没有你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这便很幸福。”
——王小帅
我喜欢,怎会觉得辛苦?
2012年5月11日,这是个极其普通的日子,却是著名导演王小帅的新作《我11》上映的第一天。《我11》,毫无例外地,遵循王小帅一贯的独特、敏感的电影风格,讲述一个11岁小男孩在朦胧中知晓成人世界里的秘密,诸如“杀人事件”、诸如“械斗”、诸如“性事”,等等,不一而足。
70年代,当王小帅随着父母迁徙到众多“三线援建”城市之一的重庆时,他的童年在一系列事件后开始静悄悄地发生变化。彼时,《我11》的故事雏形就在现实世界中与长大后的王小帅发生着碰撞。在上海、贵阳、重庆、北京等众多地方辗转成长,自诩为“中国人,四海为家”的王小帅不再是懵懂的少年,而是一个一直坚持着自己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文艺青年了。
尽管从他自筹资金拍摄电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到《梦幻田园》,从《青红》到《我11》,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王小帅却已经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他的作品中,都透露着残酷与理性,底层人的喜与悲,在他的光影中折射出一个清晰的鏡像。不知从何时,王小帅成为国际各大电影节的座上嘉宾,执导的《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日照重庆》等影片,更是获得了柏林、戛纳等众多国际电影节所授予的荣誉。
2012年,时隔两年之久,王小帅携新作《我11》归来。选择5月11日,“因为档期的原因,正好巧合上了,是‘我11’的谐音”。王小帅解释说,带着些许局促。当提出质疑“单靠一人之力去推动电影是否有些辛苦”,“我喜欢做这个,就不觉辛苦”,这句话在采访过程中被王小帅反反复复说了三遍。
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后,各种“微”元素应接不暇,微博、微信、微电影,各种“微”,俨然成了“微时代”,万般事都变成了“围观”的对象。无数人七嘴八舌话“是非”,或盲从,或武断,大多失去了自我决断的能力。反观王小帅,他却说,“我就是我,我不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一’。这句话他说得面不改色,说得理直气壮。谈起自己的新作《我11》,眼前的王小帅愈发显得眉飞色舞。
《我11》,“被绑架”的童年
现代青年:2011年以来,许多怀1日题材相继出现,为什么怀旧风起?
王小帅:这是阶段性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制作人已步入中年,在工作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就会遥想当年。这也是当下的题材,即使穿越到古代,当下也不能代替电影。于是,怀旧之风变成了一种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的东西最容易打动人。
现代青年:冰棍、弹珠、脖子上挂着钥匙等,这些元素对70年代人意味着什么?
王小帅:在70年代,这些元素是当时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孩玩的也很简单,更别提电脑了。在如此封闭落后的情况下,只有这般简单的东西会给小孩带来野趣,使得乐趣中带着童真味。而当下世界过于奢华而乏味,过于丰富而麻木,他们就更容易遥想过去的单纯。
现代青年:当下充满了太多的欲望?
王小帅:对,得到后就容易麻木。心灵麻木了,幸福感也随之降低。那时候根本没有可以玩的,小孩们都视弹珠若珍宝。大年初一,妈妈做的新衣服是要穿一年的,那种拥有新衣服的快乐是无以言表的。而现在的孩子可能每天都有新衣服穿,这种幸福感也随着容易得到的体验而降低。
现代青年:你是觉得过去那样的生活快乐些?
王小帅:我不能,也不敢这么说。从理性角度来看,过去不一定快乐,也不能说过去物质很匮乏。归根结底,这是人的一种“斯德哥尔摩”情结,被绑架情结,过去绑架了你。给你一块糖,你就会幸福得不得了,但这种甜蜜是“被绑架”带来的,而不是真正的甜蜜,因为你已经把欲望与所得降低到最底线。若从物质层次来说,过去不如现在,可若从幸福度来看,形成这种情结的是由“被绑架”情结带来的感觉误差。
现代青年:你说自己拍摄《我11》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这是什么坑?
王小帅:拍《我11》是我的心愿,但它没有大家所说的商业性与流行性,它是一部回望过去,梳理历史的电影。从市面上来看,这不以流行来论。但是,2011年怀旧风流行,连奥斯卡最佳影片都是黑白无声,《我11》也算依潮流而动。再者,房子都快倒塌了,现在不拍,更待何时?就硬着头皮上了。
现代青年:童年时,你知道了许多成人世界里的秘密,对你来说,不觉得残酷吗?
王小帅:谈不上残酷与否。每个人都存在,只是你的记忆或放大了,或被遮蔽掉了,你未去细想,也没有去尊重它。认真思考,从3岁到4岁,你肯定有模模糊糊的记忆,更别说11岁了。至少你当时的班上就有谈恋爱的,肯定有女孩甚至比男孩都大胆。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也有阵痛。
现代青年:《我11》为什么设计一个开放式结局?
王小帅:谢觉强的命运已然明朗,已经押赴刑场了,只不过王憨没听到枪声。此时,是累了,还是恐惧了?或是跟这个人有一面之交后,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王憨停住了脚步,甚至不去回头看那一幕。这就意味着孩子在此时有了判断,他不去围观这个暴力,不去凑这个热闹,他对自我行为有了判断。
现代青年:“王憨爸爸让王憨喝酒”还说“男子汉大丈夫”,这不会成为反面教材?
王小帅:如果单从教材方面讲,那就难以形容,你的角度便不是电影本身,而转变为教育与宣传的模式。一直以来,这也是电影的一个悲剧,某些细节影响了观众的判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些细节不足挂齿,若非得从教育的角度来定论,也许你就不应该拍这部电影。
现代青年:葛优是喜剧明星的代表,无论他演什么角色,观众一看就会乐,为什么?
王小帅:葛优仿佛天生就具备幽默细胞,无论何时,在生活中碰到他,即便他不说话,你都想笑,他严肃,你也想笑。这是他长期以来给人塑造的一种形象,但葛优的这种特质是绝无仅有的,不能拿这个去跟别人类比。 现代青年:为什么让闫妮来演“严母”。她之前的角色都是喜剧人物,不怕观众看到她也乐吗?
王小帅:我认为不会,一个好演员完全可以跨越她的局限。这个问题,之前确实没有想过,如果观众有这么强烈的反映,我也许会担心。但是之前我不了解,正如俗话说
“无知者无畏,无知者无惧”,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这种因素。我就觉得她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事实证明,她演得很好。
现代青年:为什么选择一个长得像“贾樟柯”的小孩来演“王小帅”的小时候?
王小帅:不是故意找个“贾樟柯”来演,况且从逻辑上来说也不可能。刘文卿是从百十来个孩子中脱颖而出的,他的特质很适合男主角。说他长得像贾樟柯,贾樟柯很优秀,我认为长成这样,都能够被人认同。不敢说他跟我小时候有多神似,刘文卿在气质上找着了“贾樟柯”,所以我就开玩笑说,贾樟柯就是我哥呗!(哈哈)
现代青年:与大人相比,孩子会不会在领悟力上有一点困难?
王小帅:其实我认为小孩的领悟力更强。闫妮与王景春都是科班出身,大人也更理性,塑造人物时或多或少会去演一演,这需要演员有极强的角色把握能力,痕迹与分寸掌控要恰如其分。11岁的小孩,除了过去玩彈珠,如今玩电脑,环境不同,心智却是相同的,让他们回到本性便行。唯一要纠正的是说话习惯,过去的小孩不会说“哇塞”,将这样的口头语给改掉,就行了。
文艺青年的N种“固执”
现代青年:在那么多城市呆过。对哪个城市更有情结?
王小帅:对北京最有情结,因为呆的时间最长。未来在北京定居的可能性很大,可以中国人的祖籍观来论,我不敢说我是北京人,尽管住了这么多年,但我的根不在这儿。
现代青年:《青红》、《我11》分别以贵阳、重庆为背景,熟悉的地域让你更有灵感?
王小帅:不能这么说。电影《青红》中的背景的周边环境破坏得极其严重。三线的战线很长,区域广泛,它涉及云、贵、川这一带。在挑选“三线”拍摄场地时,我们不只是盯着贵州,甘肃、云南、湖北、四川,我们都去勘察过。重庆万胜区恰好有一些老工厂,并不是说选择熟悉的地方。
现代青年:你一直坚持文艺片,没有想过转换思维,尝试商业片的路线?
王小帅: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用本心去对待。你能做什么,你爱做什么,做自己想做的,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就很幸福。未来凭着自己的心走,就不会为了某些目的,昧了良心,你也很受煎熬。如果很想做一个大型的商业片,做这事你很快乐,这也未尝不可,主要是你想做。
现代青年:许多电影都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但实际上名不副实,怎么看?
王小帅:电影拍完了后,还得卖出去,卖电影的过程就是营销,市场营销就是推广,推广便需要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手段,让大家接受电影。在推广与产品之间,别说电影行业名不副实,任何一个行业,你若想看到名副其实,那都是极其难得的。
现代青年:那观众对影片的期待可能会由100分降至了50分?
王小帅:这个当然存在。长此以往,这种行为伤害了观众,会有两种结局:观众要么离开电影院,要么不受你的忽悠。这两年,观众已不再是你一忽悠,他就来了,而是更趋向理性了。对于这种名不副实的情况,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地沟油,比如牛奶。
现代青年:《我11》之后。你最想尝试什么类型的作品?
王小帅:还是听从内心,关注当下社会。历史需要人去梳理,当下社会需要大家去关心,尤其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好的一面,或是产生的弊端,或是遗留下的问题。而如今却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个社会,因为大家都惧怕,电影有审查,也可能会有政治,这些都是敏感而尴尬的领域。渐渐地,人总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惧怕也变成了电影人的软肋与通病。
现代青年:那你最惧怕的是什么?
王小帅:我最怕的是身体不好。身体健康了,你想做的事情能够做;身体不好,很多想做的事就做不了,保重身体最重要。
现代青年:票房与奖项,你倾向于哪个?
王小帅:有人说只要老百姓喜欢就好,不在乎奖项,其实这是一个悖论。一些电影节之所以存在,是想发掘有才能的导演,推动人类思维与电影起源的前进。从这一方面说,电影节不可或缺。如果从理性角度来看,票房与奖项兼得,都是令人欣喜的。
现代青年:朋友评价说你在创作方面“很坚持自我”,很“固执己见”?
王小帅:是的,很固执。
现代青年:在你内心里的“坚持”,是什么在“作祟”?
王小帅:这不是坚持的问题,你喜欢做,谈不上坚持与否。正如你爱一个人,你爱他,他无论做什么,你都可以忍受。若你不爱他,转身就会走,何苦与他纠缠?况且我喜欢电影,并且做得很好,它没伤到你,甚至给你带来诸多荣誉,生活也依仗它,挺好的。
现代青年:有没有计划下一步作品?选择什么样的题材?
王小帅:没有。当务之急就是在《我11》上映之前,就靠我自己,好好地宣传。许多人很幸福,有自己的团队与公司,制定商业计划后进行宣传,只需配合就行。
现代青年:怎么来表述“就靠我自己”与“许多人很幸福”?
王小帅:和大企业的流水线作业一样,很多影片在宣传之前,很多工序已安排就绪,到时只需要导演出来开拍或者宣传就行,当然或多或少这是在他们自愿的前提下。我们的电影却像意大利皮鞋,崇尚手工制作,做完一双,再来定下一双,下一步需要自己琢磨,确定方向,有感觉了,有好的题材,才能继续前进。
——王小帅
我喜欢,怎会觉得辛苦?
2012年5月11日,这是个极其普通的日子,却是著名导演王小帅的新作《我11》上映的第一天。《我11》,毫无例外地,遵循王小帅一贯的独特、敏感的电影风格,讲述一个11岁小男孩在朦胧中知晓成人世界里的秘密,诸如“杀人事件”、诸如“械斗”、诸如“性事”,等等,不一而足。
70年代,当王小帅随着父母迁徙到众多“三线援建”城市之一的重庆时,他的童年在一系列事件后开始静悄悄地发生变化。彼时,《我11》的故事雏形就在现实世界中与长大后的王小帅发生着碰撞。在上海、贵阳、重庆、北京等众多地方辗转成长,自诩为“中国人,四海为家”的王小帅不再是懵懂的少年,而是一个一直坚持着自己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文艺青年了。
尽管从他自筹资金拍摄电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到《梦幻田园》,从《青红》到《我11》,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王小帅却已经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他的作品中,都透露着残酷与理性,底层人的喜与悲,在他的光影中折射出一个清晰的鏡像。不知从何时,王小帅成为国际各大电影节的座上嘉宾,执导的《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日照重庆》等影片,更是获得了柏林、戛纳等众多国际电影节所授予的荣誉。
2012年,时隔两年之久,王小帅携新作《我11》归来。选择5月11日,“因为档期的原因,正好巧合上了,是‘我11’的谐音”。王小帅解释说,带着些许局促。当提出质疑“单靠一人之力去推动电影是否有些辛苦”,“我喜欢做这个,就不觉辛苦”,这句话在采访过程中被王小帅反反复复说了三遍。
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后,各种“微”元素应接不暇,微博、微信、微电影,各种“微”,俨然成了“微时代”,万般事都变成了“围观”的对象。无数人七嘴八舌话“是非”,或盲从,或武断,大多失去了自我决断的能力。反观王小帅,他却说,“我就是我,我不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一’。这句话他说得面不改色,说得理直气壮。谈起自己的新作《我11》,眼前的王小帅愈发显得眉飞色舞。
《我11》,“被绑架”的童年
现代青年:2011年以来,许多怀1日题材相继出现,为什么怀旧风起?
王小帅:这是阶段性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制作人已步入中年,在工作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就会遥想当年。这也是当下的题材,即使穿越到古代,当下也不能代替电影。于是,怀旧之风变成了一种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的东西最容易打动人。
现代青年:冰棍、弹珠、脖子上挂着钥匙等,这些元素对70年代人意味着什么?
王小帅:在70年代,这些元素是当时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孩玩的也很简单,更别提电脑了。在如此封闭落后的情况下,只有这般简单的东西会给小孩带来野趣,使得乐趣中带着童真味。而当下世界过于奢华而乏味,过于丰富而麻木,他们就更容易遥想过去的单纯。
现代青年:当下充满了太多的欲望?
王小帅:对,得到后就容易麻木。心灵麻木了,幸福感也随之降低。那时候根本没有可以玩的,小孩们都视弹珠若珍宝。大年初一,妈妈做的新衣服是要穿一年的,那种拥有新衣服的快乐是无以言表的。而现在的孩子可能每天都有新衣服穿,这种幸福感也随着容易得到的体验而降低。
现代青年:你是觉得过去那样的生活快乐些?
王小帅:我不能,也不敢这么说。从理性角度来看,过去不一定快乐,也不能说过去物质很匮乏。归根结底,这是人的一种“斯德哥尔摩”情结,被绑架情结,过去绑架了你。给你一块糖,你就会幸福得不得了,但这种甜蜜是“被绑架”带来的,而不是真正的甜蜜,因为你已经把欲望与所得降低到最底线。若从物质层次来说,过去不如现在,可若从幸福度来看,形成这种情结的是由“被绑架”情结带来的感觉误差。
现代青年:你说自己拍摄《我11》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这是什么坑?
王小帅:拍《我11》是我的心愿,但它没有大家所说的商业性与流行性,它是一部回望过去,梳理历史的电影。从市面上来看,这不以流行来论。但是,2011年怀旧风流行,连奥斯卡最佳影片都是黑白无声,《我11》也算依潮流而动。再者,房子都快倒塌了,现在不拍,更待何时?就硬着头皮上了。
现代青年:童年时,你知道了许多成人世界里的秘密,对你来说,不觉得残酷吗?
王小帅:谈不上残酷与否。每个人都存在,只是你的记忆或放大了,或被遮蔽掉了,你未去细想,也没有去尊重它。认真思考,从3岁到4岁,你肯定有模模糊糊的记忆,更别说11岁了。至少你当时的班上就有谈恋爱的,肯定有女孩甚至比男孩都大胆。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也有阵痛。
现代青年:《我11》为什么设计一个开放式结局?
王小帅:谢觉强的命运已然明朗,已经押赴刑场了,只不过王憨没听到枪声。此时,是累了,还是恐惧了?或是跟这个人有一面之交后,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王憨停住了脚步,甚至不去回头看那一幕。这就意味着孩子在此时有了判断,他不去围观这个暴力,不去凑这个热闹,他对自我行为有了判断。
现代青年:“王憨爸爸让王憨喝酒”还说“男子汉大丈夫”,这不会成为反面教材?
王小帅:如果单从教材方面讲,那就难以形容,你的角度便不是电影本身,而转变为教育与宣传的模式。一直以来,这也是电影的一个悲剧,某些细节影响了观众的判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些细节不足挂齿,若非得从教育的角度来定论,也许你就不应该拍这部电影。
现代青年:葛优是喜剧明星的代表,无论他演什么角色,观众一看就会乐,为什么?
王小帅:葛优仿佛天生就具备幽默细胞,无论何时,在生活中碰到他,即便他不说话,你都想笑,他严肃,你也想笑。这是他长期以来给人塑造的一种形象,但葛优的这种特质是绝无仅有的,不能拿这个去跟别人类比。 现代青年:为什么让闫妮来演“严母”。她之前的角色都是喜剧人物,不怕观众看到她也乐吗?
王小帅:我认为不会,一个好演员完全可以跨越她的局限。这个问题,之前确实没有想过,如果观众有这么强烈的反映,我也许会担心。但是之前我不了解,正如俗话说
“无知者无畏,无知者无惧”,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这种因素。我就觉得她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事实证明,她演得很好。
现代青年:为什么选择一个长得像“贾樟柯”的小孩来演“王小帅”的小时候?
王小帅:不是故意找个“贾樟柯”来演,况且从逻辑上来说也不可能。刘文卿是从百十来个孩子中脱颖而出的,他的特质很适合男主角。说他长得像贾樟柯,贾樟柯很优秀,我认为长成这样,都能够被人认同。不敢说他跟我小时候有多神似,刘文卿在气质上找着了“贾樟柯”,所以我就开玩笑说,贾樟柯就是我哥呗!(哈哈)
现代青年:与大人相比,孩子会不会在领悟力上有一点困难?
王小帅:其实我认为小孩的领悟力更强。闫妮与王景春都是科班出身,大人也更理性,塑造人物时或多或少会去演一演,这需要演员有极强的角色把握能力,痕迹与分寸掌控要恰如其分。11岁的小孩,除了过去玩彈珠,如今玩电脑,环境不同,心智却是相同的,让他们回到本性便行。唯一要纠正的是说话习惯,过去的小孩不会说“哇塞”,将这样的口头语给改掉,就行了。
文艺青年的N种“固执”
现代青年:在那么多城市呆过。对哪个城市更有情结?
王小帅:对北京最有情结,因为呆的时间最长。未来在北京定居的可能性很大,可以中国人的祖籍观来论,我不敢说我是北京人,尽管住了这么多年,但我的根不在这儿。
现代青年:《青红》、《我11》分别以贵阳、重庆为背景,熟悉的地域让你更有灵感?
王小帅:不能这么说。电影《青红》中的背景的周边环境破坏得极其严重。三线的战线很长,区域广泛,它涉及云、贵、川这一带。在挑选“三线”拍摄场地时,我们不只是盯着贵州,甘肃、云南、湖北、四川,我们都去勘察过。重庆万胜区恰好有一些老工厂,并不是说选择熟悉的地方。
现代青年:你一直坚持文艺片,没有想过转换思维,尝试商业片的路线?
王小帅: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用本心去对待。你能做什么,你爱做什么,做自己想做的,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就很幸福。未来凭着自己的心走,就不会为了某些目的,昧了良心,你也很受煎熬。如果很想做一个大型的商业片,做这事你很快乐,这也未尝不可,主要是你想做。
现代青年:许多电影都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但实际上名不副实,怎么看?
王小帅:电影拍完了后,还得卖出去,卖电影的过程就是营销,市场营销就是推广,推广便需要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手段,让大家接受电影。在推广与产品之间,别说电影行业名不副实,任何一个行业,你若想看到名副其实,那都是极其难得的。
现代青年:那观众对影片的期待可能会由100分降至了50分?
王小帅:这个当然存在。长此以往,这种行为伤害了观众,会有两种结局:观众要么离开电影院,要么不受你的忽悠。这两年,观众已不再是你一忽悠,他就来了,而是更趋向理性了。对于这种名不副实的情况,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地沟油,比如牛奶。
现代青年:《我11》之后。你最想尝试什么类型的作品?
王小帅:还是听从内心,关注当下社会。历史需要人去梳理,当下社会需要大家去关心,尤其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好的一面,或是产生的弊端,或是遗留下的问题。而如今却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个社会,因为大家都惧怕,电影有审查,也可能会有政治,这些都是敏感而尴尬的领域。渐渐地,人总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惧怕也变成了电影人的软肋与通病。
现代青年:那你最惧怕的是什么?
王小帅:我最怕的是身体不好。身体健康了,你想做的事情能够做;身体不好,很多想做的事就做不了,保重身体最重要。
现代青年:票房与奖项,你倾向于哪个?
王小帅:有人说只要老百姓喜欢就好,不在乎奖项,其实这是一个悖论。一些电影节之所以存在,是想发掘有才能的导演,推动人类思维与电影起源的前进。从这一方面说,电影节不可或缺。如果从理性角度来看,票房与奖项兼得,都是令人欣喜的。
现代青年:朋友评价说你在创作方面“很坚持自我”,很“固执己见”?
王小帅:是的,很固执。
现代青年:在你内心里的“坚持”,是什么在“作祟”?
王小帅:这不是坚持的问题,你喜欢做,谈不上坚持与否。正如你爱一个人,你爱他,他无论做什么,你都可以忍受。若你不爱他,转身就会走,何苦与他纠缠?况且我喜欢电影,并且做得很好,它没伤到你,甚至给你带来诸多荣誉,生活也依仗它,挺好的。
现代青年:有没有计划下一步作品?选择什么样的题材?
王小帅:没有。当务之急就是在《我11》上映之前,就靠我自己,好好地宣传。许多人很幸福,有自己的团队与公司,制定商业计划后进行宣传,只需配合就行。
现代青年:怎么来表述“就靠我自己”与“许多人很幸福”?
王小帅:和大企业的流水线作业一样,很多影片在宣传之前,很多工序已安排就绪,到时只需要导演出来开拍或者宣传就行,当然或多或少这是在他们自愿的前提下。我们的电影却像意大利皮鞋,崇尚手工制作,做完一双,再来定下一双,下一步需要自己琢磨,确定方向,有感觉了,有好的题材,才能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