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叙文是中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文体,考场上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写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往往具备六个要素:准确的审题,新颖的素材,深刻的思想,起伏的情节,生动的描写,巧妙的结构。因此,笔者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细节描写”几方面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希望可以降低训练的难度,强化技能,提高写作水平,在考场上获取高分。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是中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文体,考场上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写记叙文。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注意写作过程中收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中考说明》(2018年)对作文也有明确要求:“‘内容’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具体充实,情感真挚;‘语言’准确、流畅、生动;‘结构’严谨、详略得当。”但在平时习作和考场作文中,笔者发现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作文得分情况不容乐观。
大部分学生平时习作敷衍了事,而考场作文存在审题不清、立意不明确、选材失真陈旧、谋篇布局详略不当、开头中间结尾没有点题、缺乏细节描写等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尝试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细节描写”几方面进行专题训练。希望可以降低训练的难度,强化技能,提高写作水平,在考场上获取高分。
一、审题训练
审题,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审题准确,文章中心突出;审题错误,文章中心南辕北辙。近10年来,广州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呈现命题式的态势,例如“送别”“掌声” “游戏”“出错”。这类题目只有单独一个词,表达的意思不够完整,留有很多空白,需要我们去补充、丰富,使写作范围与内容更具体。因此,针对此类题目,进行审题训练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添枝加叶法”来审题立意。
添枝加叶法“是在题目前后,同时或者不同时加上一些修饰词或者限制词,使题意更加明显、完整的审题方法”。例如对“送别”这个题目进行审题时,笔者引导学生在“送别”前加上一个修饰性词语,如“依依不舍”,题目就变成了“(依依不舍)送别”。又如在“送别”后面加主语,如“亲人朋友”,题目就变成了“送别(亲人朋友)”。添枝加叶法,帮助明晰了“送别”的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使题意更加鲜明,文题更加具体。但要注意的是,对标题作文而言,这种添枝加叶只能在心中进行,千万不能改变题目!
二、立意训练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写文章之前,一定要确定写作意图,也就是立意。在审题时,既要弄清楚写什么,也要明白为什么写。一般来说,作文立意“大都倾向于表现赞同、欣赏什么,或者是反对、揭露什么,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例如,对“送别”这个题目进行立意训练时,我们可以先运用添枝加叶法对“送别”进行审题,变成“(依依不舍)送别(亲人朋友)”,明确了“送别”的对象和人物的情感,我们很容易便能确定它的立意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意”。经过“审题立意”专题训练,笔者发现全班80%的学生能在作文的结尾处,由事及理,发表自己的感悟,从而使文章立意鲜明。
三、选材训练
考场作文想要获取高分,选材一定要准确、恰当。坚持四个基本原则:紧扣中心,典型,新颖,真实。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摄取素材:从自然中采集材料,从家庭生活中采集材料,从学校中采集材料,从社会中采集材料。
四、谋篇布局训练
(一)点题训练
考场作文一定要把点题的句子放在开头、结尾和中间的关键处、醒目处,在行文中多次点题目,使内容与题目反复照应,这样可以使文章线索明了,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立意鲜明。指导学生进行点题训练时,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印发八年级上册学过的朱自清的经典美文《背 影》,让全班快速找出文中四处点题的句子,并思考这些相关句子是如何点题的。师生共同明确:“背影”这个词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分别出现在开头段、中间段和结尾段,步步衔接,彼此照应。这样的点题设计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引导学生总结考场作文快速准確点题的方法:1.开头段加上题目或题目的关键词语,开门见山。2.中间段(场景之后)反复出现题目或题目的关键词,概括式点题,明确告知始终围绕题目行文。3.结尾段加上题目或题目的关键词语,并由事及理,点明文章的中心,升华主题。
最后,修改习作《那一幕,我难以忘怀》,用所学方法对原文的开头、中间、结尾进行修改,使之点题。此种点题方法比较简单明了,大部分学生经过一两次点题训练,平时习作和考场作文都能做到至少开头和结尾两处点题,降低了离题、偏题的概率,全班90%的学生作文分数能拿到40分以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二)详略得当训练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写作时要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的详略呢?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印发了一篇本班学生写的明显详略不当的病文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和小敏商量去小桃家摘芒果以及去小桃家的路上两人闲聊以及被狗追的情景,前两幕洋洋洒洒,记流水账,“被狗追”这一幕却一笔带过)给全班同学,让全班讨论病文存在什么问题,师生找出问题:病文“详略不当”。接着结合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引导学生:题目的重点词是“那一幕”,重点是应该详写的地方,因此,应详写“那一幕”,其他事情一笔带过就可以了。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何安排文章的详略”的具体方法: 1.详写:题目决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是要详写的地方。详写与中心、主题关系密切,能直接、深刻、具体生动地突出主题的重点材料。(例如事件的经过)2.略写:与中心、主题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交代背景、铺垫情感等的次要材料。(例如事件的起因、结果和感悟)
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修改策略:
1.略写:事情的起因。“‘我’ 和小敏商量去小桃家摘芒果以及去小桃家的路上两人闲聊”这两幕一笔带过即可。(压缩为100字左右)
2.详写:“‘我’和张敏被狗追的那一幕”的过程。(添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详细写清楚自己和张敏被狗追赶的过程。)
最后,全班根据修改策略修改这篇病文,学生修改起来如鱼得水,平时作文水平中下的学生能言简意赅地概括事情的起因。而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能对文章的重点展开详细的描写。如此训练,学生在安排文章详略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五、细节描写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写作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但在平时的习作中,大部分学生缺乏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呆板生涩,缺乏感染力。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动作、神情和物件、景色等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地描写”。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训练,笔者是这样操作的:结合病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引导学生对 “‘我’和小敏被狗追”这一幕借助“细节描写”来进行详写。
首先,展示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动词)。2.运用修辞,画其神韵(比喻,夸张,拟人)。3.变换角度,增加层次(自然环境、人物形象)。4.类比联想,添其内涵(一小点、一片段作细致入微的描绘)。
接着,提示学生按照所学的方法詳细写清楚“我”和小敏被狗追赶的整个过程。因为在平时的课文讲解中,学生对“细节描写”已经相当熟悉了,因此修改起来得心应手。例如,有的学生运用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大狼狗凶神恶煞的形象,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又如有的学生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我”和小敏发现大狼狗后惊慌失措又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应对的情景。这样的细节描写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使文章生动有趣。
六、结语
经过“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细节描写”几方面一轮系统的训练,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一次考试,所教班级作文平均分由原来39分提高到43分。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场作文能做到:审题快速准确,选材独特新颖,立意深刻鲜明,谋篇布局详略得当,内容具体充实,语言生动流畅,感情细腻真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希愚.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3]广州市中考语文备考研究组编.广州市中考语文备考训练精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是中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文体,考场上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写记叙文。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注意写作过程中收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中考说明》(2018年)对作文也有明确要求:“‘内容’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具体充实,情感真挚;‘语言’准确、流畅、生动;‘结构’严谨、详略得当。”但在平时习作和考场作文中,笔者发现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作文得分情况不容乐观。
大部分学生平时习作敷衍了事,而考场作文存在审题不清、立意不明确、选材失真陈旧、谋篇布局详略不当、开头中间结尾没有点题、缺乏细节描写等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尝试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细节描写”几方面进行专题训练。希望可以降低训练的难度,强化技能,提高写作水平,在考场上获取高分。
一、审题训练
审题,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审题准确,文章中心突出;审题错误,文章中心南辕北辙。近10年来,广州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呈现命题式的态势,例如“送别”“掌声” “游戏”“出错”。这类题目只有单独一个词,表达的意思不够完整,留有很多空白,需要我们去补充、丰富,使写作范围与内容更具体。因此,针对此类题目,进行审题训练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添枝加叶法”来审题立意。
添枝加叶法“是在题目前后,同时或者不同时加上一些修饰词或者限制词,使题意更加明显、完整的审题方法”。例如对“送别”这个题目进行审题时,笔者引导学生在“送别”前加上一个修饰性词语,如“依依不舍”,题目就变成了“(依依不舍)送别”。又如在“送别”后面加主语,如“亲人朋友”,题目就变成了“送别(亲人朋友)”。添枝加叶法,帮助明晰了“送别”的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使题意更加鲜明,文题更加具体。但要注意的是,对标题作文而言,这种添枝加叶只能在心中进行,千万不能改变题目!
二、立意训练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写文章之前,一定要确定写作意图,也就是立意。在审题时,既要弄清楚写什么,也要明白为什么写。一般来说,作文立意“大都倾向于表现赞同、欣赏什么,或者是反对、揭露什么,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例如,对“送别”这个题目进行立意训练时,我们可以先运用添枝加叶法对“送别”进行审题,变成“(依依不舍)送别(亲人朋友)”,明确了“送别”的对象和人物的情感,我们很容易便能确定它的立意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意”。经过“审题立意”专题训练,笔者发现全班80%的学生能在作文的结尾处,由事及理,发表自己的感悟,从而使文章立意鲜明。
三、选材训练
考场作文想要获取高分,选材一定要准确、恰当。坚持四个基本原则:紧扣中心,典型,新颖,真实。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摄取素材:从自然中采集材料,从家庭生活中采集材料,从学校中采集材料,从社会中采集材料。
四、谋篇布局训练
(一)点题训练
考场作文一定要把点题的句子放在开头、结尾和中间的关键处、醒目处,在行文中多次点题目,使内容与题目反复照应,这样可以使文章线索明了,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立意鲜明。指导学生进行点题训练时,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印发八年级上册学过的朱自清的经典美文《背 影》,让全班快速找出文中四处点题的句子,并思考这些相关句子是如何点题的。师生共同明确:“背影”这个词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分别出现在开头段、中间段和结尾段,步步衔接,彼此照应。这样的点题设计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引导学生总结考场作文快速准確点题的方法:1.开头段加上题目或题目的关键词语,开门见山。2.中间段(场景之后)反复出现题目或题目的关键词,概括式点题,明确告知始终围绕题目行文。3.结尾段加上题目或题目的关键词语,并由事及理,点明文章的中心,升华主题。
最后,修改习作《那一幕,我难以忘怀》,用所学方法对原文的开头、中间、结尾进行修改,使之点题。此种点题方法比较简单明了,大部分学生经过一两次点题训练,平时习作和考场作文都能做到至少开头和结尾两处点题,降低了离题、偏题的概率,全班90%的学生作文分数能拿到40分以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二)详略得当训练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写作时要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的详略呢?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印发了一篇本班学生写的明显详略不当的病文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和小敏商量去小桃家摘芒果以及去小桃家的路上两人闲聊以及被狗追的情景,前两幕洋洋洒洒,记流水账,“被狗追”这一幕却一笔带过)给全班同学,让全班讨论病文存在什么问题,师生找出问题:病文“详略不当”。接着结合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引导学生:题目的重点词是“那一幕”,重点是应该详写的地方,因此,应详写“那一幕”,其他事情一笔带过就可以了。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何安排文章的详略”的具体方法: 1.详写:题目决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是要详写的地方。详写与中心、主题关系密切,能直接、深刻、具体生动地突出主题的重点材料。(例如事件的经过)2.略写:与中心、主题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交代背景、铺垫情感等的次要材料。(例如事件的起因、结果和感悟)
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修改策略:
1.略写:事情的起因。“‘我’ 和小敏商量去小桃家摘芒果以及去小桃家的路上两人闲聊”这两幕一笔带过即可。(压缩为100字左右)
2.详写:“‘我’和张敏被狗追的那一幕”的过程。(添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详细写清楚自己和张敏被狗追赶的过程。)
最后,全班根据修改策略修改这篇病文,学生修改起来如鱼得水,平时作文水平中下的学生能言简意赅地概括事情的起因。而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能对文章的重点展开详细的描写。如此训练,学生在安排文章详略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五、细节描写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写作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但在平时的习作中,大部分学生缺乏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呆板生涩,缺乏感染力。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动作、神情和物件、景色等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地描写”。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训练,笔者是这样操作的:结合病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引导学生对 “‘我’和小敏被狗追”这一幕借助“细节描写”来进行详写。
首先,展示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动词)。2.运用修辞,画其神韵(比喻,夸张,拟人)。3.变换角度,增加层次(自然环境、人物形象)。4.类比联想,添其内涵(一小点、一片段作细致入微的描绘)。
接着,提示学生按照所学的方法詳细写清楚“我”和小敏被狗追赶的整个过程。因为在平时的课文讲解中,学生对“细节描写”已经相当熟悉了,因此修改起来得心应手。例如,有的学生运用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大狼狗凶神恶煞的形象,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又如有的学生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我”和小敏发现大狼狗后惊慌失措又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应对的情景。这样的细节描写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使文章生动有趣。
六、结语
经过“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细节描写”几方面一轮系统的训练,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一次考试,所教班级作文平均分由原来39分提高到43分。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场作文能做到:审题快速准确,选材独特新颖,立意深刻鲜明,谋篇布局详略得当,内容具体充实,语言生动流畅,感情细腻真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希愚.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3]广州市中考语文备考研究组编.广州市中考语文备考训练精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