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形矫正器牵引治疗乳头内陷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S形矫正器牵引治疗乳头内陷及其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充分的心理辅导及术区清洁准备,手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置入S形矫正器,术后进行伤口护理,指导患者持续接受乳头牵引6个月。结果:应用本方法治疗中重度乳头内陷患者12例,经6个月随访,乳头形态自然稳定,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不破坏乳管,不影响哺乳,乳头感觉正常,无明显瘢痕,形态自然稳定,不易复发。
  [关键词]乳头内陷; 牵引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7-1244-02
  乳头内陷是常见的乳头畸形,主要是由于输乳管及周围平滑肌发育不良,乳头下缺乏组织支撑及纤维条索向内牵拉乳头所致,且乳头发育不良,细小。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输乳管周围挛缩组织松解以延长乳管及乳腺瓣或真皮脂肪瓣转移等方法增加乳头下方的组织支撑。但是手术治疗效果常常并不理想,特别是中、重度乳头内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术后乳头内陷复发及术中乳管损伤影像日后哺乳功能等。我科于2009年9月~2010年12月应用简易S形矫正器贯穿牵引的方法治疗中、重度乳头内陷12例,效果满意,现就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2例,均为女性,18~23岁,无生育哺乳史,均为双侧乳头内陷,其中II度3例,III度9例。
  1.2手术方法:手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取一长约10cm,直径0.5~1.0mm克氏针经乳头基底横向穿过,于乳头中心向两侧各1.5cm处(接近乳晕边缘位置)将克氏针分别向顺时针方向弯曲成S形,然后将两个半圆环向下折叠,将乳头提起向前牵引,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半圆环折叠的角度以增加或减小支撑力的大小。术后3天换药,一周去除敷料,正常洗浴,术后1、3、5个月复诊。应用本方法牵引治疗6~7个月后,去除克氏针,穿孔1~2周自然闭合,无明显瘢痕,部分患者可见乳头基部两侧极浅凹痕,未见瘘管或窦道。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及对手术恐惧,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预后。术前进行患部清洁,清除凹陷乳头内分泌物及污垢。除常规器械准备外,另需特殊准备两根已消毒好的0.8~1.0mm克氏针,长约10cm,一把钢丝剪,一个头皮针胶管。
  1.3.2术中配合:准备手术消毒物品及手术器械、局麻药品等,让患者保持舒适平卧位,协助医师进行消毒铺巾、麻醉及手术操作、包扎,清点手术物品。
  1.3.3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乳头血运,了解局部疼痛、出血、肿胀等情况,术后第2、4天换药,7天去除敷料,指导患者进行局部清洗,术后1、3个月复诊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及牵引张力是否合适,根据情况调整S形矫正器的折叠角度以维持适度的牵引张力,鼓励患者坚持长期佩戴矫正牵引器以巩固治疗效果。
  2 结果
  本组治疗12例,治疗效果满意,治疗期间未见局部感染或皮肤破溃糜烂,乳头形态自然,感觉正常,去除S形矫正牵引器后随访6个月未见乳头内陷复发,穿孔部位无明显瘢痕。
  3 讨论
  乳头内陷的矫正的手术方法很多,并且有可能造成乳头血运障碍乳头坏死,乳管损失影响哺乳功能,术后乳头内陷复发,乳头乳晕瘢痕等影响外观。为避免手术造成乳管破坏、乳头坏死、瘢痕、术后复发等并发症,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手术中不会破坏乳腺导管,不影响哺乳功能,无乳头坏死之虞,不影响乳头感觉及勃起功能。但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需要长期佩戴该牵引器,其目的解除纤维条索对乳头的牵拉,同时长期的持续牵引张力有可能刺激张力作用部位的组织增生[1]。至于持续牵引治疗的需要时间,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理论上推测持续牵引时间越长效果越稳定,越不容易复发,参照其他作者报道应用本方法进行牵引治疗6个月,去除牵引后随访6个月乳头形态稳定,未见复发[2]。应用贯穿式牵引治疗另一个潜在的风险是穿孔部位的感染,根据我科应用该牵引治疗方法的初步经验,未见一例感染发生,故认为由于穿孔部位上皮化,如常见的佩戴耳环、鼻环、唇环等饰物一样,不易发生感染。拔除克氏针后,穿孔全部于1~2周闭合,无明显瘢痕,部分患者可见乳头基部两侧极浅凹痕,未见瘘管或窦道。
  乳头内陷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心理辅导及术前局部清洁准备,由于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多自卑害羞,担心手术疼痛,担心影响日后哺乳功能及术后乳头内陷复发,担心能否坚持长期佩戴矫正牵引器治疗[3]。对患者首先要耐心倾听,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方法及预后效果,让患者充分理解本方法的优缺点,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术区的术前准备要轻柔细致,在清洁内陷乳头内污垢和分泌物时避免造成乳头损伤和疼痛。因此,本方法术后护理同样重要,特别术后早期,要密切观察乳头血运,局部肿胀疼痛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参考文献]
  [1]吴国平,何小川,安彦川,等. 持续弹性外牵引对小型猪乳头及其支撑组织胶原含量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12):1510-1514.
  [2]陈保国,乔 群,赵 茹. 改良应用矫正器微创治疗乳头内陷[J]. 中国美容医学,2009, 18(10):1400-1402.
  [3]刘丁香,张 颖,李玉红,等. 持续弹性外牵引矫正乳头内陷的护理要点[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597-598.
  [收稿日期]2012-02-22 [修回日期]2012-04-16
  编辑/贺艳梅
其他文献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于头部的限局性斑片状脱发,病变处头皮正常,多无自觉症状,常无意中发现,病程缓慢,可自行缓解和复发。此病虽无致命危险,但影响容貌,患者求治心切,本文就笔者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斑秃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1 中医对斑秃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发是气血化生,肾精所主,所以有“发为血之余”,“肾藏精,其华在发”等说法,因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则精血不充,或由于过度劳累,心脾受伤,导致气血两
期刊
CT血管造影(CTA, CT angiography)是将CT增强技术与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后处理,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细节,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自1998年进入临床以来,已经广泛运用于脑、心、肺及腹部大血管的各种血管病变的辅助诊断,特别是320排螺旋CT问世以来,仅用0.35s扫描一圈就能将整个器官在瞬间内成
期刊
痤疮(acne vulgaris) 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虽不会危及生命,但作为损容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痤疮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病程延长,患者求治心切。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陈力主任医师从事皮肤科临床30余年,在痤疮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师从陈力主任学习,现将其治疗女性痤疮的经验介绍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行腋部真皮深层和皮下浅层注射。结果:本组30例患者,注射后随访3~6个月,出汗量明显减少,异味消除,平均有效期5个月。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关键词]腋臭;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中图分类号]R758.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3种暂封材料冠方微渗漏的情况。方法:收集28颗近期拔除的单根管前磨牙,将离体牙随机分为Cimavit组、Caviton组、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组(每组8颗)、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2颗)。2%亚甲基兰染色1周,纵剖牙齿,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入最大深度。结果: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阳性对照组可见整个根管被染色,阴性对照组无染料渗漏到牙齿内,实验组微渗漏深度分别为(2.12
期刊
乳前牙反牙合是儿童乳牙列期的一种常见错牙合畸形,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有较严重影响,并且随患者的成长增龄,症状逐渐加重,因此倍受口腔医师的重视。据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报道,患病率为8.49%[1]。一般认为乳牙反牙合不经矫正半数以上将发展为恒前牙反牙合,且症状会有所加重;乳牙反牙合矫正后,恒牙反牙合的可能性减小,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因乳前牙反牙合时患儿下前牙在上前牙唇侧,上颌骨发育受限,下颌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眶隔脂肪下移经皮外固定在伴睑颊沟凹陷畸形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常规行睑袋整复术的同时,沿下眶骨缘向下在骨膜表面充分剥离术前标记的睑颊沟凹陷范围,形成一囊腔,并将眶隔脂肪修整成脂肪垫使眶隔脂肪尽量平整铺于囊腔,并用尼龙线外固定。结果:本组119例,均进行了3~12个月的随访,随诊观察下睑袋及泪眶沟均消失,下睑形态自然,曲线圆滑,效果稳定,受术者自觉外观满意。结论:眶隔脂肪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针对重睑术后常见几类并发症,采用上睑缘切口切除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眼轮匝肌、松解上睑皮下瘢痕粘连、缝合睑缘切口后再联合上睑连续埋线的方式重睑成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62例,61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因重睑过宽上睑凹陷,组织缺损过多而修复效果不佳。结论:采用上睑缘切口,能有效去除埋线法不能去除的上睑多余松弛皮肤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腋臭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6年2月~2011年6月共136例腋臭患者采用改进后的小切口去除顶浆大汗腺治疗。标记腋毛区,做腋窝正中沿皱襞方向小切口,长1.5cm,将组织剪紧贴真皮以剪除淡黄色颗粒和脂肪脂肪。结果:经6-18月随访135例无复发,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未出现血运障碍等并发症,术后瘢痕不明显,有1例复发。结论:经过完善的小切口掏除大汗腺的方法是一种治愈率高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探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术。方法:采用“四点定位法”行内眦赘皮矫正术216例,其中与重睑同时进行208例,8例为单纯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医患双方对手术效果满意者212例,4例赘皮矫正不完全,行二次手术后达到满意效果。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术后内眦形成良好,效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关键词]四点定位;内眦赘皮;内眦赘皮矫正术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