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审计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审前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工作规划、审前准备工作不到位、审计水平有待提高;加上审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力度低等,我国审计质量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需严格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强化审计质量管理。
关键词:审计质量;对策;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96-02
从构成上来看,审计质量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审计结果的质量和审计工作的质量,两者相辅相成。其中,审计工作的质量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贯穿于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审计计划、准备、方案的设计、实施到最后的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决定等一系列环节中,每个阶段的工作质量都与审计质量紧密相关,并决定了最终审计结果的质量。
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可信度及权威性,决定了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健康有序发展。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需要,是审计促进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审计事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关键。如果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审计在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积极作用的同时,更谈不到审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随着审计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断深入、审计工作地位的不断提高、影响的日益扩大,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越来越受到审计行业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社会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是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的根本途径。
一、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低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作为经济监督的主要形式,审计从本质上来讲要求审计人员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严谨细致、实事求是,使审计结果能够切实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的客观实际情况,从而保障审计质量的客观性、可靠性、全面性、准确性等。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审计对象的错综复杂性,使得审计质量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过程中,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会计信息失真、逃避审计监督的行为时有发生,审计风险防范难度加大直接影响审计质量。虽然随着审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并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审计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大部分审计成果仍处于粗加工层面,缺少精细化产品,审计质量难以得到充分全面的保证。具体来讲,当前影响我国审计质量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工作规划。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质量水平。一个好的审计方案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对审计工作实施的全面整体规划,审计方案规定了整个审计实施工作的方向。从当前我国审计实际情况来看,对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审计方案科学性不充分,审计实施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发挥指导审计人员有序开展工作的“路线图”作用。其次,审计方案计划过于简单,内容不够详细,审计重点不突出,特别是对于审计目的、效果缺乏明晰的规定,对审计工作缺乏有效实际指导作用。
2.审前准备工作不到位。做好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对象的详细情况做深入了解是保障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目前由于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业务流程、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运行基本情况缺乏深入调查研究而造成审计质量低下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未能对所取得的资料再进行初步的分析性复核,难以确保资源的准备性及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水平。
3.在审计实际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审计方法不恰当或方法单一,难以有效把握审计工作的重点,甚至出现抓大放小、顾此失彼的状况。
(二)审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作为审计工作开展的直接实践者,在一定程度上讲,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的高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审计队伍素质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一是部分审计人员责任感不强,
“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比较突出,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对于重大问题的审计取证等工作不够重视,造成取证材料严重失真、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其次,审计人员创新意识严重不足,习惯于传统的会计思维,对问题缺乏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导致审计工作仍停留于表面化,深度不够。
(三)审计质量管理力度低
一是缺乏明确有效的审计质量标准,审计质量管理无章可循,造成审计过程中要么过分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陈述或解释,要么审计人员对于自己的专业判断过于自信,从而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状况。二是作为审计质量管理控制机制的关键环节,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执行不力的情况,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其应有作用。由于审计决定落实责任制的不完善、对审计决定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相关审计决定在作出之后面临着不执行、变相执行或拖延执行的情况,审计决定难以有效落实,既损害了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造成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更难以有效保障审计的工作质量。甚至于即使审计过程中出现错误,也难以有效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结果不了了之,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审计质量始终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我国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审计质量直接代表了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程度越来越高,提高审计质量,不仅是审计工作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对于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加大措施不断提高我国审计质量是实现我国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审计质量在审计过程中的地位,加大审计质量意识,提高和保证审计质量。
(一)严格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首先严格做好审前的调查工作,通过深入详实的审前调查工作,掌握被审计单位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做好复核工作,确保资料的真实性,杜绝仓促上阵情况的发生。其次,在把好审前调查关的基础上,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认真分析审计面临的各类风险和困难,对审计预期目标、任务、方法及流程做好全面的计划和安排,建立起统分结合、重点突出的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工作能够按照既定方向有序展开。第三,在审计过程中按照审计有关原则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实事求是,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加强审计实施工作。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质量的提高需要全体审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每 一个审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是作为一名审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从思想观念上强化审计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树立起科学审计质量观,创新质量管理理念。同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用发展的、系统化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其次,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培训,将培训与考试相结合,不断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优化审计队伍的整体知识结构,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第三,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交流平台,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审计经验、方法的平台,加强审计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推广,使成功良好的经验成为集体智慧和力量,积极引导审计人员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和进步,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益。
(三)强化审计质量管理
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标准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5]在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具有操作性的审计质量标准规定,具体包括在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组织设置、人员分工、审计档案管理、审计方案设计、方法适用、工作底稿编写、审计证据收集、报告撰写、审计意见等方面应遵循的准则,同时要切实体现出审计质量标准的指导性、约束性及权威性特点,使其成为衡量审计工作成果的尺度和准则,为审计质量的提高提供可供衡量的标准。其次,审计质量的提高不仅局限于查出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的意见,更重要的是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调整和改善。如果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得不到有效利用,审计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那么审计质量的高低也难以得到实践的检验,更难以体现出审计工作的效果。因此,做好审计报告的上报工作,并向其他管理、监督部门通过相关的审计结果,实现各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率,切实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第三,完善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对于不顾审计风险、产生严重后果的相关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并通过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实现全社会对审计的监督,促进作风的转变和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俊,韩洪灵,陈汉文,审计质量的双维研究范式及其述评[J]会计研究,2009,12
[2]聂曼曼,论审计质量概念的重新界定——关于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
[3]孙永军,关于我国审计质量问题的研究述评[J],经济纵横,2009,7
[4]胡茂莉,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方法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
[5]盛学红,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J],发展,2009,5
关键词:审计质量;对策;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96-02
从构成上来看,审计质量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审计结果的质量和审计工作的质量,两者相辅相成。其中,审计工作的质量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贯穿于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审计计划、准备、方案的设计、实施到最后的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决定等一系列环节中,每个阶段的工作质量都与审计质量紧密相关,并决定了最终审计结果的质量。
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可信度及权威性,决定了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健康有序发展。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需要,是审计促进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审计事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关键。如果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审计在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积极作用的同时,更谈不到审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随着审计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断深入、审计工作地位的不断提高、影响的日益扩大,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越来越受到审计行业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社会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是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的根本途径。
一、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低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作为经济监督的主要形式,审计从本质上来讲要求审计人员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严谨细致、实事求是,使审计结果能够切实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的客观实际情况,从而保障审计质量的客观性、可靠性、全面性、准确性等。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审计对象的错综复杂性,使得审计质量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过程中,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会计信息失真、逃避审计监督的行为时有发生,审计风险防范难度加大直接影响审计质量。虽然随着审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并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审计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大部分审计成果仍处于粗加工层面,缺少精细化产品,审计质量难以得到充分全面的保证。具体来讲,当前影响我国审计质量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工作规划。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质量水平。一个好的审计方案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对审计工作实施的全面整体规划,审计方案规定了整个审计实施工作的方向。从当前我国审计实际情况来看,对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审计方案科学性不充分,审计实施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发挥指导审计人员有序开展工作的“路线图”作用。其次,审计方案计划过于简单,内容不够详细,审计重点不突出,特别是对于审计目的、效果缺乏明晰的规定,对审计工作缺乏有效实际指导作用。
2.审前准备工作不到位。做好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对象的详细情况做深入了解是保障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目前由于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业务流程、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运行基本情况缺乏深入调查研究而造成审计质量低下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未能对所取得的资料再进行初步的分析性复核,难以确保资源的准备性及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水平。
3.在审计实际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审计方法不恰当或方法单一,难以有效把握审计工作的重点,甚至出现抓大放小、顾此失彼的状况。
(二)审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作为审计工作开展的直接实践者,在一定程度上讲,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的高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审计队伍素质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一是部分审计人员责任感不强,
“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比较突出,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对于重大问题的审计取证等工作不够重视,造成取证材料严重失真、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其次,审计人员创新意识严重不足,习惯于传统的会计思维,对问题缺乏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导致审计工作仍停留于表面化,深度不够。
(三)审计质量管理力度低
一是缺乏明确有效的审计质量标准,审计质量管理无章可循,造成审计过程中要么过分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陈述或解释,要么审计人员对于自己的专业判断过于自信,从而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状况。二是作为审计质量管理控制机制的关键环节,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执行不力的情况,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其应有作用。由于审计决定落实责任制的不完善、对审计决定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相关审计决定在作出之后面临着不执行、变相执行或拖延执行的情况,审计决定难以有效落实,既损害了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造成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更难以有效保障审计的工作质量。甚至于即使审计过程中出现错误,也难以有效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结果不了了之,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审计质量始终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我国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审计质量直接代表了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程度越来越高,提高审计质量,不仅是审计工作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对于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加大措施不断提高我国审计质量是实现我国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审计质量在审计过程中的地位,加大审计质量意识,提高和保证审计质量。
(一)严格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首先严格做好审前的调查工作,通过深入详实的审前调查工作,掌握被审计单位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做好复核工作,确保资料的真实性,杜绝仓促上阵情况的发生。其次,在把好审前调查关的基础上,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认真分析审计面临的各类风险和困难,对审计预期目标、任务、方法及流程做好全面的计划和安排,建立起统分结合、重点突出的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工作能够按照既定方向有序展开。第三,在审计过程中按照审计有关原则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实事求是,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加强审计实施工作。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质量的提高需要全体审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每 一个审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是作为一名审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从思想观念上强化审计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树立起科学审计质量观,创新质量管理理念。同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用发展的、系统化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其次,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培训,将培训与考试相结合,不断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优化审计队伍的整体知识结构,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第三,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交流平台,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审计经验、方法的平台,加强审计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推广,使成功良好的经验成为集体智慧和力量,积极引导审计人员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和进步,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益。
(三)强化审计质量管理
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标准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5]在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具有操作性的审计质量标准规定,具体包括在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组织设置、人员分工、审计档案管理、审计方案设计、方法适用、工作底稿编写、审计证据收集、报告撰写、审计意见等方面应遵循的准则,同时要切实体现出审计质量标准的指导性、约束性及权威性特点,使其成为衡量审计工作成果的尺度和准则,为审计质量的提高提供可供衡量的标准。其次,审计质量的提高不仅局限于查出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的意见,更重要的是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调整和改善。如果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得不到有效利用,审计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那么审计质量的高低也难以得到实践的检验,更难以体现出审计工作的效果。因此,做好审计报告的上报工作,并向其他管理、监督部门通过相关的审计结果,实现各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率,切实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第三,完善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对于不顾审计风险、产生严重后果的相关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并通过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实现全社会对审计的监督,促进作风的转变和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俊,韩洪灵,陈汉文,审计质量的双维研究范式及其述评[J]会计研究,2009,12
[2]聂曼曼,论审计质量概念的重新界定——关于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
[3]孙永军,关于我国审计质量问题的研究述评[J],经济纵横,2009,7
[4]胡茂莉,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方法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
[5]盛学红,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J],发展,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