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浅论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意义、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方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准确定位,以及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42-01
一、引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切入点,积极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前,这也是工会每一名干部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
1、普遍性。因劳动关系涉及社会的每一个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直接影响员工的进步发展、收入高低及家庭生活,同时也影响单位的工作秩序、人际环境和事业发展。因此,从整个社会看,劳动关系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2、权益性。劳动争议、纠纷都是因为权益问题所产生。它不仅涉及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且易引发各种不安定的事件发生,所以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3、复杂性。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若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的仲裁机制,提高调处仲裁的及时性、有效性及创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既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需要,又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方法
1、积极参与。加强与单位各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完善各种工作机制,努力为依法维权提供保障。这应是工会的基本任务。
2、制度建设做保证。完善员工代表大会、事务公开制度,使员工参与单位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会应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和积极推行多种民主管理形式,不断创新和发展,更好地落实法律赋予员工的民主权利,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3、积极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功能作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也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最主要、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渠道。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准确定位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相处和谐的劳动关系。社会劳动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群体多元化成为显著特征。经济关系、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必然要触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而员工所承受的精神、经济和就业压力应是最大的。所以,促进劳动关系协调稳定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确保单位的稳定和社会稳定,则是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根本任务。
1、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一是要围绕“党政所急、员工所需、工会所能”的工作定位,把员工的意愿和要求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维权工作上有所突破,以维权的实效取信与凝聚员工。二是要从员工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需求,多办实事、做好事。工会要从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充分体现群众组织的特点,在化解矛盾、解决员工冲突方面发挥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凝聚各层次员工,最大程度地增强集体意识,调动积极性,使人们的才华得以展现,让其在紧张的工作中感受轻松和愉悦。
2、创新活动形式,扎实推进员工素质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的活动,积极倡导良好的学习理念,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技术、钻业务,让更多的员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根据不同员工群体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岗位技术技能、应知应会知识培训,着力提高技能和业务素质,推进知识化进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形成人人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1、帮扶、关爱员工力度加大。困难员工的帮扶,既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能,又是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员工利益的各项工作。把关心困难员工,解决其生活问题作为工会的要务来抓;把增强员工竞争上岗的能力,理顺员工思想情绪作为帮困扶贫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真正急员工所忧、想员工所虑、解员工所难、谋员工所求,切实尽到帮困扶贫的责任。对困难员工的帮扶要从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助学帮扶等综合帮扶拓展。重点做好三点:一是切实维护员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二是维护好困难员工的生存权;三是保障困难员工子女教育权。
2、自身综合素质和建设要加强。工会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要强化自身的维权能力。一要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的素质,加强对其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工会干部学习考核机制和学习培训制度,促进工会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努力造就一批熟悉劳动关系、经济管理、劳动保障、劳动保护和劳动纪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工会干部,提高办实事的本领,树立工会的地位和权威。二要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确立正确的维权观,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注重维护好员工的利益;在活动方式上,搞活基层服务,坚持深入基层,热情服务员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凝聚员工;在工作方法上,转变工作方式,调整工作体制,从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高度,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感知、了解、掌握员工的需求,并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为员工提供个性化、优质的维权服务。三要扩大工会的影响。工会要有自己的形象、有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作为,注重协调好与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内部各种力量,增强工作的合作性。
3、工会需要积极努力工作。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很大程度上都在于定位把握的准确与否。工会只有积极努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努力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体现好其自身的形象。
总之,工会在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要按照政策制度,做好源头参与,事先介入工作,把可能产生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况,化解在可调节的范围之内;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依靠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常态化;要制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计划,做到细化和量化,增强可操作性,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员工广泛参与的局面;要注重利益协调,促进公平,积极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协助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谋求在二次分配或多次分配中维护员工之间的平衡与公平。
六、结束语
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出力点首先要明确,需要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实现“平等协商,友好合作,促进发展,共享成果”。员工实现互惠互利,这才是工会的共同愿望。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社会的和谐上,工会组织应尽职尽责的率先垂范。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07.
[2] 陈丽琳.企业文化的新视野[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8.
[3] 杨基滨.当前基层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09.5.
[4] 税昌梅.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创建学习型工会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5(下):82-83.
[5] 崔鹂.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打造工会高效团队[J].今日科苑,2009.18.
[6] 张均梅.关于对基层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责的思考[J].才智,2009.10.
[关键词]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42-01
一、引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切入点,积极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前,这也是工会每一名干部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
1、普遍性。因劳动关系涉及社会的每一个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直接影响员工的进步发展、收入高低及家庭生活,同时也影响单位的工作秩序、人际环境和事业发展。因此,从整个社会看,劳动关系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2、权益性。劳动争议、纠纷都是因为权益问题所产生。它不仅涉及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且易引发各种不安定的事件发生,所以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3、复杂性。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若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的仲裁机制,提高调处仲裁的及时性、有效性及创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既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需要,又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方法
1、积极参与。加强与单位各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完善各种工作机制,努力为依法维权提供保障。这应是工会的基本任务。
2、制度建设做保证。完善员工代表大会、事务公开制度,使员工参与单位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会应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和积极推行多种民主管理形式,不断创新和发展,更好地落实法律赋予员工的民主权利,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3、积极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功能作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也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最主要、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渠道。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准确定位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相处和谐的劳动关系。社会劳动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群体多元化成为显著特征。经济关系、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必然要触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而员工所承受的精神、经济和就业压力应是最大的。所以,促进劳动关系协调稳定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确保单位的稳定和社会稳定,则是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根本任务。
1、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一是要围绕“党政所急、员工所需、工会所能”的工作定位,把员工的意愿和要求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维权工作上有所突破,以维权的实效取信与凝聚员工。二是要从员工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需求,多办实事、做好事。工会要从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充分体现群众组织的特点,在化解矛盾、解决员工冲突方面发挥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凝聚各层次员工,最大程度地增强集体意识,调动积极性,使人们的才华得以展现,让其在紧张的工作中感受轻松和愉悦。
2、创新活动形式,扎实推进员工素质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的活动,积极倡导良好的学习理念,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技术、钻业务,让更多的员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根据不同员工群体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岗位技术技能、应知应会知识培训,着力提高技能和业务素质,推进知识化进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形成人人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1、帮扶、关爱员工力度加大。困难员工的帮扶,既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能,又是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员工利益的各项工作。把关心困难员工,解决其生活问题作为工会的要务来抓;把增强员工竞争上岗的能力,理顺员工思想情绪作为帮困扶贫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真正急员工所忧、想员工所虑、解员工所难、谋员工所求,切实尽到帮困扶贫的责任。对困难员工的帮扶要从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助学帮扶等综合帮扶拓展。重点做好三点:一是切实维护员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二是维护好困难员工的生存权;三是保障困难员工子女教育权。
2、自身综合素质和建设要加强。工会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要强化自身的维权能力。一要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的素质,加强对其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工会干部学习考核机制和学习培训制度,促进工会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努力造就一批熟悉劳动关系、经济管理、劳动保障、劳动保护和劳动纪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工会干部,提高办实事的本领,树立工会的地位和权威。二要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确立正确的维权观,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注重维护好员工的利益;在活动方式上,搞活基层服务,坚持深入基层,热情服务员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凝聚员工;在工作方法上,转变工作方式,调整工作体制,从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高度,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感知、了解、掌握员工的需求,并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为员工提供个性化、优质的维权服务。三要扩大工会的影响。工会要有自己的形象、有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作为,注重协调好与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内部各种力量,增强工作的合作性。
3、工会需要积极努力工作。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很大程度上都在于定位把握的准确与否。工会只有积极努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努力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体现好其自身的形象。
总之,工会在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要按照政策制度,做好源头参与,事先介入工作,把可能产生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况,化解在可调节的范围之内;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依靠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常态化;要制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计划,做到细化和量化,增强可操作性,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员工广泛参与的局面;要注重利益协调,促进公平,积极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协助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谋求在二次分配或多次分配中维护员工之间的平衡与公平。
六、结束语
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出力点首先要明确,需要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实现“平等协商,友好合作,促进发展,共享成果”。员工实现互惠互利,这才是工会的共同愿望。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社会的和谐上,工会组织应尽职尽责的率先垂范。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07.
[2] 陈丽琳.企业文化的新视野[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8.
[3] 杨基滨.当前基层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09.5.
[4] 税昌梅.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创建学习型工会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5(下):82-83.
[5] 崔鹂.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打造工会高效团队[J].今日科苑,2009.18.
[6] 张均梅.关于对基层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责的思考[J].才智,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