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创设和实施贡献自己的智慧在思想上有了观念的更新,了解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准备,也为进一步的学科培训做好铺垫,并能够主动积极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之中,课程的改革既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 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
原来教学观念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头脑中的知识,而与实践能力脱钩,几乎没有实践能力,教师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解题能力的本领,而现在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要有实际能力的本领,也就是要求教师把那以往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观念彻底地转变过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理论是支撑课程改革的基石
在大学期间,我也曾经系统学习过教育学、数学学科教育学,但把十几年前接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运用于我现在的实际教学中,已经过时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曾接触、学习过一些较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是总觉得不够系统,在自己头脑中,关于这些知识,始终没能形成一个较清晰的脉络。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以前头脑中有些模糊的概念开始明晰起来。例如: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遇到"课程"这一概念,但对于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我并没有深入研究和思考过。通过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的讲解和我自己的学习,我对"课程"的广泛内涵更加明确了,它不但包括教学目的和内容,还包括教学计划、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经验等等。而且,我还进一步了解了其它国家的学者关于课程的一些具体分类。另外,我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学中,我经常接触的是教学大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旧的《教学大纲》之间差别很大,内容变化非常大,在表述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在标准的要求上把对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引导的要求与知识内容的要求结合起来,突出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
二、理解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课题的学习活动就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明确了创新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从国际看,创新成了时代的潮流和必然。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新生产业层出不穷,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正处在翻天覆地地伟大变革和转折中。
严格来说,在创新教育这杆旗帜下,固定的教学模式应当是不存在的。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有内容上的意义,也有形式上的意义。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不等于不要模式,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创造一种或多种模式来有效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而这种新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创新从国内看,我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而深刻的调整,经济体制进入转轨过程,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进入了关建时期,这时更需要不断创新,谋求快速发展与国际接轨。
从教育本身看,教育的振兴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大量的年轻人才的涌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的重大进步,我们必须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从学生的需要看,他们渴望创新,他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创新是最重要的,北京的中小学生中流传着一首这样的歌《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可见学生们在充满自信和具有自尊的同时,他们渴望创造,他们认为创造才算最行,这也正是他们的呼声。
教育是创新知识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如果把知识经济比喻为大树,那么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要靠教育,靠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在提高人的智力时,所追求的目标就不仅仅是传授前人的思维成果和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实施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要通过教育培养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永不满足现状,对旧事物勇于变革与否定、敢于推陈出新的人。一句话,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过,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创新能力还只是一种潜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能力的开发具有关键时期的。如果在关键期内失却了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以后对该种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就非常困难,甚至会造成终生遗憾,一生无法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正是创造力开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努力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教师和学生是新课程的最大受益者
新课程中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教学课程的主人,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新课程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人才结构的日趋加剧的今天,“学无止境”永远是我的座右铭。我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品修养、学识修养和能力修养,才能立足岗位,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浪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新课程 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
原来教学观念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头脑中的知识,而与实践能力脱钩,几乎没有实践能力,教师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解题能力的本领,而现在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要有实际能力的本领,也就是要求教师把那以往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观念彻底地转变过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理论是支撑课程改革的基石
在大学期间,我也曾经系统学习过教育学、数学学科教育学,但把十几年前接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运用于我现在的实际教学中,已经过时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曾接触、学习过一些较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是总觉得不够系统,在自己头脑中,关于这些知识,始终没能形成一个较清晰的脉络。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以前头脑中有些模糊的概念开始明晰起来。例如: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遇到"课程"这一概念,但对于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我并没有深入研究和思考过。通过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的讲解和我自己的学习,我对"课程"的广泛内涵更加明确了,它不但包括教学目的和内容,还包括教学计划、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经验等等。而且,我还进一步了解了其它国家的学者关于课程的一些具体分类。另外,我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学中,我经常接触的是教学大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旧的《教学大纲》之间差别很大,内容变化非常大,在表述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在标准的要求上把对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引导的要求与知识内容的要求结合起来,突出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
二、理解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课题的学习活动就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明确了创新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从国际看,创新成了时代的潮流和必然。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新生产业层出不穷,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正处在翻天覆地地伟大变革和转折中。
严格来说,在创新教育这杆旗帜下,固定的教学模式应当是不存在的。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有内容上的意义,也有形式上的意义。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不等于不要模式,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创造一种或多种模式来有效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而这种新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创新从国内看,我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而深刻的调整,经济体制进入转轨过程,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进入了关建时期,这时更需要不断创新,谋求快速发展与国际接轨。
从教育本身看,教育的振兴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大量的年轻人才的涌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的重大进步,我们必须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从学生的需要看,他们渴望创新,他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创新是最重要的,北京的中小学生中流传着一首这样的歌《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可见学生们在充满自信和具有自尊的同时,他们渴望创造,他们认为创造才算最行,这也正是他们的呼声。
教育是创新知识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如果把知识经济比喻为大树,那么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要靠教育,靠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在提高人的智力时,所追求的目标就不仅仅是传授前人的思维成果和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实施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要通过教育培养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永不满足现状,对旧事物勇于变革与否定、敢于推陈出新的人。一句话,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过,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创新能力还只是一种潜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能力的开发具有关键时期的。如果在关键期内失却了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以后对该种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就非常困难,甚至会造成终生遗憾,一生无法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正是创造力开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努力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教师和学生是新课程的最大受益者
新课程中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教学课程的主人,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新课程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人才结构的日趋加剧的今天,“学无止境”永远是我的座右铭。我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品修养、学识修养和能力修养,才能立足岗位,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浪中立于不败之地。